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自救:二次创业、数字化和直播后浪

关注
大象转身,需要一步一步的模印才能缓慢转身,不然会一步错,步步错。

编者按:本文为专栏作者数字化报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近几个月都是靠基本工资撑着。”楷文告诉我们。

和不少有想法的年轻人一样,楷文一毕业就投身于销售行业,他选择的方向是房地产经纪。

2500的底薪虽然不多,但房产销售是一个靠能力说话的岗位。每卖出一套房子,楷文就能从中获得两三千块的提成。之前大城市的房价高高在上,楷文也算过的丰衣足食。

但好景不长, 去年底,随着房价控制政策出台,原本有购房需求的大众也持观望态度,不敢轻易出手,而之前在他这买过房的客户则是接二连三地找他“麻烦”。

“觉得自己买贵的了呗,但这是国家的政策呀,我也左右不了。”楷文很无奈。

屋漏偏逢连阴雨,疫情的突发又给本就下行的地产行业泼了一盆冷水。

楷文告诉我们,不少公司的销售都开始在公司的组织下去送外卖了,“公司连门都不开,还卖什么楼,不如送外卖,毕竟吃饭是刚需,受疫情影响不大。”

房产行业的陡峭曲线,在楷文身上得到了完整映射。

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仅为6.9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8.4%;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9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8.4%。

无数的信号都在验证着一个事实:在新的大环境下,传统房地产行业的底层逻辑,正在被动落伍。

实际上,“去地产化”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随着楼市发生变化,房产从“香饽饽”变为了“烫手山芋”。在万达2019年会上,王健林就正式宣布2019年将剥离房地产业务;今年七月,李嘉诚抛售房产套现71亿卖掉成都项目;还有SOHO中国的潘石屹也一直在抛售旗下的房产……

地产行业需要突围,身置其中的人们更需要重新绘制发展曲线,自我救援。

一、房产经纪:断臂求生、二次创业

2007年,北京三环外的房子正在经历从几千块/平米疯涨至三万/平米。

尽管赚的盆满钵满,但链家创始人左晖心里很清楚,照此趋势,存量房时代一定会到来,中介吃差价的模式不会长久,另外,“假房源”也导致中介行业长期低水平竞争,劣币驱逐良币,也令消费者不胜其扰。

2014年10月,链家在线更名为链家网。从现在来看,链家网就是贝壳找房的前身,根据资料显示,就在这个时候,左晖开始申请“贝壳”之名。

链家自救的大旗,插在了上地。

这不仅源自行业外患,更来自内忧。链家虽是中介行业的老牌企业,但市场占有率也不过10%。而行业内外的竞争对手始终虎视眈眈,来看个当年大致的缩影:搜房网组建线下团队;58同城合并赶集网之后,火速收购了安居客;爱屋吉屋只用半年,就占领了上海30%左右的房屋租赁市场……

而链家则是重仓押宝“贝壳”。根据相关人士透露,在之前,包括董事会的成员在内谁都不能理解左晖的这个行为,原因就在于贝壳的网络模式恰是对现有房地产势力的颠覆和挑战。

一时间,所有玩家都把矛头指向了贝壳,组建“反壳联盟”。

2018年,58同城发起了“真房源联盟”,我爱我家、中原地产、麦田房产等中介公司参与其中,链家并没有被邀请。

而此时左晖考虑的却是贝壳的新模式——ACN,这是链家的自我革命,即在ACN合作网络之下,房源和经纪人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匹配,全面提升效率。

一组数据证明了左晖的数字化正确。2019年,贝壳新房交易GTV同比增长166.2%至7476亿元,其中,链家品牌贡献的GTV是2017亿元,涨幅为41.6%。换句话说,贝壳平台上非链家品牌贡献了大多数的GTV,从2018年1384亿元增至2019年的5459亿元,涨幅达到294%。

而在此次的疫情中,贝壳展现出了令行业侧目的可能性——线下的渠道被截断,线上化方式同样能够支撑起营销需求,而历经疫情的验证,贝壳也将于近期登陆纽交所。

可以说,从传统的线下模式走到贝壳今天线上化的平台模式,链家是第一家,也是自救的第一户。

二、地产巨头:数字化的“囫囵吞枣”

今年2月16日,恒大发布线上通知,18日至29日期间,全国在售楼盘住宅(含公寓及写字楼),可享75折优惠。

3月18日,恒大宣布全国619个楼盘每套房源的价格将在“恒房通”全面公开。房源“一房一价”,折前、折后价均公开,购房者可据情况“货比三家”。

恒大没有别的办法,在保持高负债的情况下,必须要足够的现金流来保障自己度过疫情,而在疫情的数字化中,恒大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但实际上,数字化并非地产行业的共识。

关于“地产数字化”,业内对其的理解众说纷纭,至于具体实践也因企业而异,呈现多元化。据统计,截止2018年底,TOP30 房企中,涉足数字化方向的企业仅有9% ,而且主要是几大巨头,如万科、恒大、碧桂园、融创。

能看到的几个缩影是,万科在2016年启动“沃土计划”,承担转型使命的集团数字化支撑平台;恒大2013年启动构建标准化运营与多元化发展的数字化支撑平台;碧桂园2017年启动“碧合计划”,构建全新数字化核心运营平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数字化多元创新;融创2019年开始,在新平台的基础上,加速探索面向未来的5G技术、物联网等科技应用的行业创新,并通过深挖数据价值提升整体服务体验。

不过,尽管各家都有对应的数字化措施出台,但就进度来看,各家仍然还保持着固有的传统销售模式——线下模式为主,线上为辅。

从阶段来看,正如很多产业一样,房地产也处于数字化的早期,但能够肯定的是,数字化模式将决定未来的房地产交易方式,决定着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和实践的发展速度。

而且,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转型,并非单纯从线下到线上,而是从全局视角审视、找关键点切入,协同全行业之力,从根本上进行革新。

但就当下来看,房地产商,包括巨头在内的诸多企业,仍然保持着“吃十年老本”的状态,数字化喊口号可以,但真正的实操却仍然是纸上谈兵。

三、治标,难治本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房地产变革浪潮中,有人乘风破浪,有人原地搁浅。

如今,能看到的是,“直播卖房”、“在线售楼处”已然成为不少房地产人自救的标配手段。数据统计,上半年累计超过150家房企在做线上营销,其中超过140家搭建了线上售楼处。其中,TOP100 以内房企发起线上售楼处的达92 家。

显然,房企线上售房也在进一步催化部分利用社交平台进行“直播售房”的新型营销方式。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房企线上售房也势必将成为常态化。

不过,新的问题同样在滋生。“线上售房更多的是镜头前的产品展示,购房者无法亲身了解房源本身及周边详细配套,因此房企只有通过线上渠道尽可能地把房源所有属性都展示清楚,推出真正‘看得到、看得清’的房源,才能促成购房者达成在线交易。”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严跃进说。

线上卖房是房地产商的回血之路,但并不是谁都有开启的钥匙。

资料显示,在整个疫情期间,爱屋吉屋、平安好房等业内企业相继死亡;而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房多多,因为股价波动宣布停牌……不少房地产巨头都开始传“高管离职、欠薪裁员”的新闻。

而且如今直播的模式并不能成为决定企业营收的核心工具。同样来看贝壳,尽管它在疫情期间大放异彩,但它身上的“盈利黑斑”同样显眼。

根据数据显示,2017 至 2019 年,贝壳连续三年亏损,其中,2019 年录得净亏损 21.8 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 410%,净亏损率为 4.7%。2020 年一季度,贝壳录得净亏损 12.3 亿元,净亏损率达到 17.3%。

“房地产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很困难,因为信息化基础不好。这个行业多年来讲究规模效应,强调复制性和标准化,而且对于相对成功的企业而言,里面的每个人对原有的机制和架构都有深度的认同,所以转型更难。”碧桂园CIO徐斌说。

大象转身,需要一步一步的模印才能缓慢转身,不然会一步错,步步错。

房地产的数字化转型,需要的是壮士断腕的勇气,任重而道远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