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最热的风口之一,无疑是电子烟。
今年截至6月5日,国内已完成14起电子烟企业融资,共计融资金额约5.74亿元。其中,除了去年早已入局的IDG、源码资本、真格基金等知名投资商,今年还新添联合创始人梅花创投、经纬中国、英诺天使等身影,资本的连续入局足以彰显电子烟赛道的热闹。
电子雾化烟品牌「vitavp唯它」在2018 年年底完成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出资方为投资过网鱼网咖、毒App、乐乐茶等知名消费案例的普思资本。天使轮融资后,vitavp唯它加速扩张速度,月销量突破千万人民币。
vitavp唯它创办于 2015 年,早期以烟油产品和大烟雾设备的研发和销售为业务主线,2017 年初开始着手自主研发小烟产品,整个研发周期近一年半,并于 2018 年开始将产品上市。创始人刘东原告诉创业邦,他从2012年便进入电子烟行业,团队在电子烟领域已有8年经验。在做唯它之前,团队已经创立过主打大烟雾、烟油以及电子烟配件的多个电子烟品牌。第三代电子烟也就是眼下流行的小烟真正爆发是在2018年,而刘东原的团队则在2016年下半年看到了电子烟的发展趋势,凭借设计研发经验和技术积累,开始自主研发、打磨唯它小烟产品。
电子烟赛道选手众多,谈及唯它与竞品的独特优势,刘东原认为主要有三点:一、团队经验丰富,有时间壁垒。二、品质优先,坚持自主研发、独立生产线。三、定位清晰,主打消费升级 。
电子烟风口在中国真正爆发的时间是2018年,也就是在这一年,众多创业者纷纷半路转型入局电子烟,不乏有之前做手机、做区块链、做自媒体的人士。刘东原认为,唯它团队在电子烟行业浸淫多年,对行业的理解深度,是其他半路出家的团队所没有的。比如,深圳的OEM、ODM大大小小有上百家电子烟品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甚至是同一家OEM或者ODM,都可能产出品质差别明显的产品。电子烟玩家需要至少6-12个月,才能大致了解深圳的OEM、ODM渠道。无疑很大程度,形成了难以撼动的时间壁垒,如果想要找到性价比高的OEM、ODM则需要至少2-3年去深度了解市场。
刘东原告诉创业邦,不少新晋创业者忽视核心技术,只在意外形,将锂电池、雾化器与烟弹等配件简单拼凑,换个外壳即上线新品。
唯它坚持从外观、工艺到内部结构的自主设计研发,确保产品能最快响应市场需求,与满足用户体验。刘东原举例说,同样的烟油放在不一样的设备里面,出来的口感是完全不一样的。雾化的干湿度和雾化颗粒的细腻程度,都是由设备来决定的。而唯它每一款上市的产品,都是精细化打磨的产物。刘东原同时表示,唯它研发部门还储备着超过20款产品,正处于调试阶段,随时准备面试。
唯它在深圳自建生产线,独创的柔性供应链,生产周期更短。刘东原表示,最快仅需要15天,唯它即可完成一款新产品从设计、到生产面市的全部过程。产量有保障,亦可以随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全检流程更完善,确保每一款出厂产品的品质都是最佳的。
目前唯它已拥有超过40件专利,包括产品外观、工艺、制造等,同时拿到了全球最严苛的FDA认证(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认证)、CE、RoHS、日本食品安全等认证。
电子烟属消费品牌,这一波新兴起的电子烟品牌都想要树立自己的品牌调性,只是方向不够明确,可能今天主打商务、明天又主打潮牌。刘东原说,唯它将回归消费品的本质,一方面,主打消费升级,消费者所呈现的对品质的追求,和拥有年轻心态的烟民群体对于彰显个性与自我的主张;另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积极优化拓展渠道,覆盖烟民集中地。
目前vitavp唯它已和多家潮流品牌推出过联名产品,并在高端品牌方面与Lucky7超跑俱乐部,潘玮柏与李晨联名潮牌“瘾绅”打造“及时行乐”,游戏战队IG的联名产品。
在渠道上,刘东原表示,唯它将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城市做了颗粒度到“区县”的划分,针对不同销售能力的区域和代理,搭建了完整的分级供应商体系,确保代理商粘性。截止到2019年5月31日,唯它线下网点数量已近万家。此外,唯它已经在各大城市开了十几家主打视觉输出的形象店,还有十几家正在筹备中,形象店不仅会售卖唯它电子烟,还将售卖篮球、滑板等周边产品。唯它同步发力国外市场渠道,一方面覆盖电子烟渗透率与接受度较高的国家,欧美、日韩、东南亚;另一方面深度覆盖“水烟”普及度高的中东国家。
电子烟行业是一片蓝海,但也充满挑战。在国家法规政策出台之前,电子烟一直处于无序的“野蛮生长”状态,随着国内电子烟行业逐渐步入正规化,而此前无产品标准、无质量监管、无安全评估的发展状态也将得到监管。创业邦获悉,《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经审查完毕,目前正处于批准状态,预计年内会发布。刘东原认为,国家法规政策一旦出台,将会对电子烟行业进行一波洗牌,促进行业产品的高质量发展。
唯它刘东原表示:看好电子烟的全球发展,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看好电子烟消费升级的趋势。这是消费者对健康、安全、综合体验诉求的升级,是发展的必然。唯它在全球化布局的过程中,并不追求盲目扩张,优先思考当地市场的发展潜力,监管政策以及现有资源匹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