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如流FLOW,作者杨游一,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托育行业政策利好有望再加码,但冰火两重天。整体而言,资本市场对托育行业仍持谨慎观望态度。托育机构如何在“冰火两重天”中破局谋生?借鉴海外“他山之石”或可打开新思路。
01
托育机构新增2020年迎来井喷
托育行业政策利好不断,自去年以来迎来多部门照护。
继2020年11月份,教育部明确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开设托育服务相关专业,以及将婴幼儿照护服务人员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业,国家正通过政策手段着手解决托育行业面临的人才困境。
近期,中国计算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表示,正研究将0-3岁托育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抵扣范围,探索建立育儿补贴,减轻家庭育儿经济压力。
除此之外,中央及各省市地方都把普惠托育作为民生实事重点项目推进,既有新增普惠托育点数量的“硬”指标,也出台了不少实打实扶持政策,包括场地免租、装修补贴和运营补贴等。
以浙江省为例,2020年将“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200家,新增托位5000个”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首,各县市随后落地了具体管理和扶持政策细则。
其中,温州对纳入民生实事项目的机构,其中公办的给予全额保障,对每班补助金额最高可达30万元;社会力量举办的按49%的标准进行补助,每班不高于15万元。
此外,各个区的补贴政策也不尽相同,比如杭州下城区制定了区域性的规定和实施办法,根据最新办法:社会办托育机构可以获得每班基础额度2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纳入2020年省市民生实事项目的还可增加30%。社会办托育机构收托补助则与其收费标准,以及年度评估得分挂钩。社会办托幼一体机构按每班1万元进行补助等。
《若流》了解到一家受托地方政府建设运营的托育园,场地免租加建设装修费补贴100万元,相当于托育机构前期只投入了30万元,大大减轻了成本回收压力。
在2020年利好政策的不断加持下,新注册的托育机构迎来井喷。根据企查查数据,2020年全年,国内新增托育机构数量为13502家,相比2019年新增3739家涨幅近4倍。
从地域上来看,新增注册托育机构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的新增数量并不显著。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新增注册托育机构305家,而上海新增托育机构仅为83家。
从托育园的属性来说,目前主要以普惠性托育园为主,这是政策不断扶持的重要方向。今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文件,明确到2022年底,上海全市所有街镇普惠性托育点覆盖率不低于85%,托幼一体园所在公办幼儿园总量中占比不低于50%。
02
资本还“寒”,刚起步便经历洗牌期
相较于政策之“热”,资本还“寒”。
一位曾经投资过托育领域公司的投资人告诉《若流》,从2012年左右开始的学前教育投资热,因2018年一纸文件遭遇重击。
根据当年11月发布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
虽然该文件没有明确点名“托育机构”,但有业内资深人士坦言,目前托育机构能否单独上市的政策尚不明朗,“有地方主管部门对托育机构的上市规划并不太认可”。
“从那以后,很多资本就不太敢进入托育和幼儿园的领域了”,上述投资人表示:“不过一些有产业背景的资本,比如房地产开发商,在产业链上有需求的,不那么在意盈利性,还是很愿意投资这个赛道。对这个行业来说未必不是件好事。”
2019年托育行业的融资是14起,其中积木宝贝、MoreCare茂楷、乐融儿童之家均获得亿元以上融资。2020年托育机构融资情况明显减少,《若流》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托育行业融资仅有5起,获得亿元以上融资的仅有一家——好姑姑托育。
2020年3月,GANOR佳诺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该机构在南昌、上海、深圳设立了直营托育中心,主要提供To B、To C和ToG三种托育解决方案。To C是社区模式,提供“托育+早教”服务;To B 是与企业雇主合资、合营的方式,面向企业内部员工提供定制化托育解决方案;To G是针对政府层面实现普惠性托育的布局,提供普惠型婴幼儿托育服务、代运营等解决方案。
2020年5月,EarlyBird完成天使轮融资,该机构成立于2018年,公司针对社区家庭提供ToC全日托、半日托等托育服务,同时针对企业个性化需求提供TO B的业务,目前主要扎根北京,拥有CBD和望京两个校区。
2020年8月,好姑姑托育获卓越集团亿元融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加快江浙沪长三角区域布局。截至2020年8月,好姑姑直营托育园数近50家,旗下包括高端品牌YeeYaa、芸沁,中高端品牌萌萌鹿,以及定位中端的品牌好姑姑。
2020年7月,广州全优加教育发展有限公司获得3500万首轮战略融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完成全国性的布局。截至2020年11月,全优加在全国拥有21家门店。全优加成立于2002年,早期深耕早教领域,近年逐渐向托育领域渗透,主打中高端市场,定价在4000-8000元之间。
2020年12月,十牛小镇完成新一轮数百万融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课程质量、品牌推广、团队提升,以及加速门店管理复制成熟化。十牛小镇成立于2019年,立足广州市番禺区,2020年新开33家门店,预计到2021年,新增不低于60家门店。
2020年,受疫情影响,刚刚起步的托育行业就经历第一个洗牌期,在上半年出现诸多整合机会。去年3月份,纽诺教育宣布预计投入2000-3000万针对小微托育机构进行收购,“一周左右的时间,我们就收到了50多个机构的申请,这还只是广州和深圳地区。”纽诺教育CEO王荣辉曾对媒体表示。
而到下半年,各行业开始复工后,加上政策的不断加持,托育行业又加速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可以想见,进入2021年,那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规模化优势、拥有精细化运营能力的头部托育品牌会崭露头角。
03
市场化高端托育园的国内外探索
整体来看,国内纯市场化的托育机构仍然面临很大生存压力。
彬复资本在2019年8月的调研显示,200平米以下的低端托育机构以9个月的满月爬坡期和1年的投资回本周期受到市场看好,随着规范意见出台,低端托育机构显然在市场出清阶段。与之对应的,高端托育的爬坡期约为2年满员率90%,实际成本回收期基本在4年左右,同时因为近万元的客单价导致的市场天花板低也很难成为主流趋势。
温州一位资深从业人士举例,一家纯市场化运作的托育园,托位共40个左右,收费在3300-4500元/月,实际招收35人左右才能达到盈亏平衡。可以比照的普惠价格是,温州瓯海区普惠性托位入托费用原则上不超过2500元/月。
“如果没有补贴,那么市面上那些收费2000多元的机构,在服务品质上应该讲还是会有所欠缺,或者是烧钱在做,很难持续。”上述资深从业人士如是判断。但现实是,市场上一旦存在这样的机构,就会对收费更高的机构产生冲击。
相对而言,高端定位托育园“活”得更舒服一些。比如,上海一些托育园每月收费高达万元,客户群相对精准,招生情况反而更好。
“市场化托育首先要明确定位。对中产家庭而言,有明显的接受价格上限。但对于超高端家庭,只要服务到位,价格并不关键。”贝思优托育创始人、总经理章苗苗说。
从国内托育商业模式探索来看有这几方向:一是“托育+早教”整合托育园,这成为市场化托育园的主流趋势;二是具有跨区域可复制的模式,具有规模化优势的托育园更受资本青睐;三是社区托育小而美的中高端社区园,很受年轻父母青睐;四是“托育+”创新园,其中包括“托育+养老”一体化托育园,“托育+游泳+外语”等。
横向来看海外发达国家,托育的成熟发展与政府补贴也紧密相关。但除了政府导向普惠性园所,企业主导也是一种模式。
美国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Bright Horizons Family Solution(BHFS)就是以企业为主要客户,受托运营企业内部儿童保育中心。近年来,公司总市值保持在100亿美元左右。可以比照的是,红黄蓝当前市值不到6900万美元。
BHFS成立于1986年,刚开始是为职场父母解决孩子保育问题,后来逐步把服务对象定位于雇主,通过服务好雇员全生命周期的需求,包括孩子养育、养老,自身进修学习等,解决员工“后顾之忧”,从而更好为雇主工作。在这种模式中,BHFS可以节省一大块场地成本。
据其官网介绍,BHFS在全球有1000多个儿童保育中心,约32000名员工,有1200多家大企业客户。
其三季度报显示,受疫情影响永久或暂时关闭了一些中心后,截至9月末,他们在北美运营中的儿童保育中心超865家(新开3家),英国超465家(新开1家),荷兰62家。
“类似模式,将托育放在职场人士全生命周期服务,在国内几乎还没有”,一名托育业内人士告诉《若流》,但只要企业端有需求,作为托育机构也很有兴趣受托运营。
根据不同算法,我国托育市场规模从几百亿到几千亿元不等。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细分赛道越多,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从政府到企业,托育“蛋糕”的吃法绝不至于一种。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