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家办新智点(ID:foinsight),作者:唐飞,编辑:林比利,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太香了」
「RBF资产太香了,去年我们试水投资了1个项目后,今年准备再投5个项目。」某家办LP负责人Jack对家办新智点说道。
2023年,Jack所在家办开始下场投资RBF资产,经过一年左右的摸索,如今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投资策略和方法。
所谓RBF (Revenue-based Financing),是一种基于收入的融资模式。它为小型或成长型企业提供金融资本。在这种金融资本中,投资者向企业注资,以换取正在进行的总收入的固定百分比,而付款额的增减则基于业务收入(通常以月度/日度收入来衡量)。这是一种非稀释性融资形式,这意味着公司的管理层保留了完全的独立性和控制权,因为对公司的股权没有任何投资或影响。
在国外,金融科技公司Pipe、Saas企业Capchase、投资公司NovelCapital等早就已经使用这种模式了。
而Jack所在的家办重点关注的则是一些线下门店。他们会寻找一些有拓店需求,能够做直营的品牌方合作。这些品牌方门店既难获得股权融资,又难获得抵押贷款,因此会选择社会化方式——以较高贷款利率来融资。「前提是,门店老板对此方式已有了一定的认知。」Jack表示。
不止家办LP已进入RBF资产领域,据家办新智点了解,VC/PE也纷纷涌入这一赛道。
Devin曾在VC机构工作多年,三个多月前,他决定从VC机构离开,加入RBF投资机构。「现在VC投资太难了」,他观察到自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消费赛道就已经「凉」了,基本上「一潭死水」。
但RBF模式如今却在消费类领域十分活跃。据Devin透露,仅仅两年时间,他们就投了1000多个项目,覆盖超1万家门店。而他刚来公司仅三个多月,就已投出去十几个项目。
「我们和股权投资更多是竞争关系,尤其在消费领域。自从RBF模式出现后,产品得以能够迅速扩张、快速复制,对消费类企业来说是个福音。」Devin认为,餐饮门店想要上市的难度非常大,除了要做合规化调整,还要处理税务问题,成本代价非常大。
原来在某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龙头旗下广告和电商部工作的Henry也看到了RBF模式的优势,遂辞职创业决定成立了一家RBF投资公司,主要投资线上电商。如今,该机构已投出去了3-4亿元的资金。
除家办LP、VC人才以及创业者纷纷加入RBF资产领域外,一些GP也悄然试水。譬如,某知名消费VC机构尽管未在内部成立专门的RBF部门,但已拿到一些家办LP的资金,并投出去一部分RBF资产了。
Jeff为某实业公司旗下投资机构负责人,已在RBF资产领域深耕四五年时间。此前除股权投资外,他们在金融领域所投资的汽车租赁业务使用的模式和RBF相似,只不过彼时没有将这种模式概念化为RBF模式。
目前,该机构在汽车租赁业务领域已完全实现了退出。除汽车租赁领域,他们又发现了一个新赛道——农业。今年,在农业赛道上,其首期基金已投出7亿元。「只要每天有收益分成的项目都可以做,RBF模式不只是局限于线上店铺和线下门店等。」
除此之外,Jeff还透露,他们曾经做股权投资时看项目很快,有时甚至一个月就完成了投资;但对RBF资产反而时间很长,譬如,今年新进入的农业赛道,从考察最终投资花了三个月时间。
「投资压力小多了」
「我现在的投资压力小多了,」”Devin称。
不同于VC需在投前做行研、尽调,在RBF投资机构,有专门的行业研究团队,负责研究哪些行业值得投资,哪些行业是「黑名单」;找项目,公司也有专门对接资源方的市场化部门,他们会将资源方的项目推荐给投资经理,「所以,Sourcing这部分工作也不需要我们做了」,Devin称。
再者是制定符合自己投资预期的方案。Devin表示,与之前在VC需自己制定投资方案不同,RBF投资机构有自己的大数据库,它会根据数据库生成理想的预期方案,之后再做些人工优化即可,而这部分也有专门团队在负责。
另外,商业尽调环节也有专门的团队负责,投资经理只有两个核心职能:一是向投委会汇报项目,二是对外和企业谈方案,包括谈融资比例、收入分成比例等。
和企业的谈判占据了投资经理的大部分时间,而向投委会汇报项目的程序非常简单。「相比过去在60、70分的项目中找90分的项目,RBF只需在30、40分的项目中找到60分的项目即可,因此RBF项目的过会率更高,」Devin称。
甚至,某家RBF类投资机构已经弱化了过会环节。当品牌门店超过一万家时,内部已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数据库。审查项目时,只需输入它的相关数据,便可自动生成评级。一般,评级达到A或B,只需在工作群中向投委会汇报一下项目评级,即可通过。
如果出现评级较差的项目,投资经理则需单独向投委会汇报该项目,电脑会提示风险情况。「RBF投资简单多了,不然两年不可能投出1000多个项目,」Devin感叹道。
对此,Jack也认为,RBF模式本质上是销售驱动,可能对投资人的销售能力要求较高,用不到太复杂的财务建模。
「只要能赚钱,本质上就没区别」
「如果说股权投资是赚大钱,那么投RBF资产则是赚小钱,本质没什么区别。」这几年,一级市场有些冷淡,Jack所在的家办已经很久未投项目,但家族财富又要实现增值目标,于是他们决定试水RBF模式。
在Jack看来,虽然股权投资可以获得超过25%的IRR收益,赚的是「大钱」,但等待时间非常长,甚至有可能出现「血本无归」的情况。
此前已有不少家办对家办新智点吐槽,他们投给VC的钱不少都打了「水漂」。譬如,某家办曾投资了一支基金,结果8年过去了,DPI仍为0。
告别VC/PE后,Jack投入了RBF资产的「怀抱」。当问及投RBF资产,是否有「成就感」时,Jack表示,所谓的「投资驱动力」和「陪伴企业成长的满足感」,本质上还是「赚大钱」的「情绪价值折现」。
在他看来,RBF投资和股权投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解决企业的融资需求问题。因此,他们的目的是找到一个在可承受风险范围,能够投资收益品的渠道,至于是什么资产不重要。
目前,Jack采用的是和GP合作的方式,Jack出资,GP负责投资门店(GP并未完全转型为RBF模式,只是在团队中分出一两人进行投资)。
未来,他们可能不需要和GP合作,只需在滴灌通的上市交易所——澳交所上开设专户,投资相关的RBF资产即可,并且该专户不会收取任何管理费和carry。
高流动性的诱惑
「许多线下门店18-24个月内就能获得超过10%的收益,虽比不上股权投资收益,但18-24个月就可退出,流动性非常好。」这也是Jack今年准备再投的原因之一。
Devin告诉家办新智点,在VC行业多年,他看到太多的家办投资数年,最后被「无情收割」;RBF产品是可以让家办LP在第二天就能看到「钱回来了」的资产,「目前,我想不到有比RBF资产更好的投资产品。」
因RBF产品是基于产品的收入分成获取收益,这不仅能解决家办资金流动性问题,也解决了GP的资金流动性问题,还能配合股权投资,获得投资「弹性」。
Jeff所在的投资机构除股权投资外,其余为金融性业务,目前使用RBF模式进行投资。该金融业务的底层资产为经营性租赁车辆。公司在全国有价值四五亿的出租车辆,并以to B的形式租赁给当地的出租车租赁公司,现金流非常稳定。
并且,他们的租赁价格低于出租车租赁公司租赁价格,由此形成了租赁行业的「批发」,既没有涉及车辆所有权的转移,也未涉及债权。「因此,由租赁权形成的批发业务所衍生出来的租金收入,就具备了RBF的特性。」Jeff表示。
再从募资端来看,机构LP们充当的是「流动性角色」,即补充机构资金和市场终端错配的资金流需求。因了解出租车租赁市场行情,也知道项目的运作状况,他们对该项投资十分「放心」。
总之,从资金流动性来说,Jeff认为其机构金融板块的业务不仅可以很好地抵消日常经营成本,还能为其未来的投资计划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工具。通过估算未来一段时间内账面上回流过来的资金(RBF产品每日都有收入分成),他可以将这笔资金再次投入股权项目中。
「由此,我们就可以利用RBF资产带来的利润收入,通过股权投资去博取投资弹性。」Jeff称。
对此,Henry和Devin均表示,RBF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流动性,投资时间短。譬如,线下门店约18-24个月,线上店铺为1-3个月。
「一旦投资失败,只能吃哑巴亏」
「因为RBF模式没有类似股东的约束性协议,一旦出现坏账风险,可能本金就全部损失了。作为LP就只能吃哑巴亏。」Jack认为,RBF模式既不属于贷款,也不属于债权,更不属于股权投资,在法律上无法给予投资者保障。
虽然他尚未看到大面积的违约,但很担心「道德风险」事件的发生。譬如,一个拥有20家门店的老板突然将店卖了,或者门店突然倒闭,这种情况该如何追究责任呢?这种情况并不属于法律风险,而属于道德风险,一旦发生,对投资者来说就是永久性的损失。
另外,他还对RBF模式能否成为一个能大范围、批量化复制的策略充满疑问。在他看来,RBF模式在线下门店只适合区域性的「加密」策略。
譬如,一家门店在北京很火,那么在其他城市开设分店是行得通的;但如果该门店在北京已经有100家店了,还想要再增开20家,可能会比较难。
对于投资失败风险,在RBF投资公司工作的Devin也表示,一旦门店出现风险,从理论上来说,所投资的钱是不可能收回来的,「我们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所有的投资都没有坏账风险。」
而专注于投资线上电商的Henry也认为因为线下的业态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或因发生一场疫情,门店就可能会遇到一些困境。因此,这也是许多投资者还未大量进入的原因,「他们肯定也有许多的考量,包括对本金损失的不可控性的担忧。」
不止如此,Jeff看到如今门店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现在的RBF产品几乎都是线下中端消费类产品,包括奶茶店、咖啡店、餐饮店等,「市场已经很卷了。」Jeff担忧道,一旦同质化竞争严重,这些门店可能无法生存下去,导致投资失败,「这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投资风险。」
另外,他通过和朋友交流发现,那些接受了RBF融资的店铺,其加盟商的生态圈是非常脆弱的。他们既没有什么抗风险能力,又没有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强烈愿景」,还存在收益下滑的风险。
「我认为人的承诺是最没有价值和意义的。如果是VC投资,还可通过投资人的经验去做一些投后赋能工作,以确保项目按照愿景方向前行。但RBF模式,一来投资金额不大,二来也无法像股权投资那样去做赋能工作。因此,要减少对它的投资收益期望,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虽然RBF资产正在努力标准化,并试图通过在澳交所上市形成一个流动性的二级市场,然后用二级市场的交易去补充一级市场的资金。但在Jeff看来,目前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的交易机制还十分不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家办LP该如何「拥抱」RBF资产?
虽然RBF资产存在着诸多风险,但许多家办LP仍然看好,并给出了些建议:
第一,尽可能分散投资。
Henry认为,家办LP在选择投资标的时要尽可能全面覆盖,还需结合自身所在行业特点进行资产包的组合。如果集中在某个区域或同一类型的门店可能会出现系统性风险。总之,投资标的越分散越好。
Jack也认为,投资门店过于集中会有很大的风险,包括品牌过期风险,食品安全风险等。这会导致门店的营收出现波动。
另外从管理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品牌管理太多的门店,他们也不会投资。Jack认为最理想的方式是,这些品牌门店之间能相互合作,而非拼个「鱼死网破」。
第二,可以考虑「一手股权,一手RBF资产」的资产配置方式。
Jeff认为,家办可以考虑一手投资股权机构,一手投资RBF资产的资产配置方式,以RBF资产的流动性来博股权投资的弹性。如果家办只投RBF资产,风险很大。
另外,在投RBF资产时,如果想要将RBF资产风险降到最低,就要学会控制「资源」。譬如,在汽车租赁行业,他们就拥有对汽车车辆的控制权。即使出现最坏的情况,如代理商或to B的租赁商不再租赁其集团旗下的车辆,他们还可以将车辆卖掉,虽然资产减值了但本金还是安全的。
作为家办LP,Jack也建议,假如一个LP在股债上的分配为60/40,那么可以在40%的债权投资中拿出10%-20%的资金投入到RBF资产中去。
第三,尽可能和专业的RBF投资机构合作。
Henry现在的精力主要放在前端资产的寻找以及风险把控上。如今,他和团队已经有了一些成功投资案例,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投资流程以及风险防控措施。
因此,如果家办想要进入RBF资产领域,可以先和已经在RBF领域有一定的投资经验和案例的GP合作,以此获得相关经验。
Devin也向家办新智点详细描述了他们从投前到投中和投后的一系列过程,并表示,他们有一整套完整的筛选标的、监控标的、评分流程以及运营流程,还有一个大的数据平台。
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行业或者不便于用RBF模式投资的行业,他们也不会去触碰,以尽可能将损失和风险降到最低。
不过,通往RBF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Jack质疑道,RBF模式本质上是高利息贷款,「你要如何说服老板们去接受这样一个贷款方案?」Jack表示,「许多餐饮老板或连锁门店老板可能连财务会计都没,你又如何让他们去理解这样一个复杂的算法呢?」
市场教育工作,道阻且长。
(备注:文中均为化名)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