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系创业邦原创作品,作者YY,编辑尹茗,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自动驾驶是未来,但望山跑死马,又一家自动驾驶明星公司在奔向未来的路上不得不中途离场。
但比起自动驾驶创业公司Roadstar.ai以内讧最终分崩离析,Drive. ai说再见的方式还算体面:被苹果收购。目前收购价格并未披露,但有报道称,苹果预计支付不到7700万美元风投提供的资金——2017 年的6 月~9 月完成两轮约7700 万美元融资。
据Drive. ai提交给加州就业发展局的文件显示,Drive. ai将于6月28日关闭办公室,裁撤CEO(首席执行官)等高管职位,裁员90人。外媒报道,苹果将只聘用该公司的工程和产品设计领域的工程师,约十几人。
由来自斯坦福大学的8名人工智能研究员创立;百度首席科学家、“谷歌大脑”之称的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加持;实现了L4级别的无人驾驶公路路测,解决了下雨、夜晚以及上下班高峰期等自动驾驶汽车驾驶环境复杂的应用场景……豪华团队、明星ip、技术突破、知名vc重金投入,但仅4年,Drive ai从估值2亿美元至土崩瓦解。
融资难、烧钱、内讧、卖身、倒闭……Drive ai不是第一家,过了最迅猛狂热的时期之后,这个行业正在因技术研发、落地应用到量产超长的周期而降温,不擅长“AI马拉松”的企业最终将途中出局。
AI马拉松下的自动驾驶“小败局”
没人否定自动驾驶的未来,但科学家的星辰大海需要资本助推,而实现全自动驾驶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通往未来的路太长,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预测,真正实现L4的高级别自动驾驶,节点约在2020到2025年(卡车、共享出租车等专用车辆);对私家车而言,L4级的自动驾驶应该在2030年左右的节点,而L5的自动驾驶至少要等到2035年以后。
这意味着,在节点到来之前,要么有巨额资金支持,或者可以自己“造血”。自动驾驶项目有多烧钱?相关数据显示,Uber自动驾驶项目每月烧掉2千万美元经费;Aurora 从红杉融5.3亿美元备用;福特将在4年内向Argo AI投资10亿美元;Nuro从软银愿景基金融资9.4亿美元;通用自动驾驶公司Cruise 2016-2018三年分别亏损了1.71亿美元、6.13亿美元和7.28亿美元,总亏损15.12亿美元……。
然而许多专家认为,自动驾驶技术还需要几十年才能成熟。
Waymo CEO约翰·科拉菲克(John Krafcik)坦承,虽然他们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取得了进步,但自动驾驶汽车普及所需要的时间,仍会长的超乎想象。
据CV智识报道,国内自动驾驶Q1的融资数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近50%。资本对于烧钱的项目更审慎克制,需要资本续命的创业公司就不得不面临融资难窘境,此消彼长。
曾经的明星公司惨淡收场,核心团队内讧的Roadstar已经进行到公司清盘阶段,其A轮投资人以“违反相关投资协议”为由,向Roadstar创始成员提起仲裁,要求撤回投资款,该公司员工已大量离职;图森未来上次融资是2017年,此外还有Momenta、驭势科技、景驰以及百度无人车,而收购Drive. Ai前,苹果旗下自动驾驶项目泰坦计划(Project Titan)宣布裁员近190人。
AI马拉松下的自动驾驶“小败局”,在2019年开始显现。
“收购、挖角”中的苹果造车梦
也许自动驾驶路太长,更适合老马缓行,有充足的经验积累和弹药储备,比如Uber、Waymo、特斯拉和福特Argo AI。但跨行业造车,苹果造车的梦始终不灭。2013年苹果正式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并开始从自己最熟悉的软件入手开发了车载系统CarPlay;之后建立一座汽车实验室,招兵买马,开启从谷歌、奔驰、特斯拉等公司“挖角”人才之路。
对比之下,通过收购、“挖角”来快速完成前期积淀对于苹果来更高效也更划算,早在Drive.ai被曝“卖身”之后,苹果就从Drive.ai公司聘请了数名硬件和软件工程师,而完成收购之后,苹果可以直接使用Drive.ai已经研发的技术。DrDrive.ai不是其最佳选择,外界盛传了许久苹果欲收购特斯拉,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2015年12月,苹果公司分别注册了“apple.car””apple.cars”以及“apple.auto”三个域名;2016年6月,苹果发布最新CarPlay版本,支持Siri语音控制,同时逐渐脱离第三方数据商制约,尤其是在地图方面。
2017年4月,苹果获得加州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许可证,以雷克萨斯RX450h为原型改造的测试车,目前苹果已有66辆自动驾驶汽车获准在加州上路测试。
2019年5月,外媒报道苹果公司在加州机动车管理局(DMV)注册测试的自动驾驶汽车已增至55辆。而苹果自动驾驶汽车研究计划名为“泰坦计划”(Project Titan)。
事实上,伴随自动驾驶创业企业洗牌,巨头则借由洗牌来加速自身的资源整合。
注:Drive. ai一度因曾是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的加入而引发热议,相似的是吴恩达之后,BAT的首席科学家都已离职,今年年初,前腾讯AI 实验室主任张潼从腾讯离职,加盟创新工场;6月22日,前阿里云AI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从阿里离职,创办风险投资基金。
参考资料:
1:《被收购、倒闭、内讧......无人驾驶进入“混沌时代》,CV智识,韩敬娴
2:《苹果收购Drive.ai,意欲为何?》雷锋网,于胜越
3:《吴恩达旗下Drive.ai寻求「卖身」,自动驾驶创业者被逼到路口》机器之能,四月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