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oNews(ID: ilovedonews),作者杨静,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以前,在生活的小乡镇、小县城能认识一名银行的信贷员或者其它工作人员,在亲戚、朋友邻居的眼中可是一条顶级的人脉关系,因为这就意味着你有“银行关系”,至少比其它人更有机会获得银行的贷款金融服务,普通人办理金融借贷业务更是难上加难。
现如今,西安一名购买奔驰的女子因不在汽车销售4S店办理汽车分期贷款在机顶盖上哭诉维权,普通人更是被各种借贷的广告刷的眼花缭乱。我们的生活到底是因金融而改变,还是金融正改变我们的生活。
贷款买车比全款买车更便宜、去各大金融机构办理贷款还有红包,这些扭曲到变形的金融借贷服务似乎现在已经变成了稀松平常的事。京东金融因铜臭味满满的借贷广告被网友谩骂从而发声道歉,但这绝对不是这些年第一支低俗的借贷广告视频,开展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都在用这种所谓的“土味”借钱视频博得年轻人的青睐。
一家第三方统计机构前段时间统计得知,在国内排名前100名的互联网APP中,已经开展或者正在试图开展金融借贷业务的APP占比超过了70%,在互联网上,如果有了足够的用户量而没有金融借贷业务,那么会被看成是没有前途的创业,金融为什么成了整个互联网最大的创新,用户拒绝借钱为什么比借钱要更难。
消费贷成了割韭菜利润最大化的方式,消费端的大量商品,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分期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贷款的,订外卖可以用美团的月付信贷产品,花呗几乎可以满足生活中所有的消费场景。大肆普及消费贷最大的原因是巨大的利益的驱使。遍布于各大互联网平台的消费贷产品其实就是类似于传统银行的信用卡业务。
我们试着想想,最近十年以来,我们熟知的信用卡产品,银行又是如何卖力推广的,、。办理信用卡,不仅可以获得银行的消费返现,而且定期还会有各种优惠活动,精明银行的是在给用户免费的面包吗?显然不是,在股份制银行的收益结构中,信用卡业务的各种收益基本上可以占据银行四分之一的利润,现在以花呗和借呗为代表的互联网借贷产品正是在抢食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据一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告知,大多数开展借贷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基本上构成了创业公司全部的利润。互联网只是概念的衬托,金融借贷才是最为核心的业务。
当最为普通的消费者都无法拒绝借款时,意味着资本彻底将套利的工具长期性的框在在每一个用户的身上了。资本借钱给用户的目的是为了长期性、可持续、更彻底的收割用户,金融就是收割的代名词,普通民众只不过没有算账罢了。
以如今大多数非银金融机构日息3元、日息5元的宣传口号简单计算来看,都已经远超18%年化。虽然称不上高利贷,但当用户超过自己实际能力进行超前消费时,资本所赚取的利润不知是18%的多少倍。
在一串串复杂的金融计算逻辑下,并非每一个用户都愿意去分析自己需要付出的利息成本,更多的人是在以消费的名义诚实了接受了资本所谓的金融支持。对于资本来说,只要有一个新的用户进来,意味的自己的利息收入又会增加。资本怎么不会去邀请你贷款呢。
借贷的杠杆本质是服务于消费实体,但如今消费实体却被金融绑架,大量的消费者并不是实际需要一个商品而选择金融杠杆服务,反而是因为商品附带着免费的金融服务,消费者为了享受免费的金融服务选择了这个并不是绝对需要的商品。但问题是,在收入与支出对等下这项服务是免费的,支出大于收入后,资本的套利就开始产生了。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