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巨头的「商业地图」

百度
北京人工智能
综合性搜索引擎
最近融资:二次上市|239.40亿港元|2005-06-06
我要联系
BAT的【流量】与【变现】思维

0.jpg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刘志刚的互联网江湖,作者刘志刚。

BAT的【流量】与【变现】思维

地图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正如有人说的:“一个时代和一种文化没有任何形式的地图,是难以想象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新书《地图与疆域》中表示:“地图应该是关于这个世界的基本概念,疆域则是现实世界。

潼关、函谷、虎牢、井陉、剑阁、江关、钟离....一个个战争史上威严赫赫的名字,要想锯天险,离不开详细的地图做支撑。

窥一图而见天下,诚如斯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地图的商业价值自不待说,地图(地理位置信息LBS)是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底层构件。百度有百度地图、阿里巴巴有高德地图,腾讯有腾讯地图,京东有京东地图,滴滴出行有滴图,谷歌有谷歌地图、苹果有苹果地图……。

在移动互联网萌芽时期,四维图新、高德、百度等地图产品都从那时起蓬勃发展。为了确保在地图领域站稳脚跟,BAT纷纷获取地图生产资料,收购或入股地图厂商。2013年,百度地图收购长地万方。次年,高德地图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腾讯以12亿的价格入股国有地图厂商四维图新,在汽车地图导航领域稳站脚跟。

1.png

具体来讲,在互联网江湖(ID:VIPIT1)看来,BAT巨头在地图领域大概遵循着这样的原则:

* 拥有强战略意图的业务,将地图当作流量业务去做

* 拥有强生态体系业务时,将地图业务作为变现业务去做

2.jpg

百度地图首页

对于百度而言,在O2O时代落伍是不争的事实,百度地图算是唯一不多的“入口”,前几年在还有百度外卖时,百度地图有为百度外卖倒流的实际需求,但是随着百度全面转型,未来靠AI,当下依赖信息流及小程序,百度地图的战略地位不再是打通线下,更多的是积累数据,被AI赋能并且反哺AI,比如百度地图语音助手小度,百度智能音箱通过硬件打通软件,百度地图则是依靠C端流量推广语音助手小度,百度音箱靠的是语音识别,开车出行,语音导航场景价值凸显。

百度地图事业部也早已转入百度AI技术平台体系,开始由O2O转向AI,与百度的AI战略趋于同步。

今年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在演讲时表示:“在百度大脑AI技术的支撑下,百度地图实现了信息获取、数据采集、数据生产和动态修正全流程AI化,重新定义了地图数据生产流程。”

对于百度而言,百度地图战略意义重大,因此拥有强战略意图的业务,百度将地图当作流量业务去做。理论上是这么回事,但是现实中,百度财报难堪, 8月20日,百度公布二季度未经审核财务报告。财报显示,百度二季度营收263亿元,净利润24亿元,同比下降62%。AI烧钱是无底洞,搜索业务处处掣肘,因此,百度地图还要兼顾为公司利润服务,我们看百度地图首页截图,可以看出发现周边,内容为O2O团购业务,出行搜索开始做聚合打车模式,也就是说,百度地图是强战略业务,但是考虑到公司利润,不单单作为流量业务,也开始尝试变现业务。

腾讯地图相对而言就纯粹的多,腾讯地图市场占有率不及高德与百度地图的零头,对于腾讯而言,地图业务纯属战略防御,起步晚,重视低,但是地图是基础设施,不做不行,基本诉求是必须有,然后不至于太掉队,因此,对于腾讯而言拥有强战略意图的业务,将地图当作流量业务去做。

3.jpg

腾讯地图首页

腾讯地图首页截图我们可以发现,纯工具类产品,O2O变现业务的界面非常隐蔽,很难发现。一方面是纯流量业务的定位,精力瞄准出行基本功能的满足,另一方面是用户基数并不大,变现空间也有限。

对于高德而言,则是典型的拥有强生态体系业务时,将地图业务作为变现业务去做。

高德在2014年加入阿里大家庭后,则开始参与到阿里巴巴的生态协同中。在今年8月正式宣布升级国民出行平台前,高德明确表示,将联合阿里云、蚂蚁金服等共同为出行企业提供包括数据、风控、支付、金融等各方面的生态扩展的能力和定制化服务。

不止如此,2017年11月15日,时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风险官刘振飞,接任俞永福成为高德集团总裁。自刘振飞时代开始,开始大幅度的把业务做多,也就是遵循着拥有强生态体系业务时,将地图业务作为变现业务去做。

2017年,高德地图首创聚合打车模式,帮助用户一键多平台叫车,坐上国内网约车第二把交椅。

2018年,高德地图宣布推出顺风车业务。

同样在2018年,高德地图还发布了“2019年一号工程”,推出传统出行数字化升级方案,从连接、技术、生态三个维度对传统出行企业提供支持。该方案首批已接入享道出行、T3出行、峡客行、及时用车等近40家出行企业。

2019年,高德地图更加激进,包括和口碑饿了么推出“一键直达”合作,以及正在全力推进的旅游出行系列产品。

4.jpg

高德地图首页

通过高德地图首页我们可以发现,相比百度地图与腾讯地图,高德地图商业化明显更为浓厚,比如【发现】栏目,承载着O2O使命,最左上角还有【双十一】、【红包】,阿里生态的一部分,要为阿里整个生态布局服务。高德地图已不再是单纯的【流量工具】,而是【变现业务】。

对于京东地图、滴滴的滴图、以及美团地图,则是典型的【没有商业地理很难创作商业历史】的追赶思维。

在互联网江湖(ID:VIPIT1)看来,地图APP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底层架构,地图的本质依然是定位和导航,它本身不是一个能产生很大收入的业务。地图是【农业】,农业盈利微博,但却是国民的经济命脉。靠进口不行,要有自己的战略物质储备。地图同样如此,很难盈利或者即使盈利,利润也微博,但是却是O2O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补上这一环,才能打造一个完全可控的业务闭环,且各项业务之间可相互导流,要有自己的【农业】。

当然,不论是腾讯地图还是高德地图亦或是百度地图还是小玩家们,不论是侧重流量业务还是侧重变现业务,都是基于公司不同战略打法的最优解。

地图的【商业悖论】

不论是当做流量业务来做还是变现业务,地图是一个很好的生态连接器,但是却很难说是一门好生意。

“高德现在中国在信息服务和生活服务领域,刚刚进入到数据化的阶段。数据化阶段早期会有一些应用,比如大众点评,美团,对生活刚需信息进行聚合。拿十年前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做对比,门户没落是因为搜索崛起。百度通过搜索聚合了大量内容,涉及各行各业,通过搜索可以解决网上所有信息的获取。“高德副总裁董振宁在2017年7月份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并非易事或者可以说是很难真正良好运转。搜索引擎从上游截取信息,从而牵制门户,用户能够接受,是因为模式轻,只是信息获取。

其实从上游或者从使用习惯的前端入口,从而成为整个【场景入口】的商业设想早已有之,但是成功者了了,比如前几年如火如荼的路由器,理论上家庭物联网的设备都是先通过路由器连接WIFI,再开始工作,不少人因此把路由器作为家庭入口,可是那?一地鸡毛,行业【整段垮掉】,曾经的头部企业极路由创始人现在还在局子里了,其他企业更不用说。与其雷同的还有智能门锁,进家里第一件事是开门,智能门锁故而最有望成为家庭物联网入口,当年那么火,可是如今很少有人再提了。而最后反倒是凭空杀出个智能音箱,成了【黑天鹅】,成了【程咬金】,不胜唏嘘。

所以啊,【截胡】这件事,可遇不可求。地图虽然是用户线下出行场景的靠前应用,但是工具属性深入人心,且用户选择生活服务不像选择信息那么随便,势必CVR(转化率)低。

这是工具类产品的宿命。其他不论,单就营销这一环节,就够头大的,比如你在用户心智中是一款导航工具,如何从导航定位过渡到生活服务平台,光靠营销说服用户接受都是【蜀道难】,更别提后面的补贴抢市场大战。

那是不是工具类产品就逃不出宿命论那?非也,在互联网江湖(ID:VIPIT1)看来,能不能突破工具类产品的宿命取决于【工具张力结构】,具体而言主要是以下两点:

*相关产品渗透率取决于刚需及频次。

*非相关产品渗透率取决于用户的参与密度。

工具类产品要想提升商业价值,最佳扩张路径就是先从与品牌相关链条扩张,比如墨迹天气卖空气净化器,百度地图与高德地图进军网约车聚合打车模式,美图秀秀做美妆电商,主打拍照的智能手机等等。

做相关产品,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在志刚看来,遵循着一条原则,相关产品渗透率取决于刚需及频次。

举个栗子:

百度地图与高德地图,在商业化探索上,O2O业务主要是分为两类,一类是做聚合出行平台,一类是生活服务。

聚合出行平台收益就很好,高德在2018年7月份上线,到12月份已经接入9大网约车平台。目前平台整体用户量、订单量和用户数还不得而知,但是支付宝方面披露高德打车小程序在2018年9月上线,目前累计用户数是4500万,据悉很快能够达到5000万的用户数。

从用户体验看,高峰出行,打车等待周期长是痛点,比如用滴滴即使能够一键同时呼叫,可是仅限于滴滴体系的各种车型,而用高德地图或者百度地图可以同时呼叫多家出行平台,等待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出行一方面是刚需,另一方面且高频,不论是高德地图还是百度地图,在这一块业务上做的都很好。我们再看不论是高德地图还是百度地图,首页都有一个旅游入口,旅游也算是出行的相关产品,其就很难做出成绩,旅游频次低低,且非刚需,因此商业半径短。我们再看美图做美颜相机,虽然是相关品,可是美颜相机对大部分人来讲,并非刚需,普通手机上下载一款美颜相机足矣,而且手机业务是低频消费品,最后美图手机业务只能含恨卖给了小米。

百度地图与高德地图另一类的商业探索是生活服务,也就是想抢美团的生意,这类是属于非相关品业务,非相关产品渗透率取决于用户的参与密度。线下固定的消费场景多元化,模式重,消费金额偏高,相比美团之类平台,地图类APP用户体验一般,参与密度大,因此,做起来难度大得多。

非相关产品渗透率取决于用户的参与密度,做的比较成功的比如墨迹天气,wifi万能钥匙,切入的就是资讯业务,虽然是非相关产品,但是用户的参与密度低,就是浏览新闻,不产生购买消费,所以很容易成功,是营收的大头,重要的变现方式。

因此,相关产品渗透率取决于刚需及频次,越是刚需,越是高频次,工具类产品变现越容易,反之亦然;非相关产品渗透率取决于用户的参与密度,密度越低,工具类产品变现越容易,反之亦然。

对于地图类应用而言,可以是独立APP,亦可以为其他应用的功能性插件,比如团购领域、出行领域类自带导航功能,更有甚者表示:“当交通类APP能够以更直接、更好用的方式帮助用户获取日常通勤所需的信息和方案时,地图将退化到一个基础服务的角色,成为一个过度产品。”

流量是【窄门】,技术才是大道

目前来看,除了网约车聚合平台外,地图APP的商业化路径并不顺畅,虽然流量充沛,但商业化之路走的却是【窄门】,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地图APP天花板低,其实非也, 在互联网江湖(ID:VIPIT1)看来,流量是【窄门】,技术才是大道,继续发挥地图APP的【农业】定位,通过技术筑起基础设施的【高围墙】,终将【为王】。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后,在线地图已经衍变成社交、LBS和O2O的底层基础设施。随着行业发展,高精地图成了当下的【技术奇点】。

高精地图就是底层架构,一端连着AI,另一端绑着无人驾驶赛道。

我们来看BAT的布局:

腾讯方面:去年年底,腾讯在南京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首次亮相了作为独立品牌的腾讯自动驾驶业务。当时发布了三个技术:模拟仿真平台、高精度地图和数据云服务。

百度方面:百度是国内唯一一家既拥有高精地图突出技术,又能提供自动驾驶完整解决方案的全面布局的公司。百度自2013就开始了对高精地图的研究,劲头最猛,直指核心,押注Apollo和DuerOS。

阿里方面:注智能网联和高精地图。

数据是自动驾驶企业的核心关键,大量数据反哺加速自动驾驶算法升级,这是一个互相加速的良性循环。谷歌在完成自动驾驶商业化之前,利用10年时间才累积了超过1600万公里的测试数据,而精准的数据离不开高精地图。

高精地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记得初中概率论,有道数学题,航天飞船中有十万个零件,发射前是抽样调查还是普遍调查,工作量再大也是 普遍调查,毕竟一个零部件的损害可能就会导致一场致命的爆炸,无人驾驶同样如此,高精地图作为支撑是必要条件。

普通导航地图是给人看的,而高精地图不是给人看的,是给机器看的。普通导航地图的精度是按“米”这个单位来衡量的。在逛街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如果用手机导航来定位,比如网约车,明明你是在道路这边,但是地图系统会可能会给你定位到几米外的马路对面。有一点的误差。但是高精地图就不会犯这种错误,因为它的精度是按“厘米”来衡量的。

具体战略定位上,高精地图厂商目前主要是分为三类玩家:

一种是掘金路上的送水人,目的不是为我所用,更侧重为自动驾驶行业做服务变现,这类公司偏小公司或者垂直公司。

另一种是纯【农业】定位的公司,比如滴滴、京东、美团,虽然很难赚钱,目前也没有合适的变现场景,但是要有,不能完全依赖【进口】,万一来个【贸易封锁】,岂不凉凉?

最后一种,就是BAT类的野心家,不仅要做,而且要做无人驾驶的【基础服务商】、【修赛道】、【做操作系统】。

在互联网江湖(ID:VIPIT1)看来,一个行业甚至一个时代,底层架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PC时代,基础设施是windows,重要入口是浏览器,是搜索引擎,移动互联网时代,底层架构是安卓系统、IOS系统,社交、购物、导航等一个个割裂的APP是重要入口,到了无人驾驶时代,地图不再是APP。地图是个慢行业,但是却能出细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地图虽然是出行的重要入口,但是却沦为【管道】,好不容易搜集起来的数据,最后也没啥好果子,表明看费力不讨好,如今到了无人驾驶时代,早已不再是一个APP,而是有可能成为安卓系统的一环。

窥一图而见天下,新一轮的高精地图之战已经打响,谁将【占据潼关】、谁又将【攻克函谷】、【遥望虎牢】,拭目以待。

科技自媒体刘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微信:13124791216,转载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