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212亿港元,江苏常熟第一家独角兽刚刚IPO,曹德旺妹妹带队

关注
5年做到行业第9,年入超51亿。

图片

「IPO全观察栏目」聚焦首次公开募股公司,报道企业家创业经历与成功故事,剖析公司商业模式和经营业绩,并揭秘VC、CVC等各方资本力量对公司的投资加持。

作者丨巴里

编辑丨关雎

图源丨正力新能上市现场视频截图

4月14日,锂电池制造商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力新能”)成功在港交所挂牌。正力新能IPO发行价定为每股8.27港元,开盘价每股8.46港元,截至发稿,总市值达211.7亿港元(约合199.2亿元人民币)。

2019年才成立的正力新能,总部在江苏常熟,无疑是动力电池行业中的 “后起之秀”。

别看它成立时间不长,背景却十分强大。

该公司董事长曹芳出生于 1958 年,是 “玻璃大王” 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的妹妹,年龄比曹德旺小 12 岁。

曹德旺堪称传奇人物,福耀玻璃当下的市值已超 1400 亿元人民币。凭借如此雄厚的家族背景,正力新能自创立之初便备受瞩目。曹德旺家族生意版图也从汽车玻璃行业,扩展到了汽车动力电池领域。

如今,正力新能成为继中创新航、瑞浦兰钧之后,港股第三家动力电池头部企业。

图片

曹德旺妹妹带队,从汽车玻璃跨界动力电池

正力新能的两位创始人都出身自福耀玻璃。

董事长曹芳在福耀玻璃干过销售部经理、董事及副总经理。总经理陈继程在福耀玻璃先后担任副总经理、执行董事等职位,积累了丰富的汽车零部件行业经验。

2013 年,曹芳与陈继程共同创办了从事风险投资的新中源创投。同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与丰田汽车展开合作,在江苏常熟投资生产油电混合汽车所需的电芯和系统,这一合作经历为日后正力新能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014年4月,曹芳因个人年龄因素,从福耀玻璃副总经理岗位离职,结束了在福耀玻璃长达 27 年的职业生涯。

两年后,在福耀玻璃工作了 13 年的陈继程也选择离开。当年8月,基于对汽车行业的深刻洞察,二人携手创立了常熟正力投资有限公司(简称 “正力投资”),专注于电动汽车核心部件领域的投资业务。

图片

正力新能董事长曹芳,图源:正力新能

2019 年 2 月,在二人创业历程中,完成了一笔极为关键的投资:

正力投资斥资1.6亿元,认购了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塔菲尔”)6.78% 的注册资本,对塔菲尔进行少数股权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塔菲尔创始人龙绘锦与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都来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曾毓群还是龙绘锦的上级。

2020 年 5 月 12 日,正力投资再度发力,以 10.8 亿元的价格认购塔菲尔新增注册资本,并受让现任股东持有的部分注册资本,将股权比例提升至约 43.47%,成功取得控股权。

经过一系列的股权转让、重组等运作,正力新能顺利承接了塔菲尔的员工、客户、供应商等资源。

图片

在 2022 年至 2024 年期间,正力新能成功完成了 2 轮融资,融资总额达到 34 亿元。投资方涵盖新中源创投、东南投控、苏创能源投资、窦玉林、吴雅凤,以及华福投资、东南产投等。

2022年,正力新能完成了24亿元的A轮融资,投后估值144亿元,成为常熟市第一家独角兽企业。

2024年7月,正力新能完成B轮融资,募集资金10亿元,公司投后估值182亿元。同月,公司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正式踏上赴港上市之路。

截至IPO前,曹芳和陈继程二人通过正力投资、新中源创投、正力咨询等,控制公司48.56%的股权,又通过一致行动人协议,控制16.04%的股权,合计控制正力新能64.60%的股权。

此外,曹德旺也出手帮了妹妹,通过福建耀华持有正力新能 2.52% 的股权。

图片

5年做到行业第9,年入超51亿

作为国内极少数来自于汽车零部件背景的动力电池公司,正力新能总经理陈继程曾表示,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地方,恰恰是自己的汽车零部件基因。这使得公司深知怎样与主机厂打造高效的供应链关系,面对不同的市场需求时,也能够提供更为灵活且全面的解决方案。

招股书表明,正力新能依据市场需求和技术驱动,开发多样化的电池产品组合。公司主要聚焦于动力电池产品以及储能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提供电芯、模组、电池包、电池簇、电池管理系统的一体化方案,全力拓展电化学产品的大规模应用。

图片

图源:正力新能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在中国市场,以 2024 年动力电池装机量来计算,公司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市场、三元动力电池市场以及动力电池总体市场中,均位列第九。在 2022 年至 2023 年期间,以 2023 年装机量同比增速来看,在动力电池市场装机量排名前十的企业里,公司位居第二;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市场装机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公司排名第一。

从行业格局而言,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激烈且集中度较高。2024 年,中国十大动力电池制造商占据了动力电池总装机量的 95.3%。依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资料,按 2024 年装机容量计算,正力新能在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中的市场份额为 1.8%。

到目前为止,公司已与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展开合作,构建起高质量客户群。其电池产品的客户主要是电动汽车制造商,动力电池客户涵盖大型央国企、造车新势力以及跨国领先整车企业。

公司在一汽红旗、广汽传祺、零跑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等全球多个龙头企业核心车型的电池产品供应份额不断攀升。前五大客户贡献了公司 88.2% 的收入,在部分核心车型上,电池渗透率超过 50%。公司与丰田达成战略合作,通过合营企业新中源丰田,覆盖了中国 70% 的混动市场份额。

资料显示,2024年,零跑汽车全年累计交付新车近30万辆,同比增长超100%,超额完成25万辆的年销量目标;上汽通用五菱全年销量达1,540,077辆,其中新能源销量达800,000辆,占比超50%,同比增长63%。

图片

图源:零跑汽车

与此同时,基于丰田全球汽车战略的拓展,丰田于 2025 年 3 月在中国推出全球首款搭载自动驾驶的纯电 SUV 车型铂智 3X,正力新能作为首发的电池供应商,是少数成功进入丰田体系纯电新能源车型的电池合作伙伴之一。

从业务板块来看,公司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动力电池产品。2021-2024年,这部分收入占比分别高达 96.6%、94.7%、80.7% 和 90.9%,产品覆盖 BEV、PHEV、HEV 等车型,售价为 0.41 元 / Wh,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主打性价比优势。2024 年,储能产品营收占比仅为 4.2%。

由于各年度动力电池销量均有所上升,在报告期内,正力新能实现了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

公司收入从 2021 年的 15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33 亿元,进而在 2023 年进一步增长至 42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 66.6%。随后,2024 年公司收入再度增长至 51 亿元,增幅为 23.3%。正力新能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各年度动力电池销量的增加。

与营收情况不同,正力新能的利润经历了大幅波动。

2021 年公司亏损 4 亿元,2022 年亏损扩大至 17 亿元,正力新能称,这主要是因为 WM 客户业务营运出现重大不利变动。2023 年,随着销量增长并形成规模效益,公司运营效率得以提升,亏损减少至 5.90 亿元。到 2024 年,公司实现扭亏为盈,录得净利润 9101 万元。

2021 年、2023 年以及 2024 年,正力新能的客户保留率分别为 93.3%、88.9% 和 94.5%。不过,2022 年公司客户保留率相对较低,仅为 68.2%。在分析原因时,正力新能再次提及 WM 客户的影响。

招股书显示,“WM 客户” 指的是威尔马斯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温州)有限公司和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

2022 年 11 月,由于 WM 客户业务运营发生重大不利变动,且长期延迟结算,无法结清应收款项,正力新能停止向其交付用于 BEV 的三元电池产品。这一事件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三元电池销量和销售收入下降。

值得庆幸的是,从 2023 年开始,公司毛利实现正增长,从 2022 年的 -2.9 亿元提升至 2023 年的 2.1 亿元,并在 2024 年进一步增长至 7.5 亿元,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 - 8.8%、5.0% 和 14.6%。

根据招股书,按照每股股份 8.27 港元的发售价计算,正力新能此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 9.275 亿港元。其中,约 80% 将用于产能扩张,建设智能制造设施和柔性生产线;约 10% 用于各项研发活动;约 10% 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图片

“苏南鱼米之乡” 正冲出一支新能源军团

伴随着正力新能的IPO,常熟这座由苏州市代管的江苏省辖县级市,也再次走入到人们视野中。

最近,常熟市统计局宣布,2024年常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79.10亿元,同比增长6.2%,成为中国第五个GDP突破3000亿元的县级市。

目前,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已成为常熟的三大支柱产业。近年来,常熟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产业基础,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2023年3月,苏州市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推进大会在常熟隆重召开。会上,备受瞩目的《苏州市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新鲜出炉,该计划旨在到2025年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和创新应用示范区。

苏州市新能源产业预计将实现产值突破4000亿元的宏伟目标,同时力争新增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30家、超20亿元的企业20家、超50亿元的企业5家,甚至有望诞生一家超100亿元的企业。

实际上,多年前,常熟就已将氢能、锂电、光伏作为主导方向,大力布局新能源产业。当地还曾明确表示,要全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目标是到 2025 年,全产业链吸引重点企业超过 150 家,实现产值规模达 1100 亿元。

图片

图源:常熟市科技局

作为一家全新的动力及储能电池制造商,正力新能感受到了当地政府满满的诚意,最终将正力新能基地、银河基地、平谦基地等项目落户常熟。目前,该公司的电芯生产基地配备了 15 条生产线,电芯产品的总设计年产能高达 25.5GWh。

近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熟完善的产业环境以及有力的政策扶持,常熟吸引了众多新能源企业纷纷落户:

例如专注海洋能源领域、估值百亿的新能源独角兽亨通高压;脱胎于长城汽车、估值破 60 亿元的氢燃料电池明星企业未势能源;还有汽车研发领域 “隐形冠军” 的英特模科技等等。

《常熟市新能源产业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将做好企业上市辅导等工作,支持优质新能源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力争年内新增报辅导、报交易所企业2-3家。

可以期待的是,这座素有 “苏南鱼米之乡” 美誉的城市,正孕育着一个个新能源独角兽企业,并助力企业走向IPO之路。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