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报道,作者宇哲,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这是一个来自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科院的创业团队,四位创始人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
这样一群年轻人为何选中脑科学?
作为一项拥有超过40年历史的技术,脑机接口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脑控打字、脑控开关、脑控无人机……脑机接口技术正让“科幻”变为现实。
与此同时,长盛不衰的脑科学吸引着商业和资本的长期投入。近年来,谷歌、Facebook、马斯克相继布局,据硅谷Live近两年的统计数据,从广义脑机接口市场规模来看,综合考量推算出未来五年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美元。
其中,脑陆科技创办于2018年6月,重点布局脑机交互领域,将脑科学应用在助眠产品、脑疾病和健康筛查等方面。虽然创办不到两年时间,脑陆科技的产品却受到市场关注,其在创办同年推出的第一代助眠产品,未上市便被渠道订单全部预购。
这个由90后创始人带领的学霸团队具备哪些特质?又将如何创造“可能属于下一代人的交互方式”?
学霸共创脑陆科技
经过近3年的酝酿,“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即“中国脑计划”,在2018年作为重大科技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伴随中国脑计划正式拉开序幕,同年6月,脑陆科技正式成立。
对于这群想要完成“脑科学伟大愿景”的年轻人来说,开始接触脑机交互则要从2014年说起。彼时,脑陆科技CEO王晓岸与另外几位合伙人在美国相识,已经萌生了对于下一代信息交互领域探索的初步想法。
而后,几位年轻人在毕业后开始了一段各自人生道路的重要探索。以王晓岸为例,就读于哈佛大学,毕业后其进入国内某大型金融集团,负责线上综合金融业务,亲历参与同龄人难得一见的重要场合。
在人生观、大局观被迅速重塑的同时,一同迅速发展的还有她作为新人超强的业务能力。任职期间,王晓岸成功搭建起线上业务平台,并建立百人团队,在线上平台搭建完成之后的第一年,该平台销售额达到百亿人民币。
同时期,脑陆科技的另外几位合伙人也大多具备创业经历,似乎脑陆科技是他们人生的正题,而在此之前,他们大多已历经磨练。
时间回到2018年,对脑科学领域产生浓厚兴趣的王晓岸,决定与几位合伙人正式创立公司。
脑机交互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交叉研究,而核心创始团队的组合,让团队的成功成为可能。王晓岸拥有哈佛大学数据科学硕士学位,有多年销售和运营经验;卢树强博士作为芝加哥大学认知学博士,具备人工智能技术实力,并且曾成功参与创办医疗影像赛道的TOP级公司;马鹏程作为中科院副研究员,拥有扎实的工程技术实力,以及对算法技术的工匠精神;吴寒峰作为后续加入的业务合伙人,拥有多年的资产管理和投融资经验;庞浩作为清华大学脑与类脑研究中心博士后,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经验。
在这个复合型人才聚集的团队看来,“整个行业的时机到了”。
“最根本的是看到了未来”。王晓岸表示,大概10年到15年会有一代新的人机交互方式,而未来必然会有新的交互模式替代手机。另外,短期内大健康人工智能领域,对于脑科学的关于与应用也将会有大的市场。
时代一直在发展,重点在于谁能看到更远的时代。
就这样,脑陆科技诞生了,而在一群年轻成员的带领下,脑陆科技又是如何攻克难点实现落地的?
从to C 到to B,开发全行业综合解决方案
“脑机交互市场的前景毋庸置疑,难题在于如何找到切入点、如何落地。"
大健康领域的人工智能(AI)是近两年来的热门话题。在中国,近年来失眠人群比例持续上升,睡眠是90%尚未被开发的万亿级市场。据中国睡眠协会数据,中国有56%的人有睡眠问题,存在睡眠障碍的人中,高血压患者占50%,抑郁症患者占25%。
需求巨大的睡眠市场,使得失眠人群成为脑陆科技的切入点。2018年初,脑陆科技开始研发基于实时脑电的助眠脑机产品。“这是当下解决用户困扰的领域”与此同时,硅谷很多睡眠脑机产品公司也开始研发,而脑陆科技的目标是打造中国自主品牌。
2019年,脑陆科技的第一代可穿戴助眠产品“KANG”正式上线。
产品包含一个脑机硬件和APP,其主打AI助眠,通过脑波导入帮助迅速进入深睡。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脑陆科技团队调研了世界最先进的睡眠仪、EEG监测、医疗级脑机产品等,深入对比了各家电路,以及世界知名睡眠中心的解决方案,集合了众多产品优势,包括实时脑电的监测和展示、实时AI算法的声波、微电和磁场干预、自主研发的电路增强采集精确度等。
根据斯坦福睡眠中心的数据支持,前期实验数据证明,该产品可使平均深睡比例提高40%,清醒到浅睡用时平均缩短60%。
据介绍,第一代产品在上市之前渠道订单就已预购一空。可见,中国在睡眠市场的巨大需求,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既是脑陆科技产品落地的第一步,亦是脑科学助力睡眠这一空白市场的重要一步。如今,其已与多家医院、企业、渠道商合作,将可穿戴脑波监测产品应用于企业场景,同时其第二代助眠可穿戴产品已开始量产,预计将于2020年下半年以更低的价格面向市场。
作为一家脑机交互研究的初创公司,脑陆科技的产品思路与大多数同类型公司不同,脑陆科技并未以具备某种功能的产品切入细分赛道,而是在攻克大健康市场的同时,将业务逐渐向多领域扩展。
王晓岸告诉创业邦,“to C端业务占据公司业务的20%左右”另外80%业务主要是面向B端市场。2019年6月起,公司面向B端市场的脑机系统全面落地,行业覆盖医疗健康、安防、娱乐、社会生产。
可以说,脑陆科技侧重于从产业链上游为下游B端市场提供软硬件一体的解决方案。无疑,脑机交互技术能够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而脑陆科技要做的不仅是提供产品,更重要的是让更多行业意识到,脑机交互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体验、提升效率。
在王晓岸看来,发现每个行业痛点,才能做到“赋能合作伙伴,共建脑科学生态”。
以医院精神内科常见的精神健康筛查为例,传统的精神科诊断方法还是量表,即医生与患者一对一沟通,来确认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或精神疾病倾向。而脑陆科技的脑健康筛查产品,可以根据脑电设备信号采集生成大脑能力曲线图,按照不同等级分量评估出多项脑健康与能力测试指标,辅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脑健康或精神健康类疾病。
目前,脑陆科技与国内多家医院展开合作,如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宣武医院等,进行脑健康或其它跨科室的科研合作、筛查与治疗。
在安全安防场景中,脑陆科技研发出智慧安全帽产品,可通过对工地工人注意力或脑疲劳的监测,触发实时报警。在全国8000万工人中,例如隧道高空作业等,据统计有60%以上是由于脑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的事故。王晓岸介绍说,“国家非常重视生产安全和工人安全,我们很荣幸尽一份力”。
此外,在娱乐场景中,脑陆科技与某大厂合作的VR眼镜,就是通过嵌入式脑机芯片读取脑信号,实现双向交互,在输出方面,通过算法判断玩家的情绪状态进行游戏优化;输入方面,玩家可以用“意念”控制游戏人物移动,来实现情绪检测和脑控,从而实现“人机交互”。
成立不到两年,脑陆科技的应用场景已覆盖多个不同领域。在王晓岸看来,虽切入不同行业,但产品功能非常聚焦,因此准确度较高,大多以精神健康筛查、监测人的情绪和状态、利用脑控实现对外部机器的控制、睡眠与梦、意念识别为主,技术方向明确。
目前,脑陆科技也在进行意念打字等产品的开发与测试。另外,脑陆科技正在与地方政府和其他企业,共同推进脑疲劳等脑科学的行业标准的制定。
创造可能属于下一代人的交互方式
目前脑陆科技在北京和硅谷团队共50人左右,公司在2018年获得天使轮投资,在2019年获得pre-A轮融资。据王晓岸透露,2020年将有新一轮投资完成,用于接下来的市场拓展。
谈及团队优势,王晓岸重点提到两点。首先是产品和商务能力,“我们特别在乎用户体验和公司每个阶段的商业价值。”这也是为什么脑陆科技能够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很多合作都落地的原因。“我们第二代康睡产品预计能够做到盈亏平衡”在团队技术实力的基础上,补足了销售和商业能力,加速了公司的商业化落地。
“我们会以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做企业”团队核心成员具备创业经验,各方面能力都较为成熟。在王晓岸的意识里,有精神力量的团队能够克服任何经济周期,“它可能一路都没有遇到任何风口,没有突然一下爆发”。
在脑陆科技团队中,85后90后占据了大多数,“我们还想招98年的”,在王晓岸看来,“我们做的事可能会是下一代交互模式的领军,我们希望吸引到下一代人,创造等我们四十岁左右每个人都不离身体的东西。”
伴随中国脑计划的开展,中国已经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成立脑中心。接下来,脑陆科技也在和清华大学和政府探讨中国脑计划的中部中心,与政府部门和高校一起,普及到更多需要的领域和人群,“做一些有社会意义的事情”。
作为脑科学领域创业的90后,王晓岸曾获得多个奖项,包括2019福布斯亚洲30岁以下精英榜等。在采访的最后,王晓岸诚恳的说,“我只是代表公司,大家看到的是我们整个团队的付出。”不到三十岁的王晓岸,多次感谢团队成员彼此间的支持和全身心的付出,在她看来,这些共同奔赴梦想的人,亦是财富本身。
说到成长中对其最重要的部分,王晓岸给出的答案是“家庭”,鼓励式的教育让她自信又自由,仿如人生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万花筒,一切皆有可能。曾梦想从事文学的王晓岸,如今在创造“可能属于下一代人的交互方式”,而事实上,他们做的很好。
如王晓岸所说,初衷决定结果。未来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