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79年,一部名叫《海外赤子》的电影在中国轰动一时。影片讲述的是两代海外华侨情系祖国大陆的故事。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颁发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曾宪梓、李嘉诚、霍英东、包玉刚、郭鹤年等一批海外赤子终于有机会开启报国之路。
从1979年-2004年,中国大陆吸引海外华商投资3699亿美元,他们构成了推动改革开放的一股坚实力量。
其中,第一个进入大陆的外资企业,是谢国民的正大集团。
1979年,谢国民第一时间从泰国回到深圳,投资1500万美元建设当时全国最大的现代化饲料厂(年产8万吨)——正大康地有限公司,并拿下深圳市0001号外资企业批准证书,成为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
正大的“中国之旅”由此开启。1982年,正大又相继在珠海、汕头拿到“0001号”外资企业批准证书。
1985年,正大成立中国第一家肉鸡养殖加工一体化的农牧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合资公司——上海大江集团……
除了饲料业和养殖业,正大不断拓展在中国的投资领域:从风靡全国的《正大综艺》、大阳摩托,到卜蜂莲花超市、正大广场、正大制药……
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连零售、金融等一些当年尚未对外开放的领域,正大也得到政府的特许率先进入。
【2】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正大遭遇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
谢国民说,这是他“一生中碰到的最大的困难”。危急关头,谢国民的第一步棋是断臂求生。
除了食品业根基不动,他抛售了泰国境内莲花超市等大批资产,关闭了亚太石化等长期亏损企业,并紧急裁员。
断臂求生帮正大稳住了基本盘,避免了破产重组。而谢国民更关键的一步棋,在于坚定押注中国市场。
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谢国民也没有卖掉中国的优质资产,反倒加大了投资。
1997年,在卖掉泰国莲花超市的同时,正大在中国的第一家易初莲花超市在上海开张。莲花超市正式转战中国市场。
当时,正大在中国最大的投资项目——上海正大广场资金链告急。
即使内外交困,谢国民也没有放弃正大广场,而是大费周折为它找钱续命。
作为第一批进入中国的外企之一,正大非常清楚中国机遇正拔地而起。
截至1998年年底,正大在中国所属企业总资产高达42亿美元(约合350亿人民币)。
这一年,中国市场为身陷困境的正大,贡献了救命的160亿元营收和5.3亿元利润。
亚洲经济危机后,正大更坚定了投资中国的决心。
如今,它在中国设立的企业有400多家,员工8万多人,总投资超1200亿元,年销售额近1200亿元,是在华投资规模最大、投资项目最多、投资金额最大的外商之一。
【3】
在很多人印象中,正大就是个养猪、养鸡、卖饲料的。
事实上,正大不仅是世界三大农牧巨头之一,还拥有庞大的业务版图。
比如,它还是亚洲最大的零售商之一。拥有7-11多国经营权,还独立经营卜蜂莲花、万客隆等商超。
在泰国,没有人离得开正大。除了食品业和零售业,泰国最大的零售设备公司(Retail Link)、最大的物流配送公司、最大的电信运营商(TRUE电讯)都是正大的。
在国际上,正大的统治力也毫不逊色。
在中国,它几乎以一己之力重塑了中国的饲料养殖业。
在日本,正大被称为“改变日本餐桌的企业”。它向日本出口的鸡肉和养殖虾,甚至直接改变了日本人的饮食结构。
正大的影响力远不止于餐桌。2000年,正大创立的中国生物制药,如今已经是中国十大药企之一,市值超过1200亿港币。
它还先后控股、参股正大天晴、北京泰德等20多家中国药企,是国内最有实力的隐形医药巨头。
日赚4亿的中国平安背后,同样有正大的身影。
2012年,正大斥资757亿港元从汇丰手中接盘中国平安,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过去几年,正大仅从中国平安获得的分红就超过100亿元。
2015年,正大又联手日本伊藤忠商社拿下中国全牌照金融集团——中信集团20%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恢复元气后,正大用20年时间重建起一个更为恢宏的日不落商业帝国:涉足农牧、食品、零售、电信、金融、地产、制药等十多个行业,业务遍及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超过30万人,一年销售额超过600亿美元。
从第一个到中国投资的华商,到如今中国最大的外资企业之一,坚定相信中国,做多中国的正大,也成为了分享中国机遇的最大赢家之一。
——END——
欢迎关注【创牌者】,品牌引领价值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