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没有以前多,怎么办

找借口就很容易,找路径就很难。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caoz的梦呓(ID:caozsay),作者:caoz,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说真的,我一直都不知道程前是谁,干嘛的。不过最近看到铺天盖地的讨论,想不知道也难了。但我实在没功夫去看完整视频,所以这个热点,不追也罢。今天的文章,是源于我看到的一个引申话题,就是程前们,或者当下年轻人们比较焦虑的问题,老一辈抢占了生态位,老一辈抓住了时代的红利,年轻人怎么办?

其实这个事,我旧文写过,所谓“另辟蹊径”到底难不难。不过换个角度再说一次也无妨。

凡事有两面,如果你非要说创业机会不如以前,那么确实也是有一定的原因,比如说,当下合规成本太高了。比如说,政策异动的风险太大了。比如说,舆论和法规对企业家的友好度下降,非常苛刻了。比如说,资本提桶跑路了。从这些角度来说,我们讲,机会不如以往,确实也是有道理的。

但另一面是什么呢,因为我完整经历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有些老调重弹的碎碎念,我直播说过一个很简单的一句话,很多年轻人的父母是70后对不对,你去问问你们父母,他们那一代既然机会那么好,为什么他们没把握住,为什么你不是富二代。当然,如果你是富二代,恭喜你,这篇文章可以忽略了。

在本世纪初,互联网是个什么情况?没有支付渠道,没有付费转化的路径,没有可被验证的商业模式,那个年代在中国大陆,电商,游戏统统都不赚钱,纳斯达克泡沫破灭,有多少人还在相信互联网?优秀的应届生都去外企,去金融,只有找不到工作的才会考虑互联网创业公司。阿里十八罗汉事后看各个都是超凡入圣,当时怎么看,没有背景光鲜的,没有一个名校学历的,甚至有些都没上过大学。

我说句拍脑袋的话你们可以自行验证,我说这个世纪初,中国互联网一年的总产值可能比不上小杨哥一个人的销售额。一年总利润也比不上小杨哥团队一年的佣金收入。你们想想夸张不夸张。

那时候你们知道这个世纪初的时候,IT行业的圣地是哪里么,是班加罗尔,一群行业精英组团去那边取经学习,每天讨论的热点是如何追赶印度的软件产业,我们和印度的差距有多大。那时候你说马化腾,马云代表了中国新兴的产业力量,谁他妈的信啊,你问问他们自己信不信,至少马化腾差点把公司卖了。

今天我们回头看,往回看,马后炮,好像路径很清晰,好像很多事都是理所当然,好像流量天然具有价值,好像随便做什么都能挖到金矿,你如果在那个年代,你会这么认为么?互联网领域,所有现在看上去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当时都被当作异想天开。能理解么?

回到刚才话题,今天和20年前比,机会变好的因素有没有,有,而且很多;

第一,基础设施变好了。以前草根站长做网站,虽然不需要备案,但是需要自己找虚拟主机,自己搭建开源系统,自己装数据库装开发脚本环境,自己解决各种奇怪的运营的问题,自己打安全补丁,很多草根站长把自己锻炼成十项全能,是真的全能。现在呢,你开个直播,开个网店,开个付费社群,创业门槛是不是低多了,而且用户直接就付费哎,直接就付费,20年前不敢想你知道不。

第二,市场天花板变高了。就想前面说的,一个头部带货网红的收入就比过去一堆行业头部公司加起来都多,二十年前你敢信。

第三,信息更丰富,工具更丰富。当年在网上想做点东西,寻找资料是非常难的,中文资料更是紧缺,大家都是在信息孤岛里摸索,为了共享信息,一些前沿的用户聚在少数几个社区抱团取暖互通有无。现在呢,搜索引擎,AI工具,还有各种知识分享的平台,获取信息,获取知识,学习技能,关注情报,各种领域都有无数选择。

所以很多人会有一种判断,会认为今天年轻人很吃亏。比如我的技术水平,我的数据处理的能力,放在今天,和当下行业内的年轻人比,我坦白说,是不入流的,是无法应聘大厂的。别人就会觉得你赚了大便宜,你这么不入流的水平,在当年居然敢冒充专家。但是我们做个假设,如果互换一下环境,你回到我当年的环境,你在那种信息孤岛的环境里,能有什么水平,如果我晚生20年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基于我的信息采集和整理的能力,基于我的理解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我应该是什么水平。

那么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生态位已经被老一辈占领了,新人如何冒头。这其实还是老调重弹,二十几年前有人知道互联网是新的革命性的赛道么?现在是不是有新赛道你们还瞧不上呢?AI时代已经来了,我几年前说的时候,多少人还没当回事有没有。随手翻翻2016年的旧贴,AI是一场革命,不要笑,我是认真的。当然,那时候我预测不了chatgpt和大模型,这是真的,我也不是神仙。

那么,我知道还会有人较真,讲今天和过去的机会差距,其实啰嗦半天,我希望你把这个话题放下,不要沉迷于向回看,向回看,永远都是清晰的机会已经错失,向前看,永远都是充满迷雾。年轻人说迷茫,我能理解,我年轻的时候也迷茫,但还是要向前看,机会总是有的。

做成下一个马云,下一个马化腾,该怎么做,坦白说,我教不了你,我没这个眼光,也没这个资历。但是小富则安的路线,其实一直都有。你说中国经济会不会陷入周期困境,我不解读,至少不能公开解读。但你能不能眼光放开一些,全世界范围寻找机会呢?利用互联网,利用AI,世界是很广大的对不对。

这两天我在我的知识星球放了 荷兰小伙 piete levels的案例,一个个体,数字游民,年收入接近300万美金。一边旅游一边做产品,没有团队,四海为家。他是不是技术很强,我觉得也不算。他是不是做的产品很前沿,有独家的秘诀,我觉得也不算。但执行力果断,对新事物的反应足够快,反馈调整速度足够快,然后技术够用,就很好。独立开发者其实二十多年前就有,当时是靠开发软件在海外发布收取会员费赚钱,二十多年前就有国人做到月收入数万美元,是二十多年前的数万美元,现在市场天花板更高,变现途径更广。当然,做出能赚钱的爆款产品,可能需要一定的运气,也需要相当的执行力,用piete levels的话说,他做了很多产品,每个产品的成功率只有5%。但是执行力够强,尝试足够多,其实总体的成功率并不低。

找借口就很容易,找路径就很难。

如果你非问我承德那个做外包的程序员咋样了,我真没办法回答你。

然后,继续掰扯,我前几天不还是写过今天,你又学废了么。你看,说罗振宇的时候讲悲观主义,然后现在又讲机会,如此矛盾,前后不一致了吧。

我以前也讲过,

恐惧和勇敢,其实并不是对立的。

关于赚钱,别太轻佻。

罗振宇们的问题是,对创业这件事,讲的过于轻佻,只讲了风光的一面,刻意隐瞒另一面,当然,当下语境里,也有不得已的因素,可以理解,但是,n年前,罗振宇演讲内容中,有这么一段,如下图。

图片

他是他妈的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乐视怎么起家的?他这种老江湖又怎么可能真不知道。

对创业这件事,心怀敬畏,认清风险,然后勇往直前,这种人,我钦佩,但是那种自己不怎么承担风险,天天煽风点火,劝别人ALL IN,劝别人下海的, 我鄙视,强烈鄙视。

很多次在某些群里遇到某些机构的人,找创业导师,辅导应届大学生创业,我每次都忍不住想说一句,能不能有点良心,放过那些大学生。这些导师都是什么他妈的货色,这些机构都是什么他妈的货色。

为什么我说了那么多看空的话,我身边很多创业小伙伴依然信任我,尊重我,奉我为导师,因为他们知道我是讲的,是真的能帮他们排雷的。

好听的便宜话谁不会说,反正又不用担责。

啰里啰唆,就这样吧,如果你觉得我说的不对,记住下面这句话。

找借口就很容易,找路径就很难。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