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自助贩卖机”,能火吗?

爱奇艺
北京文化娱乐
网络视频播放平台
最近融资:上市公司定增|4.42亿美元|2007-03-27
我要联系
从广州酒家到双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餐企老板内参(ID:cylbnc),作者:王楚湉 月半,创业邦经授权

像卖饮料那样卖菜品

最近,食品龙头企业“双汇”有一个新动作:试水预制菜自助售卖机。

据悉,双汇将微波即食系列产品“啵啵袋系列”作为首发产品,在学校、医院、景区、高铁站等多地试点,这让不少业内人士纷纷讨论。

内参君还发现,小区里的饮料贩卖机旁,也多出了个“预制菜自助柜”。红烧肉、宫保鸡丁、速食面、饭团应有尽有……其中既有需要简单烹制的“硬菜”,也有加热即食的便当,品类之丰富甚至超出便利店的冷藏柜。只需要扫码支付选中商品,马上就能带回家做一顿大餐。

预制菜自助柜

查阅资料后发现,除了双汇,还有不少大品牌也都在试水自助贩卖机。例如,得利斯发展肉制品预制菜;还有乐肴居、广州酒家、福迪宝、莱克食品等速冻食品企业也都加入其中。

预制菜自助机的贩卖形式大同小异,但选品和选址却暗含千秋。

从入局身份来看,掌握原材料的供应商,更偏向于做烹制类的预制菜,比如得利斯选择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菜品,与其原有的肉类上游产业线结合,保证冷冻后高度还原;食品加工企业则偏向用自助售卖机拓展渠道,触达一线。例如,乐肴居尝试用自助机售卖饭团、米汉堡;而广州酒家等餐饮头部品牌,则发挥品牌势能和产品优势,用招牌产品试水。

从地域来看,大多商家将预制菜自助贩卖机的试点投放在一线城市。预制菜的诞生本就是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这种即买即走,加热即食的模式契合当下年轻消费者的需求,给了预制菜自助贩卖机发展的土壤。

从场景来看,烹制产品多选择社区,微波产品则侧重写字楼、学校、医院、高铁站等。社区场景下,人们更注重菜品的口味和锅气,开展试吃活动能吸引来了不少居民,而高铁站等场景,人流量大,没有固定用餐地点,满足性价比和方便食用才是重点。

预制菜自助贩卖机的逻辑是啥?

大品牌纷纷试水自助贩卖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1、用零售模式,开辟新的销售渠道。自助贩卖机,说得简单点就是“用卖饮料的方式来做餐饮”,是零售化的一种形式。不占空间、不用人力,而且选址灵活,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优势。也正是这个原因,各个领域都希望探索这种销售渠道,比如早就有的解酒药自助机、现磨咖啡自助机、水果汁自助机等。

而预制菜本就具备零售属性,这一点和自助贩卖机的特点“不谋而合”。

左:自助果汁机 右:自助咖啡机

2、去“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预制菜虽然看似大火,但,这一市场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事实上,直到今年春节,预制菜才真正大规模走向C端消费者。

由于预制菜的定义与类目划分仍有多重说法,目前也没有普遍适用、认可的规范在管理市场,所以预制菜产品五花八门,市场总体处于自由发展阶段。在这种背景下,谁能“离顾客更近一步”、“更早一步上顾客的餐桌”,谁就更有机会“出圈”。

3、供应链企业,利用自身优势触达消费者。上游供应链本身就具备产能、食品安全等优势,工业化程度、数字化程度、运营管理效率都非常高。在他们看来,餐饮行业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是一片“沃土”。这些食品工业小巨头们看准前段的高附加值,早就跃跃欲试,而零售的爆发,让他们看到机会,大力“下沉”,降维打击低效门店。

这一点,在行业里比比皆是,比如三全食品布局“三全鲜食”,思念布局“爱烧饭”,都是供应链企业下沉做餐饮的典型案例。

思念“爱烧饭”,定位“家庭便利三餐生活超市”

4、餐饮企业,探索“无人”的高效盈利模式。当下,餐饮行业面临着多重挑战,不仅要和疫情打游击,更是被“三高一低”的成本压力裹挟。探索高效率的盈利模型,成为各个企业必须面对的事实。

不少餐饮企业纷纷投入到“无人化、智能化”的探索中,前有碧桂园豪斥重金打造智能餐厅,后有海底捞等头部品牌积极入局。而自动贩卖机,不过是智能化的一个缩影和分支。

自助贩卖机早有“前辈”尝试,可效果并不怎么好

其实,这门“好生意”,早就有人盯上了。

2015年,三全推出无人零售机“三全鲜食FUNBOX”,瞄准白领午餐市场,以写字楼鲜食售卖机的形式立足。据悉,在北京和上海的销售网点已经达到1000多个,APP下载量为15万,百度、爱奇艺和58同城等巨头公司都在使用FUNBOX。

三全鲜食FUNBOX

但当时,外卖市场已蓬勃发展,这种预制盒饭口感和消费体验上都大打折扣,FUNBOX的尝鲜期一过,便暴露出严重弊端:30-50份的销售量难以支撑FUNBOX“APP+自助售卖机+中央厨房”的模式。不过一年,FUNBOX就在2181.77万的亏损中画上了句号。

有人把问题归结于:正餐。毕竟,白领们对于正餐的品质要求更高。

很快,又有人盯上了“早餐赛道”。

2017年,前雨润集团电商事业部总经理麻纪祥研发“早餐自助终端”产品,全程热链运输,每台贩卖机放置220份早餐,试水地铁站和写字楼。以“美味、便捷、时尚、平价”为定位,看似契合早餐市场的刚需。产品设计也非常“酷炫”:用“胶囊”的形式来做包装。

胶囊餐盒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放饮品(豆浆、咖啡等),另一部分放置主食(包子、煎饼等),售价为10-20元。当年,团队计划投放500台机器,“预计4-4.5个月收回投资成本”,并公开寻求融资。

然而,早餐自助售卖似乎也没有受到市场的青睐。如今,内参君搜罗一圈,也没有发现与之相关的“后文”,可见市场反馈并不理想。

自助机,是个“好归宿”吗?

除了双汇、得利斯尝试自助机售卖形式。最近,奈雪也用“自动奶茶机”做起了饮品。在深圳部分门店,用机器取代人工加料过程,不到10秒完成一杯茶饮,产能提升约40%。

据悉,不仅是研究新机器,而是实现机器智能化,无论品牌还是茶饮设备厂家,都在集中精力做探索。

所以,自助机是餐饮的“好归宿”吗?

一种观点认为,这事能成,尤其是以“预制菜”作为切口。因为预制菜原本就和零售有接近的属性。顾客在线上(电商平台)、在店内(舌尖英雄)、在自助贩卖机购买,产品的本质是一样的,也不会因为平台不同而有明显的品质差异。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是预制菜(或快餐),尤其是消费者对品质没有太多期待的快餐,倒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向。

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做鲜食,这事不太容易。因为顾客的期待不同,需求也不相同。“我去大米先生吃饭,就是看中了它的现炒。”一位受访者说。从这一点来看,西式快餐比中式快餐更适合用“自助贩卖”的形式。

投票来自公众号“冷冻食品”,可见大部分人持观望态度

此外,预制菜的消费群里是分散的,自助机能够覆盖的客群十分有限。尽管相比开大门店,各项成本已大大降低,但这个痛点无法从本质上解决。

无论怎样,头部品牌积极测试,从行业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进步。至于效果如何、是否能跑出黑马,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