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专栏作者韭菜财经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今年以来,诸多互联网出身的金融科技公司,纷纷开始“去金融化”,更名为科技公司。在喊了两年“风向变了”的口号之后,今年或许才是他们切身感受到行业变动的开始。
近日,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一篇金融监管社论,迅速引起金融科技领域的极大关注。这篇社论的矛头直指无相关资质、缺失监管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特别是像相互宝这些类互联网保险产品,更是被明确提出来进行说明。
社论一出,蚂蚁科技迅速就相关的问题进行回应,尽管相互宝官网再三强调自己没有做违法违规的事情,但却难掩相互宝无证经营的尴尬。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监管趋严只是金融科技企业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此前国家下调民间借贷利率则对其营收及利润产生更大的影响。
这些都预示着,一场更深层次的“去金融化”正在加速进行。而对于金融科技企业来说,加速“去金融化”之后,躺着赚钱的可能性就更小了,金融科技企业要想在未来有所发展,就需要加速科技商业化步伐。而数字化时代金融风险被进一步放大,这对刚刚完成转型的金融科技企业而言,并不轻松。
当头一棒
随着国内金融科技公司的快速发展,从前相对宽松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逐渐开始收紧,金融合规性审查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这篇金融监管社论文章中,重点提到了打击非法商业保险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新兴的无牌照、无资质的类商业保险类企业,将会采取措施,防止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这篇文章中,还特意提到蚂蚁科技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属于非持牌经营,存在涉众风险、跑路风险以及社会风险等。文章同时表示,将会把相关的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范围之内。对于官方关切,相互宝迅速作出了回应,表示很乐意接受监管的合规性审查,同时表示其过去从来都没有做不合国家法律的事情。
事实上,国家加强金融监管也是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网络互助平台的迅猛发展,一系列的网络互助平台乱象随之产生,而网络互助平台大多是处于无主管、无监管、无标准、无规范的“四无”状态,自然成了潜在金融风险积聚的地方。
比如,一些平台打着“网络互助”甚至是“互联网保险”的名义,非法募集资金,而后“圈钱”跑路,给很多不明真相的网民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同时也给国家金融监管造成了很大麻烦,因此整治网络互助平台也在情理之中,而相互宝、水滴互助目前就类似于这种情况。
拿相互宝(原名相互保)来说,它原是由蚂蚁科技和信美人寿联手合作推出的一款互联网保险产品,后来由于信美人寿的提前退出,导致该项产品丧失了牌照经营资质,就此沦为网络互助平台,处境尴尬。
蚂蚁金服的招股说明书提到,相互宝归属于蚂蚁科技旗下的保险科技平台,其所创造的营收占到蚂蚁总营收的8.42%。其营收模式主要是通过平台促进金融机构分摊保费收取的相应比例的技术服务费得来的。而金融监管趋于严格,缺失牌照的风险必然会影响到蚂蚁保险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北京互联网金融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黄震的说法,“金融科技下半场主要包含三个关键词,即牌照、技术、融资。”牌照排在第一位,原因是没有牌照,(强监管之下)连进行相关服务的门都没有,更遑论营收、利润,由此可见牌照的重要性。除了潜在牌照风险之外,此前国家民间借贷司法保护利率的下调,也进一步加速了金融科技企业的“去金融化”。
“去金融化”加速
八月中旬,国家司法部门发布了修订后的最新《民间借贷规定》。根据该规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下调为15.4%,相较于过去的24%和36%下调幅度相当大。据了解,该规定是根据最新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3.85%的4倍计算的。
据了解,该次利率下调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其一,是降低民间借贷的利率,帮助实体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从而促进实业发展,同时限制高利贷、影子银行、地下钱庄等非法或者过高民间金融的借贷行为;其二,根据我国GDP经济增速下降到7%之后的“新常态”,高利率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现实了,所以改革利率势在必行。
实际上,受利率调整影响的不只是民间的高利贷和影子银行,还有目前市面上很多以提供贷款为主要营收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国内,金融科技公司还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大体上来说,具体可以将之分类为三类:一是直接从事金融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二是提供金融相关的数据、催收等服务的第三方机构;三是纯粹提供to B服务的科技创新企业。
在此前的强监管之下,率先倒下的大部分是前两类企业,这次利率下调打压的也刚好是前两类企业。因为这两类中,第一种相当于直接从事金融活动赚利差的,死得最惨;其次,倒卖数据、催收的会受到银行牵累,也会损失不小。
对以收取技术服务费为主要营收的科技创新企业来说,短期内虽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长期来看,民间利率调整,也会传导到上游银行等金融机构,迫使其调整利率,从而会对金融科技企业的部分业务(消费金融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比如,在京东数科提交的招股书里面,就提到了“民间借贷利率新规”所带来的潜在业务风险--虽然新规明确“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业务,针对的是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但此项改变仍然对其产生潜在风险。”
毕竟,金融企业(银行)的利率下滑,其能给与金融科技公司的服务费肯定也受到影响。而利率下调,只是国家驱动科技公司“去金融化”的第一步;紧接着国家金融合规性监管,将会进一步促使金融科技企业,加速脱离“金融”行业,转做技术服务。
蚂蚁们的下半场变局
近年来,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加大,一大批凭借早期监管宽松、进行资本套利的第三方企业纷纷倒闭,而以金融科技服务B端的公司如蚂蚁金服、京东数科、360数科等等,则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尤其是从去年开始,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发展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化金融,使得金融科技平台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这给科技创新企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同时,金融科技行业经过初期阶段,由易到难、由点及面、由浅到深的发展演变之后,国内金融科技平台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即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开始深度融合,共建、共生的趋势愈加明显。
随之而来的监管风险、数据隐私风险、安全风险也在同时增大,这就给金融科技平台的风险控制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同时也让金融监管承受极大的压力。另外,金融科技平台普遍面临流量见顶的问题,就连背靠巨量流量池—支付宝的蚂蚁科技也不例外。
这些都迫使主要的金融科技平台,开始加速上市步伐,通过上市募集资金加大技术投入,以便通过更强的技术在下半场的竞争中赢得先机(蚂蚁科技、京东数科纷纷募资上市)。
这一切都预示着,变局已经开始,而对于各金融科技企业而言,在“掌握核心技术就掌握未来主动权”的数字化时代,技术角力成了下一场战争的关键,在拼技术实力的时代,战争的力度、烈度都将会进一步上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募资上市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的路还很长。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