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电动机
出品 / 节点AUTO
无人车领域,新石器的新故事仍在继续。
作为国内首批获批在公开道路上路的三家无人车企业(美团、京东、新石器)之一,这家初创企业成立以来以每年至少一轮的融资速度迅速发展,已保有全球最大无人车的车队规模,然而成本高、商业化难,仍然是整个行业所面临的大敌。
与各大巨头烧钱式侧重投入技术不同,新石器深入场景应用,以盈利为首要指导原则而著称。新石器通过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等手段,持续降低成本,能否在未来快递涨价这波浪潮中占得更多赢面?以销量过千作为节点,新石器正在做大规模,面对诸多竞争对手的左右冲击,或许尚需时日。
《节点AUTO》通过向新石器公司市场副总裁刘明敏了解,并横向深入挖掘无人车市场核心数据,研究呈现以新石器为代表的无人车市场技术瓶颈、商业化前景等要点内容。
无人车降成本?
首选“国产替代”之路
把成本降下来,让客户买得起。这成为无人车企们做大市场,率先要考虑的要点。
进口零部件进行国产替代,是降低成本的主要策略之一。8月31日,新石器与国产芯片企业后摩智能合作达成。刘明敏向《节点AUTO》介绍,在同等算力下,未来使用国产芯片的价格,会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计算平台采用国产芯片成最优解?
此前,新石器第三代无人车使用的是自主研发的计算平台NeoWise,搭载了3颗英伟达Xavier芯片,算力最高达96TOPS,功耗90W。采用英伟达Xavier,这是应用车规级芯片的国产企业主流采用的方案,根据供应商的价格预计在1万元左右。
据后摩智能称,“这颗流片是业内第一次把存算一体做到了几十TOPS甚至更高的芯片”。尽管后摩智能芯片的价格及合作细节并未披露,但国产替代已经成为行业趋势,既有成本原因,也有保障芯片供应链安全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考虑。
采用国产自研计算平台是当下无人车市场的整体走势,目前已有不少国产化的计算平台出炉,比如华为MDC计算平台、智行者整车控制器AVCU、行深智能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等,推动着无人车的规模化生产。第四代新石器产品采用了自研的Neowise2.0平台,算力达到254Tops,设计时速达到50km/h,相较于上一代性能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不过,这些国产平台中一些仍然搭载了来自国外的芯片,全面国产化仍然有待于芯片行业整体产品质量的可靠稳定。后摩智能的首颗芯片预计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才送达合作方开始试用,尚且难下定论。
三大核心零部件之激光雷达、线控底盘,成本几何?
实际上,无人车制造中成本占比最高三大核心零部件:激光雷达、计算平台与线控底盘,纷纷趋于国产化以降低成本。
目前,每辆低速无人配送车上一般会装2到4颗激光雷达。以新石器第四代X3Plus无人车为例,它需要安装4个短距的激光雷达,11个摄像头,以实现障碍物的躲避、红绿灯识别等功能。
为了算清无人车核心硬件的大致成本,激光雷达的价格,我们可参照京东等企业近几年使用过的国产的速腾聚创16线激光雷达产品(RS-LiDAR-16),当时售价在2.8万人民币;线控底盘的价格,以美国企业PIX Moving线控底盘为例,目前价格在8-10万元之间。而新石器早期的核心技术便是底盘,作为无人驾驶物流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与菜鸟等合作。
新石器无人车展示
激光雷达or视觉路线?另类降本思路
“我们花费相当多的精力进行降本的工作”,刘明敏介绍称,“从2018年到现在,新石器每年都会量产迭代一款车型,而每一代车型都要确保比上一代性能至少提升5倍以上,成本下降30%。”除了硬件替换国产外,通过软件算法的不断迭代和优化,通过自研核心硬件等方法不断提升无人车硬件的集成度等也是降低成本的关键举措。这也是不少无人车企的策略。目前,新石器产品的自研模块占比接近90%。新石器创始人余恩源曾表示未来3-5年,新石器无人配送小车硬件成本将下降50%。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无人车企业采取了更直接的降低成本的策略。毫末智行“小魔驼”2.0对外高调宣称,售价仅为12.88万元。该产品放弃了主流自动驾驶公司的“激光雷达路线”,硬件设备选择用高清摄像头代替激光雷达,产品性能如何尚待落地验证。新石器无人车采用以激光雷达为主、多传感器深度融合的方法。刘明敏介绍,“我们并不排斥使用视觉方案,而是随着技术和算法的迭代进程来调整不同传感器的贡献比重,事实上,我们目前的车型相比于之前视觉的比重是在逐步增强的。”
在核心零部件成本的基础上,还需叠加运营等成本,算清这笔高昂的费用,才能理解无人车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的苦心。控制成本是产品商业化的前奏,当算清成本之后,理解各家如何选择商业化路径更加明晰。
新石器商业化的前途?
场景、场景,还是场景
无人车落地存在一些行业瓶颈,而烧不起钱的初创企业若要探索商业化仍然在走一条荆棘之路。
有人问过新石器创始人余恩源:“你能上楼吗?”
外界不少人质疑无人车的应用场景:做末端物流,却不能送货上门,无法完全替代快递员,而且技术本身不能实现真正“无人”,行业前景在哪里?
新石器创始人余恩源
阻碍无人车落地的两大指标:人车比、MPI
无人车的应用场景,无论是物流或零售行业,都需要有人从旁干预、协助。在人车比方面,无人车企业行深智能副总裁谭筠认为,人车比至少要达到1:4或者1:5时,无人车才有商业价值。去年,行深智能已实现无人车的千台量产。目前,行深智能可以做到1:20,而新石器的人车比达到1:12。除了人车比,另一个衡量自动驾驶的核心指标是MPI。谭筠指出,整个行业的MPI达到400公里以上才能实现无人车的商业价值。MPI指的是无人车每走多少公里需要人工干预一次。刘明敏向《节点AUTO》指出,新石器MPI已达到5000公里。与之相比,行深智能大约在1000公里。不过,就人工接管次数而言,存在各个公司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可以看出,在行业整体发展处于早期的情况下,验证技术与产品的阶段。而核心技术指标作为性能的天花板,也决定了产品商业化路径。
锁定物流、零售,广泛铺开辐射面
既然在技术层面的突破仍然需要走很长的路,不如另辟蹊径。新石器选择了以产品落地为导向的策略。截至今年8月份,新石器无人车已经在物流、零售、安防、城市服务等领域落地,覆盖全球13个国家、40多座城市、100多个场景。其中,新石器重点落地的有两大场景应用,一是物流,二是零售。
在物流领域,新石器主要围绕无人配送、超级货运展开,已经和顺丰、联邦快递、中国邮政等国内外企业合作,校园、社区、园区是主要场景。从实践效果来看,无人配送车的目标不是替代人,而是对人力的有效补充。面对快速增长的物流订单和从业人员减退的问题,无人配送车正在通过人机协同的方式实现全行业的降本增效。
新石器与顺丰合作的无人配送车
零售领域,主要指无人移动零售,用于满足一些便民需求。目前新石器投放部署的无人零售车主要集中地铁口、商业办公楼、园区、景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新石器已经与200多家零售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为超过30万用户交付逾200万单,其中北京亦庄、上海张江、广州黄埔三地,已部署300多台无人车进行常态化运营。
新石器与可口可乐合作的无人零售车
物流和零售也是当下无人车行业商业化,最主要探索的两大领域,两者的区别在于,相较于无人配送以改造存量市场为目标,无人零售则致力于增量市场。
落地场景的探索,以盈利为第一要务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新石器率先在一些特定场景做到落地应用。之所以选择无人移动零售领域,只需要搞定零售所需的、特定路线的场景即可,新石器作为一家初创企业,无法承担长期烧钱并承受亏损的情况。新石器进入到移动零售赛道之后,同时自己掌握运营场景。早在4年前国庆期间,新石器一辆无人车售卖纪念币,单日销售额达7000多元,这让公司看到了这一场景落地的前景。
锁定落地场景及业务侧重点并不容易,新石器在持续摸索过程中。新石器对外宣传中,对公司定位的侧重点几经变更,主要体现在多次融资宣传中。比如,2019年5月,新石器A轮近亿元的融资完成后,当时对外宣传的定位侧重“物流无人车公司”;2020年3月,A+轮超2亿元的融资,侧重“无人配送企业”;2021年8月,数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则主打“移动新零售公司”。在这背后,政策变动、应用落地进展等均是较大影响因素。在此过程中,新石器核心技术团队也在调整。2021年8月,新石器宣布拿到数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前后,时任新石器CTO王伟宝离开了新石器,此后成为百度旗下集度汽车智能驾驶的负责人。
快递业风口将至?
无人配送赛道谁能抓住机遇
早在2020年,余恩源表示,如果销量达到千辆级别,新石器有望突破盈亏平衡点。
销量破千,成为新石器的阶段性目标。
2018~2019年两年间,新石器约卖出200多辆无人车。截至2020年4月当年新增订单约为250辆。据刘明敏介绍,“受到疫情影响,对无人车的商业化运营和车辆部署效率都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2022年,新石器部署车辆将达到1000~2000台的规模,明年预计达到4000~5000台的规模。
此前,新石器对外称“按投入1000辆计算,年化流水应该能到4 亿~5亿元。”多种手段降低成本,覆盖更多可产生经济效益的场景,持续提升造血能力,实现盈利仍然是这家初创企业当下的目标。
新石器在江苏盐城的智造工厂,已于2022年建成投产。作为率先实现量产的无人车头部企业,新石器第四代无人车已于今年下半年实现量产下线,新石器继续瞄准“全球最大无人车的车队规模的企业”。
快递业涨价,无人车的风口?
就整个行业来说,无人配送是重押赛道。京东相关负责人曾判断:“整体来看,我国无人配送已进入到小规模生产和商业化应用阶段,头部企业均计划在三年内实现小批量生产。”这一时间进程,和快递涨价之前预留给无人车企业时间窗口一致,大约三四年。在此之前,充分验证产品及商业化路径,才能实现未来大规模的放量。
目前,我国快递业末端配送的成本单价约为1~2.5元/件,即时物流配送单价约7-9元/件。随着人口和就业趋势变化,快递涨价成为行业内不少人的共识。而无人配送车行驶安全速度和整车成本相对低,对于填补末端物流的人工转移提供了可能。随着整车成本下降,无人车在配送领域或许将率先迎来爆发期。刘明敏表示,“配送型无人车无疑将成为无人驾驶领域最快落地并实现规模化的赛道,进入商业化突破的‘前夜’。”
“千辆”之后,“万辆”开上公开道路?
前京东物流自动驾驶首席科学家孔旗曾指出,一万辆是行业规模化门槛,达到这一规模,无人配送车才在成本上具备优势。
去年5月,美团、京东、新石器在北京亦庄拿到公开道路行驶“牌照”,如今新石器已陆续在北京、合肥、深圳、广州、成都等地获得上路批准。无人车上公开道路,可以打通供应商端到用户端的无人配送、移动零售全流程等。在此基础上,无人车出海是扩大规模的“另一条腿”,更具市场潜力。去年,美国无人配送领域头部企业Nuro完成D轮融资,估值一度达到86亿美元。新石器正在将欧洲、东亚、中东锁定为主战场。
从新石器的销量破千,到行业整体破万。未来,要真正实现商业闭环,新石器上更多的公开道路是必然方向,这也是商业前景的希望所在。新石器有多少胜算能抓住这波商业化的浪潮?且看新石器做了多少准备。
节点AUTO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AUTO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