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HR大批离职,扛雷背锅还挨骂

关注
合伙人
上海社区社交
一个专注于服务创业者的垂直社交应用
最近融资:天使轮|数百万人民币|2013-12-31
我要联系
如今,他们的离开或是主动,或是被动。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时代财经APP(ID:tf-app),作者:陈泽旋,编辑:张常旺,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恭喜你今后是个人了!”

已经走上中层管理岗位的资深HR李明,裸辞后不久收到了来自同行调侃式的祝福。李明之前总被说是“不干人事的人事”,尤其近两年房地产市场低迷,身在下游企业的他也备受煎熬。

“HR这种不直接为企业创造业绩的岗位,慢慢沦为业务部门‘打杂的’和领导的‘狗腿子’,毫无价值感”,辞职的想法在李明的心里徘徊了一两年,期间他“总是不断PUA自己,职场就是如此”。

李明理想中的HR是心存善意的,有原则有底线,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帮助员工和企业更好地发展。但在市场低迷的时候,生存的本能驱使企业不再重视HR岗位和员工的发展,“背过了业务部门甩来的锅,扛过了领导丢来的雷,画过了自己都不信的饼,优化过了‘该优化’的人”,当发现自己越来越像自己不喜欢的那种人后,他在年初递交了辞职信。

此时的房地产开始走出低谷,无论房地产,还是它的上下游都出现了回暖迹象。然而,这没能让从业者停下离开的脚步,包括为这个行业招来人才的HR们。一名资深地产猎头告诉时代财经,房地产动荡发生之后,HR也开始出现离职潮,从2021年末持续至今仍未结束。

曾经的房地产让许多人实现了财富自由,一名资深地产HR告诉我们,“在去年之前,房地产和互联网的人力是市场上最贵的人力”,叠加房地产处于上升期,能为个人提供优于大多数行业的成长空间,HR们蜂拥而入。

如今,他们的离开或是主动,或是被动。在重新择业时,不少人已不再将房地产作为一个可选项。

一、人力身陷大泥潭中的小泥潭

“公司很好,财务也很稳健”,知名房企城市公司的原人力总监王亮对公司的评价颇高。事实上,他所在的房企至今仍保持着出色的表现,但他还是在一年多之前选择了裸辞,“因为‘生意不好整柜台’,表明人力的工作量会翻倍,而且人力工作的方向也会变,还要进行组织的变革,整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

王亮称,外界可以看到公司乃至整个行业在去年有很多动作,包括人员的换防、组织的变革、区域或部门的合并、拆除,“这些事情在见诸报端的时候,公司已经做了很多前期的工作,这些工作其实都是由人力去完成的。早在一年前,我们就已经在摸底应该用什么方法、朝什么方向调整来适应下行的市场,一步一步地论证”。

“现在的方向和前些年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人力的工作从原来的外拓,包括团队的组建、配置,变成人效的把控,也就是减员增效,相当于你卡了人,但是人员的工作效能还是要继续往上,这更多地像一个悖论,我已经不太认同整个市场的这种导向了”,在当时,王亮判断房地产已经陷入泥潭,人力又身在大泥潭中的小泥潭,于是他选择了抽身。

“本身公司在行业内已经做得很优秀了,从人力的角度来讲,这家公司的人力至少单打独斗的专业性还是非常强的,当时也觉得没有必要去其它的地产公司”,因此,王亮从这家房企辞职之后,也索性跳出了地产行业。

蔡文对王亮所说的“小泥潭”也有切身的体会,来自制造业头部公司的他在2017年进入了房企,去年的此时他已到不惑之年,但仍毫不犹豫地裸辞,原因是看到“公司的氛围和管理都不可避免地在走下坡路”。

“地产公司有高周转、高利润的特性,主要吃政策和地段红利,在管理上相对虚浮,行业人才流动较大,更多以项目为周期,也造成企业在人才使用方面比较短视”,就蔡文所在房企而言,“公司负责人是集团外派来的,经验有限,前期因为项目天时地利,业绩年年超额(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管理问题并不明显”。

不过,在后期开拓新业务时管理短板充分暴露,“比如识人用人,比如定方向、有效决策等方面,都出了很大的问题”。蔡文告诉时代财经,“作为人力,长期在决策层身边工作,又需要深入员工和业务,就会看到很多,思考很多,也背锅很多,因为不管是哪里有问题,最后都能归结到人的问题”。

当时,蔡文所在房企在当地已无在建项目,而市场突然变化,公司再拿项目基本无望,蔡文离开后,公司也开始裁员了,有能力的人也基本都走了。

二、不需要那么多员工,也就不需要那么多HR

“从去年初开始,HR离职非常多,很多房企的人力一把手基本都走了,主动离职。”猎头行业资深从业者、自媒体地产一品塘合伙人告诉我们。

据时代财经的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开始,已有十多位房企人力高管先后离职,包括禹洲集团分管人力资源的助理总裁陶卓、新城控股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庞锦峰、中南置地综合人力中心总经理宫金玉等。

更早之前选择转行的,还有主管人力资源的碧桂园副总裁彭志斌、蓝光发展董事兼首席行政官及首席人力资源官孟宏伟、弘阳集团执行总裁张良,这些HR高管均为房地产行业的明星人物,他们在房企的任职生涯,无一例外地创下了令业界瞩目的成绩。

其中,彭志斌先后任职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中兴通讯、华信惠悦、中粮地产,并在2010年加入碧桂园负责整个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十年间,他为碧桂园从头开始建设人力基础体系,提高人才团队的职业化程度,引入了“成就共享”制度,伴随碧桂园从一家300亿销售规模的房企成长至将近6000亿。

根据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创业原理与过程》,2013年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曾向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请教管理平安万亿资产的秘方,马明哲答“用优秀的人才,我这有很多年薪千万的人”。回去之后,杨国强便向彭志斌说,“我给你30个亿,你去给我找300个人来”。

此后,碧桂园从外部引入了许多职业经理人,开始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转变,著名的“三斌”组合、未来领袖计划、超级碧业生计划皆在彭志斌任职期间完成。

尽管优秀的HR们与房企相互成就,但他们在决定离开时却也决绝。在HR领域有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一个好的HR具有预见性,即在变化的环境中预判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情况,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保证企业获得所需数量和质量的人才,因此,当身为企业与人才的桥梁的HR出现主动离职潮时,很难不令外界联想到他们对行业未来的消极预见。

资深HR李明告诉时代财经,导致自己在今年年初裸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感受不到自身价值,“当企业的重心都在生存的时候,肯定不会侧重于员工的培养和发展,毕竟培养员工、让员工更好地发展,基本上都是长期投资,短期回报率比较低”。

李明曾经给无数职场人做过职业规划,更令他感到煎熬的是随着市场环境越来越差,他却不得不出面优化掉曾经自己辛苦招聘过来的员工,纵然内心千般不舍,“但老板发话就不得不做”。

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业绩的HR也慢慢地沦为业务部门的服务人员。李明称,“业务部门要开会,前期采购、会场布置、会议主持,甚至拍照都慢慢加到HR的工作内容里。没有成长空间,每天浑浑噩噩,陷入否定自我的精神内耗中”。

实际上,李明的心境也是许多地产HR的心境。不过,地产一品塘合伙人认为,更加根本的原因其实是房地产不需要那么多人,也因此不再需要那么多HR。

三、地产成最不想去的行业

可研智库、亿翰智库发布的《2022中国地产组织力、雇主影响力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地产开发相关从业人员预计为170万人,相比2019年减少了40万人,而地产开发上下游产业减少约600万个岗位,影响全产业链1500万~2000万人。

此外,根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在去年11月发布的《2022年猎头行业发展报告》,2022年1~8月猎头新发职位行业分布中,房地产以6.02%的占有率排名第八。对比2019年可知,房地产的占比下降了10.16个百分点,排名亦因此由第二跌落至第八。而在2023年第一季度,房地产业在减少招聘计划方面也相对其他行业更为明显,员工优化或裁员的现象相比多数行业仍然更为突出。

尽管房地产行业出现了诸多回暖迹象,亦有消息称营销人员招聘开始活跃,但地产一品塘合伙人告诉时代财经,实际上裁员依然是今年的主题,“营销一直都在招,营销肯定是头等岗位,不管什么时候营销(的招聘)都没有断过”。

我们从接受采访的多位前地产HR处了解,辞职甚至转行的原因多样,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房地产前景的预判为“不乐观”。人力资源类学习社区HRGO在今年2月发布的《2023年HR跳槽分析报告》显示,HR跳槽后最不想去的5大行业中,房地产排名第一。

HR们转行时最喜欢的行业实际上与其他地产人相似,或者为高增长的新兴行业,如大健康、双碳和新能源汽车;或者为稳定的传统行业,如企业咨询、制造业。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互联网在过去两年同样经历动荡,但它依然有着最大的用人需求和最高的薪资水平,也成为了地产人的选择之一。

主管人力资源的碧桂园原副总裁彭志斌在离开碧桂园之后,加盟小米出任集团副总裁、首席人才官,但很快又转战电子烟行业巨头麦克韦尔。

知名房企城市公司的原人力总监王亮则告诉时代财经,他跳出房地产后对转行的想法比较单纯,“那个时候确实是想去其它行业看一看到底怎么玩,人究竟是怎么样的,他们是怎么去管人的”,尤其自己所在城市的产业相对传统,因此就选择了制造业。

王亮进入制造业公司后,也观察到地产人流入制造业的现象,“近10年房地产和互联网用高新薅走了大量优秀的人,前几年我们校招的时候,名校学生会选择房地产而不是制造业,因为制造业薪酬低、晋升也慢”,他感慨如今形势的变迁,“以前制造业的人(转行)来地产我们基本都是不要的,这几年却变成了地产的人去制造业面试,但人家不要他们”。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