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冯仑风马牛,作者风马牛,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浙江温州江南皮革厂倒闭了!老板欠下 3.5 个亿,带着小姨子跑路了!」
都说艺术来源于现实,今年 6 月末,当全网吃瓜群众都还在消化「双宋离婚」、李晨范冰冰分手的新闻时,NEC(日本电气,NEC Corporation)的中国分公司员工却陷入了类似洗脑神曲《江南皮革厂》所描述的处境:他们所在的公司可能会被打包卖掉了。
据 NEC 中国员工在微博上爆料, NEC 中国打算把旗下两家子公司以 8000 多万元的价格打包贱卖给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拿走 1.6 亿元分红的同时,只承诺维持员工 1 年的雇佣和待遇,而此前员工与 NEC 中国所签订的是长期协议。
在这些员工眼里,这意味着 1 年之后,他们很可能被迫离职,此前惯有的「N+2」赔偿待遇也很可能因为甲方的变动而失效。一时之间, #NEC 恶意撤资# 的话题引发热议,人民日报日语版也以「怀疑蔓延」为题报道此事。
随着事态愈演愈烈, 指责声不绝于耳。7 月 2 日, NEC 中国不得不出面告知员工,「公司不卖,安心工作。」但这一场贱卖未果的风波终究留下了痕迹,作为一家自「财富全球 500 强」出炉以来一直榜上有名的公司, NEC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这一风波的背后,仅仅是 NEC 为了躲避裁员赔偿而「耍出的花招」吗?
01
「恶意撤资」风波过去之后不久, NEC 再次走入大众视野,吸引的又是一片疑惑目光。
8 月 5 日,NEC 公开测试「飞行汽车」,这是一种电动或者混合动力飞机,力图开辟城市空中交通,缓解地面交通拥挤压力,原型是 1985 年电影《回到未来》中陆空两用的飞天车。
尽管这架飞机只上升了 3 米,在空中也中停留了 1 分钟,但 NEC 非常激动地表示:希望此技术在 2023 年实现物流运输的实用化。
看了 NEC 「飞行汽车」原型机后,有人说,这个「飞行汽车」就像一个筐,什么风口都能往里装,电动汽车、无人机、无人驾驶……现在最火热的概念,都能从「飞行汽车」上看出一二。
其实,这不是 NEC 第一次站在风口上。自打从成立开始,NEC 就是一家不放过任何风口的公司。
1899 年,日本历史上第一家外资合营企业 NEC 成立。这并非几个创业者的心血来潮,而是瞄准了日本国内电话市场之后,技术和资本的自然结合。创始人岩垂邦彦是东京大学的高材生,曾在通用电气的前身爱迪生机械厂工作,和托马斯·爱迪生有过长时间的合作,回到日本之后,他认为电话在日本前景广阔,和美国西部电气公司一拍即合,成立了这家有美资参股的企业。
合资企业在当时有着极大的优势,在其它公司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的时候,NEC 能方便地通过西部电气公司获得美国流行的产品和技术,拆解研究透彻之后,很快就可以量产上市。
在 NEC 成立后的 8 年时间里,日本电话用户从 3.5 万户骤然增加到 9.5 万户,手握成熟技术的 NEC 从中挖到了第一桶金。不仅如此,借助日本政府的「特殊便利」,NEC 还顺利进入中国和韩国市场,在日本企业中率先展开跨国业务。
如果说电话业务是 NEC 第一个风口,那么无线电业务就是 NEC 打响名头的第一场战役。
日本第一家无线电广播公司「东京广播局」(NHK)刚刚成立,NEC 就意识到这无线电业务将会是巨大的商机,它如法炮制,先从西屋电气公司引进了广播设备,研究发展电子管,随即生产出了无线电广播发射机。早前拿下的电话客户网络在此时起了巨大的作用, NEC 有了大量的机会调试新设备,无线电技术突飞猛进。
1928 年,裕仁天皇登基,日本国内十几万民众走上街头庆贺,媒体竞相报道天皇登基仪式的盛况。原本朝日新闻打算用德国西门子的设备,每日新闻打算用法国的设备,最终两家媒体都用了 NEC 的图片传真设备,因为经过比较, NEC 的成像速度快、质量高、价格还便宜。
对于日本来说,这次报道意义重大,不仅仅是向国民展示了一张裕仁天皇的照片,更大程度上,还塑造了日本「国产」通信工业产品的自信心:能够胜任如此重要的场合,比任何广告都更令人信服。
02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在不太平的日子里,公司更怕出名。
自 1938 年起, NEC 高层便丧失了主导权,先是几大工厂被日本政府接管,随后整个公司的研究方向被强行更改,滑向更适合军用技术的微波通信方面。
随着战争进入高潮,日本「敌人财产管制法」、「弹药公司法」相继出炉,NEC 作为合资公司,与股东美国西屋电气的联系被完全切断,不仅没了技术支持,连原本生产民用产品的工厂也全都被军方征用。此后在军事袭击中, NEC 多处工厂被夷为平地,大量技术人员伤亡,待战争完全结束, NEC 的产能不足战前一半。
但无论如何,金钱就像一个永动机,悄无声息地把浸透鲜血的泥土翻新,驱使着 NEC 在满目疮痍的焦土上迅速重建。
在战时研发的微波通信技术基础上, NEC 成功研发了电视广播技术,还攻克了共享振荡放大系统和高灵敏度接收系统等技术,使得 NEC 在超视距通信和卫星通信方面蓬勃发展。
令人唏嘘的是,1963 年, NEC 刚在日本卫星通信地球站安装了接收设备,用来测试的消息,就是向全国民众实时转播美国总统肯尼迪被暗杀的新闻。
除了深耕通信业老本行, NEC 还继续追赶着美国科技的脚步,开始研发晶体管,而且只用了 8 年时间,便开发出了完全晶体管化的 NEAC-2201 计算机。这是一台完全由日本制造的零件组装的计算机,所使用的是锗合金高速晶体管。
彼时,第一个有关人工智能的会议刚在达特茅斯学院开完,IBM 还在为开发出第一台点阵打印机而欢呼,最早的高级语言 FORTRAN 才开发成功,而以 NEC 为代表的日本电子工业企业,渐渐不满足于做一个追随者,开始试图和「老师」并驾齐驱,甚至是领跑。
NEC 在计算机这一跑道上,尤其显得有「弯道超车」的实力。1964 年,NEC 率先打破当时半导体产业的技术瓶颈,做出了「技术上不可能批量生产 n 沟道 MOS 存储器」,促使 n 沟道 MOS 存储器成为世界标准。
当日本通产省组织企业进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时,NEC 又一马当先,在半导体产业上收获颇丰。在 1985-1992 年间,尽管日本半导体产业一直承受重压,NEC 的半导体销售收入却连续 7 年位居世界第一。
正当 NEC 半导体最辉煌的时候,其终端产品计算机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1982 年, NEC 发布了个人电脑 PC-9800 系列,由此开始,NEC 的个人电脑席卷日本 15 年。3 年后, NEC 又面向政府和企业,推出了当时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SX-2 ,一时之间, NEC 成了日本最炙手可热的企业,被称为「国家飞机」。
「飞机」,有此概念以来,就助人跨越山海,圆腾云驾雾之梦。以「国家飞机」称呼 NEC ,可见日本举国上下,无不期望以 NEC 为首的计算机、高科技企业能带领日本更上一层楼。
03
想往高处走的,不仅仅是日本人。
1977 年,乔布斯刚创立苹果公司不到 1 年,便推出了其第一台个人电脑 Apple I 。此时,这位影响千千万万人的教父级人物还是刚创业的毛头小子,渴望着机遇和财富,四处吸取有用的知识。就在这一年 10 月, NEC 主席 Koiko Kobayashi 来到美国,在全球第一个大型综合通信博览会 INTELCOM 77 上做了一个演讲。
他说:「在 21 世纪初,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互相交谈,互相看见。这需要整合通信、计算机和电视技术。」
这次演讲的题目是「企业应该做些什么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他的预言是对的,这种整合通过智能手机实现了,可惜的是,实现这个需求的,是乔布斯和他的苹果,而不是 NEC 。
在这个演讲之后, NEC 确立了内部的「 C&C业务战略」,即通信和计算机( Communication & Computer)齐头并进。这一战略并没有问题,但令 NEC 意想不到的是支撑起计算机事业的半导体业务的崩塌。
和我们此前讲过的东芝半导体类似, NEC 也有实力雄厚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当英特尔开始转换赛道,享受 CPU 的蓝海时,日本企业们还在内耗,以越来越廉价、薄利的储存器为美国组装电脑的惠普、戴尔等公司输送养分。
1992 年,雄踞半导体销售收入首位的 NEC 狼狈地被三星赶了下来。体量越大,掉头越难。10 年之后,深感无力回天的 NEC 不得不将半导体业务割下,组成新公司「日本电气电子」。也是由此开始,NEC 开始不断剥离其硬件业务。
巧合的是, NEC 使用红色标志的 1963-1992 年恰恰是其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由红变蓝后, NEC 也失去了半导体第一的宝座
1996 年,面对低价走量的戴尔和惠普,NEC 不得不收购老牌电脑公司 Packard Bell ,将其与 NEC 原本的个人电脑业务合并,以期对抗这种廉价组装电脑。可惜事与愿违,戴尔和惠普所建立的新型金牌销售网络让 NEC 招架无力,只好关闭美国的分支机构,退守欧洲和日本市场。
商海无情,不进则退。2011 年, NEC 的电脑业务连欧洲和日本市场也守不住了,只好卖给联想集团,虽说一开始是成立了「合资公司」,然而众人心知肚明,这只不过是为之后的完全收购热个身罢了。果然, 2016 年,NEC 将 90% 的股份转让给了联想。
在 NEC 老主席 Koiko Kobayashi 曾预言到的智能手机方面, NEC 也显得犹犹豫豫,温吞无力。
早在 2003 年,NEC 就已经推出了日本首款模拟电视手机 V601N ,性能卓越,可以观看地面模拟广播,有 31 万像素摄像头, 能连续看电视 1 小时,待机长达 450 小时。
当时, NEC 还和松下一起开发出了 3G 的终端和技术,尽管如此, NEC 还是没能跟上智能手机的潮流。在乔布斯发布 IPhone 整整 4 年之后,NEC 才发布了其第一款智能手机,但仍然坚持翻盖、手写。
2013 年,当 NEC 宣布退出智能手机领域时,其首席财务官不无羞愧地说:「我们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是后来者,我们没能开发出具有吸引力的产品。这就是根本原因。」
有趣的是,在 NEC 退出智能手机领域长达 1 年之后,联想集团出资数亿美元,打包买下了 NEC 有关 3G/LTE 技术的 3800 多项专利。身怀宝藏,却不知如何使用,这常常是一个创业者的困惑,却不该是一个百年企业的痼疾。
至此,NEC 曾引以为豪的硬件部门被剥离得七零八落,虽然高层好面子,声称要专注于 IT 解决方案、网络解决方案,但没有了「硬壳」的保护,NEC 确实在逐渐缩回通信基础设施上游,被动成为一个支持其它企业的「云企业」。
尤其是当中国的计算机人才大量涌现之后,以中国、印度以及东南亚地区为代表的软件公司数量剧增,廉价、高效,不断抢占 NEC 看重的 IT 和网络解决方案市场,而日本企业早前在海外设立的分公司,却因为高福利、高成本,迅速失去当地外包市场。
去年,NEC 宣布,要为日本国内的 8 万名集团员工规划一项 3000 人自愿离职的计划,换言之,劝人辞职。今年在中国分公司闹出的「恶意撤资」,也不过打着重组的幌子,行削减成本之事罢了。哪怕是因为舆论而暂停了,如果找不到提升竞争力、提升造血能力的办法,这一幕早晚会重演。
历数近现代商业史,也许很难见到如 NEC 一样,电话、无线电、半导体、计算机再到智能手机的风口都经历过的企业,它乘风腾飞过,但也因风口跌落过,如今剥去了大半硬件业务,却仍然是世界 500 强企业。
和大多数正遭遇「中年危机」的日本企业一样, NEC 不缺技术,也不缺研究技术的决心,缺的是看清自己、及时转舵的果断和清醒。1977 年 Koiko Kobayashi 演讲中的预言已经实现了,但他提出的问题却还没解决。
对于 NEC 来说,能阻止它越飞越低的,不是追着风口腾转挪移,而是彻底想清楚「应该做些什么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并迅速付诸行动。壮士虽可断腕自救,但 NEC 还有几个「腕」能失去呢?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