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打假”,正引发一场未有之变局。
1
1998年,除夕之夜。
当全国人民阖家欢乐、共享团圆时,山西大同、朔州的老百姓在观看春晚时,却突然发现屏幕下方跑过一行小字——“紧急通知:我市近日流入清徐、文水、孝义生产的散装白酒,已造成严重后果,望广大市民不要饮用此酒。”
与此同时,一张天网骤然铺开。大年三十午夜11点半,属虎的王青华在本命年的当口,被抓捕归案。
然而,预警为时已晚。大年初三,山西省检察院接到的报告让人大惊失色:假酒造成222人中毒,27人死亡。
案情并不复杂。1998年2月,山西文水县农民王青华,用34吨工业甲醇勾兑出57.5吨散装毒酒,出售给一众个体批发商。这伙人在明知甲醇严重超标(后测定超过国家标准900倍)的情况下,依然四处贩卖。
这么做的唯一原因,是因为用甲醇勾兑“白酒”比真酒每吨便宜900块。近60吨毒酒,能多挣5万块。而主犯王青华,两年前就曾因贩卖假酒锒铛入狱,结果出狱后非但不思悔改,还变本加厉。
这件事,由于性质极端恶劣,引发了最高层关注。1998年3月9日,王青华等6名主犯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从此,山西酒业惨遭重创。一句“劝君莫饮山西酒”,不但把汾酒从行业老大的位置上拉下马,再也赶不上茅台、五粮液;更在全国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打假风暴。
然而,造假像说谎,不过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2019年2月,在全球最盛大的宗教庆典、印度“大壶节”上,喜乐的信众在酌饮了由本地土酒、进口蒸馏酒、汽车防冻液(含甲醇)奇异混搭的假酒后,酿出了一场175人死亡、297人送医的惨剧。
地方政府火速打击,收缴了7.9万升假酒、抓捕了3049位嫌疑人。
但这事,在印度是家常便饭。2009年,古吉拉特邦毒酒案,136人暴毙;2011年,西孟加拉邦毒酒案,155人死亡;“大壶节惨剧”十多天后,阿萨姆邦再爆130人毒死的大案……
在发达国家,同样要小心假货。
2019年“情人节”,英国警方郑重提醒市民:买香水,须谨慎。在查处一处造假作坊时,他们发现:假冒香水不但含有氰化物、砒霜等剧毒物,更掺杂了尿液、老鼠粪便。“香水有毒”,这次不是闹着玩的。
产业链的全球化,也悄然改变了假货游走世界的足迹。
2016年,公安部破获一起特大假润滑油案时发现,造假者的分工已跨越国界。那些假冒的“美孚”、“壳牌”、“嘉实多”,在马来西亚生产、灌装,从义乌、广州储存、分销,再运往全国,欺骗了无数中国消费者。
玉林的假药、漳州的假烟、莆田的假鞋、独流的假醋……中国假货,尽人皆知。但人们或许不知道,西班牙的假奶粉、泰国的假燕窝、缅甸的假珠宝、韩国的假化妆品……不计其数的假洋货,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特供中国。
中国不但是“洋假货”的倾销地,更是假冒伪劣的受害者。假货泛滥,不仅是中国的难题,更是世界性难题。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中国应该如何构建一个长期规范的、富有成效的打假体系?
就在近几年,中国已经通过一连串政策“组合拳”,悄然逆转着全球打假的格局。
2
2018年3月,中国将重组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消息,显露出不同寻常的坚定决心。
很快,一场声势浩大的机构重组由此展开。以往,专利、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等事务的监管之则,分别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监总局多头管理;如今,全部统御在重组后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名下。
这次出手,中国一举打造出全球最大知识产权局。知产和打假行动,就此有了真正的“主心骨”。
最重磅的举措,则是2019年11月24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着重提出:一要加快专利法、著作权法等专项法律的修改完善,大幅提高法定赔偿上限;二要动用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等综合手段,打好知产保护“组合拳”;三是明确时间表:2022年,要有效遏制侵权易发多发现象;2025年,要让知产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
《意见》最突出的地方,在于第一次就知产保护,特别提出要“加大刑事打击力度,研究降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入罪标准”。为此,要“推进刑事法律和司法解释的修订完善”,乃至“提高量刑处罚力度,修改罪状表述”。
如此明确、强烈的措辞,前所未见。
而伴随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赔偿标准、加大司法和行政处罚力度、降低入刑门槛等重大举措,《意见》既表明了旗帜鲜明的态度,又是对全社会“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呼声和不懈努力的全面回应。
此前,中国还从未以如此高规格,出台过知产保护的纲领性文件,力度与以往大不相同。
有专家表示,当中国GDP突破百万亿关口,加强知产保护,既是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亦是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经济深度开放、融入世界的客观要求。
3
加强知产保护,《意见》特别提出了“严、大、快、同”的“四字诀”。
“严”字当头,彰显的是惩罚力度。但在以前,入罪标准之低、惩罚力度之轻,向来是打假之痛。
2011年开始,安踏联合警方打假时,总能抓到某位假鞋贩子。他平生专卖假安踏,假鞋卖了数万双。但就算抓到他,又能怎么样呢?第一次没收设备,第二次行政罚款,第三次判处缓刑。
最终,他一天牢没坐,生意还越做越大。
2015年,公安部门打掉了一个奢侈品制假窝点;一年后,他们打掉一个新窝点时发现,抓获的竟然是同一伙人。
当年,造毒酒的王青华都能反复犯案,做个假鞋假包,算得上多大罪过?
阿里数据更显示:2017年的740例制售假案件中,刑事判决129人,缓期执行104人,缓刑比例高达81%。
惩戒没有震慑力,打假像做“无用功”,阿里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曾无奈总结为:罪犯笑死、群众急死、警察累死、消费者哭死。
但今时不同往日。
2019年11月1日最新实施的《商标法》上,针对恶意侵犯商标者,赔偿额上限从以前的300万提高到500万。如此力度,在国际上都属于较高水平。
其他像《专利法》、《著作权法》的“惩罚性赔偿”条款,也修订“在路上”。
《意见》还明确提出:除了“大幅提高侵权法定赔偿额上限,加大损害赔偿力度”,还要“研究采取没收违法所得、销毁侵权假冒商品等措施”,甚至要“加大刑事打击力度,研究降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入罪标准”。
这可以理解为:造假一经查出,除了可能倾家荡产,严重的将承担刑事责任。
“大”字诀,体现出协作打假的大格局,就是要“建立健全社会共治”,打一场针对假货的“人民战争”。
这点上,阿里打假联盟(AACA)提供了一个绝佳样本。
2017年1月,AACA正式成立,全球第一个24小时无时差打假共同体诞生。从此,品牌权利人、执法机关、电商平台三方紧密联系起来,迅速产生三方联动效应。
在品牌方与阿里之间,各大品牌将真假识别深层知识赋能阿里,令阿里打假AI得以不断精进;反过来,阿里通过AI防控识别,不断将最新的制售假的技术、模式反馈给品牌方,助其线上线下全方位打假,形成完整闭环。
在执法机关与阿里之间,目前已在长三角、泛珠三角13省(区、市)建立了线索通报、证据移转、案件协查、联合办案、鉴定结果互认等制度,极大提升了打假效率。
2019年,公安部门在AACA协助下捣毁制售假窝点1314个,抓捕犯罪嫌疑人776人,涉案金额超37亿。
由于跨领域、大协作知产保护模式卓有成效,LV、苹果等170个品牌权利人成为AACA的坚定盟友。历峰、雀巢、MCM等国际大牌更毫不讳言:之所以选在天猫开官方旗舰店,务实的知产保护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4
但打假要真正有成果,必须拥有最先进的AI技术,才能践行《意见》的“快”字诀。
2019年12月,某网店卖家将店内的“连衣裙”,偷改为某款口红的特征描述和商品详情,企图瞒天过海。结果商品发布一分钟,就被系统发现、下架,商家因此遭受处罚。
这些精准打假的案例背后,涌动着阿里AI黑科技——知产保护科技大脑。
这颗“大脑”24小时运转,识图效率匹敌5万人同时在线工作,在上万颗圆球中找出一颗有黑点的混入圆球仅需毫秒。
更强大的是,它“人话”、“黑话”皆通懂,假冒伪劣的文字信息,不论语序颠倒、语义交杂,还是中、外、火星文+图文混排,都难逃“法眼”。96%的疑似侵权链接,发布瞬间即被它秒杀。
靠着这些独门绝技,2019年,阿里协助警方捣毁制售假窝点2029个,抓获制售假嫌疑人从2018年的1953人增至4125人,上涨111%;与阿里联手围剿假货源头的区县执法机关,从2018年的227个增至439个,新增93%。
这项神秘“黑科技”,2019年才曝光,并接连斩获“人工智能创新之星”、“2020创新研发奖”等国内大奖,打破“世界计算机视觉挑战赛”纪录。
有“快”科技加持,跨组织、跨国界、天下大“同”式打假,才能成为现实。
2019年11月,中国与阿联酋警方密切配合,破获了一起惊天大案。
原来,阿联酋警方早就盯上了一个跨国造假犯罪团伙。团伙首脑,中东人,他一面在中东大肆发展分销下线,一面遥控着中国境内的隐秘工厂。而那些成本不到两三百假LV,通过不为人知的渠道运到迪拜,在高档门店以上万块的正品价卖给消费者。
为此,阿联酋警方反复打击20多次。但这个团伙不但死而不僵,规模还越打越大。
就这样,阿联酋找到了中方,警方和LV都找到了阿里。
尽管假货根本不在阿里平台,但阿里手握打假联盟、“知产保护科技大脑”两张“王牌”,穿透制售假分子反侦察等手段展示的“烟雾弹”后,将散布在上海、深圳、佛山、阳江等地的“造假地图”,精确描绘出来。
最终,中阿警方跨国同步出手,将57名境内外犯罪嫌疑人一网打尽,破获了这件案值18亿的“全球最大跨国假LV案”。
一出手就是斩草除根,LV、阿联酋心服口服,纷纷为“中国式打假”点赞。
5
2019年7月,在一场知产听证会上,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副主席柯林斯突然语出惊人:“我发现,美国公司的打假远远落后于阿里巴巴,简直令人震惊。”
这样的公然吐槽,虽是直斥亚马逊、ebay等一众美国公司,却也反映了中国在数字打假和知产保护领域的领跑地位。
实际上,柯林斯并未夸大其词。近年来,亚马逊开放第三方平台,打开了假货的“潘多拉魔盒”。品牌商不得不在亚马逊上“手工打假”、疲于奔命。也就是说,要亲自发现假货链接后,再通知亚马逊删除。
这正是全球电商平台通用的“先通知-后删除”原则。问题是,亚马逊删链接竟要花费好几天。
而2019年,阿里平台96%疑似侵权链接一上线即被封杀,消费者举报删除的疑似侵权链接量再降57%,截至2019年9月底的一年内,平台新增活跃用户9000万;96%的知产投诉24小时内即被处理,阿里知产保护平台的品牌权利人入驻量再增20%;每万笔交易疑似侵权商品量仅1.03笔,5年内下降67%。
显然,中国走在了美国的前面。
对此,全球奢侈品法律联盟主席莫斯特评价表示:阿里的数字化打假新模式,正成为全球知产保护的“黄金标准”。
这被认为是比肩中国高铁、移动支付的高度赞誉。
而这套打假的制度技术,不但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政法委长安剑”的严重表扬,更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全国推广,甚至把欧洲刑警组织、国际刑警组织、新加坡知识产权局等也吸引过来,纷纷要求强化学习。
尝到甜头的迪拜警察总局最直接:先拜访阿里,再要求加入AACA。
以“技术赋能+多元共治”为内核的“中国经验”,正成为知产保护的全球共识。
打假的全面进步,也令中国渐次迈入世界知产大国行列。
权威数据显示,中国知产保护社会满意度,已从2012年的63.69分,提高到2018年的76.88分;而世界知产组织《2019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也表明,中国排名从2013年的35位,大幅攀升到第14位,已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
这样的成就,可谓来之不易。
但是,一些电商平台依然对假货采取纵容、包庇、默许的态度:他们嘴上“打假”,手上“假打”,不断制造出“假货洼地”,让品牌方和消费者持续付出代价。
如此现状下,中国亟需实现跨平台知产保护,即:“一处侵权,处处受限”,让假货无处藏身、造假者成全民公敌,“打死”的假货才不会卷土重来。
而俯瞰中国经济发展的宏大进程,知产保护也确实到了不得不发的境地。
改革开放前40年,中国尚能凭借人口、环境和制度的粗放性放手一搏;但当下,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全面上涨,中国什么都“不便宜”了。发展科技、激发创新、保护知产,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更可喜的是,面对5G、AI、工业4.0等席卷未来的科技浪潮,中国绝非落后者,某些方面甚至占据竞争优势。
加强知产保护、抢占科技高点,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国运之本。
诚如国家最高领导人深刻指出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