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网易数读,作者柳书琪,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轰轰烈烈的《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铸就了2018年的“中国偶像元年”。由这两档节目衍生的男团女团,Nine Percent和火箭少女101也随之走红,热度延续至今。
从2019年第22周的微博超话数据来看,前10名中就有5名属于这两个团体。Nine Percent里蔡徐坤排名第1、黄明昊排名第6、朱正廷排名第10,而火箭少女101里孟美岐排名第5、吴宣仪排名第8。
每个人单独拎出来,都能召唤出一片粉丝的海洋。
今年,偶像养成类综艺卷土重来。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这边厢,练习生们在舞台上唱跳;那边厢,粉丝们一票垒一票,送偶像走上出道的“花路”。
那么,练习生们都从哪里来?又有什么特征呢?
数读菌统计了从2018年开始的5档偶像养成类综艺,包括爱奇艺的《偶像练习生》和《青春有你》、腾讯视频的《创造101》和《创造营2019》、优酷的《以团之名》。这5台节目共有506名练习生。其中,401人都是男练习生。
(点击查看大图)
练习生三大省:粤、川、台
遥想当年万人空巷的2005届《超级女声》中,来自成都赛区的前三名李宇春、张靓颖、分别包揽了全国总决赛中的第一、三名。甚至连第五名来自杭州赛区的纪敏佳也是成都人!
难道四川除了火锅、川普、大熊猫以外,还特产歌手、艺人吗?
确实,四川坐拥38名练习生,排全国第二。第一名广东比四川高出7名,共有45名。第三则是35名的中国台湾。
(点击查看大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练习生多来自东部经济发达的人口大省,珠三角和长三角都集中了大批练习生。
一方面,人口密集,出练习生的概率自然会高;另一方面,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娱乐文化也为练习生的培养提供了土壤。
此外,两湖地区、巴蜀地区、东三省也出产了较多练习生。
(点击查看大图)
具体到城市,不出所料的,超过1/3的练习生来自省会及其他发达城市。毕竟,想要成为练习生,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难于登天。
练习生们主要需要练习唱歌、跳舞和RAP等技能。尽管公司普遍会提供培训课程,但多数练习生在进入公司前也需自行学习相关艺术特长。这可是实打实地烧钱。
因此,练习生中不乏家境优渥者,如范冰冰的弟弟范丞丞、因喜爱穿Gucci被称为“人间Gucci”的朱正廷、“海南富婆”吴宣仪等。像“全村的希望”杨超越一样的农村娃确是罕见。
在这些省会及其他发达城市中,成都是当之无愧的“选秀之都”。有24位练习生来自于成都,让它成为了最盛产练习生的城市。《创造101》的张紫宁、《创造营2019》中的马雪阳、《青春有你》的漆志豪都是成都人。
紧随其后的上海和重庆也分别拥有20位和18位练习生。三城之中,巴蜀之地就占了两城,看来渝蓉双城出帅哥美女所言不虚。
永远年轻的练习生
虽然大多数粉丝喜欢甜甜地把练习生称为“小哥哥”、“小姐姐”,但有的粉丝可能要醒醒,别装嫩了,他们其实是小弟弟、小妹妹。
(点击查看大图)
练习生的出生年份主要集中在1994年到2000年期间,也就是19到25岁。年龄大的练习生,往往会被认为已经过了黄金阶段。
在一般印象中,偶像们在舞台上蹦蹦跳跳、青春无限。随着年岁渐长,他们大多面临着转型或者淡出。
而聚光灯下的舞台,永远会迎来新的、更年轻的、蓬勃的偶像。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这五档练习生选拔综艺节目中,绝大多数练习生都是95后。
当然,也有例外。总有不愿服从这一年龄规律的逆行者。
1985年出生、现年34岁的张远,是《创造营2019》中的一名练习生。对娱乐圈来说,他并不算是新人了。早在2007年,他就参加了《快乐男声》并获得全国第9名。
之后,他所在的组合“至上励合”也曾红极一时,大街小巷都播放着歌曲《棉花糖》中的“你就是我心中的棉花糖、甜蜜的梦想”。然而在残酷的娱乐圈,只有一首歌红过之后,很快就会被大众遗忘。若干年后,只能重新回到舞台,和小自己十来岁的弟弟们竞争。
未成年的练习生也并不罕见。2001年10月10日出生的刘人语参加《创造101》时才17岁。
事实上,年轻正是养成系偶像的必需品。现在的粉丝不再只想看到精致、完美的偶像,更希望见证、支持偶像的成长,形成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正如《偶像练习生》中对观众的称呼“全民制作人”一般——每位观众都是练习生们的制作人。
没有身高,别当偶像
练习生想要成为偶像,必不可少的是个人魅力。其中最为简单粗暴的,就是颜值。否则,凭什么让屏幕前的小粉丝们露出爱慕的星星眼呢?
五官的美貌难以量化,但仅从身高上看,男练习生平均身高181厘米,女练习生平均身高166厘米。
(点击查看大图)
2015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中国18岁以上男性平均身高为167.1厘米,女性为155.8厘米[1]。练习生们往普通人中一站,绝对是“鹤立鸡群”。
而对于外形条件不符合大众想象的练习生,成为偶像的道路则难免会坎坷些。
近日,《创造营2019》的热门选手王晨艺选择退赛,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黑粉们觉得他不够帅、不能出道,并且各种扒黑料。
无独有偶,去年《创造101》的王菊同样因为外貌而饱受非议。尽管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你不投我不投,菊姐何时能出头”的风潮,造梗无数,但最终依然没能入选火箭少女。
观众们最爱的,还是那些又瘦又美的女孩。
从“看”偶像到“养”偶像
不难看出,在这类偶像养成节目中最核心的两个群体,莫过于偶像和粉丝。而这一模式的本质——选秀节目,观众早已不陌生了。
2005年《超级女声》一声惊雷,把选秀节目炸得遍地开花。同一时期的《快乐男声》、《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等节目同样吸引了万千观众。
当年的选秀节目,多是素人选手自己报名,经过海选等层层选拔,由评委或观众决定去留,最终排出冠亚季军。
到了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时代,模式开始有所变化[1]。选手由导演组选拔,加入导师战队,战队或个人间进行PK,最终依然是冠亚季军。
直到2018年,选秀节目终于步入了偶像养成的新纪元[2]。练习生的去留全然由观众决定,最终也不是比冠亚季军,而是比谁能走上出道位(前多少名)。
这是第一次, “C位”、“pick”、“xx担当”这些“饭圈”专有名词第一次为非“饭圈”人士所了解。也是第一次,“偶像”(又称“爱豆”,“idol”的谐音)这一有别于人们熟知的歌手、演员的职业得到了普及。
歌手和演员的定位往往对从业者的专业技能有较高的要求,而对于偶像则要宽容许多。虽然他们也唱歌、跳舞,有的也演戏,但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其个人魅力[3]。
在专业技能上他可以不完美,但他必须展示出独到的吸引力。姣好的面容、温柔的气质、光芒四射的舞台表现力,无一不能使其成为偶像。
粉丝也是偶像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紧密相连的粉丝们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亚文化群体——“饭圈”。他们有自己的组织、规范、等级、分工,甚至发展出了让外人云里雾里的“饭圈语言”。
在外人眼中,粉丝们的爱恨情仇似乎格外浓烈。他们爱得轰轰烈烈,也恨得痛彻骨髓。爱的人来了有最极致的“彩虹屁”,恨的人来了也绝不吝啬给他PS遗照、花圈。
“饭圈”当然也不是一块铁板,理智粉们跟在脑残粉身后收拾烂摊子也屡见不鲜。但考虑到流量偶像的脑残粉的数量和战斗力,即便理智粉再想追求“圈地自萌“的理想境界,这也终究只是泡影罢了。
更何况,哪怕是再自诩理智的粉丝,他们望向偶像的眼中,也难免有一层玫瑰色的滤镜。可普通看客们的眼睛,都只是iPhone的前置摄像头。
参考资料:
[1]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2015).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Retrieved from http://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b29852665da
[2] 二十三 杨丽娅 (2018). 中国选秀节目发展简史:偶像开始需要练习,舞台却不再“想唱就唱. 界面新闻.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ohu.com/a/225688295_313745
[3] 王春晓(2018). 综艺选秀节目冷思考. 青年记者
[4] 从日本火到中国的“养成系偶像”究竟怎么一回事?(2017). Lens. Retrieved from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74432551584676&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