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20%的要事,避免80%的琐事

关注
你可能无法一步到位的实现“把80%的时间投入到20%的要事”中,但通过逐步的调整,我们会让最重要的事情最终占据我们大部分的时间。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星空时间,作者周自强。

01

在我之前一篇文章《我们正面临什么样的变化?》中,我举了一个关于直播带货的例子。

我在其中写到:“在所有对头部主播为什么成功的分析中,有一条是共通的,就是他们卖的都是真正物美价廉的产品,产品质量好,而价格全网最低。”

这篇文章发出去以后,在朋友圈遭到了一位朋友的质疑:

无独有偶,我最近看到半佛仙人写的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的表述:

我反思,主播及其团队对货品的重视程度是否被夸大了?

5%的选品率确实说明大部分货品无法上镜,但到底是因为商品质量不行,还是因为商品太多,而主播时间不够,所以必然有那么多被筛除?(前段时间罗永浩直播后,据说排队找老罗的品牌已经排到好几个月后了。)

另一个证伪逻辑是,“产品不好就会被淘汰”,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之前为什么还有不好的产品呢?怎么突然到了直播这块,大家就都认真起来了?

对带货主播来说,我觉得“获取流量”才是最重要的工作,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流量的竞争变得极其重要。所以,团队更多的精力其实是放在流量上,而选品只是一个被动的行为。

02

“直播带货”不是今天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我想通过这个故事,带出我日常思考问题的核心模型之一:20/80原则。

即:我们所做的事情里面只有20%的事极其重要,而它能够带来80%的成效。

这个原则的推论就是:我们应该把我们80%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在那20%的要事上,而尽量避免余下80%的琐事。

03

我举一个原来我做联想之星CEO特训班的例子。

大家知道做好培训班有很多很多的事,比如招生,设计课程,邀请老师,行政事务,学员的管理和运营,还有费用等等。

有些事情非常繁琐,但做好了得到的反馈也是最快速的,比如教室的安排、文具的选择、日程安排的细致度,这些做得细致就会有赞扬,粗心一点就马上会听到吐槽。这使得团队成员不自觉地会在这方面反复思量。

我并不是说这些事情不应该去下功夫,但是我当时担心大家会因此而忽略真正需要投入更大精力的地方。

于是我当时给团队提出了一个“超分/及格标准”:即如果我们把培训的工作分成若干类,那么我要求其中1-2类做到行业出类拔萃(超分),而其余做到行业平均水平(及格)即可,甚至有些事可以完全不做(不做不等于不及格,因为明确说不做,客户就不存在预期,也就不存在打分一说)。

在联想之星,我们当时认定最重要的事,第1就是招募到优秀的学员,第2是能够提供优秀的、系统化课程。这两方面我们要实现超分。而其他内容,比如行政、费用控制、甚至学员运营,我们要求只做到行业平均水平就可以。

因为要招募到优秀的学员,所以联想之星的入班标准很高,筛选非常严格。

当时我们内部有一套细致的招生系统,全员参与项目征集和初筛;面试阶段,则会邀请往届学员、外部专家和投资人来跟我们一起评判,评判的角度也不仅仅是项目本身,还包括了该名学员本身的素质;到最终评审时,内部则是各种争吵。

到后来,还会冒出关系户、“条子生”,那就按联想的传统惯例,必须经过管委会三人(唐总、陆刚和我)全体同意才予以放行,且每期只能录取1人。即便是联想之星自己投资的企业,进特训班也不是一帆风顺,有名额限制。

我记得第8期招生,计划录取50名学员,而全国有1200多人报名。

正是这样一个过程,确保了最后进班的学员——虽不能说个个都是知名人物,但都是行业里的一流人物。

在我自己创业后,依然有创业者来找我,希望我推荐他们进入联想之星学习。我问对方“为什么想去联想之星”,他给我两个答案:首先,联想之星是一个个人的标签,一旦被录取就意味着你是一个非常牛的创业者;其次,联想之星有一个非常优秀高端的创业圈子。

这两条理由恰恰都体现了上面讲到的第一点,那就是我们一定要招募到优秀的学员。

这个例子说明,作为管理者,你的指挥棒往哪里指,团队就会往哪里使劲,最后就会得到相应的结果,但你必须有取舍。

套用OKR的方式去解读,就是社会上各个CEO培训班的目标都是接近的:做一个行业突出的创业训练营——但不同在于各家对KR的设置。这也形成了到今天为止,有品牌的创业培训都各有特色的局面。

能不能都兼顾?不能。KR之所以叫KR,就是因为它是Key Results——关键结果,而不是All results desired。

04

20/80原则也适用于个人的发展。

我们团队里面有小伙伴问: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在一家公司有没有发展前途呢?

是否有发展前途,一是你是否跟对了人,二是你是否在正确的位置上。

首先,你所在的部门,是公司前20%重要的部门吗?你可能会说,业务部门天然重要,而职能部门天然不那么重要。大概率确实如此,但每个公司在每个阶段依然会有不同。比如,2003年前的联想控股,公关外联部就是核心部门之一。

其次,在你所在的那个部门(无论它是否是核心部门),你所做的工作是本部门最重要的20%么?

通常情况下,最重要的部门、最重要的岗位,会获得公司额外的资源,而公司对这些岗位上的人,也会予以更高的期许、更大的关注和更多的机会,这些对个人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倘若很遗憾,你既不在核心业务部门,你做的工作在部门里也是边边角角的事,怎么办?

最重要的是不能坐等,“等待贵人”的结局大概率就是“等待戈多”。

我们说过,要把80%的时间用于20%重要的事情,但你的工作时间已经有80%花在了其它事情上,那只能从你业余时间中去寻找那80%的投入。

在工作的前10年,我觉得人都有机会去改变自己的专业,或者去发展能用于其它领域的独特的素质。把你除了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的大部分都投入到这些能力的发展中,你依然能有很高的概率获得新的机会。

但如果你并没有更多的投入,只是随着工作的安排而随波逐流,那当你工作10年左右再去转变,就太难了。一方面是竞争会非常激烈,需要你投入更多的精力,而另一方面,你要操心的事情更多了,你可支配的时间反而减少了。

所以要及早开始。

05

道理明白了,那我如何确保我真的把80%的时间投入到了20%的要事上呢?

巴菲特讲过一个确定优先次序的方法。

首先,在一张纸上写下你的前25个目标。

然后,你选出前5个目标。

最后,把那20个没被你选中的目标放在“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避免”的清单上。

第三步是这个方法的核心。大部分人都会找到前5个目标,他们也决心要专注于这5个目标,但他们依然会间歇性地在其它目标上投入精力,最终,这些目标牵扯的精力越来越多,导致前5个目标失去了最优先的地位。

所以巴菲特提出了最极端的建议,就是从一开始就给非重要目标画上大大的“严禁入内”的标志。

现实中,大部分人很难做到如此极致——你我大概率还是普通人。我下面分享一个身为普通人的我正在用的方法。

这个方法的目标,是让我们确保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投入足够多的时间。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我们长期或阶段性的目标是什么。

然后,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你认为应该做哪些事?这其中,能带来80%成效的那20%最重要的事情有哪些?这个过程,如果你缺乏经验,你应该咨询你周围有经验的专家或成功人士。

第三,当你开始为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请准确、诚实的记录你每天所作的事,以及花在其上的时间。(具体记录方法,请参见我之前的文章《通过复盘找到你的优势》)

第四,每过一个月,你需要对你所有的记录进行整理归类,检查“你真的把你大部分的时间用于最重要的事上了么?”结果可能让你大吃一惊。

第五,针对总结,你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逐步的调整你下一个月的时间安排。

第六,从第三步开始重复循环。

时间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是一样的。我们无法改变时间的进程,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更高效的做事或学习,也需要相当的历练。但有一件事,是我们每个人从一开始就可以做的,那就是改变我们在不同事情上投入的时间的多少。

你可能无法一步到位的实现“把80%的时间投入到20%的要事”中,但通过逐步的调整,我们会让最重要的事情最终占据我们大部分的时间。

剩下的,就是坚持了。

作者简介

周自强,星空时间创始人兼CEO,12年创业教育、天使投资经验。前柳传志先生助理,联想之星创办人之一。

星空时间致力于为更多创业公司提供管家式服务,帮助更多人在职场中学习与成长。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星空时间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