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2020企业赋能创新发展峰会暨第五届苏南股权路演中心聚合大会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
本次活动旨在持续优化创新营商环境,打造良好的企业发展机制,并放大并聚焦企业的产业创新潜能,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态发展条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区域创新发展潜能。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范奇晖,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邦明投资管理合伙人黄兆军,KIP中国合伙人王平,顺融资本董事长王亚雄以及达晨创投(江苏)总经理韦钢在峰会上进行了题为"如何把握创新脉搏快速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圆桌论坛,犀利观点如下:
1、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范奇晖:企业想要汇集外部各种资源,首先CEO自身要有兴趣爱好,要把业务做到极致,外面的资源自然而然会出现,没有的话,换个跑道再重新来。
2、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怎样在技术和成本、市场适用的产品中间做一个平衡是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把技术做得特别先进,但是最后发现市场不需要那么先进的产品,而是需要性价比高的产品。
3、邦明投资管理合伙人黄兆军:做企业,归根结底要回归到企业的盈利模式。
4、KIP中国合伙人王平:创业者想要成就一个大企业,第一要考虑市场,不仅考虑怎么把东西卖出去,更多得考虑市场占有率。
5、王亚雄:一个企业不要轻易往上游走,也不要轻易往下游走。往上游走,可能没有规模优势,要跟你的供应商竞争;往下游走,有可能要跟你的客户竞争。
6、达晨创投(江苏)总经理韦钢:无形资产是不值钱的,投资人喜欢的是能够变现的创新和创意。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由创业邦整理:
韦钢:各位好!主持人好!我是达晨创投韦钢,我们是一个国内比较大的人民币基金,我们今年在苏州投了很多企业,也有几家苏州上市公司,也希望在苏州、江苏区域多投一些好的企业。TMT、医疗、先进的高端装备制造,还有新一代信息技术、5G,以及今天没有出现的类似北斗相关的项目都是我们的投资重点,希望以后在苏州多投一些项目,和苏州企业家共同成长。
王亚雄:大家好!我是顺融资本王亚雄,顺融资本是苏州本地的一家投资机构,除长三角之外,另外一个我们重点关注的城市是深圳及周边。投资方向涵盖核心材料及芯片、关键零部件、终端产品及智能装备、工业软件及工业互联网。我们投的阶段覆盖了孵化、到天使、到成长等周期,我们也是创业公司。谢谢!
王平:各位好我是KIP的王平。韩国投资是从1986年开始在韩国做风险投资业务,到现在已经三十几年了,现在管的风险投资资金大概是40亿美金左右,我们差不多12年前进入中国,在中国的资金量大概是50多亿,我们在全球投过一千多家企业,其中三百多家成为上市公司。
在我们看很多韩国企业的时候,我们也跟很多人沟通,有没有能够介绍一些韩国企业过来或者跟韩国企业合作。有是有,但很多韩国企业不那么关注韩国市场的,或者认为韩国市场太小了,韩国企业从第一天起面对的就是全球市场。面向全球市场的更值得投资。今天我们在中国看企业也有这特点,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国、在苏州,找到一些面对全球市场的企业,能够建立起全球品牌的企业,我们一起共同发展。谢谢!
黄兆军:各位下午好!我是上海邦明资本的黄兆军。邦明资本是上海一家创投机构,成立十年了,我们专注于早期的科技型企业的投资,目前为止投了大概70多个项目,管理了30多个亿的基金,由于科创板的开板,现在也到了收获期。邦明专注于投资三个领域:电子信息、生物医疗、新能源/新材料。最近我们对AI人工智能比较关注。谢谢大家!
费建江:大家好!我是元禾原点的费建江,我们成立七年不到的时间,我们投资的领域主要是硬科技和医疗,投资的区域主要是北上广深、苏州、杭州这六个城市,目前除了深圳之外的其他5个城市都有我们的办公室和团队,现在我们投了大概两百家不到的公司,去年和今年IPO了6家。谢谢大家!
范奇晖:我叫范奇晖,来自君联资本。君联资本到现在二十年了,我们既有美元,也有人民币。我在君联主要负责早期2B的技术创新的方向。谢谢!
主持人: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在我们的参赛项目当中,绝大多数企业还是在生物医疗领域。评分虽然结束了,但是没有横向比较,我们打听一下,你们对于今天这个项目当中哪个是印象比较深刻的?包括为什么比较喜欢这个项目?
韦钢:今天有两项印象挺深的,一个是医疗影像和AI。AI这一领域虽然很热,但落地的东西很少,能不能拿证的项目更少一点。我们希望医疗影像这一块,AI里面帮助我们现有的,包括提高效率也好、提高医生精准治疗的程度也好,在影像这个领域里面做更多的AI应用,因为AI这个领域里面看了很多,包括四小龙也看过,确实很难下手,而且落地的应用也比较少,我们也希望能够看到这种项目能够更好成长起来。
其次是涉及到所谓的长晶材料,国内目前来说大的半导体厂商,这一轮进口替代是热潮,之前我们也上了无锡新节能,我投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看好的,这一轮市值涨得非常好,一百多亿,我们觉得还是风来了,因为在半导体这个领域里面也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标的。
王亚雄:今天有几个分数打得差不多,印象最深的是新美光的项目,我看了一下微信,大概两年半以前到他那去过,当时需要建很多厂房、买很多设备,是比较重的项目,当时想融很多的钱是比较难的,今天看到这个进展,看来是已经迈过这个槛了,后面应该不会差。
王平:刚刚看到做芯片的晶圆项目,还是比较有感触的。我作为一个投资者,第一反应是怀疑数据是真的还是假的,良品率到底是多少。我们非常了解现在市场上晶圆的稀缺性,这是供不应求的市场,真的做出来并且研发进一步下去,把12寸、15寸,一步一步走下去,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还有比如说做AI影像的,我印象特别深,在这个级别的杂志上面发文章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佩的。这个东西怎么落地,真的卖软件吗?这也是我给创业者的建议,敢于跟大的品牌去洽谈、想办法直接跟他们谈,其实国际一线的品牌没有那么难谈的,国内很多厂商不太敢于去和国际品牌谈。
刚刚防滑鞋底那个项目,一开始感觉很棒,但是从资本角度,感觉一个鞋公司哪怕卖10个亿,最多公司值15亿、20亿,但如果做材料,做5个亿销售额,至少值50个亿,资本估值不一样的。
主持人:或者换个角度理解,也是做材料,只是给材料设计了应用场景。
王平:一个鞋的品牌,1.5倍的P/S我认为很高了。
黄兆军:其实我们几个投资人眼光都差不多,我的观点跟韦总的观点差不多,韦总刚刚说的两个项目:医学影像的项目,给我印象比较深刻;涉及到AI的技术,也是影像的处理。这个技术是我们邦明重点投的方向,看传统产业,现有的产业怎么样跟AI相结合。因为现在AI发展到从不太好用到可以用,将来发展到很好用的阶段,跟AI的结合将来会有非常大的空间。我总结了16个字:衣食住行,AI怎么跟我们衣食住行相结合。
其中做得比较精彩的就是在行的方面,特斯拉趟出了一条路,电动汽车实现了两个替代:一个用电替代油,用机器人替代人,自动驾驶就是AI实实在在的应用。这个自动驾驶如果level 5能够实现,对我们整个交通、对汽车产业,对整个社会的改变,那是超乎想象的,大家可以发挥想象。这样一台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实现以后会是怎样的场景。联想到我们刚才的项目,也是AI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这只是一个初级的阶段,将来还可以深入地挖掘、深入地发展,怎么样更好的结合,这个项目给我印象比较深刻。
还有一个是长晶的项目,确实有独特的技术和创新点,而且半导体也是我们邦明重点投资的方向。这两个项目我是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主持人:感觉结果也是毫无悬念,基本上在2号、5号之间。
费建江:我同意他们的意见,没有异议。
范奇晖:我觉得8号智能家居的齐先生演讲还是蛮有技巧的,时间控制比较好,最后自我介绍一下,给大家留下蛮深刻的印象。
第二看这个公司的发展历程,让我想起了公牛,从不做融资,今天也到了千百亿的市值了,在广阔的市场里面找到自己的一条路,在智能家居里面还是大有可为的。
主持人:刚刚评委、投资人给我们对项目进行了点赞。今天这8个项目当中大家有没有觉得有哪些项目可能在某些领域存在一些问题的?各位投资人有没有想从你们这个段位给他们一些建议或者指引的呢?
范奇晖:咱们也别说具体项目了,批评人不太好。最大的感受是,技术创业容易出现从技术、到产品、到寻找客户的过程,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可以从客户到产品再到用什么技术,来思考如何满足客户。
王平:这几个项目都是在A轮、B轮之间的项目,有一些销售比较强,销售额大且有一些利润,有一些技术相对好一点,但是市场方面还没有想明白或者还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创业真的想要成为一个大企业的话,第一要考虑市场,不仅考虑怎么把东西卖出去,更多地考虑市场占有率,怎么样才能够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有3%、5%、15%、20%的占有率,甚至达到40%、50%的市场占有率。达到这个占有率,你需要什么?你需要钱也好、策略也好、人也好、政策也好、领导关系也好、客户也好、或是你需要跟大品牌打交道,耐克也好,三星也好,这些我们能帮你联系到,但是你自己要先反向思考,要拿20%市场份额,我必需要哪些东西。
费建江:我的感觉,我们现在创业者都是顺应科技创业的大潮,本身技术背景的人就特别多。技术背景的人有些会在商业模式方面有一个问题。说老实话今天台上很多人的商业模式,要么不清晰、要么是值得打磨的。特别是很多商业模式用很复杂的图,看第一眼我就晕了。如果尽可能简单一点,各种环节、因素少一点,执行层面会更简单一点。
我们有很多很好的产品,但是怎么做这个商业模式,我们今天有几家值得推敲的,具体就不说了,但我觉得可能还是有这个问题在。
韦钢:我补充一两点。第一,各家企业需要搞清楚我们这个行业,因为都是从事细分行业的创业,还是要考虑清楚细分行业的竞争态势,你知道别人在做什么、别人做得怎么样、你能走多远,这个比较重要。第二,我们一级市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被二级市场牵着鼻子走,创业的时候也要比较一下同行业二级市场或者类似公司成长的轨迹,我们应该走怎样的轨迹,他们碰到什么问题,每个节点他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我们这些创业企业能够耐得住寂寞说不定可以成为伟大的公司,在座的投资人都希望投一些伟大的大市值公司。港股化、美股化越来越严重,二级市场很多都没有成交,这些对于我们投资人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
王亚雄:我接着费总讲的商业模式的问题,我们在这路演,下面见过这么多项目的投资人,很多企业商业模式不够简洁,好的商业模式都是简洁的。
第二点结合我刚才问的问题,一个企业不要轻易往上游走,也不要轻易往下游走。往上游走,可能没有规模优势,跟你供应商竞争;往下游走,有可能不是你的能力,要跟你的客户竞争。谢谢!
黄兆军:我讲一点,我们做企业,刚才硬科技的东西比较多,PPT也做得比较精致,但是最终归到你的盈利模式,要跟你的投资人、客户讲你的盈利模式是什么,靠什么赚钱,可以赚多少钱,可以做到什么规模,市场规模有多大,占有率有多大,最后是能赚多少钱,销售额有多少,净利润有多少,这是需要我们以后进行路演的时候可能要多关注的方面。
主持人:今天虽然来到台上的项目都是创新科技驱动型的企业,但我们在场的各位评委老师要求还是蛮苛刻的,包括市场份额,还有商业模式上,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和问题,但是我们既然是创新型技术驱动的一些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肯定也是作为首要发展动力的。这和刚刚评委老师提到的几个要素当中,我们怎么平衡呢?早些年的一些创业者在商业模式思考清楚之后,其他的一些事情就顺理成章,但现在,因为技术是有瓶颈的,在创新型技术公司发展的道路上,该怎么样做这样的平衡?今天AI、半导体,需要在技术上面做出一些突破的,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怎么样和市场份额、商业模式做一个很好的结合?
王平:我从我的角度看一下这个问题,其实这里面涉及到两种不同基础的商业模式。一种商业模式是作为技术供应商,在产业链里面形成一个环节,这个环节里面做到最牛,大家都绕不开,再借助于中国市场某种程度的保护或者某种程度的高效性,得到自己在这个产业链中特定的地位,这是第一种。
另一种是直接面对终端市场,面对C端,通过技术迅速获取C端认可和记忆,只要对C端有话语权,最后整个产业链也必须对我让步。
主持人:王总因为要赶飞机,要提前离场一下。接下来在5位当中继续展开我们的对话。
黄兆军:关于技术方面,当然你那个企业能够研发出全球突出的、独创的技术,你就是独门绝技了。这是美好的愿景,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所以我们主要是做跟随,做进口替代,主要是要关注于这方面,要脚踏实地。前面人家把路已经铺好了,你就跟随,你能够做到别人90%还是95%还是98%,你能做到这个就已经很不错了,这是我们现在阶段的特点。比如我又要说自动驾驶,特斯拉、谷歌、通用汽车在前面了,国内做自动驾驶做到人家的几成,国内最近做自动驾驶的企业,融资很热闹,估值也很高,但是我发现一些估值很高的企业居然还在做封闭场景的慢速的汽车的自动驾驶,相对于特斯拉开放场景的、正常速度的自动驾驶来说,我们就要谨慎了。
费建江: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无论做模式还是做技术的,其实都是需要商业模式的,这两个之间本身不冲突。技术创新的公司,核心可能是把这个东西做出来。做技术的公司本身跟商业模式没有冲突,但是怎样在技术和成本、市场适用的产品中间做一个平衡是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把技术做得特别先进,但是最后发现市场不需要那么先进的产品,而是需要性价比特别好的产品。
主持人:跟刚才我们黄总说到的也一样,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也不一定要做出什么突破的产品,最终还是要看市场,甚至跟随商业巨头,做一些跟随性的技术创新也是非常不错的一条路。
最后一个问题请我们几位评委老师给我们企业支支招,大家都希望技术创新路上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除了关注到技术创新之外,还需要整合哪些资源,要怎样和他们进行融合,实现这样的目的呢?
韦钢:还是要看一下创新的应用场景。因为没有应用场景的创新,就跟我们说企业有很多无形资产,没有办法变现,无形资产是不值钱的,我们喜欢的是能够变现的新的创新、新的创意。
在我们早期企业,引入一些资本的情况下,发展到一定的瓶颈,我的建议是在行业里面找一些你上下游的巨头们成为你的天使客户。我们看到很多早期的企业,一般来说都有一些天使客户,To B的业务没有天使客户应用场景,很难做技术突破或者应用场景落地的。目前看来创新没有产业的支持还是挺难的,有时候必须抱一个产业大腿。
王平:观点差不多,尽快地进入产业链,尽快拥抱产业链。哪怕最终商业模式不适合这个产业链或者最终可能会替代掉,但是尽可能早地进入产业链,你的产品有上下游和你配合、测试,也尽可能多地发现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是谁,他们是怎么竞争的。
主持人:大树底下好乘凉。
黄兆军:第一,要找准你的市场,这个市场要是真实存在的,不是你想象出来的。第二,如果这个市场是对的,而且是有前途的,那么融资的速度要快,手里面要有钱,现金流要比较丰富,你家里面有存粮,心里面就不慌。这两点强调一下。
费建江:科技企业核心两个要素:人、钱。创业者本身具备知识能力,另外是我们这些人的价值,要不然我们这些人干什么。另外一个在中国现在的环境下面,特别重要的资源是政府的资源,这个是特别需要的,特别在企业早期的阶段。
范奇晖:所有资源都集中在你自身,首先自身要有兴趣爱好,其次要把业务做到极致,有这两点,外面资源有自然而然会有,没有的话,换个跑道再重新来,这都是很正常的。
主持人: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我们这些项目还是需要看准市场,背后商业逻辑一句话:科技以人为本,脱离了人的技术创新是虚无缥渺的空谈。刚刚费总说的,既然投资人已经为大家做好准备了,苏州工业园区这样一个平台也给大家搭建好了,接下来就看各个创业小伙伴在自己奋斗的路上去拼搏、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