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救中小企业的“中国锦囊”

关注
如果要想帮助中小企业,最关键的是如何去应对需求下跌的趋势,政府必须要创造出新的总体的需求,这是最重要的。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周天财经,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全人类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共同危机。

COVID-19 席卷全球,多国医院人满为患,即便是一些发达国家,也由于初期的疏忽大意而面临医疗资源挤兑下的高病死率困扰,各国不得不通过封城和严格的出行控制、社交隔离来控制疫情,呼吸机、熔喷布的物资线正在紧绷。

当第一战场的医生病人和病毒激战正酣的时候。作为第二战场的经济体也传来紧迫的求助音讯。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日前在华尔街邮报撰文,认为「从蔓延速度和全球范围来看,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收缩是史上前所未见的... 人类正站在划时代的历史节点」。

当经济陷入冬眠,最受影响的是它的末端组织——中小企业会逐渐坏死,而坏死率超过一定的阈值,经济有机体就会因此受到长期性破坏。

在逆境中寻找解决方案是应有之义,为此,在 4 月 26 日举行的罗汉议世堂在线对话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汉堂学术委员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前 IMF 副总裁朱民、以及罗汉堂秘书长陈龙围绕如何拯救中小企业和就业进行了对话。

01 危机到来,中小企业苦难重重

回顾历史,中小企业由于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的竞争优势都要弱于大企业,在经济危机到来时总是最「受伤」的一个群体。曾经的亚洲金融风暴、还有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都给中国沿海外贸中小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今年的危机由于叠加了新冠疫情,还导致餐饮、线下生活服务等本来就市场集中度低的中小企业密集行业也受到了波及,造成了更加艰巨的挑战。

根据朱民介绍,从普查来看,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只能维持三个月,甚至不会超过三个月。

陈龙也认为,从「接触经济」转向「距离经济」,这对中小企业带来两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很多中小企业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触达型」服务业,在生产运营中难以保持社交距离。第二,中小企业现金流薄弱。经济陷入停滞后,很多中小企业收入基本归零。以美国为例,大多数企业的现金流只能维持 7 个月左右,而中小企业更是平均只能维持 20 多天。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救助,长期隔离会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倒闭。

对于中小企业的危局,根据朱民的研究,当前的中小企业的症结在于:没有需求、没有订单,而且员工也不能及时地回到工厂办公室工作,这样的情况之下,所有的(救助)工作都会无法见效。「通过我的调查发现,在中国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就是这样的,而同样在美国、在德国、在英国也有类似的问题,只是程度有所区别。」

朱民认为,如果要想帮助中小企业,最关键的是如何去应对需求下跌的趋势,政府必须要创造出新的总体的需求,这是最重要的。

周天财经举个例子来看,现在就像医学界有一个说法:心脏骤停患者有四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超过四分钟,患者的死亡概率和不可逆的损伤概率会增加,经济体也是一个有着无数细胞的有机体,那么,当下,我们已经进入了为期三个月的黄金救市时间。

陈龙也认为,救中小企业,就是救整个经济。

这是因为,资金链薄弱、融资能力差的中小企业抵抗力最弱。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是全球经济和就业的基石——占全球公司数量 90% 以上,带来一半以上的就业岗位。

救助中小企业并非所谓"凯恩斯主义"的胜利,而是来自于业界最权威的实证研究成果。

皮萨里德斯因研究就业市场搜寻和匹配理论获得了 201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也许没有人比他更适合评论疫情下的就业环境。他的看法是,由于就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就业恢复的速度比就业损失的速度慢很多。在正常环境下,市场中既存在着大量失业者也同时存在着大量的职位空缺,这是由于就业市场中存在着摩擦。一旦企业因疫情裁员,他们之后需要很长时间找到合适的员工。

一旦出现大量失业,就业市场将发生堵塞,人们不得不花费更长的时间寻找工作。因此与其让大量员工失业,政府再在事后提供就业支持,不如现在就提供经济援助,保证就业稳定。这部分资金越早投入越好,而不是等到员工真的完全失业、孤立无助的时候,再让市场来提供支持,到时失业率肯定会激增,再提供补助的话,效率还会低很多,造成的社会问题也会严重得多。

救中小企业,几乎是全球的共识。

02 如何搭救中小企业?

不同国家都在推出提供给中小企业的政策包。

比如美国参议院在 4 月 21 日通过了一项 4840 亿美元的资金救助计划,其中有 3100 亿美元会用于所谓「薪酬保护计划」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PPP),简单来说就是以贷款形式发放给申请的中小企业,如果这些钱被用来支付员工工资、房租、水电费就可以不用偿还,相当于是定向补贴。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财政大臣苏纳克正在准备出台一份新计划,向多达 100 万家小企业提供最多 25000 英镑的 100% 担保贷款。

还有像德国推出的救市计划中,也侧重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帮助工业复苏,这里多说一句,德国对中小企业发展格外重视,根据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的研究,德国表现最好的企业几乎都是隐形冠军。

现在各地政府为了短期提振消费,从需求侧为企业纾困的消费券,也是在通过阿里、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平台进行发放。精准传导,避免补贴损耗,这是互联网工具的优势,大规模普及更是中国的独有优势。

实际上在这次疫情中,中国还因为 IT 设施上一步到位的「后进」,没有那么多的历史包袱——美国一些州的失业保险系统在 40 年前就完成了数字化搭建,结果因为眼下失业人数太多冲垮系统,当时的 COBOL 语言又太过古老,只得需要返聘六七十岁的老程序员们修复。

显然,在中国我们可以说互联网起到了帮助中小企业「救火」的作用,而当我们把目光放长远,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才爆发出来。

从降成本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中小企业还有很大空间。

一家餐饮连锁公司告诉周天财经,每家店打烊后,员工都要对账 40 分钟到 1 小时,300 家店就是每天 300 小时的人力开支,现在北上广的人力成本已经达到了一小时 50 元,这就意味着仅仅为了对账每天凭空产生 1.5 万的人力成本,侵占的还有员工的生活时间和幸福感。

还比如,餐饮行业流动性大,每年都有接近 100% 的离职率,加入的每个新员工都要到总部报到一遍,路途和等待时间,再加上前台的接待时间和大量纸质表格的处理时间,对中小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承受之重。

其实,中小企业也能借到钱,但是要「快」,一家位于温州的运动鞋制造商告诉周天财经,橡胶等原材料成本起伏很大,动辄就能在短短几天内上浮几倍,如果不能及时拿到贷款,赶在上涨前买下原材料,从盈利到亏损仅一步之遥。

这也是为何很多企业明明能拿到银行贷款,但是受制于繁琐的手续,却宁愿经常求助于企业主圈子的民间互助借贷。这样的借贷方式的缺点是高额的利率和风险极易互相传导,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快速及时和低利率同等重要。这一点,对于依托于先进风控模型的中国互联网银行已经能够很好地实现。

过去,银行不了解企业,企业没有数字化的流水,当这个企业是轻资产的模式,银行就需要企业主拿出自身的房产进行抵押,为此,一位西装连锁店的老板告诉周天财经,他为了满足银行的要求,特意用各种亲戚名义买了很多房子,就是专门用来做抵押借钱,亲戚们不得不从老家来到大城市的不动产中心进行抵押操作,常年上千公里的往返旅途让家人苦不堪言。

这名企业家的生意经是,在中国做企业,得积攒很多的「砖头」(不动产),才能撬动贷款。但这种流通性很差的资产,其实吸纳了大量本该流入实体经济的钱在砖头里"空转",如果要减少对砖头的依赖,就必须依靠数字化。

其实,网商银行这些银行,得以实现滴灌式贷款的基础,就是中国这些年来的数字化进程。由于腾讯、阿里和美团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帮助了大量中小企业完成在线经营数字化进程,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第一次能够得到完整的认知。

还有正在普及的远程办公,也可能将永久改变中国的职场工作习惯。周天财经身边一位在高校工作的长辈就表示,改成远程视频开会之后,各学院教师都表示备课效率变高了,以前还需要大家一起碰时间,定好会议室,会议前后都很冗长,现在则是大家都空出来 20 分钟就足够开完短会。

可见,即便是不处在强市场竞争环境下的机关单位,都已经因为疫情限制,开始了不可逆转的数字化升级,在市场中拼杀的企业就更是如此。陈龙判断,远程办公会造成一些短期痛苦,但是将会创造大量新机会和需求,如清洁服务、远程医疗、口罩创新、快递服务等等。

丘吉尔曾说,不要浪费一次危机。人类的发展总是面对着无数困难,但也能够从一次次危机中走出来。

在眼下的困境中,政府部门在施策上应当放大数字化的快速响应、和精准滴灌能力,以尽可能的高效率帮扶中小企业、稳定就业,而中小企业们则一方面要尽一切可能保护现金流,先活下去,同时也要启动数字化进程,从根本上改善经营思路。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