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以下,是吴荣照讲述内容的文字版。
大家好,我叫吴荣照。你们可以叫我「老吴」或者叫我「小吴同学」。我是一个鞋匠,也是一个创业者。
01
1991年,我13岁的时候,我父亲跟我们家里的几个亲戚,我舅舅他们几个人,一起合作,做一个做鞋子的作坊。
我现在脑海里面还有以前的画面,就是我父亲跟几个亲戚,还有老一辈的制鞋工匠,大家围在一起,用剪刀、锤子,很原始地慢慢雕琢一双鞋子的画面。
鞋厂就在我家里面,所以我放学后就在鞋厂里面转。不习惯的人可能会觉得味道很呛,我熟悉了之后觉得味道还有点意思,尤其是我喜欢闻皮料的味道,也挺熟悉的,对那个味道我不会排斥。
作坊是很传统的,基本上都是手工,没有机器设备的状态。如果工艺不精湛的话,把一双鞋子做坏的几率是非常大的。包括在画版的时候,鞋子的这些版型有没有画准确?要是这边长一点那边短一点,后面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做修补的动作。所以,要打磨好一件产品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从老工匠的身上看到这种状态,所以在我的心灵里面就是像一粒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我觉得我长大了也要干这个事情,做出一双好鞋。
吴荣照
后来作坊慢慢地发展。1993、1994年从家里面搬出来,后来就到了晋江陈埭镇,开始做简易的厂房,招收更多的工人,那时候就开始接一些国外的订单。
有的时候,客户的一些(要求),我们认为不一定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的还不一定很好看。但是,作为代工者,人家给我们什么东西,我们就得按什么来做,提一些好的建议、意见,有时候都得不到采纳。
最重要的就是价格,要能够向它的价格妥协。「其它你不用管,反正我给你什么东西,你就做什么。」这样来做鞋子,跟我想的「真正把一双好的鞋子做到极致」,是有差距的。如果一直这样做下去,我觉得挺没意思的。
2000年左右的时候,我已经大四,快毕业,开始实习了。有什么大的事情,父亲都会把我们叫在一起来商量。
实际上,我们兄弟俩也一起鼓动他。我们觉得,第一,在这个行业,一直这样代工下去的话,几乎可以想象得到10年、20年之后是什么样子。第二,很憋屈。我们辛辛苦苦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得不到一个很好的认可,价值体现不出来。比如说,它在国外找到成本更低的工厂时,我们分分钟都可以被取代掉了,没办法沉淀下来什么东西。
所以我们就决定做自有品牌。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决定,因为我们的意见跟我几个舅舅的意见是不大一致的,他们不愿意这样转型,一下子做这么大的冒险。我父亲也下不了决心。我们两兄弟就一直撺掇他一定要走这条路,哪怕艰难一点。我们当时就从里面退股出来了,退股的时候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名字也挺有意思的。为什么叫「鸿星尔克」?因为原来代工厂的名字就叫「鸿星」,起步的时候大家还是比较正能量的,我们就把自己叫「鸿星」。我们觉得未来要做品牌,这条路必定是挑战非常多,困难非常多,要不断地克服自己,挑战自己,所以叫「尔克」,「尔克」就是「你要克服困难」的意思,所以就叫「鸿星尔克」。
02
(创办鸿星尔克之后)一开始,拿材料的时候,基本上都不用马上付钱,供应商都愿意给我们赊账。
大家知道,一般做生意,过年的时候,要跟供应商结款,基本上要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结算。所以在年底的时候都需要资金的流动,包括发工资,以及做很多其它的事情。
我记得从2002年开始,到年底的时候,我们确实没办法去兑付很多,但是我们会主动地跟供应商商量,跟他讲,「现在可能困难一点,你可能要多给我延一两个月,然后我争取在3月份4月份的时候给你。」
这样交流一下,大家对我们还是挺信任的。就这样,跌跌撞撞,一年一年这样过来。
2003年也是如此。2003年遇到水灾,那一年应该是创业阶段最困难的一年。
当时工厂在泉州鲤城区,大概有1万多平方米的厂房。上午还正常上班。上午就觉得雨下得很大,但是并没有淹,下午就感觉不对劲了,水位上得非常快。我记得刚开始时水到膝盖,可能过一个小时就直接到腰部以上了,水很快就上来了。尤其是一楼,水位上得很高了。
刚开始水还没那么高的时候,大家还一直在抢货,尽可能地把货往楼上搬,搬到更高一点的位置,甚至还拿着铁管去撬机台,想办法去搬。后来就是把比较轻一点的,我们力所能及的东西,尽可能往上搬。
但是水位上得太快了,抢救的时间可能就一个小时不到。
毕竟,那时候整个经营也还没有完全上轨道,心情还是非常低落的。另外就是立即想到现在最重要是保证人员的安全,工厂有这么多人,大几百号人,就赶紧让这些员工撤回到宿舍,不要到处乱跑。
叫员工回宿舍之后,我就撤回到办公楼,没有在车间了。撤回到办公楼上面,跑到三楼,然后就待在里面过夜了。
(自己最后离开车间的时候),水已经在腰部以上,快到胸部了。车间一片狼藉,机台基本上都泡水了,给客户做的那些产品也都泡水了,原材料也泡水了。很短的一个瞬间,会有一点点绝望的感觉。(那场洪水的损失),有上千万。
洪水在第三天退去。很多人觉得鸿星尔克熬不过去,但吴荣照悄悄地挺过来了。
03
应该是到2006、2007年,(公司)就相对进入到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尤其是到了2007年,相对进入了正轨。
(之后)我们也还经历过两轮比较痛苦的时刻。
2007、2008年,我们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渠道过分扩张,在渠道的质量上面没有很好地把关。尤其是在2008年,很多客户出现亏损,这个在当时是一个比较大的挫折。2009年、2010年,又慢慢地调整。
2013年,我们又经历了品牌的设计,包括品牌定位的偏差。我们看到整个快时尚的发展非常不错,所以有很多借鉴,包括产品上面。之后又发现这种借鉴实际上是不大适应我们这种运动品牌的风格的,所以当时出现了比较大的库存。2013、2014年也是比较难受的两年。然后,在2014年年底,2015年开始做转型,做一些调整。
04
2015年,也是在调整的过程当中,遇到了这场火灾,当时的挫折也非常大。
那天是星期天,7月14号,我那天在厦门,在家里休息,公司的行政总监给我打电话,说这边着火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就赶紧自己开车到泉州了。
我还以为只是一个车间(着火),结果我一到泉州,还没下高速,就看到那边浓烟非常大,我知道这场火灾很严重。
(一下车)看到员工们拼命地想去救火,虽然消防队员已经来了,但大家还是拿着水管,拿着东西一直想要往前冲。
那时候我还是有点怕。人这么多,两栋这么大的厂房着火,万一冲进里面去,又没人知道有几个人进去了的话,少一个人,少两个人出来,可能是没人知道的。
其实着火的时候,除了火以外,更可怕的是浓烟,一旦被浓烟呛到,人很容易就窒息过去了。
大家还想去救东西。门进不去,我们设备科的经理拿着锤子就直接砸玻璃,想从玻璃上面冲进去。那个不是开玩笑的,不可能说,这边你进去,那边我一个个记谁进去了,然后再说等一下怎么办。于是赶紧把他拦下来。
我觉得我们团队还是很拼的。但是,越是这样,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越大,担子越重。
所以我赶紧把大家拦住,「不能往里面冲,这个风险太大了」。
火从那天下午一直烧到第二天。我们那里面主要有三栋厂房,烧掉了两栋。烧到第二天凌晨,大概四点钟,火并没有熄灭,但是基本上控制住了,就是不会再蔓延了,控制在这两栋里面了。
到了四五点钟我才回家,没睡觉,一直在那边想,然后给我们的全体员工写了一封信。发完邮件,一大早我们就开始开会部署火灾之后要做哪些事情,对各方各面的事情做一些部署。
那一波(火灾)时,我觉得,我比第一波(水灾)的时候相对更成熟了一点,但是遇到的挫折也更大,因为火灾把三分之二的设备都烧掉了,直接烧掉的东西就一个多亿。虽然后面很多客户没有向我们索赔,但是订单取消掉了。当然有一些也要做一些赔偿的。包括无形的(损失),整个下来,损失应该是两三个亿。
确实没想过(是自己运气差)。我性格里面,好像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抱怨。(经历了水灾、火灾之后)我觉得自己的心胸应该说更开阔了。现在回想起来,(这些挫折)反而是一种财富,经历过,心胸会更开阔,看什么事情会看得更淡一些,在决策的时候也会更拎得起放得下。
05
(2021年郑州发生水灾)那时候我在内蒙古开会,我从网络新闻上看到了洪水的状态,视频里面,洪水把道路上的车子卷到一起,我觉得这是一场非常大的灾难。我都可以想象到人看到这种状态时是多么绝望。心里还是挺感触的,我自己也经历过(水灾)。
那时候我就跟我们团队,给公司的人打电话,我们要做这样一个捐赠。我就觉得,这么大的一个事情,反正我们力所能及,能出多大力量就出多大力量。
当天晚上很晚才回来。第二天晚上,就开始看到网络里面有很多人在讨论这个事情。
作为公司来讲,大家的关注跟鼓励,肯定让我们很开心,更确切来讲,应该是一种惊喜。但是同时也是很蒙圈的,怎么突然间这么多人关注,完全没有意料到。另外也会有点紧张,因为从来没有被这么多人关注过。
当时网上的销售是比较火爆的,整个系统有点跟不上。比如说,这款鞋子可能有一千双,当订单大量涌进来的时候,可能卖了一千一百双,一千两百双,也就是超卖了。于是我们赶紧把这个系统停掉,把直播停掉,赶紧进行修复。
最热的那几天,连续停了好几天,因为我不想给用户造成一些比较不好的体验,我们把直播都停掉了。
一直以来在,公司(做公益)这个部门一直都有的。在疫情跟洪灾之前,我们也一直在关注一个群体,就是残疾人群体。主要是做一些物资这样的捐赠。我记得是从2012、2013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有将近10年的时间了。
(鸿星尔克现象级的热度,如今已经非常明显的回落了),我心里没有落差。我觉得,当时(是大家)的情绪一起起来了,肯定是要慢慢地归于常态。
如何能够让自己的产品也好,服务也好,包括品牌形象也好,能够跟得上用户的期许跟期待,我觉得,这个才是我们后面应该去做的事情。
现在还是会有很多用户在我的微博底下留言,我也会看,也会偶尔跟他们去做互动。这种互动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我很希望能更多地听听用户内心的诉求和他们的想法。
06
我对社交这一块不大擅长,我更喜欢跟鞋子打交道。在我关注的(事情)里面,产品应该是我最愿意花时间去做的一块事情,尤其是鞋子,这可能跟我从小接触,时间比较长有关。
所以我特别喜欢去研究鞋子,研究从哪些细节可以把它做得更完善,如何提升我们穿着的舒适度。因为组成它的材料本身很复杂,另外,在穿着的所有东西里面,鞋子是唯一一个放在脚上面,又每天要跟土、跟地面去摩擦,要做很多很激烈运动的,它所承受的是最多的。所以,要把它打磨好,又要去适应每个人的脚型,这些确实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做研究的。
其实更多是在看这个东西的过程当中,我觉得不是一种工作,更多是一种兴趣,所以时间很快,有时候看产品半天一天很快就过去了,但也不会觉得累。
我的梦想就是要打造一个全球突出的运动品牌,让一个真正中国土生土长的品牌,在全球都能够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我个人的梦想。还非常的遥远,非常非常的远。但是呢,只要走的方向是对的,没关系,哪怕我一代人完成不了,我可以用第二代人再继续来完成,但是关键方向要走对,要走正道。
我相信未来也一定还会有这样那样的挫折。最关键的是,这个梦想是坚定的,就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对了。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