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开脑洞、超OPEN,这会是许知远做出的产品?#对话单向空间出品App(下)#

单向空间
北京生活消费
一家文化媒体公司
最近融资:|2005-11-11
我要联系
“没有直接KPI,没有点击量的要求,点击量5000万的东西并一定比5万的好”

  

朋友圈被阿尔法狗、围棋和AI刷屏的那几天,“微在”App做了个AI调查,“你敢和人工智能啪啪啪吗?”

  微在出品自“单向空间”。老媒体人许知远创办的单向空间在获得挚信资本投资后,孵化了“单读”和“微在”一动一静两款产品。单向街静谧、文艺、朴素,而微在却逗比有趣、开脑洞。两个团队在一起办公,共享一个技术团队。

  “微在”很抓人,文章标题和内容大部分是“数字+热点事件\吸人眼球的关键词”这种形式,如下面这个热度排行榜,文章多图,诙谐幽默,还有短视频和小测试,主题类似“男女出去约会吃饭要不要AA”、“选一个emoji,我们就知道你是什么怪咖”等。

请注意微在的标题

  它需要面对的潜在对手,是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娱乐、资讯、科普类App和公众号。

  它目前的主编是张一帆,曾就职于《彭博商业周刊》,还曾在英国工作。

微在主编 张一帆

  创业邦:刚看到微在时,感觉和单向街气质很不符啊,是有商业压力吗?是否和挚信资本的投资有关?

  张一帆:没有商业压力。挚信资本投资“单向空间”,开始是打算投书店,但觉得许知远有点大材小用,希望做一个内容方面的东西。根据大家的兴趣和行业观察,觉得Buzzfeed是个很好的尝试,就对标做了微在。

  微在里面也不只是段子,只是用了段子的表现手法,还是有智力成分的,如果你看了眼界会被打开,和参加“单向空间”沙龙的人获得的收获是一样的,只是用的碎片化的时间,和生活更贴近一些。还是在当初愿景里的。

  创业邦:当初的愿景里,希望通过微在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

  张一帆: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己想什么东西,另一方面产品区隔化的必然需要的东西。我们认为美好的生活并不是中产阶级或有钱人才能够得着的,在寝室也能享受得到。微在会给生活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小窍门、小技巧,是很生活化的,比如把手机放眼镜上就可以当支架,不用去苹果店几百块买一个。

  两个视频产品,“涨知识”是在释放创造力,“不懂爱”是因为很多人对待爱、结婚等都是迷茫的,我们就坦诚地把这些问题讲出来。

微在涨知识会以新奇的视角观察世界

  创业邦: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在搞原创?

  张一帆:微在平台一部分原创,一部分是合作内容。原创是视频+稿件+quiz的形式,都是放权到小团队,制作时有一个编辑方向,小范围内部讨论好就直接制作了。

  我们的员工是一群比较有品位、有点小情调的人,不是特别随大流,甚至是社会上的一些少数派。

  创业邦:单读和微在的团队差异化应该很大?

  张一帆:单读是白天social的比较多,可能文学类的写作晚上需要灵感,他们晚上可能更忙一些,白天就总是看到他们在吃饭。技术人员是共用的。大家互相支持和认同,很多精彩的话也是单读团队出的。好多人也既会看微在也会看单读。

  创业邦:在你看来,微在潜在可能的瓶颈会是什么?

  张一帆:人力资源,另外就是网速了(可能因为图片、短视频较多)。

其实只要核心的地方不是会遇到瓶颈的东西,其他都有办法调整解决,比如我们技术上可能比不上今日头条,做原创用他的平台就好了,包括渠道让爱奇艺做就好了,Focus在自己最愿意的地方就可以。

  创业邦:感觉微在潜在的竞争对手还挺多的,而资讯类的产品忠诚度很低。

  张一帆:做视频相对简单些,而文字会对背后的思考要求很高。平台的价值在于持续给好的内容,还是要看内容带来怎样的价值,如果你一直想看八卦就会一直看橘子娱乐,想看国外搞怪的事情,会关注微在。

微在涨知识把就雨伞做成了包

  创业邦:在你看来,资讯类产品的用户习惯在进行怎样的变迁?比如今天看公众号,明天就变成看微在、橘子娱乐这样的App。

  张一帆:阅读这件事情可能和书一样,两极分化,特别好和特别快消的东西,公众号会一直有人看,单读也一直有人看,那些文章都写了几千年了,不是所有人都看,但是肯定有人在看。文字朝视频转可能是更好的,不仅是流量费用的降低,更因为很多有品质的人开始做视频了。

  创业邦:单读拒绝妥协,那么微在会特意去取悦观众吗?来自竞品方面的压力大吗?

  张一帆:不是说取悦吧,比如我不是国产剧的受众,但是所有人都在讨论《琅琊榜》的话,微在上也会有这样的话题。这其实是审美的扩大化,如果放一些猫、狗的视频,我觉得是取悦观众,不过我们也很想取悦自己。

  每天都在绞尽脑汁,想一直做得更好,这方面压力会很大。但每一个内容形式竞品太多了,就变成谁都不去盯了,只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我希望让我们公司的每个人都更像自媒体,像美国的媒体工作状态,自己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微在不懂爱栏目,坦诚地讲性爱方面的话题,还不快去搜来看!

创业邦:微在团队在生产内容时会有KPI的要求吗?

  张一帆:大家只是(对KPI)大概有感觉,其实不太管这些事。从担心大家不够拼命到担心大家太拼命,我觉得只要找对人,做可以持续的事情就OK,速度拼不过别人,就拼角度和观点。

  创业邦:运营数据表现如何?追求爆款吗?

  张一帆:一个月全网点击总和好的时候会在1亿以上,其中一半视频,一半图文。“不懂爱”视频系列一月份才开始做,播放量能达到100万,“涨知识”1000万。

  不会有点击量的要求,但是点击不好的话会去思考。App的点击量会相对稳定,但是当社交媒体加入进来差别就是5万和五千万的区别,就不会太执着于比较了,分析不过来了。并且5000万的东西并不是一定比5万的好一千倍。

  如果你的东西一直有社会影响力,就会心态好些,但是如果没人关注和转发就会去考虑,反思,比如新的栏目就会去考虑数据和商业合作需求这方面,但是对数据的大体关注,而不用太精细。太追求真的就迷失了,就只会写非常庸俗的文章。

  每款产品对数据的理解可以不同,特别专业垂直的东西,比如创业邦如果都是王石这类的投资人看,即使很少的人看也很有价值啊。

微在不懂爱中集万千观众宠爱于一身的主播Alex

  创业邦:单读还没怎么商业化,那微在呢?

  张一帆:我们的商业模式是卖原生广告,不是信息流的广告,而是完全和内容匹配的,不是简单的植入,帮品牌潜在用户提供价值信息,没有赞助商也会有这样的事情,是潜移默化地。比如在“不懂爱”中可能会有避孕药的广告,但是它是教你如何携带、放置和保护自己。

上篇:反鸡汤八卦的阅读应用“单读”,一个被许知远和于威保护起来的产品#对话单向空间出品App(上)#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