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天下网商(ID:txws_txws),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2024年,户外运动热度仍在持续飙涨。露营、溯溪、骑行、徒步等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们拥抱自然、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
据天猫发布的《2024春夏淘宝天猫运动户外行业趋势白皮书》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近一年参与户外运动的频率显著增加,泛户外运动成为“全民化”的休闲选择。
近一年参与户外运动频率变化,图源《2024春夏淘宝天猫运动户外行业趋势白皮书》
户外运动的热潮正在带动相关消费市场的成交规模,消费者的需求也变得愈发精细化、进阶化。
熊猫户外服饰总经理万光昊提到,现在消费者对户外服饰的需求要兼备功能性、时尚性与环保性。捕捉到了这一市场趋势后,熊猫及时转型到户外赛道扩大品牌货盘,进而满足了新的市场需求。
在“天猫新品牌扶优计划”的助力下,熊猫户外自入驻天猫平台以来,一直保持平稳增长。相较去年,今年熊猫户外在天猫的销售额增长幅度接近500%。围绕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熊猫还有更广阔市场空间有待挖掘。
百年服饰企业,开启户外转型
从中国第一家针织厂,到新山系户外服饰品牌,熊猫历经了整整128年。
1896年,熊猫的前身——云章袜衫厂正式成立,后来生产的汗衫销往东南亚,成为中国最早出口海外的工业产品之一。
现在,作为骆驼旗下的独立子品牌,熊猫专注研发符合国人需求的户外服饰,想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饰产品。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户外用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410亿元。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户外运动的普及,消费者对户外服饰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功能性,而是越来越追求服饰的多样化和多场景适应性。
针对全新的户外市场趋势,熊猫发现户外市场不断衍生更多新的需求,结合骆驼的发展及经验,瞄准户外装备中的时尚化户外板块,推出了结合功能性与时尚元素的山系冲锋衣,满足了消费者对多场景穿着的需求。
针对消费者不同的穿着场景需求,熊猫设置了适配登山、骑行、露营、城市旅游等不同场景的产品线,并且针对不同场景下的穿着需求调整了设计细节。
例如,在当前火热的骑行领域,熊猫在产品设计上增加了适配骑行的反光元素,提高了骑行者在夜间骑行的安全性,同时在内胆上兼顾了保暖和实穿性,满足了骑行爱好者在冬季骑行的需求。
熊猫户外服饰的定位是新山系户外品牌,它们的产品将户外和时尚潮流融进了日常穿搭,品牌希望消费者无论是去户外爬山涉水,上班通勤,还是下楼喝个咖啡逛个街,都能用上熊猫的产品。
通过差异化的产品策略,熊猫成功转型成为中国新山系户外服饰品牌,同时也强化了自身在户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紧跟奥运趋势,深耕产品创新
本届奥运会,作为艺术之都的东道主巴黎,带来了一股时尚新风潮。尤其是这届奥运会的赛场设计中独特的色彩运用,让人耳目一新,“薰衣草紫”田径跑道、紫色系搭配的羽毛球场馆等色系搭配,为奥运平添了不少浪漫而优雅的氛围感。
熊猫结合巴黎奥运会的“紫色浪漫”和时下流行的谐音梗,在奥运期间推出了“熊猫这样‘紫’”系列山系冲锋衣,通过自己的方式展现熊猫的奥运色彩。
“熊猫这样‘紫’”系列山系冲锋衣
值得注意的是,熊猫虽然是骆驼旗下的子品牌,但拥有独立的运营团队,产品也是独立开发。
熊猫在户外服饰领域的所有技术,如服装所运用的仿生膜材料、暴雨级防水、吸光自发热功能等,均由熊猫实验室自主研发。
例如,熊猫冲锋衣外壳使用了品牌自主研发的“熊猫仿生膜材料”,相较普通微孔膜的物理防水、多层结构,通过仿生熊猫无毛孔的特殊皮肤结构,能够实现更好的防水、耐磨、轻薄性,同时还能通过毛细效应透湿。
此外,熊猫非常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致力用实际行动支持全球环保事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绿色、健康的户外体验。2024秋冬多款新品冲锋衣面料含有40% E-SAVE环保纱线,相当于用25个350ml的废弃塑料瓶,制成一件户外专业冲锋衣。
参与扶优计划,年增幅度接近500%
熊猫在天猫的快速起势,离不开“天猫新品牌扶优计划”的扶持。
作为一个新入驻天猫的品牌,熊猫在今年3月参与了天猫新品牌扶优计划,在天猫获得了自播、会员、内容短视频等方面的扶持。
今年3月,天猫为熊猫提供了内容短视频陪跑扶持中,熊猫通过直播优化迅速积累了私域资产,最终实现会员粉丝达2.4倍的增长突出表现。
天猫官旗、正品的形象对于提升熊猫的品牌形象、品牌声量以及对销售都有着极大的正面作用。目前,天猫是熊猫品牌经营的主要阵地,品牌在站外宣发大部分都落地在天猫店,天猫占熊猫全渠道销售额50%,今年增长幅度达接近500%。
未来,熊猫表示会持续关注天猫平台的资源和IP合作,有合适的机会也会一起参与和共创。
在品牌建设上,今年熊猫表示会继续注重产品在设计、面料、科技上的突破,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户外体验。
“未来,希望产出更贴合兼容消费者需求的户外产品,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绿色、健康的户外生活方式,让熊猫成为户外国货的标杆。”万光昊表示,这是熊猫未来的小目标。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