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媒体、自媒体和微信好友群都在铺天盖地转载徐小平老师在TechCrunch发表的演讲“论初创企业合伙人的重要性”。在演讲中,徐小平老师认为,创业者有合伙人很重要;创业者要和合伙人分享股权;很多创业者没合伙人是因为没意识、没胸怀、没能力或没魅力。
我十分赞同这些理念了,甚至觉得,捣鼓研究一家企业的股权架构图,就好比是在看企业的面相,或风水、或……内裤。企业的股权是否分,分给谁,分多少,如何设定合伙人退出机制,从这些密码里可以探寻到创业者是否有胸怀,是否有合伙人,是否有团队,企业文化如何,企业核心资源在哪的蛛丝马迹。
但是,我想狗尾续貂把徐小平老师演讲话题继续往前推进的是,创始人有意识、有胸怀、有能力与有魅力,是不是就可以分好股权?我的担心是,他们听完很多大道理,还是分不好股权。
首先,股权本身就不好分。家庭有两三个小孩的年轻妈妈,给小家伙们分糖,还经常被小家伙们说成偏心。更何况,企业的股权分给谁,分多少,它关系到企业的搭班子,核心利益分配,公司治理结构,也是共苦同甘的企业文化建设。它并不是纯粹的法律问题,也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它是企业的重大制度建设。用句老掉牙的话,它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考虑企业控制权、合伙人历史与预期贡献、如何互补搭班子、是否有创业心态等很难精确量化考核的因素。
其次,企业分股权,得先找到一起适合爬雪山过草地的合伙人,而这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说,创业者不给合伙人分股权会酿成创业失败悲剧,那给不合适的合伙人拍脑袋分股权则会酿成另一出悲剧。身边很多创业者朋友也提到,看完徐小平老师的演讲后,他们既心潮澎湃,又压力山大:很多员工都把自己当成合伙人,把创业企业发股权当成标配,进企业第一天就开始谈股权。企业如果不发股权,创业者要顶着“没意识、没胸怀、没能力与没魅力”的骂名。如果发,并不是所有员工都适合在初创阶段去发股权。创业者有被绑架发股权的赶脚。
再次,年轻创业者的成长需要有个过程。老何相信,伴随中国创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后,创业者需要处理的变量会越来越少,创业低龄化在中国会是个趋势。在中国,类似微软、Google与Facebook等校园创业项目在将来也可能做成世界级企业。但是,但是,年轻的创业者可能是个产品牛人、技术牛人,但很难短期加速成长为商业牛人和管理牛人。
冯仑先生形象地说,新一代年轻创业者是先懂了技术,后懂了商业,最后才懂了江湖。比如,我们反复接到创业者咨询,他们不想对自己有太多约束,也并不认为有必要对合伙人股权做特别设计。天使投资人、尤其是个人天使也缺乏经验,没法帮到给他们做好股权架构。天使钱到位了,合伙人股权分出去了,但合伙人短期投机干一票就跑路了,但对于跑路合伙人的股权如何处理,大家傻眼卡壳了,互相长期折腾、折磨。
最后,创业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商学院、投融资律所等创业服务机构越来越多,但年轻创业者们还是缺乏足够多有丰富创业投资经验、足以辅导年轻创业者们的mentor(导师)。即便是在硅谷,即便像扎克伯格这样的NB年轻创业者也有Netscape创始人马克.安德森这样的mentor,让他们少走弯路。很多创业服务机构,各路砖家,别说没吃过猪肉,甚至没见过猪跑,已经在指导年轻创业者如何创业。老何一直觉得,越来越多成功或不成功创过业、可以充当年轻创业者mentor的创业者转身做投资人,肯定会是趋势,但这是后话。
找好合伙人,分好股权利益,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