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的全球化之路,终极目标是全价值链出海

2024-06-22
面对新一轮汽车出海窗口期,建议整车及供应链企业有序出海,构建价值主张和品牌特色,坚持长期主义投资和布局海外市场。

2024年6月19-20日,2024 DEMO WORLD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创业邦主办,上海市松江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联合主办,松江区九亭镇人民政府、正泰智电港协办,汇丰银行为战略合作伙伴。

大会以“新质引领 创变未来”为主题,探索开放式创新在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新材料、智能终端等前沿领域的最新趋势与技术落地。活动通过主题演讲、焦点对话、产业推介、榜单评选、创新企业展示、资源对接等形式,为到场的国内外大企业、创新企业、投资机构搭建起交流、链接的桥梁,推动创新资源在行业中的流动,释放长三角产业潜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培育和发展注入丰富动能。

在6月20日上午的创新企业出海大会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汽信科平台发展党支部书记、技术总监左培文,就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趋势进行了主题分享。其中主要观点如下:

我国汽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成为拉动汽车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

汽车出口形态将由主要重视外贸出口,向外贸出口和本地化生产并重进阶,终极目标是全价值链出海。深耕东盟成为共识,吸引更多企业进驻。反向合资合作和抱团出海成为汽车出口新模式。

面对新一轮汽车出海窗口期,建议整车及供应链企业有序出海,构建价值主张和品牌特色,坚持长期主义投资和布局海外市场。

左培文1.jpg针对我国汽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原因,左培文认为,一是政策利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要求培育汽车出口优势,支持汽车企业实施出海战略。商务部等9单位发布的《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从6大方面18项举措直击痛点堵点,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二是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提升。经过20多年的发展,自主品牌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由跟随向引领转变,尤其是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对跨国品牌取得了比较优势,具备了到海外直面竞争的技术实力。

三是海外市场潜力大。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卷价格、卷产品、卷技术、卷流量等层出不穷,而汽车产品的出口溢价率高达1倍到2倍,海外市场盈利可观,汽车出海将成为企业拓展增量空间的重要选择。

2021年以来,我国汽车出海驶入发展快车道。左培文从市场规模变化、汽车企业出口格局、汽车出口流向等维度,分析了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出口特征及其原因,新能源汽车成为拉动汽车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提出了中国汽车出海的六大发展趋势。

一是外贸出口形势趋严,欧美国家试图通过关税和技术壁垒,减缓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步伐。

二是本地化生产是汽车出海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三是全价值链出海是中国汽车出海的终极目标。

四是新能源汽车进军东盟市场正在成为新热点,而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成为投资布局的重点。

五是反向合资合作成为汽车出海新模式。

六是供应链与整车企业的“抱团出海”趋势日益明显。

左培文2.jpg

对未来如何投资和布局海外市场,左培文也提出了两点建议。

一是构建价值主张,积极抢抓新一轮汽车出海窗口期,实现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的区域差异化出海。

二是采用低成本辐射方式,坚持长期主义投资和布局海外市场,提升全球化运营能力。第一,投资泰国,辐射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市场。泰国是中国汽车企业集中建厂的国家,可以作为中国汽车右舵车型出口中心。第二,投资墨西哥,辐射美国、加拿大市场。墨西哥是出口导向型国家,没有本土汽车品牌,中国汽车企业可以深耕墨西哥,通过《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进入北美市场。第三,投资匈牙利、意大利,辐射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市场。匈牙利和意大利都参与或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成为中国汽车企业进驻欧洲的桥头堡,进而辐射欧洲和全球市场。第四,投资巴西、阿根廷,辐射南美洲市场。近年来,巴西和阿根廷的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市场潜力巨大,对中国汽车企业进入持欢迎态度。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