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图虫
编者按:本文来自熔财经,作者忘言,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近两年的互联网家装,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非常魔幻。
一方面,阿里、苏宁、国美、百度、字节跳动、贝壳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或加码家装业务,2021年更被称为“互联网家装元年”。
新巨头重押互联网家装,原因不难理解。
作为互联网尚未啃下的一块硬骨头,家装行业的万亿市场,同时也是巨头们眼中的一块肥肉。
在人口和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当下,巨头们正在不断切入新行业,寻找新增量,如造车、卖菜、家装等等。家装行业由于市场规模大,互联网渗透率低,成为少数能承载互联网巨头野心的赛道之一。
另一方面,各大巨头发力的同时,互联网家装企业的融资事件却在不断减少。
据IT桔子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互联网家装融资事件数量分别为17、17、7、3、1、1起,投融资数量逐年一路锐减,这两年更是少得可怜。
这似乎又颠覆了人们对“行业元年”的风口认知。毕竟在被称为另一个“互联网家装元年”的2015年,资本争相投资,显得非常活跃。而这种略显反常的现象,实际上是互联网家装企业发展现状的一种映射。
一、上市难
互联网家装企业融资事件锐减有两种原因,要么企业不缺钱,无需融资;要么资本不愿掏钱,不想投资。
目前来看,答案更倾向于后者。
土巴兔创始人兼CEO王国彬曾坦言,上市对土巴兔来说并非“必需品”,好的公司、头部企业不管什么时候都有人愿意投。
尴尬的是,作为互联网家装行业的头部企业之一,土巴兔已经近6年未获融资,其最近一轮融资(C轮)还停留在2015年。这从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出资本对互联网家装企业的态度。
土巴兔并非孤例。从本文开头提到的数据来看,这些年互联网家装企业融资事件锐减表明,不仅是头部企业融资难,行业绝大多数企业都未能幸免。这也进一步佐证了,资本对互联网家装企业掏钱的热情并不高。原因有二:
第一,互联网家装企业上市太难。
事实上,早在2018年土巴兔就尝试登陆港股,不过最终铩羽而归,而彼时离土巴兔成立已经过去了10年。
时隔三年,今年6月30日,土巴兔向深交所创业板递交了招股书,再次冲击IPO。据深交所披露,目前其上市申请已获受理。
如果成功过会,土巴兔将成为A股“互联网家装第一股”,同时也是继2018年齐家网上市之后的第二家互联网家装平台。
而无论是A股“互联网家装第一股”的光环,还是“第二家互联网家装平台”的名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都在昭示着互联网家装企业的上市之难,不然土巴兔也不会这么轻易就“名列前茅”。
究其原因,家装行业是个足够慢的企业,且很难被标准化。资本即使快速烧钱进场,也无法助推互联网家装企业快速上市。
这意味着资本的退出少了一条有力通道,投资回报的周期也将因此拉长,沉没成本下,逐利空间变小。
而很难被标准化,恰恰也意味着标准化互联网家装的独特价值和以此构建壁垒的重要性。爱空间很早就向着互联网家装行业这个终极目标出发。
作为中国第一家标准化互联网家装公司,爱空间也是所有互联网家装企业中标准化目前做得最好的一家。
标准化的家装,在爱空间看来意味着确定化的价格、效果、品质、工期和服务,其瞄准的正是传统家装行业常见的痛点——价格不透明、工期不确定,以及盲盒般的服务质量和最终装修效果。
当然,这对爱空间来说也非易事,比如产业工人的培养就是一个重活,行业内鲜有企业像爱空间一样去做这件事。
第二,上市难之外,盈利能力堪忧。
已上市的齐家网(齐屹科技),上市前就是个亏损大户——2015-2017年,齐家网三年累计亏损高达16亿元。与其同年冲击IPO的土巴兔,2015-2017年更是累计亏损超过24亿元。
三年后,互联网家装企业盈利问题,仍是一个难题。
虽然二次冲击IPO的土巴兔已经扭亏为盈,在过去3个财年,净利润分别达到3863万元、7968万元、8660万元,表现出向好的一面。但还有更多的企业仍深陷亏损泥淖之中。
其中,今年也在冲刺IPO的酷家乐母公司群核科技,自其创立以来,似乎一直在亏损。
据其招股书显示,2019-2020年,群核科技净亏损分别为2.6亿元和2.96亿元,两年累计亏损5.5亿元。今年第一季度群核科技亏损更是高达1.1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874.6亿元,亏损仍在不断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群核科技2019-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2.82亿元、3.53亿元,今年一季度营收为1亿元。可见,其净亏损额几乎与营收相当,甚至还超过营收,实在魔幻。
作为目前正在冲刺IPO的两家企业,土巴兔和群核科技是互联网家装企业难上市、盈利难的一个缩影,而这两大原因也是互联网家装企业融资锐减的重要原因。
而更让资本寒心的,即使成功上市,也并不意味着丰收。
二、上市后也难
相比土巴兔,齐家网无疑更幸运,2018年两者同时冲刺IPO时,齐家网成功拿下“互联网家装第一股”,而最大的对手却上市受挫,堪称最大赢家。
但互联网家装行业的“胜利者”,从上市之初至今,都难言风光。
2018年7月12日,齐家网上市首日股价就破发,全天下跌了6.39%。
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上市前齐家网多年连续亏损,让大众对其经营状况担忧,导致市场信心不强而被看衰。
如今三年多过去了,齐家网也已经扭亏为盈,但似乎仍然未能获得资本的芳心。
截至2021年10月8日收盘,齐家网股价报1.52港元。相比上市发行价4.85港元,股价蒸发了三分之二以上,市值不到20亿港元。
原因在于,齐家网盈利能力虽有所改善,但还远称不上强劲。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齐家网全年营收9.2亿元,同比增长18.8%。不过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4060万元,同比下降了33.0%。
2021年上半年,齐家网总营收为5.24亿元,同比增长66.5%,同期经调整归母净利润为2054万元,赚钱能力仍然有限。
这并非齐家网一家的问题。
坐拥万亿市场规模的互联网家装行业,至今仍未能诞生千亿市值公司,比如市值最高的金螳螂也尚未超过200亿。这也意味着,现有上市企业的模式发展下,天花板似乎来得有点快。
作为互联网家装企业中,起步最早,规模也最靠前的两家企业,土巴兔和齐家网的难,也是互联网家装行业难做的一个缩影——两者各有各的难处,但又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平台型中介模式”太难跑了。
简单来看,由齐家网、土巴兔打造的互联网家装平台,好比我们熟知的“中介”,主要通过为买卖双方提供信息交流和交易的平台从中获利,而非自己主动下场参与到各个环节。
中介模式的好处是可以跑得更快,更轻。如土巴兔放弃自营业务,成了其扭亏为盈的一个重要因素。缺点是对家装业务服务缺乏足够的控制权,能够改造和创造价值的空间有限。
中介模式下,平台撮合交易后,提供给用户家装服务的企业来自不同的第三方公司。后者一方面要给让平台抽成,一方面又需要利用价格在客户争夺中获得优势。从而导致家装业务增项多,或希望通过使用更便宜的材料或施工师傅等,用牺牲交付质量来获取利润的乱象。
在中介模式之外,互联网家装还有另一种模式,就是垂直自营模式。与齐家网、土巴兔等同期成长起来的爱空间,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表之一。
相比平台型中介模式,垂直自营模式更重,跑起来也更慢。这也是从规模来看,齐家网和土巴兔要胜过爱空间的原因。
不过,垂直自营模式胜在品牌掌控力强,在交付质量和用户体验上更有保障,也更容易系统性实现互联网家装的标准化。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中国家装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爱空间的NPS(净推荐值)达到72.7%——即相当于用过的10个用户中,有7.2个用户愿意向身边人进行服务推荐,远超50%的行业平均NPS值。而更高的推荐率,也意味着对流量依赖性更低,可持续性更好。
可见,中介模式跑得更快,但垂直模式跑得更稳。
三、互联网家装的“中介”模式还跑得动吗?
土巴兔、齐家网等成长,证明了中介模式在互联网家装上一阶段发展的价值。
只不过,当进入到流量变少、流量成本变高、流量巨头入局的新阶段,“平台型中介模式”的互联网家装企业承受的压力,无疑会越来越大。
纵观近两年加入互联网家装行业的新势力,大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互联网巨头,如阿里,一类是地产中介巨头,如贝壳。这两者玩家有什么特点呢?一个有流量,一个有客户(也等同于流量),即都是流量大户。
可以看到,互联网家装的“中介模式”可能会一直存在,但会越来越内卷。而两股新势力入局,势必会对原有同类型企业造成冲击。毕竟做互联网平台,是互联网巨头们最擅长的事。
土巴兔和齐家网并非没想过发展自营,相反一度投入大量精力去发展自营业务,只不过中介+平台模式下,发展自营本身难免会与第三方业务相抵触。比如扶持自营,第三方商家就会跑到其它平台;扶持第三方商家,自营业务又起不来。
这也是土巴兔和齐家网自营业务发展有限,甚至放弃的原因。同时,也是其在推动家装标准化时受到的阻力。相比而言,做自营的爱空间,其标准化之路走得更顺畅。
那么爱空间的标准化怎么来的?
有三大基础设施——自建供应链、信息化系统以及产业工人化。尤其是产业工人化,完全摒弃了传统分包模式,100%直管工人,让装修农民工变成有技术的行业正规军,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大突破。
毕竟互联网家装最为诟病的交付质量不可控问题,最根本原因在于一线的产业工人不可控上,包括工人的技能水平、责任性、稳定性等多个方面。而这又跟装修工人未能完成产业化有关。
当然,爱空间这种垂直型模式的互联网家装企业会做成什么样,还有待观察。就目前来看,在各种流量巨头入局后,相比中介模式,其受到的影响会相对较小。
而从长期来看,任何被互联网改造的行业,标准化都是必经之路。这并不意味着“垂直模式”比“中介模式”更轻松,只不过最后若是成功跑出,可能会走得更远,从而撑起更大的想象空间。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