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舵舟(ID: duozhou001),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1 茁壮成长的张一鸣们
6月初的一个下午,我在舵舟所处的办公位置北京腾讯众创空间,给一个客户通电话。通常来说,舵舟在确认辅导一家企业的核心管理层之前,我们会多次跟创始人沟通:你的使命愿景是什么,你邀请舵舟来辅导你的核心人员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
和这个客户是老朋友了,也是同龄人,她的企业做得不错,但毕竟还年轻,公司地址也不算一线城市。她说,她希望她的团队不仅只是赚到钱而已,因为这一路走过来,见到过太多挣到钱了但不幸福的人。所以希望大家既能挣到钱,也能在思维上有所成长。
大家思维上有所成长了,公司的未来才能更好。
听到这么“文绉绉”的话,我忍不住笑起来,因为她的语言体系跟舵舟所研究的张一鸣的语言体系有点像,但张一鸣的团队几乎集结了是中国最聪明的人,所以他说的话,理论上大家更能明白。
而她说的话,大家听得懂吗?她说,团队里听得进去、听得懂她的话的,现在都发展得不错。
也是在最近,我跟另一个创始人聊他的团队情况,盘点大家的能力现状和成长点。因为约在他的一个活动结束后聊,时间其实已经很晚了。
在办公室的楼下,只是4个核心层的情况,我们从晚上8点一直聊到10点半,期间蚊子各种问候我们。我们聊到某个管理层,公司对他有更高的期望,但因为他一路走得太顺,近期的成长有限。
那么如何有效的给这位高管输入更高层次的方向感呢?以及如何让他意识到公司和他并不会一直顺利,居安思危,让他真正意识到危机?
这位创始人对每个核心岗位的状况都拆得很细,就像打磨产品一样去构建组织,以及为了打磨好这款产品,他自己要做哪些进阶。我能感受到他关心团队成长的拳拳之心。为什么希望团队成长,一是为了达成公司目标,二是抱着对大家负责的赤诚之心。这是一种服务精神。
在做舵舟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我们在聚集一批有相同标签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他们的事业有大小之区别,也有性别年龄的差别,但是他们在市场下行期间都活得不错;在经营的理念上,有不谋而合之处——都有点“张一鸣”。
这里所指的“张一鸣”,是指他们都有一个高远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个高远的目标,愿意去自我修炼,愿意去赋能团队。
这个最近的有趣感受,跟三年前我们的设想刚好阶段性吻合了。
2 提前压赛道的舵舟
2017年,舵舟的创业初心,是看准了未来三十年的商业发展机遇。
过去的40年,我们经历了人口红利,政策红利,市场红利,一批企业家抓住了这些红利,从而做大做强,赚到了钱。
现在,这些红利都没了,舵舟看准的是啥呢?
欧洲牛逼,就需要有文艺复兴,输出了《国富论》、《君主论》;美国牛逼之后,向外输出了很多思想,一大批美国企业家成为了全球的偶像,比如杰克·韦尔奇、安迪·格鲁夫;日本经济腾飞之后,一批企业家也向全球输出了思想,比如稻盛和夫的《活法》、比如《丰田工作法》。
中国的经济已经高速发展很多年了,确实也有一些方法论,但很多方法论脱离了中国的场景和特定时期,其他国家和未来的人就难以听得懂,比如说国企改制的机会,比如说人口红利,比如说要追风口等等。
中国的商业力量若想真正进入大航海时代,那么,我们也需要自己的稻盛和夫,杰克·韦尔奇。接下来,我们将迎来新的红利时代——思想红利阶段。未来优秀的企业家,都接近于“思想家”。
什么是思想家,思想家恪守理性,追求客观和公正,他们敢于怀疑和批判,探索真理、揭示本质。
思想型的企业家,具有企业家的禀性,那就是挑战高远的商业目标,打造组织,服务用户,同时有兼具思想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群体责任感。
那么,舵舟的未来,将会跟这批“思想家”型的企业家走在一起,既服务他们,又记录他们。
创业三年来,我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用产品去服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我们的预测没有错,思想型企业家、创业者正在逐步起来,而且在茁壮成长。
3 思想型企业家的五大特征
今天我们来细数一下,这些思想型企业家的五大特征。
1
有积累
故而能坚持长期主义
这批思想型企业家在自己的事业发育期,见证了过去十几年整个市场的狂热。前辈们的带领让他们了解了行业,并让他们在事业初期,受益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他们后来经历了追逐风口,但产品粗制滥造,频繁更新,而带来的发展困惑。他们曾和行业一起陷入迷茫。
所幸当时他们还不属于行业核心,自我强化的程度不高,所以他们能以客体身份思考主体,去思考行业的未来在哪里。
基于深度思考的情况下——认可自己所在的行业价值,行业未来的发展。他们决定安营扎寨,以热爱的心态,进入行业坐冷板凳,不断做行业微创新,去构筑长远的愿景。
这批人二次出发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是“精神的贵族”,他们对自己实践的长度规划,超越二十年,三十年的范畴。
所以他们对细小的事情有耐心,对远大的愿景,也有耐心。
人只会做他们“看见”过的东西,前人的铺垫和付出不可抹杀,站在巨人的肩膀,踏出一小步,就是长足的进步。
2
不再迷信“我能行”
注重学习
“学习”确实是个慢动作,“系统”也是个慢活儿。处于市场红利期的时候,“快”为第一要义,怎么快怎么来,粗糙一点没事。谁能快?初生牛犊快,因为什么都不怕,敢打敢拼。
我们曾见到过一家企业到了3000人,还在靠喊口号,靠老板一言堂在做管理。不相信什么经典,就相信大家的直觉。
很显然,这种之前的成功方法,目前在很多行业部分已经失效。
没有那么多空白市场,没有那么多用户小白可以忽悠了。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组织才是王道。
那么做出优质的产品,打造出高效组织的方法论从哪里来?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靠你自己生造,不如去向经典去学习,再去结合实践。
不仅创始人自己学,还要打造学习型组织。
企业如果想活得久,做大做强。壁垒在于你在这个领域做深做细,把标准动作做到可复制化,系统化,且具有灵活性。每一个末梢都强大了,整体就强大了。
系统化的知识,跟灵感性的知识来源不一样,灵感性的知识,也许是基于积累之后的一个顿悟,一个灵光乍现,不仅仅是学习就能得来的;而系统性的知识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积累和迭代,才能出来,所以必须去学习。
学了之后,还需要固化成自己的,才能产生作用。
3
成就动机不仅是名利
更重要的是自我实现
贪恋名利,每个人都会有,说自己没有的,要么是在骗人骗自己,要么是经历了一些事情,有了新的体悟。
当下主流的这批思想型企业家,他们还很年轻,在克制自己欲望方面,还在修炼中。但他们理性的权重,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他们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目标感极强,而非那些成功的装饰品。
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有自己清晰的目标和使命感,在完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他们不惧怕中途的任何困难,更加能够接受自己,接受他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更加看重成长,他们会爆发出极强的创造和创新能力。当他内心足够丰盈的时候,有可能以至于不自觉的降低对于较低层次的需求,比如物质需求,关注度。
他们的状态会更稳定,给予团队和合作伙伴的安全感更强。
前段时间,一位我非常尊重的媒体人老师,这样点评新一代的主流企业家的特征:和上一代企业家充满着传奇故事的特征相比,他们更加“无我”。
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他们也非常“自我”,但这种“自我”,不再是去获取关注度,获取外界的认可和尊重,而是他的自我实现。
4
从把人当工具
到把人当人
过去十年,验证一个创业者成功的标志是能融到资。钱拿到以后,还得有一个很棒的模式,让钱能跑起来,带来海量的数据,攻城略地,这个企业也就算成了。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的,历史上豪气冲天,攻城略地,建立霸权,但是很快覆亡的国家,跟过去十年如此死亡的企业,几乎一摸一样。
好的时候,恨不得头条都是他们的,死的时候,头条也都是他们的,因为太快了,太出人意料之外了。
他们为什么短命?因为眼里只有成功,其他的不重要。人是什么呢?只是让这一切发生的工具,老板把团队当工具,投资机构把创业者当工具,LP把投资机构当工具。
复盘很多公司的死亡,不是产品不好,也不是模式不好,而是人没有搞好。后来意识到人很重要后,又发现把人搞好的准入门槛很高。导致一些创业者不愿意、惧怕在这里花精力。
当前的这批思想型企业家,他们把组织当作产品去打造,把人当人看。产品重在“用户需求”,你要招什么样的人,给予大家什么样的短期,长期的需求满足,如何做优胜劣汰,他们会系统的做思考。
同时,团队也在把创始人当人看。创始人也是人,也有优缺点,只不过他比一般人精力旺盛点,成就意愿高一点而已,所以愿意承担更多。
当一支走向良性循环的有生命力的组织打造起来之后,他们会源源不断的产出好的产品,好的模式,当这些都有了,钱就是顺带来的了。
5
自律
企业就是一个创始人认知的外在投射,企业千疮百孔,说明这个创始人的认知也是千疮百孔,团队里全是小白兔,难道是小白兔的错吗?不都是你自己招进来的。
所有的问题,都是创始人自己的问题。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一切都好办了,改变自己,总比改变别人要容易。
我们在思想型企业家身上看到的,他们具有向“自律”倾向,因为他们想达到高远的目标,想自我实现,那么面对负反馈的时候,从自己身上动刀子,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克制自己的情绪化,克制自己的惰性,克服自己的骄傲。哪怕有很多成绩了,还得告诉自己,把自己放低,你还差得远呢。这得多反人性啊,能做到的就不是一般人。
我们在服务企业的时候,很多管理者想习得领导力。领导力来自方方面面,其中一个来源,就是你能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他常年坚持每天六点起床,他就是大佬;比如一个朋友,坚持每天更新视频号,大佬;比如一个朋友,面对大家合理的建议,他一开始总是不能接受,但第二天,他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真的就把之前的问题给迭代掉了,此人大佬无疑。
因为这些自律,他们散发出来了影响力,让人相信他们,愿意跟随他们的思考。
最后想说的,这个世界不乏位高权重的人,但这些人也会像流星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被群体记住的是,是那些能跨越时空,能让更大的群体获益的思想者。也许他们不会以自己的姓名被记住,这些思想者一起的努力,会让未来记住我们这个时代。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