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让中国年轻人爱上种地?

关注

来源:虎嗅

AI视觉技术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

人们可以很快就给出匹配的答案:智能驾驶、人脸识别、三维测绘、工业视觉检测、医疗影像诊断……每一个领域都积累了不少人才,技术不断更新迭代,AI也越来越智能。

不过,在国内,很少有人把AI视觉技术和农业“联想”在一起。究其原因是农业看起来一点也不“性感”——活累、不赚钱、没前途、靠天吃饭……年轻人都在逃离农村,更别提吸引技术和人才。如今,中国农村中正出现“三化”现象,比如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未来,没人种地会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2022年1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2021年人口净增长为48万。在我国从事农业劳动的一线劳动力普遍年龄在55岁至60岁,“80后”农民占比不足5%。

推动农业数字化已成为急迫性问题。但如何能让“青年才俊”们爱上种地,把那些高端“算法”弯腰用在土地上?

让农业变得“性感”起来

事实上,国外的农业早就被科技打扮得“性感”起来了。以种草莓为例,日本的种植技术一直很先进,阳光大棚立体种植,机器人采摘草莓,还培育出不少新品种。

这其中有公司的助力。夏普公司从2013年开始,着手研究草莓的栽培和销售方法。通过充分利用LED、空调以及可有效去除真菌的“净离子群”等独创技术,夏普不仅实现全年稳定收获草莓,还做好工厂规划和维护保养的准备。

可见,想要让农业和科技亲近起来,公司是助力之一。在国内,也有很多公司正在利用科技加码农业,有的公司甚至想让年轻人发现农业与科技的魅力。

2021年8月,由90后、00后组成的四支小队,开始为期6个月的种番茄大赛,并在番茄产量、品质、环境影响,以及算法策略、商业可行性上展开全面比拼。

通过这场比赛,你会发现不同背景的年轻人如果把科技应用于农业,想象力空间很大。

参加比赛的队员,大多都是博士出身,他们有人把AI技术应用于番茄植物信息监测。通过图片分析,预测每个生长阶段叶片、花还有果实的大概数量,叶片量用于计算蒸腾效率、光合效率等方面;有人建立了预测信息数据库,能结合图片数据、病害数据、植珠生长数据等,可以得出第二天乃至下一周的管控需求。赛程过半时,这些比赛选手还未踏入过位于云南的比赛大棚。

这场比赛是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由拼多多、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联合主办,并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技术指导下进行。

在第一届大赛的主题是种植草莓,其研究成果受到行业的广泛关注。

2020年12月与2021年6月,获奖团队先后被中国草莓产业大会及世界草莓产业大会邀请,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服务于草莓高架栽培。

而拼多多接连举办两次农研科技大赛,并非“出钱”搞个赞助。比赛的形式可以让很多科研与产业接轨的优异案例脱颖而出,帮助技术人员在产业中赢得更多尊重。

虽然两次比赛并不能改变中国农业的现状,但当人们看到农业领域一批有技术,有想法、有野心,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年轻人聚在一起,为种草莓、种番茄这种小事操心时,会让人心生期待,甚至觉得农业也可以是一件很酷的事。而这种想法的改变,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让农业渐渐变得“性感”起来。

“一号位工程”

“农研科技大赛”只是拼多多“重农”的一个侧影。

目前。国内的头部电商平台都有自己擅长的品类:淘宝天猫的强项是服饰美妆,做“她经济”,淘宝的头部主播就能说明一切;京东以3C家电起家,依托自建物流与服务体系将家电3C做成长板品类;拼多多偏爱农业,在最初入局时,就将主战场聚焦在日用品与农产品。

2015年拼多多成立后,就迅速掀起拼水果、拼大蒜、拼土豆等潮流。近五年来,拼多多农产品GMV均保持三位数增速,很早就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CEO陈磊曾说:“拼多多起始于中国广袤土地上的一个个农产品。”

2019年和2020年拼多多农产品成交额分别达到1364亿和2700亿元。

短短3年时间,拼多多就在农产品及农副产品上超越淘宝,表面看上去是营销玩得好,但其背后“农地云拼”的模式发挥了很大效力。

“农地云拼”是以销定采,规模效应,多多包销的方式,更适合中国小农生产模式,汇总消费需求,把1600万农民和消费者连接起来,为农民产生大量订单,帮助农民减少对分销商的依赖,实现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并降低成本,进而实现稳定的下游合作、较高的转化率和用户留存。

除了重构产销链条,在过去的一年拼多多坚持聚焦农业,并在农产品品牌、农业人才、物流仓储领域进行了新一轮重投入。去年8月,拼多多宣布设立“百亿农研专项”,持续推动农业科技普惠,并将二、三季度的利润全部投入到该专项。“百亿农研专项”也是陈磊接班黄峥后,亲自带队的首个项目。

3月21日,拼多多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也是陈磊上任后的首个全年财报。

2021全年来看,拼多多营收为939.50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5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77.69亿元,2020年同期为净亏损71.80亿元,同比大幅上涨208%,扭亏为盈。

拼多多的订单数也取得较大增长,同比增长59%,达到610亿单。其中,在农产品“零佣金”及重投农业策略下,平台涉农订单增幅尤为明显。

董事长兼CEO陈磊表示,“农业发展需要长期的耐心和投入,四季度的利润将继续用于支持农研科技的深度探索。”这也意味着,“减营销重技术、重投农业科研”将会是拼多多的长期战略。拼多多将农业做成自己的一道重要护城河,也因此给几千万农户和8亿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

重农底色

拼多多以农产品起家,“重农”的底色一直没有变,但做法上已经数次迭代升级。

起初,拼多多更擅长的是流量端的运营,但在交易额不断扩大后,拼多多对农产业供给侧的投入规模开始变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在变重。

在供给侧,拼多多参与上游的农产品开发、包装、品牌打造等环节,这使得拼多多能做到在服务侧,零售也是批发价,产品覆盖了更广泛的人群;

在供应链的打造上,多多买菜为有资质的快递站点开发技术服务系统,提高末端的交付能力。

在“减营销重技术、重投农业科研”的战略下,四季度,拼多多研发费用为20.226亿元,全年研发费用达到89.926亿元,同比增长30%。当季,其营销费用则同比下降23%。

除了财报上的数字,“重投农业科研“的成果也已经开始落地。

拼多多发起的两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曾吸引全球超过17支AI队伍参加,先后孵化了温室种植、无土栽培、AI种植等多个前沿项目,目前正广泛应用于辽宁、安徽和云南等地。其中,参赛团队“智多莓”开发的自动化种植系统,已落地丹东东港的草莓大棚,帮助传统农户实现“一个大棚两人管”到“一人管七个大棚”的产业升级。

此外,拼多多还联合高校、社会组织,共同举办“2020全球农创客大赛”决赛、“第一届中国农业机器人创新大赛”等,吸引全球几百个参赛队伍。这些举措也带动了“人“的变化。

拼多多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以95后为代表的“新新农人”已经成为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崭新力量。截至2021年10月,平台“新新农人”数量已超过12.6万人,在涉农商家中的占比超过13%。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新农业”,中国农业的数字化未来才有可能真正落地。

未来的想象力

从拼多多的农业实践可以看出来,农业不一定要从生产端开始数字化,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洞察到用户的真实需求,再来反推生产过程,用数字化赋能生产。

这一路径正在被拼多多持继验证,它不单适用于农业,也同样适用于中国的制造业。

3月19日,拼多多发布《2022多多新国潮消费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新国潮、新国货品牌明显加快了上行新电商的步伐,入驻平台的品牌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70%,并先后涌现出327个过亿品牌。

拼多多还启动了“2022多多新国潮”行动,并联合美的、上海家化、立白、君乐宝、格兰仕、顾家家居、鸿星尔克、谭木匠、艾莱依、薇诺娜等百余家国产品牌,共同上线首季“新国潮消费季”。

这些国货品牌在不断满足平台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自身的产品结构,创新了产品体系。以立白为例,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立白发现现在的小镇青年不仅追求性价比,更注重产品使用之后的身心愉悦感。针对这一消费需求,立白开发一系列洗护产品,均成为平台爆款。

在吸引众多国潮品牌入驻之后,拼多多成立专项团队,投入“百亿量级”的资源包,从产品结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品牌打造等领域,为传统品牌提供全链路的数字化服务。

财报显示,2021年末,拼多多活跃买家数量约8.7亿人,而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约10.11亿人。拼多多基本已经触达用户规模天花板。

重营销、重高性价比、重卖货是拼多多在发展初期争夺用户流量时的打法,而如今,拼多多开始转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开始重科研、重复购、重优质产品,重产业以及品牌的构建。

拼多多的“农业”之路,基本上已完成转型,农业之外,拼多多又在制造业开辟了一块实验田。拼多多想做的不仅是卖货那么简单,如今,越扎越深的拼多多,让自己的电商之路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