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产电影会有那么多“伪续集”?

更为丰满的配角塑造也会对影片带来更佳的观影体验,甚至能够开发出以配角为主的外传电影作品。

编者按: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电影情报处,作者坦克,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2016年8月,并不被大多数人所看好的港剧改编电影《使徒行者》成为了当时市场内的一匹黑马,在八月初多部电影口碑失落之后,该片获得了超出预期的市场成绩,最终六亿的票房成绩也大幅超出预期。很多观众被影片中张家辉与古天乐之间的兄弟情所感动。影片最后,张家辉饰演的阿蓝为了救古天乐饰演的邵志朗的命,与反派杀手同归于尽。

3年后,同样由前作导演文伟鸿执导的《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再次杀回内地影市,而本片同样是由张家辉和古天乐联袂出演。这不禁让不少观众疑问,为什么前作中死掉的角色,在续集中又能复活呢?事实上,虽然前作中的张家辉、古天乐、吴镇宇纷纷回归,但《使徒行者2》是一部与前作人物角色没有任何关联的作品。

而这已经是近三个月来,第三部国产“伪续集”电影了。六月《追龙2》、七月《扫毒2》、八月《使徒行者2》,全都是这种表现形式——尽管是与前作毫无关系的全新故事,却仍然称之为续集电影。

这不禁让我们产生疑问:为什么我们国产电影,那么热衷于拍摄“伪续集”呢?

定义伪续集:

导演、卡司、角色、剧情、公司,全都可以不一样

在此之前,市场与业界似乎并没有对此类电影做过任何清晰的分类与定义,到底什么是“伪续集”电影呢?我们认为,电影片名与前作产生关联,但是并没有与前作产生世界观关联的影片,都可以称之为“伪续集”电影。简单的说,这是一部虽然片名是叫《XXX2》,但是前作的任何角色都没有出现的电影。

电影情报处总结整理了内地电影市场票房目前排名前十名的“伪续集”电影。

从表中可以看出,港片可谓占据了大多数,10部中有7部都是港片。这也与港片盛产续集的特性有关。在上世界80年代,那个内地电影市场还没有进行商业化改革的时代,港片早就已经进行大规模的系列化,这其中也诞生了不少与前作并没有关联的“伪续集”作品。

但其实对于内地题材影片,“伪续集”概念同样比较盛行,这其中非田羽生导演的《前任》系列莫属。与其他“伪续集”不同的是,《前任》三部曲系列中,韩庚与郑恺两人饰演的角色名字是统一的,一直是叫“孟云”和“余飞”,但是其实角色并不与前作统一。

与前作保持相同导演、相同的演员阵容,是部分“伪续集”电影都带有的特性:《前任》系列、《北京遇上西雅图》系列、《窃听风云》系列皆是如此。同样,也有不少“伪续集”影片,并没有与前作保持相同的导演与卡司阵容,例如两部《扫毒》,只保留了一个兄弟、毒品、警察、罪犯的故事内核。

但至少几乎所有的“伪续集”电影,至少保证了出品制片公司的统一性,因为无论续集角色剧情是否延续,想要拍摄《XX2》,就肯定需要拥有《XX》的版权。但《人再囧途之泰囧》却是个个例。虽然没有叫《人在囧途2》,但是在片名上打擦边球的《泰囧》还是因为版权原因,让这部获得了空前票房成功的电影在日后缠上了官司。

创作自由与IP加成——伪续集电影的风靡之道

未来一年,包括《拆弹专家2》《杀破狼3》在内的多部“伪续集”电影仍将络绎不绝的与我们见面。是什么带动了此类影片的大热呢?

1. 创作自由

众所周知,商业续集化的电影生产模式,在吸引投资、影片制作和宣传发行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势。但同样,这也给影片的题材选择、故事编排、人物设计等维度有着相应的要求,尤其需要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人物或情节的可延续性。这应该在一个续集电影设计时就给予充分的考虑,预留出可供对接的空间。同样,如果一个电影在开拍之初就打算拍摄成系列电影,也会给予主要角色人物留有一定的余地。

但是,如果是“伪续集”电影作品,则完全不用考虑这些商业电影续集化的相关操作,这也另许多影片的剧情更加精彩:例如,在《拆弹专家》的最后结尾,可以为了增加戏剧效果,反套路地让男主角刘德华英雄就义,让观众感动。但是主角的牺牲并不意味着不能继续拍《拆弹专家2》。虽然这部“续作”仍然由华仔主演,但是却会是全新的人物。

因此,“伪续集”电影拥有了“真续集”所拥有的创作自由度:“伪续集”电影本就是有头有尾的故事,完全不需要对情节或人物的前传有所了解。创作全新的故事,远比续写一个故事更容易更自由,也不会因为两部影片的制片、编剧团队发生变化而产生剧情、角色成长曲线并不符合规律,剧情bug等问题。

2. IP加成

当然,市场原因或许是不少“伪续集”影片立项的最大原因。

即便是“伪续集”电影,前作电影中依旧能够保持前集留下的观众认知度,要比让观众接受一部全新的电影容易得多。另外,在宣传上也可以借用前集的影响力“造势”,节约大量的宣传成本,综合而言更能得到票房的保证。而在发行方面,“伪续集”电影同样也拥有真续集电影的优势,对于院线的排片保证以及首日票房的加成,都是显而易见的。

伪续集电影会长命吗?

众所周知,大片续集在好莱坞早就已经司空见惯,并且拥有一套成熟的创作和运作模式。但是对于“伪续集”概念,好莱坞至今仍然没有掌握:在每年都诞生超过二十部续集、前传、外传、重启影片的北美市场,至今仍然没有一部标准意义上的“伪续集”电影。事实上,给一部本不属于续集的电影强硬的改名成为续集,也似乎是华语市场的专利,一个10年前经典的片名《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似乎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虽然国产电影拍续集并不是近几年电影市场热度高才出现的新模式,但由于中国电影票房市场的环境、电影工业水平、电影创作模式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国产电影的续集创作和市场反应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和不容乐观。续集电影往往背负着更高的期待,因此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续集电影最容易受到观众粉丝的嫌弃、比较与挑剔,也更容易扑街烂尾。

“伪续集”更是如此,抱着拥有前作高度的心态去看一部续集。不仅仅完全换了角色与故事,还没有达到前作质量的话,更容易遭受口碑上的差评。

此外,正与伪续集影片拥有的优点对立的是,伪续集同样也并不会成为常胜将军。续集电影可以拥有更为宏大的世界观,更为出彩的人物角色,这些都是“伪续集”电影所不具备的。幸好,目前大多数“伪续集”电影基本都是以警匪类型片以及爱情片为主,不拓宽世界观也并不会对影片的精彩程度造成太多的影响。但不能否认的是,“真续集”影片《寒战》系列所塑造出的一整套的香港警司、廉政公署、保安局、政府的世界观观念,也带给了警匪类型片新的创作思路。

而从《唐人街探案》《叶问》《狄仁杰》这类“真续集”的电影中,我们也能够明显看出,这一类电影在拍摄时,会更注意影片配角的塑造。也许在一部电影中,配角更多的只会沦为剧情的工具。但是对于系列电影而言,更为丰满的配角塑造也会对影片带来更佳的观影体验,甚至能够开发出以配角为主的外传电影作品。

无论是原创电影,“真续集”还是“伪续集”,只有好内容才能真正取得观众的信任。在创作角度,伪续集不失为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但是对于只为了沾前作的IP属性与热度,但其实作品不仅无法延续前作的剧情以及,更无法保持前作的质量水平与内核的话,“伪续集”电影只会加重观众对于该片的抛弃速度。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电影情报处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