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逆袭?《逆转》教你如何找到优势,反败为胜 | 充电

关注
当我们遇到了强劲的对手时,可以思考一下,对方的优势对他们而言,是否是一把“双刃剑”。


充电」是创业邦推出的干货类栏目,以分享优秀书籍、电影、商业史、管理理论、精彩演讲为主题,帮你找到海量信息里最具价值的思想与内容。

文丨Dexter

编辑丨雨乔

面对巨人,普通人如何逆袭?

今天,我们来分享《纽约客》怪才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的作品——《逆转:弱者如何找到优势,反败为胜》。

与他的经典著作《异类》关注成功人士的“隐性优势和非凡的机会”不同,他在新著《逆转》中,把兴趣点转移到那些渴望胜利的弱者身上了。

在书中,他的核心观点非常明确:“随着环境变化,有些劣势可以转化为优势,有些旁人看来的优势其实是劣势。掌握了“以弱胜强”的内在逻辑,历史书上的故事就可以被复制。

他展示了重新界定重要价值的勇气:“这些年来,我们一直以错误的方式讲述以弱胜强的故事。《逆转》就是为了把偏见纠正过来。”

从全新的角度审视自己,认识他人,从而以弱取胜,甚至超越强者。



21世纪的彼得·德鲁克

格拉德威尔很会讲故事。

2005年,格拉德威尔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当时,他已经出版的两部著作——《引爆点》和《眨眼之间》,同时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精装本和平装本第一名。

这位出生于英国汉普郡的怪才作家,在六岁的时候,随父母搬迁至加拿大,因为他的父亲,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土木工程荣誉教授,而他的母亲,则是牙买加出生的心理治疗师。

在他成名后,有研究结果显示,格拉德威尔具有印地安伊博族、爱尔兰、英格兰以及苏格兰血统。

或许正是出于这种多元文化的原因,格拉德威尔在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社会学、心理学方面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因此,他的书总能从独到的视角挖掘、解析社会现象,用类似学术研究的逻辑和态度,去讲述引人入胜的生动故事。

这些精彩的故事,从古至今,由西至东,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并且产生立刻行动的强烈冲动。

2011年6月,格拉德威尔被《快公司》盛赞为“21世纪的彼得·德鲁克”。

有媒体甚至评论说:“如果你想了解现代社会和商业运行中的暗藏规则,那么,你一定不应该错过他的书。”



普通人如何打败巨人

在这之前,格拉德威尔那些风格独特的金字招牌式著作包括:《引爆点:如何引发流行》、《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这些书,几乎都由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或者案例组成,但他总能围绕某一个点,旁征博引,用数据说话,将故事讲得千回百转。每次他还总能提炼出一些精彩的要点,直中读者内心向往成功和美好生活的痛点,并且给出简洁的结论。

为了写作《引爆点》,格拉德威尔走访宗教团体、高科技公司,拜访全球最优秀的推销员,剖析儿童电视、商业广告等各种风尚,阐明了这些机制背后的“导火索”。在格拉德威尔的笔下,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知识有机的综合在一起。

最后,他却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世界并不是我们一厢情愿认为的样子。

在《异类》中,他关注成功人士的“隐形优势和非凡的机会”,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等式:才智+社会环境+机遇+勤奋=成功

这让我们看到,从某种意义上,成功的可能性不来自我们自身,也不来自我们的父母,而是来自时代:即我们在历史上所处的特定地点和所面临的特定机会。

在《逆转》中,格拉德威尔主要探讨“弱者如何找到优势,反败为胜”。就如大卫对战巨人歌利亚。格拉德威尔兴趣点,转移到那些渴望胜利的弱者身上了。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每个部分都各有三个主案例和一系列的小故事来阐述这个部分的核心观点。

本书第一部分主要围绕“劣势中的优势以及优势中的劣势”,讲述隐藏在劣势中的优势,以及优势中暗含的劣势。

第二部分主要讲述“值得经历的困难理论”,格拉德威尔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值得经历的困难,并且用大量的案例去证明了有些劣势、困难和逆境可以让人变得更强大。

第三部分讲述了“权利的限制”,强权其实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么坚不可摧,强权也有其局限和劣势,历史上不乏弱势群体战胜强权的案例。

在《逆转》一书中,格拉德威尔从重述《大卫与歌利亚》这个圣经故事出发,将他的案例扩展到各个领域。

从大卫•博伊斯如何走出阅读障碍,成为华尔街王牌律师,并在2011年帮助Oracle打赢了与SAP的13亿美金专利商标侵权诉讼,一战封神开始,一直写到马丁•路德•金与同伴怀亚特•沃克,在种族隔离状况最严重的伯明翰,利用一张警犬攻击小男孩的照片,找到平权运动的胜机。

2010年,大卫•博伊斯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四次获得“年度全球诉讼律师”称号,在控告微软违反反垄断法一案中的盘问几乎将比尔.盖茨“烤焦”。

这些故事虽然繁多,但是紧紧围绕着本书的主旨:

  • 千万不要在强者的优势领域内与之对抗;

  • 强者资源的积累往往遵循“倒U型”模式,到一定程度后会走下坡路,因此并非恒强;

  • 有时候是因为你还不够弱,所以无法“置之死地而后生”,从而找到强者优势领域以外的思路。

格拉德威尔在前言中就说过:《逆转》是一本描述普通人如何面对巨人的书。这里的“巨人”指的是各种强大的对手,包括军队、勇士,也包括身体的残疾、不幸和苦恼。

书中的每一章,讲述的都是不同的人的故事,他们抑或非常著名,抑或默默无闻;有的是普通人,有的是杰出人士。他们面对巨大的挑战,并不得不做出回应。自己是应该按规矩办事,还是遵从自己的本能行事?自己是要坚持还是放弃?是要回击还是选择原谅?

因此,格拉德威尔想通过这些故事,探究以下两个观点:

第一,那些在我们看来有价值的东西,往往产生于不平衡的冲突中,因为我们在希望渺茫时做出的反应,往往包含着让事情变得伟大而美丽的因素。

第二,我们对这些冲突的理解常常是错误的。它们总被我们误解,巨人们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他们身上那些看似为优势的东西经常会变成劣势。

事实上,身为一个弱者这一现实却能在某些未知的方面改变人们:它会打开门,创造新的机会,它能教育、启蒙人们,让人达到看似难以想象的目标。

那么,面对巨人时,弱者又如何以弱胜强呢?我们需要更好的指引。

我们从《逆转》一书中能带走的,一是重新评估所谓的“强”与“弱”、“优势”与“劣势”,在不平衡中找机会的全新思维方式;二是利用力量悬殊去获取胜利的方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在《逆转》中,作者换了一种讲述方式:先讲述个人的故事,再从中概括出结论。

这是与其他的作品最大的不同之处,其他的作品都是发掘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然后用个人故事来说明这些普遍性的结论。

在《逆转》的第四章,格拉德威尔描述了高盛总裁加里·科恩的故事。

加里患有阅读障碍症,这是一种奇怪的疾病。在大脑中那些管理阅读和文字的区域,阅读障碍症患者的灰质比正常人少,在这些区域里面,他们没有足够的脑细胞。

这就导致阅读障碍症患者的快速阅读能力、认证能力极差,他们处理听觉、阅读和声音的能力,也远不如正常人,有很多人终其一生都要和这种病做斗争。

然而,格拉德威尔却发现,有很多人正是因为要和缺陷做斗争,反而获得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格拉德威尔将这些东西命名为“补偿学习”优势。

书中的案例写道,加里·科恩为了高中毕业,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后来,他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进入了股票交易所工作。

科恩说,自己读22页的书需要六个小时。后来,他成为了高盛的总裁。

“补偿学习”优势只是《逆转》这本书中一个比较典型的章节,格拉德威尔主张,有些劣势可以成为优势,而有些在旁人看起来的优势其实是劣势。

我们需要的是重新思考能力和弱点的真正内涵,从而以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审视自己,认识他人,从而以弱胜强。

安迪·格鲁夫的辉煌,也是类似的例子。

安迪·格鲁夫是20世界下半叶最伟大的企业首席执行官。通过纯粹的意志力、强悍的性格、固有的竞争力以及对失败的彻底拒绝,格鲁夫把一个富有潜力但却深陷于麻烦之中的年轻公司从解体的边缘拉了回来,并在30年里将其打造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制造企业。

在1999年,英特尔的市值高达5000亿美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件事情的成功率本应该接近于零,因为英特尔所在的行业是当时全球竞争最残酷也最激烈的领域,而且,这个行业以居高不下的企业死亡率引人注目。

安迪·格鲁夫以一人之力完成了企业从死到生的逆转。但实际上,他不止一次经历过这种惊险的逆转。

安迪·格鲁夫在四岁的时候,由于患上了猩红热,被医生凿掉了他耳朵后面的骨头,从此留下了后遗症,导致他的听力非常不好,必须戴着助听器才能挺清楚声音,尤其是比较低沉的声音。

其实缺陷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将缺陷变成优势。

其实很多成功人士身上都存在缺陷,比如很多企业家都有阅读障碍,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则是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但这些劣势没有击败他们,反而磨练了他们的意志,让他们走向成功。

从这个角度看,《逆转》的核心其实强调了几个中国的传统理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总之,《逆转》这本书主要揭示了一种看事物的视角,不再是一贯为之的单向思维,纯粹地势利导向,而是一种多角度、客观性、辩证地看待问题的实质。

不轻信传统的观念和大众性的价值判断,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思考与分析,在实践和辩证中看待问题。每个事物都有优劣两面,两者并不绝对,只要看清楚了,才能知道怎么做。

值得一提的是,格拉德威尔在书中所说的权力的限制——“优势力量的劣势”,已经被政治学家讨论过很多。尤其是如今互联网的崛起与发展,更是加速了权力的瓦解。

不过,格拉德威尔用权力的“合法性原则”来解释权力的受限。合法性原则要求:第一,那些被要求服从权力机构的人必须有发言的权力;第二,法律要具备可预见性,不能朝令夕改;第三,权力机构必须公平。

他以此来解释小学课堂上的混乱、一个地区的青少年犯罪,甚至是北爱尔兰问题。在格拉德威尔看来,权力机构必须反省自身的作为是否加剧了混乱,而不是简单地认为自己可以采取针对混乱者的措施来消灭混乱。

所以,《逆转》让我们看到,在变化的环境中,在不平衡的冲突中,改变规则时产生的力量要大于力量本身。

弱者并非没有优势,关键还是回到本源,找到正确的方法。



《逆转:弱者如何找到优势,反败为胜》

精彩语录

1. 当我们遇到了强劲的对手时,可以思考一下,对方的优势对他们而言,是否是一把“双刃剑”。

2. 努力可以战胜能力,弱者的不利条件,可以转变成有利条件。关键是要发现,如何改变规则,出其不意——这也就是所谓的“不走寻常路”。

3. 资源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资源反而会带来负面效果。

4. 人不能跟自己的缺陷死扛,而要学会扬长避短。

5. 有缺陷不一定是坏事,如果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并且不懈地与自身缺陷做斗争,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6. 有些优势必须依赖于物质资源,而另外一些优势则只有在缺乏物质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弱者能够取胜,往往就是因为有时候后一类型的优势与前一类型的优势完全相等。

7. 我们往往把无益当成有益,却对使我们强大而明智的东西的价值视而不见。

8. 精英学校对尖子生来说是一片宏伟天地,对尖子生以外的人来说则是一种困境。

9. 一个理智的人会让自己去适应社会;而不理智的人则会固执地让社会去适应他。因此,这个社会所有的进步都依赖于这些不理智的人。

10. 当艰难的时刻来临时,勇气可以让你变得勇敢。但勇气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种当你经历过痛苦才会得到的东西。

思维导图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