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互联网怪盗团(ID:TMTphantom),作者怪盗团团长裴培,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上个周末,乐歌股份董事长与某基金经理的论战,不知道怎么就刷屏了,成为热门流量话题。本来我以为这个事情不会太复杂,没想到转眼之间就反转了两次,还不知道有没有第三次。从目前公开的信息看,我基本支持乐歌股份董事长项乐宏的言论,尽管也有两处不同意见:
第一,我不太赞成项乐宏在朋友圈中使用的“不知感恩”的说法。“感恩”这个词一般用于子女对长辈,或者下级对上级,容易让人不舒服;如果换成“感谢”“感激”,就好很多。当然,这只是一个措辞问题。
第二,我认为项乐宏应该一次把话说明白,在第一条朋友圈里面就写出对方的姓名、提的问题、事情的经过,让真理越辩越明;而不应该笼统地写对方“不尊重自己”“不了解公司”。一开始,我的很多投资界的朋友还站在项董的对立面,直到看到公司后来发布的详细说明才纷纷反水。
对了,差点忘记说明了:我与乐歌股份及项乐宏董事长本人,既没有任何私人关系,也没有任何工作或利益关系。乐歌股份好像被划为轻工行业,有些券商也分配到电子或电器行业——我没有研究过上述任何一个行业。直到今天,我都没有拜访过宁波这座城市(尽管我希望有缘拜访)。所以,我可以说是完全“利益无关”。
如果乐歌股份后来公布的“线上调研详情说明”是真实的,不再有第三次反转,那么我可以毫无疑问地说:项乐宏做的是对的,尽管他表达的可能有点太激动。
在一次事先约好的线上视频调研里,被调研的上市公司开了摄像头,调研的基金经理却不开摄像头,这是非常失礼的。这说明,基金经理根本没把对方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进一步说,上市公司甚至可以怀疑对方身份的真实性——对面到底是谁在听啊?接待调研是要发公告的,届时公告内容与实际出席人员不符,潜在的监管风险谁买单呢?
记得十几年前,我刚开始做卖方分析师时,当时的首席就反复教育我:用座机打对方的座机,用手机打对方的手机,而且打电话之前最好先发短信或写邮件提示;在远程会议上,如果对方开了视频,自己这边尽量也要开视频。这种事情,当时我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年轻都懂,我不相信现在的小年轻就不懂。
至于基金经理问乐歌股份的那几个问题,确实太粗浅,说明他们事先没有对这家公司形成坚实的认识。如果提问者态度比较好,上市公司这边粗略回答一下,这也不算大事;我怀疑,主要问题可能是提问者态度不够好。按照项乐宏的说法,线上会议开到最后,“对方立即予以斥责,称不认可我方讲话,现场气氛尴尬”。这显然是谈崩了,火药味不是一般的重。不过,除非公布线上会议的全程视频,否则我们很难知道当时的确切氛围。
坦白说,如果项乐宏董事长及董秘特别有雅量、脾气特别好,也是可以接住的。但是,我们不能片面要求一个人“脾气特别好”——尊重是相互的,你不尊重我,我不可能无条件地尊重你。而且,按照公司的说法,对方是“80末90后基金经理”,而项乐宏是1971年生的,比对方年长一辈。按照一般的待人接物的道理,“80末90后基金经理”温和一点、态度放尊重一点,也是应该做到的。
综上所述,我基本赞成项乐宏关于那次调研的言论,尽管我认为在处理方法上还可以改进。至于乐歌股份是不是个好公司、项乐宏经营公司的水平高不高,那就不是我能评判的了。而且,我没有任何站队的打算——这件事情本身不值一提,最多再闹一两天就过去了。重要的是,这件事情折射出了什么?
我认为,它折射了A股资本市场部分机构、部分投研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心态问题。注意,是部分机构、部分投研人员——市场上存在着大批很聪明、很勤勉、情商很高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但是,那些水平有待提高(甚至在倒推)的人也不在少数。做了这么多年的分析师、首席分析师,我太能理解了。
你以为A股券商的行业首席是个高大上、受人尊重的职位?恰恰相反。券商首席的主要职能是一天到晚被羞辱,大部分时候被买方(机构投资者)羞辱,小部分时候被自家销售羞辱,偶尔也被上市公司羞辱。那些羞辱你的人,不乏项乐宏口中的“80末90后基金经理”。如果你在A股券商做过几年分析师,还没有被哪个90后小朋友破口大骂过,那你肯定没怎么服务过客户……
上次我曾经说过自己为了云计算的一个问题,被某公募基金的小朋友(比我至少小5岁)骂的狗血淋头,而且差点动手打我的事情。其实,在此之前,我还被另一家公募基金的一个小姑娘(比我应该小七八岁)在会议室里当着两位同事的面按着头骂了一顿,语气就跟训斥小区门口的乞丐一样——原因是我预测2017年下半年电影行业会反转,而她认为不会;附带说一句,事实符合我的预测……
特别说明一下:我认为大部分的买方投研人员还是好的,大部分“80末90后基金经理”也是好的。但是,这种害群之马、纯粹没家教的行为,就算你一年只遇到两三次,恐怕也受不了吧?如果换个脾气火爆的70后大叔到我的位置,真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直接抡起桌上的矿泉水瓶,殴打对方的头?
所以,昨晚看到项乐宏的那条朋友圈,我还是比较能理解的。那么问题又来了:造成上述一系列情况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我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A股资本市场发展太快、洗牌太频繁,从业人员普遍比较年轻,未经世事历练。虽然特别不懂事的小朋友的比例很小,但是绝对数量也不太少。
第二,A股的买方(机构投资者)和卖方(券商)之间的关系过于不平衡,卖方在市场压力之下不得不跪舔买方,导致极少数买方小朋友容易对自己的地位产生不切实际的幻觉。
第三,A股市场对买方业绩的考核周期太短,季度乃至月度排名压力过大,把机构逼成了大散户,确实也很难去修炼内功、研究深层次的东西。
先说第一条。A股市场差不多到2006-07年的牛市周期,机构投资者才初步成型;到了2014-15年的牛市周期,才进入比较完善的状态。就算到了今天,在资产管理行业工作满五年的就算老兵了,满十年的已经特别资深了。到主流公募基金去看看,研究员往往全是“80末90后”,基金经理里的“80末90后”也不罕见;这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动辄有从业三四十年的基金经理、研究员,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们都知道,年轻人,初出茅庐,没有经历过社会毒打,往往容易趾高气扬、不知轻重。当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如此,但是年轻人盛气凌人的可能性确实稍大一点,要不然怎么叫“年轻气盛”呢。等到年长了,就算内心仍然狂放不羁爱自由,至少也学会了“表面客客气气”,“做人留一线,来日好见面”,开会的时候直接撕破脸的概率大幅降低。
再说第二条。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卖方(券商/投行)是给买方(机构投资者,包括公募基金、保险资管、券商资管、银行资管等)服务的,两者之间会形成一个微妙的平衡。可是在中国,平衡严重地偏向于买方一边。具体地说:买方,尤其是资产规模很大的公募基金或保险资管公司,面临着过剩的卖方服务,拥有几乎无限的主动权;卖方除了任劳任怨、勉强跪舔,确实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国内提供机构研究及销售服务的券商,至少有二三十家;市场容量其实只容得下十家左右,从第10名以后的佣金收入就低的很难看了。过度竞争使得买方(特指大型买方)的议价能力非常强,而卖方又都不愿意主动放弃业务,导致市场迟迟无法出清。毕业之后就进大型公募基金做分析师,确实有一种“做甲方爸爸”的爽感,远远不像券商分析师从小就要经受社会毒打。
问题在于:大型买方对券商而言是甲方爸爸,对上市公司而言可不是啊!除非你买的特别多,买成大股东,那确实可以跟董事长把酒言欢;如果就买个几万股或者还没有买,上市公司愿意接待你已经很给面子了,没必要一味迎合你。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义务,仅限于公平公正及时地进行信息披露,并不负有把投资者当爹的义务。越热门、成长越快的公司,越是不缺投资者,越是不需要刻意做股价。个别买方小朋友如果把上市公司董事长当成券商首席去颐指气使……嗯,你猜结果会是如何?
最后说第三条。项乐宏抱怨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不了解、等到股价飞天了才急急忙忙研究,其实也不完全是机构的责任。众所周知,我国个人投资者,无论是散户还是基金持有人,一律是以季度、月度甚至每天为单位衡量收益的。连续几个月排名倒数,基金面临大额赎回的可能性就很大;连续两年排名不好,基金经理就进入了下岗倒计时。谁不需要吃饭,谁不需要顾及自己的管理规模呢?
在这个世界上,大牛股其实并不罕见,罕见的是每年、每季度都能涨的大牛股。就算腾讯,也有两三年股价原地踏步的时候;就算茅台,也有股价骤然暴跌、市场一致唱衰的时候。毫不夸张地说,在国内现有的评价体系下,就算你一直重仓腾讯或茅台,也可能因为某一年业绩特别差而被换掉。你想做时间的朋友,成为时间的玫瑰?你首先得确定自己还有时间……
所以,项乐宏抱怨机构投资者不做功课、股价低的时候不研究、涨飞天了才来问一些很初级的问题,其实我是能理解的。A股被称为“哀股”是有深层原因的,不能片面归结为从业人员的态度问题。不过,作为一个上市仅仅两三年的公司的董事长,无暇理解那么多,只能留待以后慢慢理解了。
资本市场是卖方的,也是买方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司及其背后的产业资本,才是最终的大老板——至少在A股市场是如此。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从业人员,刻意去怼甚至去激怒上市公司(尤其是最近热门的上市公司),都是不太明智的行为。何况,根据我的观察,上市公司在这件事情当中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错误,基本处理是对的(也不排除三次反转)。
让我最后再强调一下:国内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买方投研人员,无论是60后/70后还是80后/90后,作为一个整体是比较称职、勤勉、聪明的。我上面说的情况、举的例子,都是少数害群之马。中国有这么多人、这么多机构,哪怕有1%的害群之马,绝对数字也不少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我希望这种不专业、不理智的害群之马的比例尽可能降低,无限趋近于0。希望我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
但是,就算那一天真的到来,我也肯定不会回去再当券商首席分析师了。(卒章见志)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