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作者吕世明,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封面图来自pexels
不管怎么说,电影院还是开了,效果尚可。
《八佰》定档多少给业内外注入强劲的信心,《星际穿越》重映良好的成绩也为后续更多潜力股的爆发埋下伏笔,但头部影片和优质复映片在此时出现总归是少数。
疫情导致2020年多数电影公司的上半年荒废过去了,暑期档能否依靠《八佰》扭转还得看市场恢复的情况,但对于国内电影公司而言,接下来的小半年可能要么是完成一次小规模的“原始积累”,要么是可以形成一次小幅度的“弯道超车”,机遇对于很多公司都是非常难得的。
困境并不是对所有公司都会形成毁灭性打击,准备得当往往会事半功倍,那么仅余的150天,影视行业到底可以做点什么呢?
1.制片、 出品公司盘盘货,
为2021年第二季度做好准备
在前不久上海电影节论坛上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表示:目前的片源有四五百部,只能支撑到明年的三四月份,明年暑期档还会有一批“献礼片”上映,其他的档期还是有空闲的。
其实看起来有四五百影片,但并不是所有影片都敢于在目前的情况上映,这就使得表面上充沛的片库时时刻刻要面临着枯竭,而且上半年整体项目的开工状态也大幅度缩减。
光线影业和华谊兄弟都已经表示在接下来的时间呢,他们的项目很充足。华谊兄弟CEO王中磊也表示:下半年华谊每个月都会有影片奉上,其实这也表示,真正留给其他公司的空间并不多。
说到底对于制片公司而言,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波动性和意外因素的干扰,但只要自己愿意,项目总归还是都会掌握在自己手里。在今年下半年,制片公司应该审时度势,看清好自己手里的存货,能上一定抓紧时间上,毕竟未来会否有各种方面的制约和变化都是极为不可控的。
2.发行公司点点货,
抓准类型和小成本项目是关键
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制片公司和发行公司的彻底分割,依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制片、发行、院线、影管公司和终端影城他们的结合关系可能会变得更紧密,这也是使得很多比较纯粹的发行公司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会艰难一些。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小公司就没有生存之路,相反经历疫情之后,会淘汰掉一大批“不作为”的公司,发行公司其实是可以做到更精准的定位和营销,如果能够擅长发行一个类型的影片,对于这些公司会更容易生存下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发行公司要可一头羊去薅羊毛,而且要知道自己的优势之所以,同时也要做到忙时抓大项目,闲时收小项目。大项目要保障利润和创作收入,小项目则是试探和对自己的全新评估。
市场恢复后,能摆到桌面上的牌肯定会很多,抓住当下的机会,可能就会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闯出自己的天地、创出自己的品牌,这对于目前很多不具备参与投资影片的中小发行公司都是极难得的机遇。
3.院线、影管公司还开新店吗?
根据目前各个方面的信息汇总来看,今年上半年内地影城因疫情而关闭的数量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目前大部分公开信息,关闭的影城很多的情况是:租约到期后,物业和影城双方面,就未来的价格难以取得一致而歇业。
即使如此,今年目前很多既定开业的影城也都会在下半年集中开门,毕竟即便没有疫情的影响,新开业的影城想在短期内获得不错的收益依旧是困难的。
如果是以往的形态下,影管和院线公司肯定有相当缜密的开业计划,每一家影管公司都有一些优先处置、一些要等待考核。那么在今年下半年,根据地区和未来冬季有可能出现疫情反弹而导致部分地区的停业,这个因素会更多要参考进来,也是院线和影管公司权衡影城拓展计划的重要指标。
4.宣传、营销公司摸清今明两年整体舆论走向
宣传公司对于整个行业是非常重要的润滑剂,但更多的宣传工作室配合着国家整体和民众的舆论走向。
疫情导致行业停歇的半年,其实最容易冷静思考的还是宣传公司,去年是祖国七十华诞,今年由面临的疫情下国际形势的新形态,明年又是建党百年的重要节日,从现在开始到明年暑期档,舆论的走向和严控对于宣传公司制定策略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特别是在像避免引发不必要和民众之间微妙的对立情绪,是顺利宣传一部影片的重中之重,毕竟公众在新冠疫情下所积攒的情绪本质上并没有完全被释放,电影又特别容易被夸大和渲染,宣传途径中会牵扯的信息扩散较多,也容易出现问题。
5.影城们挺过去,
报复性观影就在明年春节
毫不客气的讲,这半年打击最大肯定是终端影城,毕竟其他行业不用支付高额的场地租金,但这对于大部分影城可能是致命,毕竟每年少要二三百万,多则上千万的租金,几乎是整个商场中负担最大的。
目前很多未能开业的影城差不多都是受限于此,照理三四线疫情不严重的区域都可以顺利开,但是影城和物业在租金方面的“纠葛”可能是大家都要面临的问题,也是大部分影城在下半年除了逐步恢复营业之外,最急迫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指望着物业方面完全免除是不切实际的,让相关部门出手协调也是不和c常理的,但问题就明明白白摆到了眼前,双方面还是会找到一个能够让所有人都会妥协的方案,毕竟一拍而散并不是好的解决问题方式,换个东家无论是新影城还是商场,大家可能面临的问题和风险会更不可控。
其实指望在今年便迎来“报复性”观影多少有点困难,毕竟权衡和把握这个尺度还是很谨慎的,毕竟疫情的风险不是完全可控,而且中国的人口实在太多,在经济发达地区又过于稠密,不过伴随着未来疫苗和特效药的出现,那时对于影院的彻底放开才会更有利。
6.产业链相关公司,
开拓更多新技术、新产品
疫情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和整体的,这其中也包括了对整个产业上提供相关产品和相关服务的公司,从最明显和直观的一方面来看,电影院场地内所有出租的产品都会受到相应的打击和影响。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产品完全被市场所淘汰,就好像现在不建议观众进食,但不会永远让观众不吃东西,毕竟如果依照此标准,所有餐饮业不用开了,因此相关产业链应该研究出来更卫生、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的产品,毕竟我们不可能在电影院永远戴口罩,但产品的推出是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各个部门的合作与支持。
除了周边服务性产品的生产和供应,目前复工期间,高规格的观影会让影迷更容易走回到的电影院,即便可能要多花一点点钱,大家也更倾向于在IMAX、杜比和cinity影城观影,这也会促使产业链上游对于高尖端的影厅技术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研发费用,毕竟电影院还是要强调一个观影的氛围和沉浸感。
目前中国在高端电影技术方面仍然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大部分观众更多会认可IMAX影厅,这也留给产业链供应商更多的思考,也是今年下半年这部分企业的一次全新机会。
很多人都说了,今年是所有人见证历史的一年,几乎没有人会想到新冠疫情对于电影产业会形成如此大的打击,但也必须承认,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才真正发现中国电影现在已经真正形成了一条产业,他再也不是以往那种松散不成体系的行业。
正因如此,单一一个部门的努力和准备是不足的,现在亟待产业链的上上下下协同合作,制片方多做好电影、宣发方面认认真真对待得之不易的项目、影城更努力的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产品供应研发部门也需要突破技术瓶颈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可能通过这次疫情的考验,中国电影才真正会走向电影大国和电影强国之路。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