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创业者,行进在围堵与内卷之间

关注
认清挑战,不断向前!

2024年12月19-20日,第16届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合伙人王璞、极豪科技创始人/CEO陈可卿、锐思智芯董事、合伙人兼COO况山、苏磁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尹成科、篆芯半导体COO张小林,在题为《端侧AI时代的“中国芯”》展开焦点对话。

围绕中国半导体产业未来发展机遇和挑战的看法,陈可卿强调了技术竞争的重要性,并提倡软件在半导体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况山从技术和产品角度分析了对行业的潜在影响,特别是在安防、AR/VR和自动驾驶领域。尹成科展示了磁悬浮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半导体、生物制药等节能洁净领域。张小林则强调了大芯片领域创业的高门槛和对耐心资本的需求。总体而言,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嘉宾们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持乐观态度,并期待行业在未来5到10年内实现更多的突破和发展。

以下为焦点对话内容,由创业邦整理后发布。更多关于《端侧AI时代的“中国芯”》精彩内容,一起来看:

王璞:各位也提及了在不同的行业基础领域进行耕耘,鉴于当前的外部环境,中国半导体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那么各位的产品,能够为这个行业带来哪些变化呢?

陈可卿:我认为最大的变化在于技术竞争。半导体行业本质上属于制造业,制造业普遍会遇到产能过剩的问题,这是从古至今的发展规律。产能过剩最终会导致市场进入以量换价的状态,通过以量换价则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当前面临的问题。之前行业已经陷入了这样的困境,大家为了卷价格在产品上越做越差了。我们公司成立后,一方面承载了客户对我们的期待,期待我们能达到行业第一梯队的水平;另一方面,我们也肩负着使命,推动行业技术竞争。技术竞争总比价格竞争要好,因为技术的提升能够带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况山:我们公司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对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和改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阐述:

第一技术角度:我们开发的是适合机器感知的AI智慧眼睛。传统摄像头在过去30年中原理未变,主要服务于拍摄优质图片和视频供人欣赏。然而,随着技术发展,摄像头捕捉的信息需要为机器进一步处理,这暴露出多个问题:高延迟、帧率不足导致图像模糊,动态范围窄,环境适应能力差,以及冗余数据庞大导致视觉处理系统功耗和算力消耗巨大。我们的机器感知AI技术在现有图像功能基础上增加了新功能,能够高效稳定地工作,解决上述问题,更适合机器处理和AI感知。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安防、工业、汽车等多个领域,从底层改变行业现状。

第二行业竞争角度:行业的下游应用需求对我们产品的创新提出了高要求,这是积极的。但同时,行业内部竞争激烈,要求我们在提供好的技术和功能的同时,价格不能有太大变化,这给底层技术带来了挑战。在原理和技术路线未变的情况下,高质量往往意味着高成本。例如,工业领域使用的高速相机开始被消费电子产品采用,如华为设备,但这会增加成本。

我们希望走另一条路线,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降维打击,即在实现更好性能的同时,降低整个硬件系统的成本。这样既符合国内行业的需求,也满足下游客户对成本的敏感性。

总结来说,我们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旨在解决现有摄像头的问题,提升性能,降低成本,以适应行业和市场的需求。

尹成科:磁悬浮电机技术是一种基础而关键的技术,它能够使磁场运动部分悬浮,减少接触和摩擦。我们公司利用这项技术推出了两款创新产品:

磁悬浮晶圆设备:在传统的晶圆制造工艺中,晶圆需要旋转,而使用机械轴承会导致颗粒产生,影响产品的良率。良率对于半导体行业来说至关重要,是我们的生命线。通过采用磁悬浮技术,我们显著提高了整个生产环节的品质,从而提升了良率。

其次是磁悬浮泵送产品: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需要输送浓硫酸等酸碱液体,同时必须保证输送过程的洁净度。传统的隔膜泵和其他输送方式由于存在相对运动和摩擦,容易产生污染。我们的磁悬浮泵送产品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确保了输送过程的洁净度。

目前,这两款产品都已经推向市场。第一款磁悬浮晶圆设备成功打破了市场垄断,帮助我们的客户进入了多家知名厂商,这些厂商都在使用以我们磁悬浮电机为核心部件的设备。第二款磁悬浮泵送产品是我们今年刚刚研发出来的,已经形成了批量化生产,预计明年将会有更快的发展。

张小林:我们公司属于数据通信领域,产品属于大型芯片。这个选择对我们来说是很自然的,因为我们的团队最早就是在这个领域起步的。大约20多年前,我们在国内从零开始,是最早一批从事数据通信的团队。一开始我们做的是数据通信设备,到现在我们在网络设备领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自然而然地向产业链上游发展。

由于中美关系的现状,当初这种自然的选择变成了必然的选择。在大芯片领域,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近两年,美国每次出台对国内芯片厂商的限制政策,对我们以及国内其他大芯片厂商来说都是挺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非常困难,但我们也尝试了各种方法。能够生存到现在的大芯片厂商,都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

通过我们的努力和下游厂商的支持,从去年开始,我们逐步得到了国内设备厂商的认可。去年,我们产品的国内第三大客户对我们进行了战略投资。今年,我们又获得了国内该领域第二大客户的战略投资。长远看,还是能看到希望的。

总的来说,尽管面临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长臂管辖挑战,我们依然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行业内的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对未来保持乐观态度。

王璞:在聆听了几位嘉宾的讨论之后,我注意到了几个核心词汇:内卷、选择、突破、科技发展以及充满希望。基于这些关键词,我想进一步询问各位嘉宾,关于你们在各自细分领域中耕耘的产品,它们最终的发展目标和终极应用效果将会是什么?

陈可卿:在消费电子领域,我们三位代表各自专注于不同的技术方向。况总的团队致力于提升视觉效果;张总的团队专注于以机器视角来理解物理世界;而我们则专注于人机交互,旨在将人的意图传达给设备。人机交互的核心目标是解决速度、安全和意图准确性这三个问题。

在指纹识别领域我们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收获了不错的市场成绩。而在XR以及AI眼镜的交互场景中,人们尝试通过自然语言和设备交互。但语言本身存在不确定性,例如说 “帮我倒杯咖啡”时,这句话包含了许多可能的解释和执行方式。因此需要用到更多的传感器来辅助,提供例如视线追踪、手势追踪等等信息,在结合个人用户的喜好以提高信息传递给设备的准确性、速度和安全性。

我认为脑机接口可能是这一领域的终极形态,但在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希望通过外部传感器使机器更快、更安全、更准确地理解人的意图。简而言之,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先进的人机交互技术,让设备更好地理解和响应人类的需求。

况山:我们三家公司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各自在某些领域有所重叠,甚至可能存在合作机会。接下来,我将从三个应用场景介绍我们的产品如何改变现状或带来新的可能性。

首先,在安防领域,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端侧实现预警性质的智慧触发功能。由于端侧摄像头数据量庞大,导致算力消耗和成本都很高。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新型眼镜和观察方式,大幅提升端侧判断效率,降低算力消耗和功耗,实现对火灾、泥石流等灾害的预先预警,减少事后溯源和证据搜集的需求。

其次,在AR、VR领域,苹果的VisionPro已经为产品形态设定了标准,包括所需的器件和技术。我们的任务是进一步轻量化这些硬件,降低功耗和算力消耗,以提高AI眼镜的佩戴舒适度。目前,AR眼镜中有多达16个不同类型的摄像头和传感器,这些在延时、功耗和算力方面还未达到理想状态。我们致力于开发低延时、低功耗、低算力消耗的摄像头,以解决AI眼镜的传感器问题。

第三,在自动驾驶领域,尤其是L4和L5级别的自动驾驶,我们的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解决“鬼探头”问题,以及夜间驾驶时摄像头可能失效的问题。

对于我们公司的落地方向,我们认识到半导体行业充满挑战,需要考虑供应链和产量问题,以及与下游供应链的谈判能力。我们最初从事消费电子领域,其产量足以支撑供应商的溢价。从去年底到今年,我们的产品开始规模化出货。在安防和汽车领域的布局,我们预计明年将启动一些项目,并希望在明后年开始实现落地。

总结来说,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在安防、AR/VR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实现突破。

尹成科:苏磁科技的目标非常明确,我们致力于将磁悬浮电机及相关产品打造成为工业领域的标准件。磁悬浮电机在工业应用中非常广泛,但由于技术壁垒高,其应用并不常见。磁悬浮电机的控制难度与飞行器相似,因此技术难度构成了一个很大的障碍。

一旦我们突破了这个技术壁垒,磁悬浮电机的应用场景将非常广泛。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磁悬浮电机与传统电机并没有本质区别,关键在于我们采用的控制算法和传感器处理方式,使其能够实现悬浮旋转。过去,由于技术壁垒高,磁悬浮电机主要应用于光刻机、人工心脏等高端领域。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在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同时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未来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取代传统电机和泵。虽然磁悬浮电机不可能完全取代所有传统电机,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磁悬浮电机是不可或缺的。这些特殊领域将是我们的主要市场方向。

张小林:篆芯所做的事情实际上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公开场合我们尽量避免提及AI。人工智能现在是热点,但其发展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一个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的基础设施主要包含两大块:一是大家熟知的GPU算力,二是连接能力。在算力中心的建设投资中,计算部分大约占到3/4,而连接部分占到1/4。以英伟达为例,它不仅拥有强大的GPU算力,还有强大的连接技术。

篆芯专注于连接领域,主要服务于数据中心。这包括传统的云数据中心,也就是通用算力的计算中心的连接,以及人工智能算力的智算中心的连接。因此,在国内,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包括移动和电信等运营商、各地政府、设备制造商以及器件制造商等,都在共同努力,希望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篆芯也在积极参与其中。

王璞: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展望未来。在接下来的5年乃至10年里,我们这个行业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在创业和投资领域,我们又应如何把握这些机遇?同时,我们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有哪些期待?

陈可卿:我想借此机会分享一个观点:我认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未来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软件。

当前英伟达的市值非常高,去年市场上对英伟达的显卡需求旺盛,可以说是一卡难求。英伟达的黄仁勋说:“竞争对手的免费 AI 芯片也拿英伟达GPU没办法”,因为英伟达背后有庞大的工程体系支持,使得使用英伟达芯片进行训练变得非常容易,效率高且不易出错。相比之下,使用其他平价甚至免费的芯片进行开发,成本和代价却非常高。

我本人是学软件算法的,毕业于计算机科学专业。我认知的计算机科学的最大特点是“开放”。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软件和算法都是开源的,人们乐于分享自己的成果,这是使得这一学科在过去几十年间飞速发展。但在半导体行业,我感受到的是相对“封闭”的氛围。虽然仍有许多人持开放态度,但成功的企业往往是封闭的。

在中国,半导体行业不缺市场,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并且有能力将产品推向全球各地。半导体行业的继续发展,我认为芯片的价值需要通过软件或算法工程来体现。一颗芯片如果能被更多的算法和软件使用,它的价值就会更高。包括ST、TI等老牌企业,他们不仅提供芯片,还编写教科书,提供软件工具帮助人们如何使用他们的芯片,包括我们公司在开发过程中也在使用这些芯片。

综上我的观点是,未来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核心可能在于软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工程师群体,这是当前时代的红利,而且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软件工程可以支撑中国企业的芯片被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的使用,并使之更具竞争力。

展望未来5到10年,我期待半导体行业能变得更加“开放”,中国的芯片能不仅是在消费产品中作为廉价替代被使用,并且有更多的开发者用中国企业的芯片来开发自己的产品。

况山:我们作为芯片设计公司,面临的机遇主要有两个方面:

宏观环境支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GDP增长的三大驱动因素是劳动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力(即科技生产力)。劳动力和资本是众所周知的,而科技生产力则是唯一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领域。半导体作为科技进步的基础工具和手段,是实现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坚信国内对半导体行业的支持将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国内转型机遇:中国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变,各行各业的客户都在寻求产品的差异化和创新。这种转变为我们这样的芯片设计和创新公司提供了机会,尤其是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上。

然而,挑战也随之而来,主要体现在微观层面:

行业地位:芯片设计公司在行业中普遍被视为乙方,无论是面对下游客户还是上游供应商,都需要提供优质的服务。这包括在技术、价格以及后端服务等方面满足各方需求。

创业挑战:对于技术背景的创业者来说,如何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中立足,尤其是在服务好上下游的同时保持竞争力,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总的来说,尽管面临挑战,但半导体行业在国内的支持和转型中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尹成科:磁悬浮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的未来潜力巨大,它们不仅能够改变单一设备,更有可能重塑整个行业。以国家正在研发的磁悬浮列车为例,对于三五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磁悬浮列车与轮轨列车可以共存;但当速度提升至每小时上千公里时,磁悬浮技术将成为唯一的选择。在半导体行业中,28纳米及以上的制程工艺可以容忍磁悬浮技术产生的颗粒,但在7纳米或更高精度的制程中,磁悬浮技术则成为唯一可行的选项。特别是在EUV(极紫外光刻)技术中,磁悬浮技术的应用包括工件台和冷却系统,实现了完全无接触的操作。

磁悬浮技术因其高技术壁垒,改造产品时的投入较大,可以比喻为高挂枝头的果实,只有当技术路径打通后,我们才能长期享受其带来的成果。

在生物医药领域,磁悬浮技术可以减少剪切力和过敏反应的产生。此外,我们的产品也应用于国家的核电领域,例如堆芯核燃料的液态循环需要的泵就是利用磁悬浮技术开发的。正如电影《流浪地球》中所展示的,如果使用磁悬浮技术,就不会存在机械卡住的问题。未来在航天领域,宇宙航天过程中如果采用磁悬浮电机,也能解决轴承方面的技术瓶颈。

这些对未来的展望并非我们一家公司能够完成,我相信包括我们公司在内的许多企业,都会在各自的行业中不断探索和拓展磁悬浮电机的应用场景。我们有启明创投、中芯聚源等这样的股东支持,我们将不懈努力,通过磁悬浮技术来改变行业的形态。

张小林:我认为,未来在大芯片领域的创业机会相对较少。原因有两点:第一,大芯片的研发需要巨额资金支持。以我们公司为例,从21年成立到2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我们用了3年时间和1亿美金来完成这个项目。这显示了大芯片研发所需的庞大资金规模。

第二,大芯片领域需要更多的耐心。无论是资本方还是产业链上下游,都需要认识到大芯片的研发是一个耗时且不易短期内见效的过程。以英伟达为例,它用了30年时间才达到今天的成就。因此,对于大芯片企业来说,需要整个行业更多的耐心和支持。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我们看到了“耐心资本”的出现。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也形成了共识,大家开始共同扶持、共同成长。有了这些支持,我相信在大芯片领域,尽管艰难,我们仍然是可以看到希望的。

image.png

关于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大会

2024年12月19-20,第十六届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大会在成都举办。本届大会由创业邦主办,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投资促进局为指导单位,睿兽分析为数据支持平台。大会官方指定用车为比亚迪旗下新能源个性品牌方程豹汽车豹8。

“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大会”是准独角兽企业的年终盛会,始于2009年,致力于发掘出一批未来1-3年有望成为独角兽的未来独角兽企业。作为独角兽的挖掘者、创新的探路者,大会连续十六载颁发《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榜单》,累计评选出1289家高成长企业,如美团、小米、滴滴、理想汽车、蔚来汽车、泰格医药……根据睿兽分析数据显示,其中有106家公司已经成功上市,91家企业被并购,105家成为独角兽企业。

本届大会以“CrossingtheAlps——行者无疆”为主题,继续揭晓“2024年度投资人”《2024创业邦100未来独角兽榜单》《2024硬科技创变者50强》,发布《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洞察》,携手未来独角兽、硬科技创变者奋楫前行。 更多未来独角兽、硬科技榜单,以及实时科创数据、产业图谱尽在睿兽分析。

image.png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