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超强学习力的人,越活越轻松

关注
搭好框架,做到可迁移。

编者按:本文来自笔记侠,作者子墨,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主编说:

你如何看待这个变化的世界与自己的关系?它妨碍了你的成长,还是促进了你的成长?

尽管变化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力改变,但我们总能做些什么与变化共舞。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如何持续更新以适应快速运转的世界,为自己的存在夺得一点主动权。

生活是流动的,停留在原地的人很难甚至无法享受到生活的美好,停留在原地的组织,自然也跟不上时代的节奏。等待的命运,只有出局。

不想被动等待命运的安排,我们就要做点什么。

图源:IC photo

一、别怪环境变太快,分明是学习能力没跟上

环境的剧变对我们提出了不断更新自我的要求,而学习能力的差异则决定了我们自我更新的速度。

没有人会拒绝一颗向好的心,但是,每个人掌握的学习思路和学习工具各不相同。

我们总是看到,那些掌握了众多学习技巧,懂得如何学习、如何自我更新的人,更容易适应变化,更容易抓住机会,相对也能够生存得更好

在这个过往经验逐渐失效,没有成功的套路可以搬运,未知扑面、前路莫测的变革时代,我们唯一可以依赖的,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

举个例子,微信经历了8年的更新,上百次的迭代,成为了我们今天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

从2011年上线时的简陋功能开始,微信间隔十几天就更新一个功能。

推出拉群功能和拉黑功能,用户增长。推出查看附近人的功能,用户暴涨到2000万人。推出摇一摇,用户突破了一个亿。

到2019年,微信更新了70多个版本,一点一点长成今天这样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

从简陋的传图功能,到庞大的微信生态,强大的生命力背后,是强大的学习能力。

反之,停止学习,通常都是危机到来的先兆。停止自我更新的生命,成了凝固的化石;停止不断学习的人,成了时代和集体的负担。

变革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学习能力是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不变的核心能力。

那么,那些具有超强学习力的人,是如何进行学习的呢?

二、两年抵十年?可以这样做

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学习力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

所谓学习力,其实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

今天,我们重点讲一讲更新学习能力这个话题。

1.搭好框架,两年抵十年

知识体系建构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我们的认知水平。而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能清楚地构建出自己原有经验的知识体系框架。在每次学习新知识时,再对原有框架加以增补或修订。

也就是说,个人能力知识体系框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们对这个世界认知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个人能力知识体系框架才算是高质量的呢?它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标准:整体性、调整性、转换性。

整体性是指,一个高质量的知识体系框架,一定是以本质的内在联系将知识组合为一个整体,并且服务于同一个根本应用目标。

调整性是指,当这个框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阻力或干扰时,可以快速修正以确保对目标的支撑。

转换性是指,一旦目标发生变化,这个框架要能够同步转换以支撑新目标的实现。

那我们又如何构建出符合这三个标准的个人能力知识体系框架呢?

第一,基于工作流程的知识体系框架。

基于工作流程的知识体系框架是一种最低层次的知识体系框架,属于基础框架,它需要满足标准二字。

第二,基于业务领域的能力体系框架。

找到专业知识背后相通的本质规律,它们一般以公理、原理、定律的形式出现。真正的专家都会利用它们来组织自己的知识。

要想构建出符合三大标准的专业知识框架,需要按照自己专业领域的主要原理和定律来组织知识。

比如,同样是产品经理,在做产品设计时,初学者会痴迷于收藏和保存各种工具或零散的小技巧,如如何用Axrre工具设计原型等。

而资深的产品经理会用原理和模型来组织知识,如产品设计的五层框架: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无论是工具还是技巧,都会围绕着这个五层框架来填充。

第三,基于职业目标的知识体系框架。

基于职业目标的能力知识体系,是个人层面上最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它不仅包含前面提到的两个知识体系框架,与之相比,还多了两个要求:

第一个是增加了核心素质(如性格特征、有限习惯)、与专业无关的通用能力(如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第二个是要求将所有的核心素质、通用能力、专业技能、必备知识围绕某个职位目标,整合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这种个人能力知识体系的搭建,最关键的是以下两点

第一点,从实际的职位目标出发,根据职位要求构建知识体系。

第二点,随着职位目标的改变,以及职位晋升,逐步修正这个能力知识体系,让它变得更加完整,更加具有迁移性。

每个层次的知识体系框架,都需要符合整体性、调整性、转换性这三大标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两年抵十年的效果。

如果学习有捷径,搭好框架算一条。

2.做到可迁移,轻松上手所有工作

学习的本质就是经验的迁移。做不到知识和技能的可迁移,大概率会被淘汰。

未来,你所从事的岗位不一定还存在。并且,靠一个专业技能干一辈子的时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那么,什么是知识和技能的可迁移能力?它指的是,把在一个情境中学习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中的能力,可以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两类:

近迁移是指,你可以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处理与之前情境类似的任务或问题。能够迁移的知识和技能的量越大,你的可迁移能力就越强。因此,知识和技能的组织越体系化、越通用,迁移效果也越好。

远迁移是指,你可以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处理与之前经验发生情境大相径庭的任务或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能够抽象出一般规律上的联系,这些可迁移的规律越接近本质,说明你的可迁移能力越强,能够解决的问题的范围就越广。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提高近迁移知识和技能的量,抽象出更本质的规律,扩大远迁移知识和技能的影响力呢?可以参考以下三种方法:

① 组织好先前知识和经验,不再从零开始

学习的本质,是原有经验的迁移。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已知道、已相信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的。

因此,先前知识和经验组织得越好,在学习新知识时花费的时间就越少、理解得就越深刻,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就越容易发生

除了前面提到的构建三种类型的个人知识体系框架外,要适当放慢速度,给自己留出整理先前知识、先前经验的时间,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整合。

前期可能会花费很多时间,但千万不要觉得浪费。从长期来看,这一定是你人生中非常有价值的时间投资,因为它会大大提升知识和技能迁移的效果。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千万不要只看短期成效。

② 在多样化情境中运用,而非单一情境

前面提到,知识和技能的可迁移能力指的是,把在一个情境中学习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中的能力。因此,与在单一情境中学到的知识相比,在多样化情境中学到的知识,更有利于迁移。

在多样化情境中学习,我们不仅能够知道更多可以使用这个知识的情境,还可以体会到在不同情境中知识运用结果的差异,从而条件化知识,提高知识的可利用性。

那么,我们要如何创造多样化的情境来促进迁移呢?有两个方法可供参考:

首先,设想解决多个不同的具体案例。

在学习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时候,不要只用一个例子,至少要在三个例子中使用,最好这三个例子还能有一定的差异性。

例如,个人情境下应该如何用,团队情境下应该如何用,协助别人完成工作的情境下又该如何用,等等。

其次,可以采用“如果—怎么办”策略。

尝试改变问题的部分条件后,再给出解决方案。

例如,在学习了某个“如何做调研”的方法后,你就可以修改一个条件“如果某个关键客户工作很忙,一直约不到时间怎么办”。

通过修改条件后再应用所学知识,就能够更好地建立条件化的应用,也更容易在不同情境下做迁移。

③ 对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抽象

刚刚我们已经提到,远迁移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对知识做出更高层次的抽象,从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使用,解决更多的问题。

可问题是,如何才能锻炼出更高层次的抽象能力呢?我们可以试试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将多个具体案例概括、抽象为问题类型。

第二种,从更本质的原理、规律出发去思考问题。

三、哪怕停在原地,也要拼命奔跑

持续更新,道阻且长。

强者可以恒强,弱者也可以变强。但是,任何你想要的成就,都不会凭空到来,你总要为之付出点什么。

哪怕只是停在原地,也要做点什么才行。就像红桃王后对仙境中的爱丽丝说:“在我的国度,你只有拼命奔跑才能停在原地。”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着手当下,从更新每一天开始。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