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天下网商(ID:txws_txws),作者:章航英,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近日,韩束母公司上美集团交出了2024年答卷。2024年,上美集团营收67.9亿元,同比增长62.1%;净利润8.03亿元,同比增长74%。毛利率75.2%,同比增长3.1%,主要是主品牌韩束的毛利率上升。
过去的一年,韩束单品销量破千万套、全年GMV增速为行业第一,这让创始人吕义雄喊出“中国美妆进入本土品牌黄金期”的口号。
韩束的“狂飙”确实将上美集团的业绩带上了一个台阶,也让吕义雄放出了2025年冲刺百亿营收的豪言。但与此同时,另一面也同样明显。譬如,韩束贡献了集团82%的营收,单品牌在整个集团营收的占比一直在提升;线上渠道销售占比超90%,销售费用率飙至58.1%的行业高点,相当于每天花掉900万元营销费,净利率仅有11.8%,低于珀莱雅的14.3%,和毛戈平的22.68%。
当流量成本攀升、复购率下滑,高增长按下降速键,上美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在营销与流量的剧本之外,它的增长如何穿越周期?
韩束拉着上美“狂飙”
上美集团在2024年的逆势增长,主要由主品牌韩束拉动。韩束全年营收55.91亿元,同比增长80.9%,占上美集团总营收的82.3%。
潮汕人吕义雄2002年创立韩束,曾靠卫视冠名、林志玲等明星代言出圈。但如不少品牌一样,在国际大牌和新锐品牌夹击中,韩束一度沉寂。
最近两年,韩束重回舞台中心。吕义雄曾总结过上美重回增长的“十大方法论”,拆解开来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概括:战略聚焦、价格统一。
前者的“聚焦”不止于聚焦品牌——韩束,甚至聚焦到单品、定位以及成分,在日销上,全渠道不破价、利益点统一。深度的聚焦让上美集中资源优势,实现“单点爆破”,能承接热度在全域的扩散。日销打法也树立起品牌心智和壁垒,避免了走上“白牌”的道路。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韩束是用“做白牌的方式做品牌”。
2024年,韩束完成了一场品牌跃迁,从定制短剧《以爱为妆》植入产品,到与头部主播“广东夫妇”合作单场破亿的直播专场,再到自播矩阵日均16小时的高强度输出,韩束玩得风生水起。
通过短视频种草、直播间转化、天猫和京东进行站内承接,韩束线上多平台享受到了这波流量红利,带动上美线上自营收入增长82.6%至53亿元。
在产品线上,韩束覆盖了全价格带。定价199元的“红蛮腰”套装年销超1000万套,高端线X肽面霜双11卖出4000万元,这种“金字塔型”产品矩阵,底部用平价爆款冲销量,腰部以明星单品稳口碑,顶部靠科技概念提溢价,让韩束同时吃透大众市场与消费升级红利。
进军彩妆、香水、美容仪,多品牌布局
吕义雄曾说过,单一品牌在没有做到30亿规模之前,不要轻易搞第二个品牌。
目前韩束体量已超50亿,上美多品牌运营也已开启。
单品牌天花板有限,多品牌战略也是欧莱雅、雅诗兰黛这样的千亿美妆集团验证的路径。通过收购或孵化覆盖不同价格带与消费群体,分散风险并扩大市场份额。
“各种品类都要,价格段要布齐。用一百年的眼光去思考,全部过一遍,好的留下来,不好的淘汰。” 吕义雄的计划正是如此,在品牌布局上不设限,用时间来筛选。
除了护肤领域的代表品牌韩束和一叶子外,上美在母婴赛道布局红色小象和newpage一页,覆盖母婴大众和中高端市场;在洗护赛道,一叶子、韩束扩展了大众洗护品类,KYOCA极方冲击中高端。
除韩束外,红色小象、newpage一页和一叶子4个品牌合计贡献96.7%收入。2022年推出的功效性婴童护理品牌newpage一页2024年实现营收3.76亿元,同比增长146.3%,是上美集团在韩束外最有亮点的品牌,承担起第二增长曲线的重任。
过去一年业绩的成功,也让上美加快了节奏。最近,上美股份宣布即将推出三个新品牌,分别是抗衰护肤品牌“Tazu”、母婴护理品牌“面包超人”以及彩妆品牌“Nan Beauty”。Nan Beauty是与化妆师春楠共同设立的彩妆品牌。作为国内众多明星御用化妆师,春楠合作过关晓彤、刘浩存、Angelababy、唐嫣、赵丽颖、谷爱凌等众多一线艺人,似乎要复刻毛戈平的成功路径。
最近,有媒体还曝出上美申请了多项美容仪和祛痘仪器相关专利,开始进军利润丰厚的美容仪赛道。此前,上美还推出红运香氛系列,试水香氛赛道。在大众线的基础上,冲击高端品牌和品类、改善利润率,是上美下一步发力方向。
“多品牌最难的就是,每一个品牌必须要有独立的文化,所以独立是非常重要的。”吕义雄表示,开始多品牌转型后,他的身份从一个主导者变成配合者,在危难时出点子,然后放手品牌主理人带兵打仗。
转型,让游戏可持续
如要实现吕义雄定下的百亿营收,韩束2025年的增速要在50%,但这对现在的上美来说其实有着不小的挑战。
韩束的崛起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抖音的流量红利,但吕义雄也表示,目前,韩束在抖音上的快速增长“变难了”。飞瓜数据显示,韩束在抖音平台的复购率开始下降,从2023年的24%-28%降至18%-22%。
目前上美线上收入占比已经从2023年的85.6%提升至90.5%,对线上依赖进一步加深,同时,也代表着业绩受流量波动影响在加大。
吕义雄提出两个方向,重兵天猫、重返线下,但这也需要时间夯筑。
从整体品牌布局来看,韩束过去一年的高速发展也让天平进一步倾斜,韩束占总营收的比例从2023年的73.7%提升至82.3%。以珀莱雅作为对比,其占集团营收从2021年82.87%一路下降到2024年的不到80%。
韩束的高增长背后,是上美集团下重注、“高举高打”。2024年,上美集团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22.4亿元增加76.2%至2024年的39.47亿元,占比从53.5%提升至58.1%。再细化来看,其中营销及推广开支从12.45亿元增长90%至2024年33.16亿元。换算下来,韩束光是营销推广每天平均就要花掉约908万元。
如果拨去韩束和newpage一页,上美集团其余品牌的表现其实亮点不多,甚至已经出现增长危机。2014年推出的一叶子同比下降35.7%,2015年推出的红色小象收入微增0.1%。
如果说上美正在进行一场游戏,那么需要考虑如何让这场游戏可持续。单一品牌占比过大,爆品生命周期有限,流量算法规则变化,都会对韩束产生影响。
因此,对上美而言,2025年能否进阶百亿目标成功,除了加速冲刺、再造第二个“韩束”之外,更重要的是平衡自身风险,在流量之外,找到新的压舱石,维持这艘大船的平稳前行。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