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雷科技。
前段时间一加正式发布了一加8系列,其中旗舰定位的一加8 Pro更是首次将无线充电引入到一加手机中。但事与愿违,这个跟有线快充一样迅速的30W无线快充并未像一加预期那样获得用户的一致好评,反而将无线充电这早已是旗舰标配的功能重新推到风口浪尖上。而网友争论的重点在我看来也有些“文艺复兴”——我们真的需要无线充电吗?
关于“无线充电的必要性”这一论点,我们之前已从多个方面入手,用过篇文章解释过这个问题。但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朋友认为无线充电没有必要,甚至讨厌无线充电这一功能。而且说实话,其中不少人的观点在我看来也不无道理。于是本着了解双方观点的目的,在刷了一晚上微博后,我决定换一个方向,以一个无线充电推崇者的身份,总结一下大家“为什么不喜欢无线充电”的几大原因。
无线充电时必须放在充电板上
“有一说一,确实”,就现阶段的商用技术而言,在使用无线充电时,手机必须放在固定的无线充电板上,不能像有线充电那样拿在手里边玩边充。根据我的观察,这也是目前关于无线充电的抱怨中的“主力军”。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还需要分情况讨论,对于像我这样的上班族而言,工作的时候长时间玩手机会引来老板的重点关注,所以手机一般就放在桌面上,只有起身去卫生间、下楼买咖啡或去会议室开会时才会带上手机。因为注意力不会放到手机上,因此手机放在无线充电座上并不会带来多大影响,反而在短时间离开工位时,无线充电可以做到随取随用,比有线充电方便不少。
但对于每天都机不离手的学生党而言,无线充电“随取随用”的特性根本无法发挥出来。首先,学生不可能像上班族一样手机就这么放“随取随用”的无线充电座上。大家都是过来人,学生的手机只会出现在宿舍的枕头下、袖子里、教室手机袋里或班主任的抽屉里,无线充电器根本就没有生存空间。
而且学生与上班族在使用习惯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上班族的使用习惯一般是“长时间充电,短时间使用”。而学生朋友则是“长时间使用,短时间充电”,甚至充电时游戏也不能停下,只能在固定位置使用,充电时还不能拿在手里玩的无线充电显然不适合。
无线充电与金属后盖不相容
虽然现在手机品牌在后盖材质上已经玩出花来了,AG玻璃、聚碳酸酯、木板竹片甚至“荷兰进口牛皮”等材料层出不穷,但金属机身依然是部分用户心中的最爱——金属机身的手感确实让人上瘾。比如在用过这么多款手机后,我依然记得华为P9的后盖的触感。
但遗憾的是,因电磁波无法穿透金属机身,因此使用金属后盖的手机都无缘无线充电。而在无线充电的浪潮下,金属后盖便成为了手机品牌权衡后的“弃子”。
与玻璃或聚碳酸酯背板相比,金属背板的手机除了可以带来更好的质感,同时也可以提升手机的耐用性。比如对于“黄油手”用户而言,金属机身的的手机就玻璃背板的手机“耐摔”,同时镁合金材料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手机的重量。金属机身可以可迅速将热量铺开,缓解手机散热压力。
无线充电又慢又贵
最后则是老生常谈的“无线充电又慢又贵”。确实,无线快充不仅要另外购买价格不菲的专用无线快充适配器,而且绝大多数手机的无线快充速度也比不上手机包装内随附的有线快充适配器。即使在一加的30W WarpCharge与OPPO的40W无线闪充发布后,依然有不少用户对无线充电持有同样的看法。
作为一个iPhone用户,我并不否认“无线充电速度慢”这一痛点。因为说实话,除了刚才提到的那些无线闪充外,绝大多数手机的无线充电依然很慢。但就我个人来说,无线充电“速度慢”这点对我来说影响其实并不大,因为无线充电不是我唯一的充电方式。
换句话说,虽然大多数时候我都使用无线充电,但如果我真的需要快速充电,我同样也会选择有线充电。在OPPO发布40W无线闪充时,数字尾巴的林十兄曾在微博提到过:
(无线充电)与其说这是一种技术,倒不如说这是一种习惯。
以我个人为例,上班到公司后掏出iPhone往无线充电座上一放,只要公司没停电,手机就一直会是100%的电量。无论我下班是回家打游戏、出门约烤肉,甚至是坐高铁回家看父母,我都不需要担心手机的电量。而在工作时,我也不用担心段时间离开工位后忘记为手机接上电源:坐下——放手机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
对于每两个小时就换一次教室,手机还一直开着游戏的学生党来说,让他们放弃有线充电显然是不现实的,插着移动电源玩游戏才是他们的使用场景。但如果你有一个固定的位置——一个每天相处8小时的固定桌面,而且玩手机不是你的工作内容,那无论充电速度快慢与否,无线充电座确实可以为你带来不少便利。
而且无线充电还有一个其实还有一个“隐藏功能”,自从我把床头的有线充电器收进柜子里,我居然改掉了睡前玩手机的坏习惯。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