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五源资本,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企业级开源分布式数据库厂商 PingCAP 日前宣布完成 2.7 亿美元的 D 轮融资,创造全球数据库历史新的里程碑。本轮融资由纪源资本(GGV Capital)、Access Technology Ventures、晨曦投资 (Anatole Investment)、时代资本(Jeneration Capital)、五源资本(5Y Capital 原晨兴资本)共同领投,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BAI)、Coatue、天际资本(FutureX Capital)、昆仑资本(Kunlun)、挚信资本(Trustbridge Partners)及老股东经纬中国(Matrix Partners China)、云启资本(Yunqi Partners)跟投,瑞银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五源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表示:“恭喜PingCAP在今年的环境下顺利完成新一轮融资。这一轮融资,PingCAP吸引到了全球最知名的投资人的支持, 无论从规模上看,还是从投资人阵容上看,都是数据库领域以及全球开源领域在这一阶段最大的融资。其次,公司在疫情期间,加速完成了全球化业务的扩张和国际化团队的落地,从一家技术极客公司进化到了一家全球化技术服务公司。
开源的云原生数据库是伴随着互联网以及云计算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第一天开始就全球化竞争的市场,能够领导这一市场的企业必须在技术上、产品上、以及商业生态上占据全球领导力,这对于传统模式创新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竞争维度,也意味着巨大的未知挑战。
我们自2015年结识刘奇和创始团队以来,公司一直在巨大的争议中成长,让五源资本和PingCAP走到一起的,恰恰是我们双方面对这种巨大争议背后的相互认同与欣赏。我们很兴奋地见证刘奇带领团队每年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步步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张到全球。我们相信这一轮融资只是全球化业务的开始,是未来的一小步,千亿美金的全球数据库市场才是我们的星辰大海。”
PingCAP 成立于 2015 年,是一家企业级开源分布式数据库厂商,提供包括开源分布式数据库产品、解决方案与咨询、技术支持与培训认证服务,致力于为全球行业用户提供稳定高效、安全可靠、开放兼容的新型数据基础设施,解放企业生产力,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由 PingCAP 创立的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 TiDB,为企业关键业务打造,具备「分布式强一致性事务、在线弹性水平扩展、故障自恢复的高可用、跨数据中心多活」等企业级核心特性,帮助企业最大化发挥数据价值,充分释放企业增长空间。
五年前,因为想做一个能解决自己问题的分布式弹性数据库,顺便帮助有类似痛点的程序员,刘奇和豌豆荚的同事黄东旭、崔秋决定出来创业。从创业初期就开始布局国际化;坚持“小就是大”,五年来只有一款产品;作为一个to B 企业,直到B轮都还是零营收…… PingCAP 从诞生第一天就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坚守长期价值,所以这一路走来也会更加艰难,和为人所不解。
但是,从一开始大家都不信,到一部分人相信,到今天被近千家不同行业的突出企业应用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并成功抢占美国、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头部客户,完成 2.7 亿美元的 D 轮融资,创造全球数据库历史新的里程碑,PingCAP 已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此前,五源资本合伙人刘凯和PingCAP 联合创始人&CEO 刘奇进行过一场线上对话,今天我们把部分对话内容重新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Q&A
五源资本合伙人刘凯
PingCAP 联合创始人&CEO刘奇
Q1
刘凯:创业的初心来自哪里?
刘奇:最早是想做一个能解决自己问题的分布式弹性数据库,顺便也能帮助到有类似痛点的程序员,记得当初还没有成熟好用的分布式数据库,其实这就是程序员的执念,我也不例外,每个程序员都想通过代码改变世界,解决问题,更高效,自动化,更智能,去发掘,去创造,这样就可以让自己更懒一些,有时间去解决其它有趣的问题,毕竟有趣的问题那么多,这辈子太短,能解决一些已经是幸福满满。
Q2
刘凯:作为一个CEO,你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输入,让自己持续成长?
刘奇:出差是我获得输入比较安心的一种方式,上火车之前拿一本书,到站了,就把书留在座位上,后面上车的人如果觉得这本书不错,他就可以看看。
一般我会在途中把这本书翻完,不一定翻得很细,但翻完我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本书里,作者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本书是一个什么样的架构?重点是什么?如果有太多重点,我记不住的话,最需要记住的一个重点是什么?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之后,我可以心态很好地在下火车或者下飞机时把那本书放下。
大部分书都是这样的,只有极少数我觉得看完还不过瘾,思考完还有点依依不舍,那我会把这本书带走,回头再看。这是一种比较节省时间的高效的获得输入的一种方式。
Q3
刘凯:你看过的书里,对你的创业影响比较大的是什么?
刘奇:我之前推荐过一本书,叫《小就是大》,收获最大的是“专注的重要性”,每一个小点你把它做好之后,它最后能产生很好的规模效应。
我们创业这五年,PingCAP 只有一个产品,就是TiDB,这在国内的创业公司来说是极其少见的,以至于我创业第二年时,有朋友开玩笑说,你们还没换方向呢?到了第三年,他们问我,你们怎么还只有一个产品?你的产品矩阵呢?
今年是PingCAP第五年,我们现在还是只有一个产品。那本书,“小就是大”这四个字一直在提醒我,实践了5年,我觉得这句话挺对的,我还想继续实践下去。
Q4
刘凯:某种程度上,这跟现在的创业哲学是反的,现在的创业哲学都是有限与无限的游戏,“关注增长不关注边界”。
刘奇:这其实要看阶段,如果这个市场空间本身够大,但我还没有做到妥妥的第一名,抓住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这个时候急于去扩张,我觉得不一定值得。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要做好一个产品,我都觉得好难。我们做了5年,TiDB还没有成为一个全世界的事实标准,我们还有巨大的改进空间,所以我并不着急去扩不同的品类,做新的产品矩阵。
现在国内很多软件创业公司的现状是,一个产品没做多久就开新产品线,然后变成一产品矩阵,但每一个产品上的投入都很小,最后可能每一个产品都没有竞争力。
我们走了另外一条路。我们现在单点的研发已经超过200人,从全球来看在这个领域都属于非常大量级的研发投入,再加上 TiDB是一个开源的产品,整个社区的投入加起来可能跟我们是等价甚至更高的,所以TiDB 这一条线,最后实际的人员研发投入可能大于500人,这么多人集中力量去把一个产品做好,其实是非常厉害。但就算这样,我觉得还不够,我们预计今年的社会力量加起来能够到2000人。
可能是因为这样的专注才产生了突破,所以目前我们的国际化进展非常好。在不同的国家都有头部的客户,比如日本最大的支付公司 paypay,视频公司 U-Next, 越南的独角兽 VNG,以及支付公司 Zalo pay, 印度的 zomato,BookMyShow,东南亚最大的电商 Shopee,法国最大的视频互联网公司Dailymotion,还有美国和德国的用户,也特别感谢他们选择我们,信任我们。
Q5
刘凯:PingCAP 创业初期就选择了国际化的道路,对于一个纯本土的公司,这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为什么一上来就做国际化?
刘奇:一个看上去合理的解释是我们创业的时候(2015 年)了解了一下数据库市场的分布,中国当时的数据库市场整个营收在全球大概只占了3%,全球的市场大概五六百亿美金。如果我们只做这么小的一个市场,根本就满足不了我们对于未来的期待。
另外一个更合理的解释是我们就是想做国际化,好的产品应该通行全世界,所以我们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
Q6
刘凯: 把一个产品从无到有做出来,从本土做到全球,这是个突破你自己和团队能力边界的过程,这中间有什么特别痛苦的经历吗?
刘奇:比较痛苦是觉得自己永远都不够qualify,永远都觉得我们需要更优秀的人才加入进来。所以我要做的就是让这些优秀的人才有更多的权利,让他们有更大的自由去做我们以前认知边界以外的事情。
CEO的成长速度是不太可能跟着业务去走的。我挺认同张一鸣那句话的,Develop a company as a product. 如果你把公司当成一个产品去看,优秀的人才就像产品的一个模块,这些模块后面能有更高效的算法,然后去迭代,以更高效的方式去运转。所以我现在主要的关注点其实都在人才上面,怎么去找到更加优秀的人才。
CEO最重要的三件事,找人、找钱、找方向,我们方向5年没变过,所以我就少了一个事,剩下就是专注做好找人和找钱。具体的业务基本都放权给其他优秀的同事去做。
Q7
刘凯:创业这些年,有哪些条条框框是别人给你的,你自己最想打破的?
刘奇:比如说营收。很多投资人在投to B企业的时候,会希望在早期看到收入。但是,数据库的开发周期特别长,没个两三年时间,把它写到能用的程度,是没办法做收入的。所以我们一直到B轮的时候,到账收入还是0。
长远的价值和短期的价值很多时候都是冲突的。如果我们选择了一个高增长快速扩张的长远价值,有一些短期的价值是要放弃的。早期的营收其实是我想打破的一个条条框框,所以我们的融资一直不是按多少倍去估值的。
我也希望能够创造这样一个例子,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关注长远的价值。当然如果做成了我们就是先驱,如果做不成我们就是先烈,但不管是先驱还是先烈我都想试试。
Q8
刘凯:创业五年多,有没有什么经验或者建议分享给其他技术创业者?
刘奇:我觉得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一般给了建议,大家也不会听,笑。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创始人区别还是很大的,这是我们非常希望看到也非常欣慰的,如果大家都一样,这世界多没劲啊。
Q9
刘凯:下一个五年,你希望因为PingCAP 的存在和努力,为行业和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刘奇:希望PingCAP以后能成为这样一个案例,让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看到和相信,世界是属于我们的,从第一天开始就把国际化当作一个标配,一上来不要把自己只是定位成一个中国的企业,只做中国的某一个细分市场,要敢想敢干,做全球的市场,万一做成了呢,笑。
另外,也希望未来,我们的用户不用再为管理数据发愁了,未来数据的形状和流动都应该像水一样,用户需要什么样的数据,它就能跟着用户的需要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