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转自懂懂笔记,作者王乔华,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在6月12日提交给加州就业发展部的一份文件中,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Drive.ai”提示自己将停止所有运营,并解雇目前的90名员工。
两天前,多家外媒报道苹果已经确认收购Drive.ai公司,在这一过程中,苹果保留了这家企业的几十名自动驾驶研发工程师,其中大部分将从事工程和产品设计。
到目前为止,苹果确认从Drive.ai的人才库中重点启动了五名工程师,他们将在苹果继续从事“特殊项目”,包括数据、系统和软件工程。Drive.ai的法律总顾问Thomas Yih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家初创公司将于本周五关闭办公室,并在这一过程中将会裁撤首席执行官和其他多位高管。
简而言之,苹果要是Drive.ai里面的部分技术骨干和专利技术,其他的都不考虑。
在懂懂笔记看来,苹果在今年毅然决然终止“泰坦计划”时,就已经确定,不再追求自动驾驶领域的品牌效应甚至品牌背后的附加价值。对苹果来说更重要的是人才和知识产权,这是苹果停止自建、开启收购模式的重要策略。
No.1、Drive.Ai有哪些绝活被苹果看上?
这家技术型创业企业曾经在自动驾驶汽车行业有着独一无二的影响力,因为其一直专注于用深度学习算法和人工智能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Drive.ai 在 2015 年由几位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创立,他们大多来自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实验室是由知名AI科学家吴恩达(Andrew Ng,百度前首席科学家)管理,同时吴恩达还担任了Drive.ai的董事会主席,他的妻子卡罗尔·莱利(Carol Reiley)同时也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这样一群精兵强将聚在一起,使得Drive.ai很快成为这个领域知名的初创企业之一。
Drive.ai在硅谷引起科技巨头的广泛关注,源自2018年7月,该公司启动的一个试验项目。Drive.ai在德克萨斯州推出了无人出租车试点服务,公众下载Drive.ai应用软件后,在指定的地点叫车,就可以免费使用其自动驾驶汽车的接送服务。
这次项目测试引起了很多科技媒体的关注。从当时媒体的描述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在外人眼中那次测试时的景象:Drive.ai研发的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在了日产(Nissan)Nv200车型上,车身呈高橙色,明亮醒目,车身侧面有一条波浪形的蓝色条纹和“自动驾驶车”字样,在路线行驶时这些汽车引发了路人的极大兴趣。
研究人员在汽车上配备了四个Led屏幕——一个在引擎盖上,两个在前轮外侧上方,一个在后部——向行人和汽车显示提醒信息。他们用屏幕显示符号、表情和其他视觉提示来传达车辆的下一步行动(比如换车道或右转弯)。周围的行人和道路上的其他车辆可以通过这种新型的“人机交互”方式来了解车辆的意图——例如,“等待”、“前进”、“进入”或“离开”。
实际上,当时的测试车辆全部配备了激光、声波雷达、全球定位系统、摄像机和收集数据的专用传感器,车上的计算机可以实时将传输到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解读。除此之外Drive.ai还开发了一个新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将帮助自动驾驶车辆与行人、骑行者以及其他车辆等之间进行交互协同,这些是其在德克萨斯部署自动驾驶车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此后,这批车辆也成为德克萨斯州首批可以接载乘客的无人驾驶汽车。
2018年9月,Drive.ai再次开展试点,与美国第二大网约车平台 Lyft 签署战略合作,在旧金山部署了十多辆自动驾驶车辆,提供网约车(无人驾驶)服务。在德克萨斯和旧金山的测试工作,不仅让Drive.ai名声大噪,更让其引起了众多“买家”的关注。
No.2、Drive.Ai只是苹果买买买的前奏
进入2019年,Drive.ai旗下已经拥有100多名工程师,但是吴恩达和妻子的梦想,似乎也遭遇到了现实的冷酷骨感。据报道,自今年1月以来Drive.ai一直在寻找潜在买家,并聘请了一家投资银行来开展相关工作。Drive.ai的估值曾经一度高达2亿美元,而在过去四年内,它已经从风投那里筹集到了近8000万美元的融资。
据统计,美国投资机构已经向包括这家公司在内的众多自动驾驶初创企业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自动驾驶汽车即便不需要花费几十年时间,也至少会需要几年才能有大范围推广和落地的机会。与此同时,许多关注自动驾驶技术的传统车企和科技巨头都在紧密地加强合作,以便将其巨大的研发成本分散到这些众多创业公司中。
面临生存挑战的Drive.ai,自然不会错过与苹果接触的任何机会。
众所周知,今年早些时候,苹果对旗下自动驾驶团队实施了一轮大裁员。经过这次内部重组,泰坦计划团队中一共裁减了200多名员工。耐人寻味的是,6年前曾在苹果公司负责Mac硬件工程的负责人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被特斯拉挖走并担任了5年高级工程副总裁后,于2018年8月重返苹果,成为泰坦自动驾驶团队的负责人。
而另一位苹果技术大牛——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鲍勃·曼斯菲尔德(Bob Mansfield),在2016年退休后也几乎在同时参与了“泰坦”项目的工作。至于这两位大牛“审视”了泰坦计划之后有何感想,外界已经无法得知,不过今年1月份泰坦计划的大裁员,却正是在这两位的主导下进行的。
在外界看来,“泰坦”项目的结局仍是个谜。该项目自2014年以来一直活跃在科技圈人士的视野中,截至2018年4月份,泰坦计划一共有69辆车和110名司机获得了在加州道路上测试自动驾驶行驶的许可,但是发展道路却始终跌宕起伏。
记得在今年1月份,苹果公司的发言人在泰坦计划裁员后曾这样表示:“我们仍然相信,自主系统会带来巨大的机遇,苹果有独特的能力在自动驾驶领域做出贡献,这是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的机器学习项目。”
显然,终止泰坦计划不是要终止自动驾驶业务,而是要继续玩下去。或许在去年底,苹果公司就已经对Drive.ai下了最后的决心。
未来,苹果在自主驾驶领域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广泛应用自主系统和相关信息服务。在一个高度自动化交通的世界里,苹果的愿景是充当操作系统层的服务商,提供娱乐、支付、通信、共享,并成为潜在完全自主驾驶的软件平台。此次对于Drive.Ai的收购,势必将带来一批新的工程技术人才和专利,促成其目标的达成。
当苹果在内部将自己于自动驾驶领域的努力称为“所有人工智能项目之母”,以及“有史以来最具雄心的机器学习项目”时,我们对于其收购Drive.ai的举措,以及未来还将继续发生的系列收购行为,也将拭目以待最终的结果。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