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神经”的战略部

关注
战略部仿佛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他在的时候能给人们带来欢乐,但他不在的时候日子也就这么过”。

apartment2.jpeg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达晨随笔(ID: DC_blog),作者褚达晨,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公司里的战略部经常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有的公司有,有的公司没有;有的公司在某一阶段会有个战略负责人,过一阵子又没有了;最神奇的是有没有战略部,和企业做的好不好貌似并没有直接关系。战略部仿佛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他在的时候能给人们带来欢乐,但他不在的时候日子也就这么过”。

玩笑归玩笑,一般战略部有两个作用:A是CEO的智囊,做决策分析和支持,类似参谋部/军师;B是帮助CEO提升工作效率,比如定期组织和业务部门开会,推动公司项目落地等等,这又有点像办公厅。不过我觉得,厉害的战略部,能帮助公司搭建一个神经系统。

人的神经系统基本上有以下几个功能:一,收集信息,感知外部世界。二,对信息做出反应,手眼联动。三,对自身状态有正确的认知。

先说说收集信息,这是最基本的感知功能,在互联网公司分成好几块。

第一块,是外部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比如说研读第三方市场报告,追踪外部数据,分析上市公司财报,调研访谈,取数拍数,搭模型算估值,SWOT分析等等。这些和咨询公司的工作差不多,用好excel和ppt两大法宝,是战略部的基本功。

第二块,是搭建信息(Qing2 Bao4)网络。以前各公司内部信息不太会外传,战略部如果能了解竞争对手的动态,在老板面前就look good了。但后来出了几家神通广大的公众号,定期发布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最近动态和内幕消息,这给战略部同学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你说堂堂公司“战略部”,掌握的外部信息不能比不上人家免费的公众号吧?但是如果老板一声令下,需要几天之内挖的比专业调查记者还要深,没有几把刷子还真是不行。如果没有“深喉”,战略部的同学在挖内幕上是比不过记者的,但是可以胜在定量分析、商业竞争逻辑推演上。

第三块,如果能依托自有数据建一个BI(BusinessIntelligence)监控系统,战略部就爽歪歪了。互联网行业数据为王,以前在PC时代,对于拥有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公司,普通网站的数据基本上形同“裸奔”。在App时代,苹果,微信,Facebook这类公司所拥有的内部数据,也足以洞察万千世界,睥睨同行。建成一个竞争分析平台,像“千里眼”一样洞察全局,打起仗来可以占尽先机;如果还能帮公司抓住一两个“风起于青萍之末”的新的大机会,战略部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上面啰啰嗦嗦讲了半天,实际上收集信息只是第一步,相当于建立了“视神经”。对公司而言,光有“视神经”是不够的,要对信息快速做出正确反应,才有用。拿人做比方,就是要手眼联动。手眼联动是长期训练出来的结果。

企业一开始往往是手眼分离的,甚至互相看不上。比如说业务部门会觉得战略部门是老板的一个摆设,只会画ppt,不光脱离实际,还喜欢指手画脚。战略部门会觉得业务部门屁股决定脑袋,本部门利益优先,经常报喜不报忧,喜欢把困难放大,等等。“手眼联动”需要磨合和训练,战略部和业务部门要打架,要喝酒,要互相理解,磨合少不了。训练久了,业务部门里会形成毛细神经,手脚的触觉成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对外部变化能形成“条件反射”,如同巴浦洛夫的狗。有了毛细神经,公司会被外界解读为“反应迅速,执行力强”。反之,如果手眼脑脱节,神经系统不工作,就像人中了风,半身不遂就麻烦了。

有了视神经和手眼联动,神经系统基本到位,在江湖上打打杀杀一般就没啥问题了。这是不是就大功告成了?其实还有一关,就是在公司发展的关键时刻,能否帮助CEO从更高的维度判断现状,正确决策。

企业的发展不是线性的,会有起伏。如下面这个图,在公司惯性向上的A点能否感知到公司有下行风险?在公司处于逆境的时候,能否帮公司找到向上的拐点B?这种时候最为考验战略部。神经系统里面有个本位神经,比如闭上眼睛也知道自己的状态,不会错判,和“人贵有自知之明”有点像。战略部如果想起到“本位神经”的作用,需要在关键时刻,有客观冷静的第三方特质,用“灵魂出窍”的方式审视公司。

“灵魂出窍”和“手眼联动”其实是相反的动作。“手眼联动”让战略部了解业务部门的难处,让战略部从执行的层面考虑问题。但有时候会让战略部会不由自主的把业务部门的KPI当做自己的KPI,失去第三方客观性。当公司面临A和B这种时刻的时候,需要战略部跳出现有业务,帮助CEO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维度审视公司,不迷失在执行里。从“手眼联动”切换到“灵魂出窍”的模式很关键。举两个A/B点的例子:公司快到A点(主营业务遇到瓶颈)的时候,需要居安思危,在新的领域里投入重兵寻求突破。比如头条在信息流业务鼎盛的时候,重兵指向小视频和国际化,就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举措。公司在B点的时候,需要打开一把“降落伞”,减缓业务下滑速度,再重新找到上升路线,也是生死一线,马虎不得。当初新浪微博在微信的打击下,先收缩到自己最强的公开传播领域,再吸引年轻人和三四线市场的下沉用户来玩微博,后来又重上高峰,也是比较经典的案例。

组织如生物。神经系统是高等生物在自然选择中,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发展出来的好东西。有没有神经系统,生物的生存机会,竞争能力,个体寿命都差别巨大。一般而言,外部环境越复杂,竞争越激烈,神经系统越重要。就拿互联网行业来说,以前BAT三强争霸的时候,边界是比较清晰的。后来TMD+PK(拼多多,快手)一众新锐们横空出世,“BAT”也还正值盛年,市场就这么大,大家都要增长,于是竞争就不再有边界,神经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前面有几篇随笔,谈了一些物理学思维,比如说用f=ma来启动业务,用“白努力”方程思考业务的起飞,用“轮子”让业务形成正循环等等。这些思维模型企业在从0到1(亿美金),从1到10(亿美金)的线性上升期可以参考。但在从10到100(亿美金)的征途上,企业会遇到非线性的外部竞争环境,会遇到凶狠的竞争对手,会遇到瓶颈和拐点。要做成百亿美金的公司,有没有“神经系统”,是make difference的。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