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三言Pro(ID:sycaijing),作者: 三言,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近日,演员李嘉明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公开指责电视的收费乱象。
李嘉明称,以前打开电视就是电视,现在打开电视全是各种收费的。而且每个项目都单独收费,“特别恶心”。花大几千买的电视看不了。他还直言自己已经三年不看电视了。
此举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获得大量网友点赞。
事实上,天下苦“智能电视”久矣。
智能电视虽有“智能”之名,但却变得越来越复杂。
除了套娃式的收费系统,还有五花八门的广告、让人眼花缭乱的界面,以及繁琐的操作方法。
就连许多年轻人都直呼“搞不懂”。
这样的智能电视,真的还智能吗?如果就想简简单单看个电视,该怎么办?有没有其他选择?
玩不转的智能电视:充不尽的会员,找不到喜欢的节目
其实在李嘉明之前,已经有无数的网友吐槽智能电视的种种“罪行”。
据媒体报道,近日,山东烟台一位女士发布视频吐槽智能电视收费情况。每年光是会员费就高达600多元。此外,手机充了会员还不能和电视会员互通,投屏要再花一笔钱。
这位女士的视频很快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有网友给自家的电视算了笔账,光是平时手机上,爱奇艺、优酷和腾讯视频的年费会员,每个就要250元左右,还得再给孩子开个198元的少儿会员。还有教育频道、音乐频道、K歌频道,都要单独收费,十几个会员加起来一年要上千块。
当然,这种情况比较极端。大多数人应该不会充这么多的会员。
三言此前曾在《一个视频会员可以几个人用?我们测了测“爱优腾芒”》文章中提及过几个视频平台的会员价格,近两年长视频平台会员涨价已是常态。
除了套娃式的充值系统外,花里胡哨的界面和操作上,也是一大难题。
曾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自家智能电视的界面,占据醒目位置的是会员广告。
而电视最基本的功能,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框里。
更离谱的是用遥控器操控时,光标的路径忽左忽右。按下“↓”键后以为光标会移动到正下方,但它偏偏跑到右下。页面与系统的设置犹如千层饼。
去年,中国家电网曾发布了一份《2022中国适老化电视调研报告》。其中一项数据是“近五成老人找不到想看的节目”。
对此,很多网友表示,别说老年人,就连自己都找不到。
去年,#年轻人为什么不爱看电视了#话题就曾登上热搜。
当时有网友表示,自己并不是真的不爱看电视,而是玩不转现在的智能电视。
事实上,的确如此。
就连想看个最基本的电视台直播,都需要配上机顶盒。光遥控器就要两个,甚至三个。得先用电视的遥控器开机,切换到连接机顶盒的模式,再用机顶盒的遥控操作。
1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不少消费者体验智能电视后发现,想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是需要另外付费购买会员,而且收看电视里不同平台的内容得单独充值会员。有时即便开通了会员,想看平台上某些类别的节目,还得再次充值购买。
此外,近九成消费者家中的智能电视存在开关机广告。想看电视,先要看完开机广告、机顶盒广告,之后呈现的菜单选择页面既花哨、操作又繁琐,目标节目往往难以找到,一不小心还会点到付费内容。尤其对于老年群体而言,这样的复杂操作,已严重影响到使用体验。
以前的电视免费?
相信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电视打开就能直接看,想换哪个台就换哪个台,没有充值系统。
但其实以前的电视并不是完全免费。
最早先的天线电视机,的确是不收费的。
那时候在农村到处都能看到院子里竖起的高高杆子,以及杆子顶端的“天线”。
笔者犹记得,那时候在笔者的家乡,最出名的“天线”品牌叫“001”。
不过,那种天线电视机能看的频道非常少,信号也不稳定。
到了90年代,有线电视发展了起来。能看的频道也多了很多,但看电视是需要交收视维护费的。
与此同时,出现了很多不要钱的“卫星锅”。
但这些“卫星锅”并非正规的收视渠道,存在侵犯知识产权、危害信息安全等风险。
2020年7月12日,国家广电总部发布信息,明令禁止不允许使用卫星锅,如果使用也要使用符合国家要求的。
因此,“以前看电视不要钱”的说法不完全正确。
智能电视的收费系统是如何兴起的?
智能电视的收费体系,还得从某智能电视品牌说起。
2012年,该品牌的超级电视在行业内异军突起。2015年底,其推出“生态补贴硬件”战略,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超级电视,再通过广告和内容服务付费把钱赚回来。
这样的玩法,让整个电视行业开始竞相模仿,打起了硬件负利的价格战。
有业内人士透露,电视厂商制造硬件已经不挣钱了,现在利润的主要来源是预装App平台、开机广告、第三方视频平台的会员抽成等方面。
但这些第三方视频平台的自身情况也不太乐观。
据天目新闻梳理,从2010年成立至今,爱奇艺已经亏损超10年。自2018年上市后,爱奇艺在2018年到2021年的净亏损额分别达到了91亿元、103亿元、70亿元和62亿元。
优酷同样连续六季亏损。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2023财年Q2(2022年7月1日至9月30日)财报显示,优酷所属的数字媒体及娱乐分部收入为156.23亿元,同比下滑3%。本季度该板块亏损1.17亿元,同比有所优化。
腾讯控股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也显示,腾讯视频所处的媒体广告收入26亿元,同比下滑26%。腾讯表示,“正采取措施优化成本,减少腾讯视频的财务亏损”。
这些视频平台在电视厂商提供相关内容的同时,也需要考虑自身的营收需求。
于是,会员涨价成为常态。甚至还出现了投屏要额外收费的现象。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智能化已经体现在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但就智能电视而言,一直以来饱受诟病。
那么还有没有像以前一样,打开就可以直接看的电视?
200元左右的“老人电视”口碑不错
但未必能取代智能电视
2022年11月,#被200元电视的买家秀整破防了#话题登上热搜。
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秀起了200元电视的方便快捷。
据悉,彼时在一些购物软件上,这种便宜的电视销量十分可观,每月卖出几万台,甚至几十万台。
笔者在一些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仍有一些售价为一两百、两三百的“老人电视”。
这些电视有的宣称是不用网络,有的是宣称自带天线。销量从几十到几千不等。
从这些买家的评价来看,这些电视操作简单,大多能收到十几个台。信号和画质也还不错。
那在这个“智能电视”被频频吐槽的时代,“老人电视”能取代智能电视吗?
笔者认为,取代不了。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智能电视也会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一方面,这些“老人电视”虽然也收获了不好好评,但体积小,外观不好看,也算是一个致命的缺点。
尽管智能电视让很多人“苦不堪言”,但毕竟外观高大上。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讲究仪式感。买台电视就算不看,摆在那当个装饰品也要好看一些。
但另一方面,智能电视给大众带来的苦恼,也应该被正视一下了。
智能电视,是连接互联网资源与受众的终端载体。
本该以其出色的屏幕表现力,依托互联网的海量内容资源和可以自主选择观看内容的个性化优势,去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但套娃式的充值体系和愈发复杂的操作方法,正把智能电视变成摆设。
官媒发声:
一充再充、吃相难看
限制投屏,加收费用不厚道
1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套娃式充会员”带来的层层界面,操作繁琐复杂,让很多用户望而却步,无从下手。花了几千块买的智能电视,空有硬核科技的屏幕表现力,可如果没有会员资格,只能当个啥也播不出来的摆设。
用“套娃式充会员”和多个终端不兼容的霸王条款变相地向用户收费,不仅吃相难看,更会将前期积累的良好用户体验和对商家的信任消耗殆尽,动摇内容付费模式的根基,甚至会毁掉付费观看这个“蛋糕”。
1月12日,上海市消保委发文表示,内容付费已成为视频平台重要的商业模式和收入来源,视频平台的付费会员可享受独家内容。
上海市消保委认为,投屏是移动端用户正常的使用场景,消费者付了钱,在手机上看还是投屏看都是消费者的权利。平台在APP内限制消费者投屏的做法不合理,想用这种方法加收费用更不厚道。视频平台更无权不当获取手机权限干涉消费者采用第三方APP或者连线等方式投屏。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买电视的初衷就是为了更轻松、更方便地看一些视频类的节目。
如果需要花大把时间来研究如何开机、如何找到想看的内容、如何少充钱,这样的“智能电视”还智能吗?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