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星空时间(ID: Time4Space),作者周自强,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上周,有一位朋友向我投出“求救”信号。
她在一家教育公司工作,公司规模不大,还处在初创阶段。
这位朋友在公司做的事情很繁杂,而且工作量并不小,需要经常加班。这种状态久了,除了让人疲惫,还缺乏成就感,也没有感受到自身的成长。虽然他也尝试过很多办法,比如列任务清单,但效果并不好。
他不知道如何改变。
这种情况,在早期小公司是很常见的。
1、公司业务规模不大,而且会面临调整,让人感到无法对自己进行长期规划;
2、公司的岗位职责不清晰,也不是每个岗位都有强人直接带,所以会觉得学不到东西。
要避免这种困境,当然是去大公司。但是,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据,我们国家的中小企业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这意味着,大部分年轻人的第一份工作实际上是去了中小企业。
既来之,则安之。每天混日子当然不是选择,但如果只是拼命努力,也有可能陷入类似上面的困惑。
我们先来思考,小公司有没有可能成为锻炼人的平台?有的。
小公司有不足,但是也有两个大公司没有的特点:
1. 给了个人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如果找准自己的优势和公司发展所需要的切合点,那是一个真正的双赢局面;
2. 小公司的创始人,终归在某个方面有特别的优势才会自己创业,而从创业者的心态考虑,他大概率是特别希望身边的人能够快速成长,所以他们愿意带人。
如果能用好这两个特点,我们就能得到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应该如何利用?
有两个指导原则:
从公司业务最重要的地方着手;
以创业者的思维规划自己的工作。
第一、从公司业务最重要的地方着手。
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两个:1、产品;2、营销(2C)/销售(2B)。比如前文所讲的例子中,教育公司的产品就是课程;而因为他们又主要针对个人用户,所以营销、用户增长也很重要。
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包括了课程的开发设计、讲师的邀请或内部培养;而营销的工作内容就更多,如通过社交媒体获得用户,通过线下活动获得用户,而在当下的形势下,社交媒体就是很重要的获课领域。
所以,你首先应该把你的工作向这两者的其中之一靠拢。而向哪个方面考虑,则取决于自己的条件和选择:比如,自身专业出发,是产品还是营销最能发挥自己的学习积累?再比如,还可以考虑创始人的最强项是什么,他是强于营销还是强于产品,也可以选择跟着他,从做他的业务助理开始。
第二、以创业者的思维规划自己的工作。
首先,是主动意识。所谓主动意识,就是不能指望别人给你安排好具体任务。因为初创公司就是一个萝卜很多坑,而且很多事情一开始是没有那么清晰的定义或边界的。要达成一个目标,需要做哪些事,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基本上是边做边摸索。如果你等待别人给你安排任务,那到最后落到你头上的就全都是零零碎碎的事情,这就真成了“打下手”。
当你参加会议的时候,不仅仅是“旁听”,事实上,“听”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必须参与讨论。即便一开始你的发言显得业余、幼稚甚至是错误的,但也要敢于发言。当公司确定目标、计划时,主动思考你能在其中承担什么,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然后在参与讨论、提出建议后,主动提出由你来承担其中一部分工作。不用担心自己做不好或没经验,对于开创性的事情来说,其他人的起点其实并不比你高多少。
其次,是全局意识。所谓全局意识,就是当你想事情,或者承担任务的时候,不要一个一个的点想或做,而是至少要考虑一条线。
比如,如果公司准备做一门线上导流课,你如果想要承担这块工作,就不是“我来负责拍摄”这样的点,而是“我来承担整个线上内容的的制作和传播“。这时候,你的思维方式,就不是“把视频拍好”这样的具体任务,而是从“如何实现更大的传播,达到导流效果“这个目的出发,然后你往回思考,“在什么样的平台上去传播?”、“各个平台是否需要不一样的内容“、”对内容有什么样的要求?“、”对形式呢?“,乃至“课应该如何讲?”、“是否有创新的机会?”这样更加上游的问题。而你最终负责的,也不是“拍摄”这个具体任务本身,而是这件事的最终结果。
即便一开始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当开始这么思考,并且基于这样的思考去计划工作时,我们就会感受到与以往不同的目标感。有明确的目标,且为之努力,那即便最终结果不如意,但当我们意识到如果可以改进某个方面,未来就能达到目标时,我们就能感受到工作的动力。
拥有创业者思维,不一定非要去创业。上面谈到的两点,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你做什么,都是优秀领导者的通用素质。在小公司里,正有这样的机会去锻炼。而在大公司里,因为岗位特别具体,任务特别明确,所以既不需要你去主动思考,更不用越厨代疱地考虑不是你岗位规定的事情,只需要按部就班,反而不能锻炼这方面的意识。
当然,如果你所在的公司,连这样的机会都不愿意给你,只希望你做一个“螺丝钉”,那你还是赶紧换地方吧。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