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商税研究中心(ID:gh_c55b3561ece1),作者:潘辰,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预制菜火了,盒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盒马、美团,就连被市场否定过的陆正耀也挤进来了……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7.2万家预制菜企业。
当下,在西安、郑州、天津等地零星爆发的新冠疫情,让人们的心情在紧张与庆幸之间反复横跳。
在“居家工作生活、非必要不外出”的防疫政策要求下,“食”成了很多人的头等大事。很多就读于“家里蹲大学屋里系”的高材生们,在此期间开始了“吾日三省吾身”: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预制菜这个“懒人经济”的产物,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但是,大受欢迎的预制菜,能替代我们的传统菜肴吗?对预制菜进行加热,算是在做饭吗?
懒,是被惯坏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一直在变懒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从不回头。
过去,人们自己种田、种菜、养鸡、养鸭,通过劳动来获取一手的食材。后来,人们自己加工食材、煎炒烹炸,制作可口的饭菜。
如今,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厨房小家电,被发明出来。一个个新奇的产品,被摆上了橱柜;一个个新鲜的名称,进入了人们耳中。
随着各种厨房小家电进入市场,人们做饭的过程变得越发简单,食物种类也变得越发精细。吃早餐,要有早餐机;喝豆浆,要有豆浆机;吃面包,要有面包机;煮鸡蛋,要有煮蛋机。各种商品,进入了我们的厨房;我们的厨房,快要装不下了。
这些商品的出现,使人类过去的烹饪方式显得极为不讲究。这些商品的出现,使人类仿佛开启了新的纪元,进入了吃喝不愁的“大食代”。
但是,在闲鱼APP去年底评出的《2021年度十大无用商品》中,空气炸锅、早餐机、破壁机这类厨房小家电的名字却赫然在列。无数购买了这些商品的家庭,并没有物尽其用,而是束之高阁;并没有把它们视若珍宝,而是将其看作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或许,类似早餐机这类厨房小家电,并不是我们的真实需求。
或许,这是来自商家们对顾客的认知“他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到眼前”,以及伴随的诱导营销。
或许,我们在做饭上表现出的越来越懒,很大一部分原因,并不是我们自己的错。
商家们为了销售自己的产品,人为地制造伪需求。在持续不断的诱导下,我们在做饭这个事情上,变得越来越懒。
每个人都是四星大厨
2022年1月9日,瑞幸咖啡创始人“用骗术把美国资本蒙得团团转”的陆正耀,在厦门为自己的又一个创业项目——舌尖工坊,举办了招商加盟会议。
持续创业的陆正耀,这一次瞄准的市场不再是“喝”,而变成了“吃”。“吃”的对象,正是潜力无穷的预制菜市场。
预制菜,是通过流水作业,将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后,冷链运输至零售端的一种新型菜品。客户在购买预制菜后,只需对其进行简单的烹饪加热,就可以快速享用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
预制菜,让那些不爱做饭的懒癌患者,也有了一展厨艺的机会。有了预制菜之后,那些平日里热衷于葛优瘫的废柴男女,既像是拥有了百变魔法棒的少女,又像是拥有了青龙偃月刀的关羽。他们的身上再也没了软肋,浑身都是铠甲。
在预制菜的加持下,他们纷纷化身米其林四星主厨,锅铲翻飞中,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便烹饪而成。抱着怀疑态度的人们,尝上一口便唇齿生香,禁不住击节赞叹,激动地几乎想要向天再借五百年。
有了预制菜,当家里长辈指责你不会做饭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们露一手。当他们想要向你学习烹饪技巧的时候,你还可以名正言顺地告诉他们,自己想要留一手。
对于无数的懒人来说,预制菜,就是太阳;预制菜,就是光明;预制菜,就是希望。
最近几年,随着“宅经济”的逐渐兴起,以往那些不被关注的速食食品,在一夜之间被捧上了神坛,受到了人们的顶礼膜拜。而预制菜,也乘着这股东风,渐渐做大了市场。
中商产业研究院推出的《2021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显示:我们目前预制菜市场存量约为3000亿元,如果按照每年20%的复合增长速度估算,未来6—7年,我们预制菜市场规模可能突破万亿。长期来看,我国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
根据中国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数据显示:在2020年,中国人均预制菜消费量,仅仅相当于日本1970年的水平。
这样看来,我国预制菜的市场空间还十分广阔,这一产业的前途不可限量。而在社区团购市场做得风生水起的盒马,对预制菜行业兴趣浓厚。
在2021年,盒马与全国超过100家餐饮企业达成合作,共同推出了近500种全新的商品。这些商品中,就包括南翔小笼包、南京金陵饭店、农耕记等餐饮品牌的半成品菜和预制菜产品。
盒马3R事业部总经理宁强曾经表示:目前,盒马的上千款半成品菜和预制菜中,自研的商品比例超过六成,而另外的四成,则主要来自于餐饮供应链及餐饮品牌的合作。
另一家速食食品企业——春雪食品,自入驻京东平台以来,总销售额已经突破7亿元,粉丝数接近1200万,且仍在稳步增长中。
为何不爱做饭?
不论是厨房小家电的鸡肋效应,还是预制菜市场的大好前景,我们都能从中看出一个问题:现代人确实越来越不喜欢做饭了。而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首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们的时间变得越发宝贵。因此,留给人们做饭的时间,便像留给中国足球队的时间一样,已经不多了。
在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经历了重塑。过去,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忙时耕地、闲时织衣。如今,人们为了抢任务、赶时间而熬夜加班,甚至分不清白天黑夜。雨神萧敬腾唱道:“夜太美、尽管再危险,也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们越来越难以适应繁杂的做饭过程。预制菜等产品的出现,让人们不用经历买菜、洗菜、择菜、切菜、配菜等一系列过程,而只需要热菜;人们不再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准备复杂的食材、完成零散的工作,而只需要挥舞着铲子给菜加热。
其次,对于口味的挑剔,也让很多人与做饭渐行渐远。作为一门可以考证评级的学科,做饭这件事虽然入门容易,但想要做好很难。许多人的厨艺水平,其实都是马马虎虎;饭菜的味道,其实都是将将就就。
如今,各种速食食物依靠制作流程上的专业性、标准化,不仅保证了口感上的相对上称,也保证了口味上的相对统一。全国各地的人们,不管来自天南,不管来自地北,吃到的菜都是一样的美味。
最后,市场上各类商品的极大丰富,也使得人们有了更多选择。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商品经济不发达,人们想要满足口腹之欲,很多时候只能自己做。“没了张屠户,就吃带毛猪。”
如今,人们看着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看着点餐软件上各式各样的美食,经常会陷入一种哈姆雷特式的哲学思考:下单还是做饭,这是个问题,是默然忍受黑暗料理无尽的摧残,还是挺身购得打包好的饕鬄盛宴?
吃饭,要有仪式感
“懒人经济”的盛行,让预制菜受到了人们的追捧。但是,它也并不是十全十美。在吃饭的仪式感上,预制菜还差得很远。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吃”赋予了很多含义。从鼎作为一种盛饭的容器,演化为权力大小的象征;到几十年前的全国通用问候语“吃了吗?”我们都可以看出:吃,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在其他事情上可以马虎,在吃上绝对不能马虎;一个人在其他事情上可以随意,在吃上绝对不能随意。
而在做饭这件事上,我们同样从不马虎、从不随意。“听说老包要出京,急坏了娘娘东西宫,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剥大葱。”在做饭这件事上,我们追求的往往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追求的往往不是吃本身,而是那种仪式感。
另一方面,预制菜等速食产品的出现,也使得食物的味道变得单一。工业化时代,一切都执行标准化,如今,连味蕾都开始变得统一。
但是,我们对于独特味道的追求,对于“妈妈的味道”的怀念,是工业化产品无论如何都无法替代的。那些刻骨铭心的体验,那些弥足珍贵的情感,就融化于一次次做饭之时,融化于味蕾的一次次绽放之中。
人类的文明史,其实就是一部烹饪史。屈原悲愤投江,人们发明了粽子;忽必烈率军征战,战士们发明了火锅;诸葛亮社坛祭祀,发明了主食之一的馒头。
人类越来越懒,烹饪史就越来越简。
但其实,我们对于做饭这件事,没有必要那么懒。
我们这些现代人,可能不能保证每天回家后,都给自己做一顿丰盛的大餐;但至少能保证每个周末,系上围裙做一回中华小当家。
站在炉边灶台的我们,即使身在异乡、即使孤身一人,也能在烟火气的缭绕之下,感受到温暖和爱。
那些来自亲人的思念,那些来自生命深处的力量,就在我们做饭的过程中,在我们大快朵颐的时刻,穿越了山河的阻挡,穿透了时间的屏障,与我们相会在一桌饭菜之上。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