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砸了500亿!哈佛、MIT学霸们都在做的社会创新究竟是什么?SEED里有答案

关注
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选择。

图片

编者按: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报道,作者王焱灼 编辑子钺,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慈善创新」为创业邦推出的系列报道,关注慈善人物、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力投资……旨在探讨这个科技变革新时代,财富创造者们应该秉承怎样的态度看待财富,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做慈善。

希望这些被称为“给予艺术”的慈善模式,能给更多人带去何为价值的思考。

这是「慈善创新」系列报道第2篇。

图源|Icpohto、受访者提供

每个时代都有创业者,有一部分人的选择不太一样,他们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使命。

我不知道你们来路如何,但若你看到了此岸和彼岸之间的汤汤河水,若你不甘销声匿迹于平凡和妥协的滚滚大潮,若你仍然保有书生意气愿挥斥方遒,用新意和心意解决当前中国社会问题的去路,SEED愿与你一起,我们在这里。

这是社会创新种子社区SEED的招募文案。

在美国的波士顿,有这样一群来自中国的青年人,哈佛、MIT……名校博士的标签环绕,但远在大洋彼岸的他们更愿意用青春做一次更大的探险——关注中国的社会创新。学霸们聚集在一起,集思广益思辨中美社会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寄希望于让一万多公里外的祖国获益。

自2012年SEED 成立于哈佛大学以来,这个社区已经走过9年,拥有285名活跃在教育公平、环境保护、农村扶贫、健康残障等领域的社会创新种子(学员),他们大多是社会创新机构、项目的发起人或负责人。

2017年,在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下设立“真爱梦想-SEED种子伙伴专项基金”,SEED从此作为公益组织将发展重心从海外转向国内,从志愿者组织向专业机构迈进。

这个由中国青年创办并运营的社会创新社区,他们的故事在留学生中广为流传,激励了一代有理想而又不理想化的年轻人……

社区里的年轻人,有的在为发音障碍者提供语音矫正服务,也有在推动罕见骨病家庭获得更好的医疗与生活支持,还有推动中国互联网信息无障碍的商业项目......每一个种子都在为社会创新释放能量,在微光处为那些看不见的人带去光明。

而目前社会创新也不再是小众的力量,互联网公司纷纷入局,也嗅到了其中的价值。

4月19日,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发布题为《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致员工信,提出“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大战略,首期投入500亿元。

企业通过社会创新,创造可持续的社会价值,这有别于传统的公益慈善形式。社会创新成为公益群体、商业公司共同关注的话题。

到底什么是社会创新?它究竟能给社会带来什么价值?在哈佛、MIT……学霸们共同打造的社会创新种子社区SEED中,我们或许会找到更为真实的答案。

图片

哈佛、MIT…学霸们都要做社会创新

SEED社会创新种子社区(SEED for Social Innovation,简称“SEED”),创始团队于2012年相识于哈佛大学,由几名在波士顿的中国博士留学生成立。他们希望可以把自己享受到的国外教育资源,分享给正在用创新的模式探索中国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的青年人(称为 “种子”),打造一个赋能青年人的支持性社区,让这些用心去服务社会的人,可以更持久、更好地帮助他们关切的弱势群体。

说起SEED命名的来源,不得不提起社区的四个价值观:SEED 的目标是在5-10年内,帮助塑造一群具有社会责任感(Social Responsibility)、共情能力(Empathy)、增权益能意识(Empowerment) 和专注精神(Dedication)的社会领袖种子(SEED Fellow),发展一批拥有创新思维、模式和技术的社会实践项目(SEED Project),建设一个跨越边界的学习与实践社区(SEED Community)。

图片

创始人吴争是不太典型的理工男,复旦学霸,哈佛神经科学博士。很难想象这个博士论文研究的是“小鼠父母行为的神经基础”、几乎完全没有任何社团经验的文静书生,当年是如何一步一步把SEED做出来。

虽然在第一期结束后就退居幕后,但吴争拉来了一批朋友,接力完成每年的夏季班。创始团队成员最初主要是来自哈佛、麻省理工大学的一群理工科留学生,他们大多是计算机、生物学、运筹学、经济学等专业。

2012年在哈佛读MPP的睿禧,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了SEED的早期发展,是2013年夏季班执行书记。拥有二十余年为非营利组织筹资经验的Jennifer McCrea做的一个演讲彻底改变了睿禧对于fundraising(筹款)的理解,“fundraising绝不仅仅是去要钱,而是一种平等的价值互换,也是提升投资人的投资质量。”回国后,睿禧加入了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谈及她对SEED的感情,回忆道:

当看到三十个种子从天南海北聚到这里时,那种影响力是非常真实的。种子班最有价值的就是这些人。我当时就想,像SEED这么好的平台,如果在哈佛都做不成,哪里还能做得成?

时任2014年第三期SEED的执行书记之一丛乐见到了很多愿意献身公益、不求经济回报的人。和所有的中国年轻人一样,职业选择曾经长久地困扰着他,投身商海?科研?还是仕途?

“人需要理性也需要梦想。我做科研是理性,做SEED就是梦想。我知道我未来的事业不会是社会创新或者公益,但是如果你不让我做一点和梦想有关的事情,我会受不了。”博士毕业后,丛乐去了斯坦福大学,致力于将基因编辑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探索癌症和神经疾病的新疗法。

据现任秘书长储丹介绍,SEED早年主要以志愿者方式来运营,每年大概有30-40人规模形成执行团队,志愿者以线上协作方式进行工作。现如今,志愿者已经从当初的美国扩展到欧洲、澳洲、东南亚及非洲。执行团队每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夏天从海内外选拔30位优秀的华人青年,在哈佛大学参与两周的社会创新创业培训。首期是在哈佛肯尼迪学院举办,2020年开始,受疫情影响,Fellowship开始转向国内。

不管是每年挑选的30名种子,还是在背后支持服务的执行团队,都同属于SEED社区成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SEEDer。据储丹介绍,这里的成员大多都有三个共同点:

第一是同理心,当能够切身体会到自己在帮助他人时,成员们会觉得很开心,如果看到身边人过得不好就会难过,思考自己能够做什么;第二是追求价值,尤其是社会价值,不接受无意义的人生;第三是在意公平与正义。

但对于成员们来说,这个社区究竟是什么样的,却很难有人用语言说清。

致力于将象牙塔里的人类学、社会学方法论引入到志愿服务现场的种子成员之一刘上曾这样说:“有人向我咨询,种子班是不是培训班?我说不是。又问我是不是一个游学项目?扯淡。是不是孵化器?也不是。当他问我到底是什么的时候,我发觉自己只想把心掏出来给他看看,却难以用世俗语言表达。”

种子的故事

从SEED社区里,走出了不少深耕社会创新的公益人,其中不得不提起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创始人郝南。

  • 郝南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郝南和一群志愿者自发组织起来,进行信息对接。当时信息小组的一两百个志愿者,大家各自掌握一部分需求。郝南表示:

在灾情信息搜集上,怎样核实、验证一个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准确度,当时大家摸索出来了一些工作原则,但没有记录总结下来,也没有人有意识地去应用这些经验,在这些东西刚刚形成的时候,这次救援就结束了。

然而这些经验在汶川地震救援结束后,跟随各自散去的志愿者们回到了“原子化状态”。此外由于没有专门的外部协调组织,导致当时的大量捐赠物资出现了“需要的没有,寄来的没用”的浪费情况,这让当年的郝南和志愿者们心存遗憾。

也是从那时起郝南想到需要系统化地学习救灾知识,于是那时他创办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以解决救灾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服务于救灾。

新冠疫情期间,卓明是最早一批做出预测并施救的机构。那时由于无法实地进入武汉,1月22日深夜,他发出倡议,联合卓明志愿者、医生与公益人,构建NCP(新冠)生命支援网络。郝南和其他医生志愿者们就在线上问诊,平均每天免费协助400多名新冠病人在家自救。

每工作24小时、48小时乃至72小时之后,郝南才躺下睡几个小时,醒来继续工作。这种没日没夜、严重缺乏睡眠的工作方式,是郝南救灾的常态。

然而这还不是救灾公益最艰难的地方,郝南表示,“我们做的是灾害大后方的支援工作,最难的是没人理解”,“灾害预防做到最好的结果就是没有损失,但如果没有损失,谁会看到你的工作呢?”

最艰难的日子里,由于没有找到新的资金来源,小家庭的日常开销依靠郝南妻子徐诗凌不高的月薪,甚至吃饭钱都需要精打细算。

有人形容郝南是个“疯子”,在事业上一直拼命地干,完全是一股子不管不顾的疯劲。但郝南一直确信这件事的意义:“水快漫头顶了,救援队来了,大家感谢救援队,但救援队为何会出现在那儿,这就是‘信息’的作用。我知道我的生命影响了多少生命,虽然被影响的人永远不可能知道危机关头影响他们生命的是谁。”

  • 梁振宇

另一位不得不提的,是第一个通过自己筹款前往波士顿参加 SEED 夏季班学习的种子社区成员——梁振宇。

2011年,作为一个还在读大三的商科学生,梁振宇投入了全职公益。那时他主要负责信息无障碍方面的工作,为残疾人提供信息支持。

梁振宇所在团队的日常工作主要集中在四类,第一是面向公众进行信息无障碍的理念和概念的倡导;第二是推动政府进行相关政策法规的确立和执行;第三是纯粹研究性的工作;最后,由于梁振宇所带领的团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支拥有信息无障碍工程师的团队,因此他们的最后一项工作就是给互联网公司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梁振宇团队不仅推动了包括腾讯、阿里、百度在内的众多知名公司开始考虑信息无障碍,他本人还参与了多个国际、国内信息无障碍标准的制定,让数百万障碍群体得以顺畅使用主流互联网产品。

梁振宇表示:

腾讯的QQ可以说是国内互联网产品中信息无障碍优化的先行者。作为一款主流通讯工具,QQ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与视障群体接触,并逐步进行优化;阿里巴巴的支付宝,最近推出的新版本也对密码键盘等进行了无障碍优化,并表示在以后的版本升级中会不断提升无障碍服务水平。

此外,还有搜狗输入法、电脑管家、微信、滴滴打车……像这样愿意做信息无障碍的互联网公司和产品已经越来越多。

对于从SEED社区中学到了什么,郝南表示,SEED社区教授了他更多关于领导力的知识,那是一种宏观的思维模式。

种子成员之一刘上表示:“种子班带给我的感觉,有技术层面的,有思维层面的,有高于思维层面的。正因为如此,我发觉自己毫无能力总结和概括种子班的性质和它的作用。”

有学员认为从SEED获得的更多是一种力量:我不敢想象,如果没有SEED带给我的各种力量,我是否会向外迈出这一步又一步,是否能充满温暖并传递给别人。

何为社会创新?腾讯花500亿投入

究竟什么才是社会创新,储丹表示这是一个经常被问到、但回答好很难的问题。

首先,某个新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对比或超越过往。而社会创新的提出,一般会与两个词进行比较:公益慈善、商业创新。

相比于传统的捐资助学、扶贫救困的善意行动(慈善公益)而言,社会创新更看重的是:非个案而是普遍的问题解决、非一次性而是长远或深入地回应、模式方法较之过往有所创新。

相比于如火如荼的商业创新而言,社会创新更关注的是:目标是在于解决社会问题,而非追求物质财富回报;受众对象是公共利益,而非私人物品。

图片

在当下的实践里,好的社会创新案例,一般会在如下三个方面有所涉及:

1.挖掘到真实的社会问题或受众需求,不停留在现象表面、也不是隔靴搔痒,问题也会随着时间而在变化。比如郝南解决的是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救援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梁振宇关注到的是视障群体无法享受互联网信息化带来的便利性。

2. 能够找到创新的产品模式。有些社会问题一直存在,也能看得见,但未能得到足够关注或缓解,有其背后长期存在的社会结构或文化习俗影响。有时能找到撬动点,发挥杠杆作用,多为技术层面的应用,像在环保领域的垃圾分类app或者是大数据;有时则是产品模式易于复制推广,像在教育公益领域,歌路营的“一千零一夜音频产品”能够低成本覆盖到寄宿制学校陪伴孩子成长,还有蚂蚁森林这样的互联网产品。

3.资源调动上的创新。公益诉求的实现,离不开资源和资金的输入,才能形成可持续的闭环,但这往往很难。有些案例是将所谓的“弱势”转换视角成为“资源优势”,典型的是农村发展领域、残障领域;有些是社会资源精准地匹配调动到产品模式里,如ABC去调动职场人士贡献专业力量去做公益咨询;而像是光诗歌,则是将教孩子们写的诗歌,去连接广大公众与品牌。

此外,社会创新不一定都出现在第三部门,许多交叉地带、跨专业应用,是创新最多的地方,商业与政府同样可以去做,甚至更有资源优势。若看重的是最终的规模化社会影响力,则公益组织的单点解决方案,就更需要与商业和政府做好接口。

储丹介绍:

一个现实的地方是,其实国内还远远没有那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社会创新案例。很多说自己是做社会创新的,也不过是一个好听的名字罢了。我做SEED的这两年,一直在反思和追问自己,是不是能够对得起社会创新的这个名字,道阻且长。

当前社会创新组织也面临着最大的难题:筹资难。储丹表示:

每年感觉快要运行不下去时,就会来一笔捐赠资金支持着他们继续招生,不确定性很大。比如新冠疫情前谈好的几个捐赠项目,因为疫情被很多公益基金会配置到了更需要钱的地方。

作为社会创新的服务支持者,SEED本身也是一家社创机构,目前社区每年运营费用在120万-160万之间,主要来自募捐。储丹坦言,SEED社区面临的筹资难并不是无人问津的情况,而是很难得到想要的资助。

由于目前国内机构对公益的理解有限,很多找来愿意捐款的机构都带着各自的诉求,比如看重SEED社区成员们的名校背景,想借此做委托培训、海外游学等项目。对SEED来说,这更像是一种交易,这样的资助项目会让SEED的社会使命发生漂移,难以保持原有的独立性和项目品质。因此在洽谈初期,成员们就会拒绝类似的资助。

也有一些捐款者对SEED社区里的种子项目更感兴趣。种子项目就像枝头的果实,更容易被看见,而SEED就像根部的土壤,重要但往往被忽视。

在筹资方面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很少有资方会承诺或开展长期稳定的资助。一旦内外部环境有变,公益支出就是各大企业或其成立的基金会最先砍掉的部分。比如2017年借助哈佛校友网络,某企业答应为SEED每年捐赠一部分资金,维系项目的运营。但在第三年,由于被阿里收购,该企业的这笔资金便停滞了。每天都活在担忧之中,感觉能找的都找了,该写的各种材料也都写了,剩下的只能交给运气和等待。”总是为筹款四处奔波的储丹说道。

不过,随着互联网大厂入局社会创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到这一领域的社会价值。

4月19日,腾讯启动战略升级,提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并宣布将为此首期投入500亿元,设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据悉,这500亿元将用于——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对包括基础科学、教育创新、乡村振兴、碳中和、FEW(食物、能源与水)、公众应急、养老科技和公益数字化等领域展开探索。

对此,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当一家企业越往上生长,越需要把创造社会价值的根基,扎得更深更稳。”

马化腾认为,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选择。而赋能社会这一宏大的主题也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单靠腾讯一家肯定不能做到。马化腾也呼吁:

比如社会应急,我们需要和医生、志愿者联动。比如说教育,需要许多优质教育资源、优秀的教师的支持,需要合作伙伴的加入。

在互联网公司的带动下,社会创新正发生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

结语

SEED的几位“老人”,没有一个人还驻守在波士顿了。吴争去哥伦比亚大学继续做他的科学研究,丛乐去斯坦福谋得教职,睿禧回北京加入了盖茨基金会……

图片

对于更多加入SEED的种子们来说,社区是他们让公益想法落地生根的地方,并不是终点,他们最终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随着更多互联网巨头的加入,社会创新会加入更多的新鲜力量。

创始人吴争的一段话更能够诠释他们的公益梦想:

我们相信,意气风发的SEED青年们终将成为时代的中流砥柱,他们不囿于个人的荣辱得失,永远勤勉耕耘,永远遥望远方。她们正用最诚挚的责任感和最鲜活的创造力,用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智慧,塑造着我们下一个一百年。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