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ID:ichuangyebang)原创
作者丨巴里
编辑丨昝立永
题图丨图虫网
“牵线”两家半导体企业,通过合并做大做强,似乎成为了投资机构更乐于见到的一种方式。
一位半导体资深投资人曾告诉创业邦,半导体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一家半导体公司在后续发展的过程中,资源整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企业并购,创造出“1+1>2”的价值,这种潮流在国际上也一直如此。
诞生于2017年的存储控制芯片设计公司得一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得一微”),就是由硅格半导体和立而鼎科技合并后成立的新公司,而这两家公司都是A股芯片龙头兆易创新的被投公司。
得一微全年SSD存储控制芯片出货量超过1300万颗。据艾瑞咨询数据测算,得一微SSD存储控制芯片全球市占率达4%,其终端客户数量超过400家,不乏阿里、中兴等知名企业。
日前,得一微正式递交招股书,冲刺科创板IPO。
创业邦(ID:ichuangyebang)注意到,得一微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43.28%,2021年营收更是翻了近四倍。在营收如此大幅增长下,并未盈利,毛利率远低于同行,但却有众多知名VC/PE参投,仅一年时间估值就暴涨了约15亿元。
芯片巨头“牵线”,两家被投企业联姻
得一微的诞生,离不开本土芯片龙头兆易创新。
如果说A股半导体板块真正有实力的企业不超过5家,兆易创新算一家。国际市场强手林立,这家公司三大产品线(NOR系列闪存、MCU微控制器、指纹芯片和触控芯片等传感器产品)全部跻身全球前三,开创了中国存储器制造先河。
2016年,作为A股闪存第一股,兆易创新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上市后便连续走出18个一字涨停。当时,每中一签兆易创新的股票就可以净赚153721元。
股价大涨背后,兆易创新也通过一连串资本运作快速壮大。公司先是收购北京矽成(因北京矽成供应商原因最终终止),接着联合合肥产投进军DRAM领域,其后国家大基金受让为公司第二大股东,还入股了中芯国际,收购了上海思立微电子。
得一微恰恰就孵化于兆易创新其中的两家被投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11月,兆易创新参与了立而鼎科技的A轮融资,投资639.62万元,占股10%。几乎同时,兆易创新又入股硅格半导体100万元,占股1%。两家公司同在存储芯片领域,立而鼎科技以eMMC模块的成本及性价比确立了自身优势,硅格半导体则是全球重要的闪存(NAND Flash)控制芯片供应商。
仅过了一年半的时间,2018年4月,这两家公司宣布合并,成立新公司“得一微电子”,并获得A轮3亿元人民币融资。这是当时大陆存储控制芯片行业获得的史上最大一笔投资。
其中,两家领投方石溪资本、屹唐华创更是与兆易创新的关系不同寻常,后者为这两家机构的LP(有限合伙人,可简单理解为出资人)。
新公司成立后,法人和董事长为硅格半导体创始人吴大畏,屹唐华创董事孙坚也出现在了董事团队中,立而鼎创始人熊福嘉则再次创业。
据招股书,得一微目前并无实际控制人。第一大股东为致存微,持股比例为11.64%。CEO吴大畏间接持有公司 3.16%股份,其作为致存微及山鼎科技执行事务合伙人(均为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公司 11.70%表决权。
可以说,得一微走到如今与兆易创新这个“红娘”密不可分。不仅如此,兆易创新也出现在了得一微的存储器产品、技术服务等存储解决方案的客户列表中。得到了兆易创新的“真传”,得一微也开始了并购之路。
2020年初,得一微电子并购深圳大心电子,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业务范围扩大,完成了从通用存储、嵌入式存储到SSD固态存储的存储控制芯片全产品线布局,为行业客户提供存储控制芯片、工业用存储模组、IP和设计服务在内的一站式存储解决方案。
三年半亏近5亿,毛利率不及同行一半
目前,得一微产品的终端客户数量超过400家,包括松下电器、兆易创新、阿里巴巴、创维集团、九联科技、长虹电器、朗新科技、三一重工、中兴通讯、国家电网等。
与同行相比,得一微毛利率相对较低。
根据招股书,报告期内,得一微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7.90%、7.72%、18.80%和13.76%;而同期,群联电子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4.95%、25.28%、30.62%、31.09%。
这其中,收入占比约70%的存储器产品毛利率极低。报告期内,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45%、-6.43%、8.38%、3.57%,直到2021年才实现毛利率转正,但仍不稳定。与同行相比,得一微该业务的毛利率低了约15%。
受此影响,得一微净利润持续为负,至今仍未盈利。报告期内,得一微净利润分别为-0.84亿、-2.93亿、-0.68亿、-0.36亿,三年半累计亏损4.81亿。
对于亏损,得一微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亏损的原因主要系公司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对骨干员工广泛进行股权激励并确认大额股份支付,以及部分产品仍在市场拓展阶段,尚未完全发挥规模优势。并且,在极端情况下,不排除未来公司营业收入可能大幅下滑且持续亏损,从而触发退市风险警示条件甚至触发退市条件。
报告期内,得一微研发费用分别为0.55亿、1.81亿、1.54亿、0.74亿,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3.94%、87.61%、20.61%、15.71%。
另外,虽然公司拥有超过400家的终端客户,但公司前五大客户主要还是经销商客户。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合计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0.26%、56.05%、65.26%和70.49%,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
此次IPO,得一微拟募资12.24亿,用于面向企业级/数据中心级的PCIe存储控制器、面向工业级/车规级的嵌入式存储控制器、研发中心及开放生态建设等项目。
46家VC/PE撑起35亿估值,IPO前接连“套现”
IPO前夕,多家机构通过股权转让对得一微进行入股或增资。
招股书显示,2021年11月和2022年1月,得一微分别进行了两轮融资,增资价格为50元/股,募资4.81亿元。
这其中,老股东Alpha、苏州耀途、松尚光电参与了本次增资,同时新增了浦东海望、共青城华叶、嘉兴海微、青岛新鼎、铭锋一号等14家私募投资基金股东。
两轮增资完成后,得一微递交招股书时的估值为35.31亿元。而就在一年前2021年9月股改时,得一微的估值还不到20亿元。仅仅约一年的时间,这家公司的估值就暴增了15.3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得一微选择的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通过这两轮增资,得一微达到了该上市标准。
招股书显示,得一微的股东阵容十分豪华,共有46家VC/PE在列。其中,包括清控银杏、屹唐华创、华登国际、传音控股、TCL资本、耀途资本、石溪资本、江波龙电子、德联资本、华登国际、Alphatecture、越秀产业基金、诚毅投资、松禾资本、渤海创富、亿宸资本、浙商创投、鼎晖投资、投控东海、鹏汇投资等。
当然,IPO前,有人买票上车,也有人变现离场,接连出现大额“套现”的情况。
2020年10月,得一微获得近3亿元融资。在这一轮融资中,老股东上海享趣和屹唐华创通过股权转让分别套现了967.35万元和3500万元。
仅过了一个月,其老股东江波龙全资子公司西藏远识套现4040.15万元,2021年6月,西藏远识又套现了4500万元。这家机构两次套现合计近1亿元。
此外,2020年2月,EpoStar入股得一微,当年12月便套现了1851.03万元,并于2021年2月再次套现3133.19万元。
一边是增资入股大幅提升了估值,另一边老股东却频频套现离场,可见市场上各路资本对这家企业存在严重分歧。
写在最后
在中国,由于近些年受到中美关系、国产替代以及资本热潮的影响,半导体创业公司大幅增加,并且不少创业者都能够融到资,这就导致了非常严重的产品同质化问题。
但在如今半导体下行周期到来的时候,不少创业者会发现:我的投资还是需要有经济回报,如果在烧了很多钱后,无法再继续融资时,那就只能靠卖技术或卖产品线来维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国半导体产业才会慢慢出现并购。”开篇提到的那位投资人相信,半导体每个细分赛道都会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
未来,当这些企业在其赛道里成长为一家大公司之后,再与更大的公司进行合并,就会形成一家平台级公司。
如果得一微能够IPO成功,未来能否再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做大做强,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