5月22-23日,由创业邦主办的2019创新中国春季峰会暨企业创新峰会在上海嘉定喜来登酒店召开。
尖峰对话环节,德同资本董事长兼创始管理合伙人邵俊、平安创投管理合伙人张江担任对话嘉宾,共同就“科创板对中国经济和中国创新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了专场讨论,由创业邦创始人兼CEO南立新担任主持人,
犀利观点如下:
1、过去中国科技公司的红利都被国外投资人拿走,科创板会改变这种格局;
2、科创板是第一次资本端或者是金融行业、金融市场的供给侧改革;
3、科创板让创新企业得到更多的支持,让资本能够更早的有机会投资进去;
4、对待科创板第一要包容,要有时间和耐心;第二是优存劣汰,不成熟的投资人、投行会被逐渐淘汰。
以下为演讲实录:
南立新:邵俊总从中国VC起步的阶段就加入到这一行业,也见证了整个中国从创业板到今天的科创板的即将推出,包括中间新三板整个过程,所以他是非常有发言权的。
而平安创投的张江总,大家都很熟悉,张总是最新的科创板咨询委员会名单成员之一,也应该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同时,刚刚登上了创业邦“40位40岁以下投资人”年度榜单,也是我们杂志封面人物。
我们先从邵俊总问起,刚刚说“有比没有好”,您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您投的公司在纳斯达克和中国都有上市,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可否站在历史的角度讲讲?
邵俊:“有比没有好”——我非常同意,接下来就是要思考,怎么能够做好?我们根据自己的一些体会做点分享,不是旁观的建言献策,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参与者。
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我曾说过一段话,我说这么多年,真正代表中国经济的未来、或者是最有活力的那些企业,在他最高速成长的阶段的红利都是给外国投资人,不管是外国的VC投资人还是股民拿走了,反而是涨了5000倍、1万倍以后已经变成庞然大物,估值值得争议的时候,我们再要用各种独角兽基金引回来,让中国的投资人参与——这是悲剧。
但是科创板有可能从此以后改变这样的格局,使得本来就是属于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科技类的企业、互联网的企业让中国的投资人,包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分享到他最高速成长阶段的红利,而不是去继续更多的悲剧。
过去,我们这么多年搞了很多很多结构,中国人很创新。因为我们过去的资本市场,它是跟我们中国的新经济、代表未来的创新产业不符合的。
请了很多律师、很多投行赚了很多钱,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倒来倒去,到全世界各个地方去寻求自己的发展。我希望科创板从注册制从宏观意义上讲,可以改变这样的格局。
另外,我们前几年谈很多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也起到了一些成效,但是过去的供给侧改革只是在产业端的供给侧改革,我认为是不够的,所以我认为科创板是真正意义的第一次的资本端或者是金融行业、金融市场的供给侧改革。
过去IPO的审核审批制度,其实看的都是一些存量的、过去的东西,静态的去看一些财务指标,一边在说我们的行业产能过剩等等,但是过去要走IPO一定有一个募投用途,不能说是完全补充流动资本或者是研发的,你必须要有实打实的:我有一个地、有一个楼、有一个工厂厂房采购多少的设备。传统产业本来是过剩的,所以过去整个的体系使得传统过剩的产业更加过剩,而创新的得不到足够的资金发展,如果不去供给侧改革,只是改产业端的还不够,还是在原地踏步,所以我把科创板认为是真正在金融市场的供给侧的改革,从这个角度讲这个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张江:在科创板的启动上,最近一段时间也是非常多的在学习还有培训工作,因为真的是很多的活要干,我觉得一是“有比没有好”,还有就是“早比晚好”,这是大格局下必须的资本市场的推动。
以前中国上市的标准必须产生盈利,在很多的创新行业里面要到非常后期的阶段才能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很多投资人都没有办法去支持创新,科创板首先是上市的改革,会让创新企业得到更多的支持,也让创新资本能够更早的有机会投资进去,一级市场也有多一条退出通道。
二是包容。现在大家都说第一批会成功,但是最后发现成功的标准不一样,因此,信息披露是核心,过程也应尽量少管、把握底线,加强后面的持续监管,但是对于一家企业是否值得投资,那是投资人自己的判断,真正落实的注册制是科创板试点成功的重要标准。我觉得一个说法有点误导舆论,就是说第一批成功一定不能破发,一定是投资人赚钱才是成功,包括交易所在内,很多人都有很大的压力。
三是风险。基本上,关于科创板,风险和意义是讲的最多的。大家觉得第一批一定是赚钱的,其实我们看很多的材料其实盈利达到主板标准的很多。另一方面,对于破发或者一定要赚钱的,我觉得这不是交易所的责任,这是投资人自己的判断。还有很多的问到第一天会不会破发——一个企业上市以后每天股价有涨有跌,既然允许一个月以后有涨有跌,为什么第一天要涨,第一天有什么特殊的?所以要求第一天必须涨也是很荒谬的,也没有道理。
南立新:在人民币基金募资端到退出端,关于科创板对于VC的意义,能不能更进一步分析下?
邵俊:过去的2018年被行业尤其是人民币基金称之为“至暗时刻”,一点都不夸张。这个行业的前端募资由于资管新规等等,加上退出端,退出端不光是对IPO本身的难度,就是你即使是上了市之后还有退出新规、退出新政,因为你支持早期投资往往占的比例比较高,但是退出新政,在锁定期以后在公开市场的退出还加了种种的限制,整个以前的大宗交易的市场,有了退出新规之后市场就不在了,两头加击之下确实带来了非常大的危机。
我想在募资端,其实压力还是挺大的。但至少在退出端来讲,科创板的确是给整个VC,尤其是人民币基金市场打了一个巨大的强心针。这也是真实的,就我们自己而言,在第一批有两家,这两家都是不符合传统的A股上市标准的。
有一家是新药企业,虽然在新药企业中很牛,有原创国家一类新药,并且获得国家专利金奖,企业多年投入研发、不断积累创新终于开始有盈利了,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去弥补历年研发投入导致的亏损,这家公司也是第一批30家申报的公司里面研发投入最高的,超过50%,如果按照以前的规则,大概至少要到2020年才能去申报。
另外一家企业完成红筹架构,但是我们觉得他所处的业务,因为牵扯到视频的AI其实还有一些敏感性,国内上市是最好的选择。
以前没有办法,但这次比较包容,红筹架构的也能上科创板。这些企业本来过去是上不了,或者是费很大的力气到外面去上市,外面给你的估值也不一定那么的合理到位,所以这些都因为科创板开了一个新的门,的确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事情。
刚才还讲到风险,这次整个制度上还是做了很大的考虑,从监管角度讲,做了很多的考虑。包括更多的配售给机构投资者,尤其对长期的机构投资者,比例大大增加,包括券商、保荐人,定了价你自己要敢于放钱,而且你的钱要锁定的比我们还要长,这些机制我以后希望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是完全自由化。
但是早期的阶段,我个人认为这种制度保障还是必要的,但是问题反而不是在监管的角度,问题是在很多市场参与者本身,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参加了几家头部券商的内部科创板研讨会,我非常吃惊非常惊讶听到投行的声音说,还不如23倍好。
我回去仔细想了下,其实这么多年,我认为投行最大的一个能力是什么?就是定价能力,但是这么多年其实把定价的能力从投行手里剥夺了,所以他们已经没有定价的能力了,尤其是对这些新经济、高科技的更不知道怎么定价,所以他们自己慌了。
我们内部交流的时候他们说“还不如回到23倍好”,所以我们也不能只是一味的希望监管机构把所有的东西趟平,我们作为从业者,既然我们想这个市场好,我们也得参与,不能总去抱怨投行的觉悟不够高,我们也要提升自己的觉悟。
南立新:如果有一家公司既可以上纳斯达克也可以上国内的科创板,你会说服企业从国外的资本市场转到国内吗?如果这是你投的企业,你会愿意吗?为什么?
张江:我觉得长期来说,科创板本身是有发展的过程,第一个是要包容,所有的创新大家都有耐心,第二个这也是优胜劣汰,特别狂热的不成熟的投资人,以及一些不成熟的投行都会被淘汰掉,这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在判断的时候可能根据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行业来进行抉择。
比如生物医药,在纳斯达克当前的市场上,它的投资机构、二级市场投资机构的专业程度,比其他所有的交易所都成熟很多,也非常的专业。但是另外一方面讲,有些行业跟中国市场更加的贴近,中国的投资人更加能够理解了,那就更加合适,但是我相信科创板会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专业。
生物医药企业大多数结构都是VIE。如果是创新药从一开始设立公司那天,国内根本没有非盈利上市环境。
如果拆结构回科创板,要看这家企业在什么申报阶段,还有过往的投资人里面有多少海外的投资人,其实要考虑的方面有很多。此外,也看具体的治疗疾病领域,例如有一些在国外特别火,在中国是医保控费的对象。但科创板新的上市标准后,将来会有大批的企业来科创板。而以前几乎100%做创新药的都目标国外上市。
南立新:邵俊总怎么看,如果您的企业两边都可以上市您怎么办?
邵俊: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哪里可以上,最重要的是这个市场有没有足够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能够定价,能够来比较科学的为企业的未来的价值做出判断,这一点来看,严格意义上讲现在是空白,因为过去就没有当然是空白,即使香港现在在做改革,去年在主板也批了一个生物医药的特殊通道,但是它的定价我认为还是出现了很多失误。
因为没有机构投资者,即使上了又怎么样?因为资本市场是持续的过程,所以在完善的过程中培养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有足够的专业的机构投资者,真正好的标的才愿意到你这里来。
南立新:我在这里做一个总结——供给侧改革、要有包容和平和的心态投资;股市有风险进入需谨慎,最后是我们有很好的机构投资者和投行,建设健康的资本市场的生态,才能真正把优秀的科技企业从国外的资本市场吸引回来。最后,请两位给科创板的创业者一句话祝福或者寄语。
张江:夏天还没有到,但是春天已经很明显了,科创板绝对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在里面挖掘黄金和投资价值的公司,但是同时在这里面,这是一个交易所上提供很多的机会,同时大家需要包容,对于交易所,对于新鲜事物也需要包容,同时自己也是不懂不投。另外现在的交易所都已经把权利交出去了,会保证过程的透明和公开,至于投行什么的就不要再迷恋以前,大家还是做专业的事情,从专业里面创造价值。
邵俊:我希望年轻的创业者不要被误导到过度悲观的情绪,我觉得我们还是要脚踏实地。我相信我们的国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坚信科创板有风浪和波折,但是最终是我们创业者最好支持的舞台,只要你们有本事,就是一个最好的舞台,希望大家能够脚踏实地做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