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锐创投吴斌: 投资最极致的创业者

关注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去了解新时代人的需求,他们平时在干嘛,他们生活中所有涉及到的东西其实都是我们投资范围内的东西。

编者按:本文来自春涧资本,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封面图来自壹图网。

作为拥有近16万粉丝的知乎大V,青锐创投的创始人吴斌是一个极爱思考与分享的人。在外人看来,颇耗心力的知乎写作或许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了,但他却给出了一个标准的“工作狂”回答:“我很难说我有什么业余爱好,因为我觉得我的工作和业余是一体的,工作本身就是我的爱好,就是探索真知,体悟事物的本质,认识世界的过程。”

稍稍围观一下知乎账号“青锐吴斌”,就会惊叹于作者的包罗万象: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理论物理、宇宙空间、东方哲学,乃至两性情感、幼儿教育,信手拈来的回答洋洋洒洒,不拘一格。

吴斌说这是因为“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研究琢磨事情的人”,“探索世界的过程让我感觉非常有幸福感,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可以给我带来人生的幸福以及人生的意义,这点是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显然,作为一种职业,风险投资可以带给他“探索世界”的预期。在他看来,风险投资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赚钱,因为在挖掘投资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去探究其背后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时又反射到自身,不断认知自己,“这个行业还有一个福利就是可以和一流的创业者在一起,”

基于此,吴斌与另一位合伙人曹晖(链家创始人)在2015年成立青锐创投,关注消费、科技和互联网等领域的早期投资。

“变态”的企业家精神

迄今为止,青锐创投本身共投资了50多个项目,包括人工智能公司天准科技(已上市)、“中国版戴森”追觅、二次元音频社区猫耳FM、消费品牌植护、无他相机,等等。

纵观青锐创投的投资组合,就可以明白“青锐”二字的含义:青年人群、新锐事物。因为,投资组合里面洋溢着二次元、漫画、游戏、潮牌、医美、网络文学、95后社交、宠物消费等等年轻人的热情。

不过,吴斌解释说,“青锐”二字其实是青锐创投英文名字Edge Ventures的中文翻译,“取名字的时候,「青锐」是针对创业者而言的,而不是针对具体项目。什么寓意呢?就是我喜欢的企业家都是具有蓬勃的朝气,锐利的认知,破坏性创新的能力,或者高效直接的行事风格,这样的创业者我就比较喜欢投。这跟年龄不完全相关,关键是内心的状态。我从来没想过要刻意去讨好年轻人,只是从创业和投资的历史来看,确实年轻人更容易有这样的特质。”

吴斌所言的企业家特质,亦即青锐创投所推崇的“企业家精神”。而一直以来,青锐创投最为强调的理念是“寻找当代最具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并帮助他们成功”。

关于企业家精神,作为有过亲身创业经历的投资人,吴斌有自己的感悟,“如果让我用简单的词汇去描述企业家精神,我就会用「无我」两个字。虽然听起来比较哲学,但企业家的终极状态就是没有个体自我的意识,而是将「我」和企业本身融为一体,「我」就是企业,企业就是「我」,是为「无我」。”

吴斌的观点是,人生短短几十年,个人能够选择的事情其实很少,不能什么都想要,“有些人可能看重美食,有些人看重娱乐,有些人可能追求学术成就,也有些人追求艺术创作,企业家的追求就是建立一个能改变世界的企业,并将其发展壮大。”

他用一段极有哲理与禅意的话来深入阐述他所理解的企业家精神:人生没有绝对的意义,所有的意义其实都是你自己赋予的,而企业家就是将生命的意义注入到一家企业中去。为了成就这家企业,他能够去克服困难,扫清一切障碍,技术不行就克服技术问题,市场不行就克服市场问题,哪个人不行就解决掉哪个人,如果自己不行就不断改变自己。这个过程肯定会面对巨大的压力,承受常人不可承受的负能量,等于是逆着十级台风前行。我觉得他一定要有跌入悬崖的绝望,再一步一步爬上来。他如果没有超出正常范畴的内心力量,是不可能坚持做到的。所谓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创业这个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吴斌认为,如此超越常人的成功欲望和坚韧的内心一定是来自于非同寻常的经历,“这个经历往往是儿时的家庭经历,而不是成功后的经历。”

然后,他提出了一个在喧嚣的当下经常被忽略或被湮没的角度:企业家的童年。他说,企业家的童年往往是不太幸福的,比如三个备受追捧的美国创业偶像乔布斯、贝索斯、马斯克,不是领养就是单亲,反正都不是出生于完整温馨的家庭,这类的经历更容易让人把目标集中,把事情做到极致,那就是要做一个伟大的产品,伟大的企业,从来不考虑退路和失败,“我们做投资,一定要投最极致的创业者。你创业成功后身价几十上百亿,为什么是你不是别人呢?凭什么?只凭运气吗?我觉得这个逻辑是不通的。你没有做到极致,你不牺牲掉一些东西肯定是不行的。”

吴斌承认,「识人」是难度非常高的事情,里面坑很多,而“极致”就是最重要的筛选标准。

他举反例说,有些创始人什么都好,原生家庭温馨幸福,学历好,过往工作经历也很好,智商情商都挺高,和他交往很舒服,同事都交口称赞,“但这样的人一般都创业不成功,为什么?因为太正常了,太符合社会标准了。但社会标准是为常人设置的,不是为变态的企业家、极致的企业家设置的,所以企业家一定是非标的,一定是内心有强烈到变态的欲望。换言之,企业家往往都不是普通人嘴里说的好人,更多是有脾气有性格的人。”

新品牌的崛起机会

去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40万亿元,占我国GDP总量的42%。众多新兴消费品牌凭借新理念和新产品成为消费市场上耀眼的新星。消费领域也因此成为近年来投资圈的热门话题。

吴斌说,消费品新品牌崛起的机会愈发明显,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

1、消费人群的世代变化。中国在这个变化上的特点是高频和密集,这里的影响因素不仅仅是互联网,而是中国从基础的工业革命时代,走到现在的信息时代,只花了40年。这就导致人群的经历完全不同,中国的60后和70后,70后和80后,80后和90后,几乎是完全不一样的人。而美国欧洲并不是这样,他们的代际思想差别没有那么大。这个世代变化的特点本身带来消费习惯的快速改变,给新品牌带来了巨大机会。

2、突出全球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直播和短视频带来的快速传播的机会,降低了消费品牌创业的门槛,提升了消费品牌创业的速度,可以用较低成本快速大范围触达用户,和主要走线下渠道的老品牌并不是直接死磕的关系,这样的条件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得天独厚的。

3、强大且成熟的供应链。在消费品领域,其实当今世界一大半的品牌都在中国代工,几十年来培养出了一大批生产质量有保障且效率极高的工厂,这些工厂本身在制造方面是世界突出的能力,但只是没有品牌。品牌创业者因此可以相对容易地找到代工厂来合作,而不需要一开始就投入大资金自建工厂。这进一步降低了创业门槛,让消费品创业公司能像雨后春笋一样大量诞生。

消费领域的投资泡沫

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的背后,离不开投资机构频频出手的资本助力。伴随着完美日记、元气森林等陆续完成高额融资、估值记录被不断刷新的同时,消费领域的“投资泡沫”之说亦随之到来。

吴斌说,消费领域的投资之所以开始热起来,除了前面说的创业机会利好以外,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互联网项目变少,目前尚无新的基础平台产生,AR、VR、5G等还没有落地,导致互联网项目的创新后继乏力,投资圈以前关注互联网2C项目的投资人被迫寻找新目标,而消费投资恰好也是2C的,部分投资逻辑是重合的。因此,某种意义上而言,投资人的“转型”也一定程度上带热了消费领域的投资。

他的观察是,消费领域的投资目前是有过热的迹象,或多或少也有泡沫的存在,但泡沫并没有大到令人担忧。与之相比较,硬科技和医疗领域的泡沫则显得更大,这才是在未来几年内真正值得警惕的。

如果一定要深究关于泡沫的问题,吴斌说,长期来看,他不认为目前的泡沫是泡沫,“从消费品集团的角度来看,天花板其实是非常高的。茅台就不说了,两万亿的市值,宝洁市值三千多亿美元,欧莱雅市值一千多亿美元,联合利华市值也接近一千亿美元。跟它们比,完美日记、元气森林这种一两百亿人民币的估值,离消费品公司估值的顶点还远得很。”

关于消费领域的估值逻辑,吴斌说,现金流折现是最经典最准确的估值方法,因为赚多少钱是估多少值唯一的标准。从可实践性的角度出发,吴斌总结了以下三点影响估值的因素:

1、赛道。赛道的大小决定了未来的市场成长空间。

2、盈利。我们可以看一下当前市场上的主流公司过得怎么样,是不是毛利率高点,是不是ROE(净资产收益率)比较好,还是说利润率低,ROE差呢?因为一个消费品,同一个品类的公司,盈利性差距不会太大,所以好的品类赚钱预期好,自然能给到更高的估值。

3、团队当前团队有没有潜力做到这个赛道的龙头,如果只是参与一下这个方向做做生意,那是没什么意思,只有做到龙头的品牌才能获得更高的溢价,给的估值也就更高。

青锐布局:物质端+精神端

去年以来,青锐创投开始重点布局消费领域的投资,且重点关注快速起量的品牌:在更短时间内覆盖更多用户,然后逐渐成长为一个品牌。

吴斌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提到,所谓品牌就是商品的精神溢价。他将消费品的价值分为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两部分,产品价值包括实用价值和外观价值。这两个价值是基于产品本身的,没有太多精神层面的东西存在。而品牌价值包括保障价值和彰显价值。这两个价值就是消费者对产品在精神层面的价值。真正的品牌一定是基于精神层面的保障和彰显带来溢价。

就现阶段投资而言,投资快速起量的品牌,然后等待它产生精神溢价,是当前能做的最优选择。

关于起量,吴斌有两个标准,首先是赛道要足够大,市场要足够大,因为小池塘里出不了大鱼;其次是性价比,产品拥有良好的体验和合理的价格,才会被更多人接受,“你在一个大市场里被更多人接受,你肯定能做成一个大事。如果你只是在一个小市场里,你做得再好可能也是一个小而美。同理,你在大市场里没有成本和体验的支持,做得不好,最终也不会被很多人接受,还是做不大。所以这两点缺一不可。”

目前,青锐创投的的投资方向主要围绕C端展开,包括消费服务和互联网项目,前者属于物质需求范畴,后者的社交、短视频等项目则属于精神需求范畴。

吴斌介绍,具体就消费服务而言,青锐创投将之分为消费品品牌和服务,“消费品牌里面我们投资方向包括日常用品和食品饮料这两个小主线,前者是基于科技+成本优势为主线的日常用品,后者是基于健康+方便快捷为主线的食品饮料;服务里面,我们看的是渠道和供应链,又是两个小主线,一是基于新兴消费品牌的零售代服务或者零售代品牌,二是基于信息化推动高品质供应链。”

他总结说:“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去了解新时代人的需求,他们平时在干嘛,他们生活中所有涉及到的东西其实都是我们投资范围内的东西。”

吴斌,青锐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职业生涯主导和参与投资项目70多个,以早期项目为主,投资案例包括天准科技(已上市)、星星科技(已上市)、无他相机(被天鸽互动和微博收购)、M站(被B站收购)、植护、追觅等。目前,青锐创投共有4支人民币基金和1支美元基金,基金管理规模约10亿元人民币,当前主要关注消费和互联网。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