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创业3.0,中国创业者的优势与抉择

2024-06-26
产品、品牌和中国模式整体出海

6月19日至20日,2024DEMO WORLD企业开放式创新大会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创业邦主办,上海市松江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联合主办,松江区九亭镇人民政府、正泰智电港协办,汇丰银行为战略合作伙伴。

大会以“新质引领 创变未来”为主题,探索开放式创新在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新材料、智能终端等前沿领域的最新趋势与技术落地。活动通过主题演讲、焦点对话、产业推介、榜单评选、创新企业展示、资源对接等形式,为到场的国内外大企业、创新企业、投资机构搭建起交流、链接的桥梁,推动创新资源在行业中的流动,释放长三角产业潜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培育和发展注入丰富动能。

会上,企业创新创投联盟执委理事、启明创投投资合伙人沈劲带来了题为“出海3.0”的主题演讲,其中精彩观点如下:

2020年开始我们关注到一个新现象——总部和创始人的出海,这是整合产品、品牌和中国模式的整体出海。

适合出海创业的创业者有这些特征:第一,有创业梦想,第二,有海外教育及运营背景,最重要的是愿意学习、愿意成长,因为到海外还是有些短板要补。

以下内容为演讲实录,由创业邦整理。

沈劲1.jpg

三大动力塑造“出海3.0”浪潮

能称之为出海3.0,是因为有1.0和2.0。1.0可以理解为产品出海,中国做产品的出口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出口规模从1990年的600多亿美元到今天3万多亿美元,增长幅度非常大。

出海2.0大概从10年前开始。中国一些好的商业模式、好的品牌开始出海,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2017年Tiktok在海外首发,以及游戏、电商的出海在过去几年中都有蓬勃的发展。2020年开始我们关注到一个新现象——总部和创始人的出海,这是整合产品、品牌和中国模式的整体出海。

这两年,出海的热潮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比如去年吴晓波老师、张老师带了35家中国公司去参访新加坡。激荡商学10月份又带了40家企业到东南亚考察,今年6月22、23日在新加坡也举办了首届的出海大会,吴老师他们组织的有六百多家企业报名,我也会参与其中。

为什么有这波出海创业3.0?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动力。

动力一:一些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已经非常明显、非常领先,这些企业海外的收入已经超过50%,并且增速比他们在国内的收入增速更快,即便有些创业公司还没达到规模化的收入,但他们预计海外收入占公司业务的大头。

动力二:一些产业海外的创业环境比国内好,比如Web3.0、云游戏还有在生成式AI的企业应用方面,海外创业的环境会更好一些,此外,互联网教育、教培等也在寻找海外更适合生存和发展的创业环境。

有些产业中国在全球占据领先位置,比如智能车、电动车、消费类电子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最复杂的就是手机,现在全球前十大手机生产厂商有7家来自中国,除了手机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耳机、音箱等消费类电子,这些都是中国企业领先的产业。除此之外有电商、物流方面。这些产业在海外的创业环境会比较好一些。

动力三:因为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使一些企业、一些产业认为海外将会是他们的重心。

以这三大动力为主,叠加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促成了这波出海创业3.0。

12064910.jpg

出海创业者,判断与决策

出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出海的过程中大家面临业务模式和架构的抉择,我这边有一个简单的总结。根据我刚才分析的三大动力,我们来观察一家企业,如果海外的收入比较小,海外的创业环境也不如国内,我们就用出海1.0的产品出海和出海2.0的运营、品牌出海的方式走出去。

如果海外的收入超过一半,国际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强,就应该考虑到出海3.0。即便收入没有超过一半,但创业环境在海外要好于中国本土,国际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也可以考虑3.0。

讲到这儿可以举几个例子:比如我们观察到这家Pos机以及支付方案提供商,他出海的逻辑非常清晰。第一,他是中国制造,抓住了Pos机从功能到智能的转换,制造方面中国一定是全球领先的;第二,支付方面系统的并发能力、抗压能力是全球最好的;第三,他是软硬件上云,云服务一体做到全球领先的。所以目前80%的收入来自海外。

另外有家企业是做数字孪生的,它是一家SaaS商业模式的创业公司。SaaS创业环境在美国相当不错,有很多SaaS成功的企业和案例,但在中国这条路走得比较艰辛,有些企业创业了非常长的时间仍然还在创业,所以数字孪生企业海外收入也超过了50%,来自于新加坡、日本这些收入超过了本土。

有一家做短剧的在海外发展也相当不错,他们也看到Tiktok在美国所经历的一些挑战,所以他们比较早地计划要成为一家总部在海外的公司。

中国的一些商业模式,例如短剧、Tiktok的短视频这些全球首创性模式在海外也受到了很大的欢迎,很多人以为其观众是我们这些在海外留学过的或者正在留学的中国人,其实并非如此,他主要的客户都是本地的人。

刚才讲到这几个行业中国创业领先有什么数据来源来证实这点?我们这边做了些分析,在五大领域,电商、先进制造、机器人、计算机视觉、AI应用、消费类电子也包括消费类的其他产品,比如美妆产品、智能汽车、电动车以及物流方面,中国创业的质量高于美国。在电商、先进制造、消费电子、智能汽车、物流这五大领域,两千万美元及以上的投资案例数,中国超过了美国。我们分析企业服务SaaS等,美国的投资案例包括独角兽的数量远远大于中国。

我们怎么来选择最佳的出海的行业,我们来看国外创业环境比较好的,比如Web3.0、信息安全以及大模型的应用,要用到SaaS模式以及跟低碳和气候相关的应用,云游戏等这些相对来说创业环境比较好。

在国内有些行业的创业环境比较有挑战,包括刚才说到的教培、社交软件、数字货币,也包括消费类电子,我们市场的竞争比较残酷。刚才也分析了中国领先的产业,这三个圈的重叠部分,是我们到海外出海创业最佳的领域,这边列了电商、机器人、计算机视觉在先进制造当中的应用。

消费类电子也包括护理、美妆等产品,整个生态的创业公司也可以跟随一起出海,甚至现在直接开始为一些德国或者是日本的车企提供软件、零部件、传感器等。中国的物流业是全球最发达的,也培育了很好的技术和设备,这也是一个出海比较好的领域。

还有大家目前非常关注的生成式AI,中国在大模型方面有很好的创业公司,我们现在也在琢磨应用方面怎么办,中国很容易做成大模型和应用整合的,在国外术业有专攻,做应用的做应用做模型的做模型,所以这几个我认为是比较好的创业的领域。

另外适合出海的创始人我们也在观察,他们有这些特征:第一,有创业梦想,第二,有海外教育及运营背景,最重要的是愿意学习、愿意成长,因为到海外还是有些短板要补。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