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出海,中国企业的行动与机会

2024-07-04
在大模型领域,没有一家企业、没有一个模型可以一手遮天。对于企业来讲,最终的决定因素是数据

2024年6月19-20日,2024 DEMO WORLD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创业邦主办,上海市松江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联合主办,松江区九亭镇人民政府、正泰智电港协办,汇丰银行为战略合作伙伴。

大会以“新质引领 创变未来”为主题,探索开放式创新在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新材料、智能终端等前沿领域的最新趋势与技术落地。活动通过主题演讲、焦点对话、产业推介、榜单评选、创新企业展示、资源对接等形式,为到场的国内外大企业、创新企业、投资机构搭建起交流、链接的桥梁,推动创新资源在行业中的流动,释放长三角产业潜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培育和发展注入丰富动能。

会上,在焦点对话“AI出海的‘中国范式’”环节,上海搜搭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康迂松与迁移科技创始人&CEO樊钰进行了精彩的对话。对话中的精彩观点如下:

1.中国有非常好的工程师和供应链,产品的性能和成本都是有优势的。

2.一个全新的产品,刚推出来的时候就放到海外,是很难做的,会拉高交付成本,变得不可控。所以我们内部有一句话,叫“中国练兵,全球打仗”。

3.法规可以来一些商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有非常明确的红线,C端的企业,做产品规划的时候就很清晰自己的路线。

4.在大模型领域,没有一家企业、没有一个模型可以一手遮天。对于企业来讲,最终的决定因素是数据。这些数据最终能够使企业在行业成为不一样的存在。

以下为对话内容,由创业邦整理:

抱团出海 还是独立出海?

康迂松:谢谢创业邦邀请,我是搜搭科技创始人兼CEO康迂松,公司的业务,是做AIGC的3D视觉和图形。先请樊总做一个简要的自我介绍。

樊钰:大家下午好,我是迁移科技创始人兼CEO樊钰,我们公司主要做工业的3D视觉,打个比方,是给工业机械臂提供眼睛和大脑,让机械臂做智能的感知、决策、操控。目前在国内,我们已经服务了多家汽车、家电、化工企业。奔驰、特斯拉、现代、东风、比亚迪都是我们的客户,国内头部的家电企业也已经基本覆盖。

我们的出海主要有几个途径,一是跟着中国供应链企业出海。第二是跟中国一些集成商出海,我们会在国内把合作谈好,在他们海外实施项目时,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

第三种相对独立,我们在海外招了一些销售和代理商,做出海的业务。目前这几种在同步进行。去年我们海外的业务收入占比不到10%,今年预计为20%-30%。

我们的产品做了非常好的打磨,中国有非常好的工程师和供应链,产品的性能和成本都是有优势的。我们在海外有比国内更好的价值,在海外的售价一般是国内的1.5倍-2倍。

同时,为了促进出口,政府有13%左右增值税的减免,对毛利率的提升也非常大。所以我们认为,出海不是一个可选项,是一个必选项,出海是我们公司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

希望我们的3D视觉能够更好地给工业机械臂企业提供智能化赋能。现在人形机器人也比较火,我们也在配合一些人形机器人打造智能的3D视觉,做更好的感知和决策。

康迂松:在东南亚、拉丁美洲,包括欧洲、中东、北美这些区域,不管是产品还是解决方案,我们都能看到国内同胞的踪迹。在这样的大形势、大背景下,国内的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怎样才能紧紧抓住时机,发挥本地化的潜力,在海外发挥我们品牌最大的影响力,行稳致远?

樊钰:我们的3D视觉系统,硬件是非常标准化的,但硬件里的算法跟软件,尤其是涉及到具体项目的时候,需要很多人工参与的部分。

纯硬件是一个规模化要素,涉及到算法、软件甚至人工参与的,是非规模化要素,在出海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提高规模化要素,降低非规模化要素。

一个全新的产品,刚推出来的时候就放到海外,是很难做的,会拉高交付成本,变得不可控。所以我们内部有一句话,叫“本地淬炼,全球扩展”。

我们的做法,是在中国把硬件、软件、算法都打磨好,商业模式跑通,实现PMF(市场匹配度)后再推向市场。所以我们海外推的产品版本,会比国内晚3个月,这样能保证海外都是稳定版本,尽可能少的人工参与,实现规模化交付。

性价比、迭代速度 出海的两把利器

康迂松:全球都在大力投入AI产业,我们要出海,怎样才能更好地立足?更好地拓展市场,取得竞争力?各位能否给出海的AI企业一些参考和建议?

樊钰:我们有几个全球的竞争对手,公司体量都很大,市值一万亿人民币,产品售价是我们6倍左右,还有一个欧洲创业公司,售价是我们的两倍左右。

和这些公司相比,我们一是有价格优势,另一方面,我们产品迭代非常快。

我们的竞争对手在2019年、2020年推出产品,和我们几乎同期,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产品优势非常明显,但到了2022年、2023年,在一些小的点上我们已经领先了。现在已经进入第三代,我们的产品在业内DLP方案里体积最小、重量最轻。对方的产品依然没法在机械臂末端安装,更不用说人型机器人了。刚开始起步的时候我们相对比较弱,但是现在,我们产品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完整度不输于他们。

中国的创业公司有非常好的AI人才优势和供应链优势,成本可以做得很低。而且如上面所说,我们的迭代速度很快,基本上保持着软件每周更新、硬件半年迭代的快速创新节奏,这种敏捷性让我们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展现出独特的灵活性和活力。。

我们的3D相机在成像质量、精度、速度等方面表现出色,与市场上任何竞争对手相比都不逊色。唯一的挑战在于品牌目录的准入门槛,这在汽车行业中尤为严格,尤其是欧洲车企,可能需要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尽管这是一个过程,但我们相信,凭借我们产品的卓越性能,最终能够成功加入这些名录。

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硬科技企业、AI企业出海,三五年以后,海外客户一定会对我们产生新的认知。我去海外看一些展会,发现2010年之后出现的很多国内企业,包括移动机器人企业、协作机械臂企业,以及3D视觉公司,在产品上、技术上已经全面领先了。所以我觉得,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风险合规 商机还是挑战?

康迂松:人工智能,以及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出海,也涉及到合规的问题。今年5月21日,欧盟理事会通过了人工智能法案。在风险合规这块,我们面临哪些挑战?出海企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应对?

樊钰:我们对合规性的重视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我们的产品通过了包括KC、CE、UL、FCC和FCCI在内的多项国际认证,确保满足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标准要求。这不仅是对产品质量的保证,也是对客户承诺的体现。

其次,我们深知出海经营必须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从商业运营到人力资源管理,我们始终坚持合规底线,哪怕是在招聘或解聘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审慎的处理。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致力于在全球市场中建立一个负责任和可信赖的企业形象。

康迂松:有人看到挑战,更多人看到的是机会。对于出海的企业你有什么建议,一句话简要回答。

樊钰:出海企业要不遗余力地加大对出海认知的投入和行动的投入。

康迂松:走出去吧,创业者们!再次谢谢两位嘉宾的真知灼见。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