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前例,黑马之城拿下“双第一”

关注
深圳何以逆袭广州、重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唐俊,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深圳何以逆袭广州、重庆

谁是汽车第一城?当很多人还将目光锁定在广州与重庆的角逐时,万万没想到,这次的赢家是深圳。

1月13日,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办公室副主任唐上兴在公开活动上透露,2024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93.53万辆,问鼎全国汽车产量第一城。

这也意味着,在继续坐稳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同时,深圳又晋级汽车第一城,史无前例拿下“双第一”。而在此之前,广州汽车产量已连续五年居全国城市首位。

过去10年的新能源浪潮,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城市格局。一些传统汽车工业城市由于转型不及时,汽车产量逐渐下降;也有一些城市抓住机会大力发展新能源,行业地位迅速提升,深圳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一个几乎只生产新能源车的城市,超越其他具有深厚汽车工业基础的城市,成为这场行业大洗牌中极具象征意义的里程碑事件。

01 比亚迪效应

深圳汽车的产业崛起,要从比亚迪说起。可以说,比亚迪几乎贯穿了深圳的整个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时间回到2003年,深圳方面提出,要利用华南地区大港口优势、财政比较宽裕的优势,以及地缘优势,搞出口型汽车工业。

此前,深圳一度希望引入合资车企,但频频受阻。2003年,总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收购陕西西安秦川汽车,由此获得生产资质,当时是吉利之后第二家民营轿车企业。

但汽车生产资质与公司属地绑定,这意味着比亚迪理论上只能在陕西生产汽车。为了发展汽车产业,深圳主动找到比亚迪,在龙岗坪山为其批复了180万平方米土地,通过深圳分公司的名义实现生产。

20多年前埋下的种子,现在长成了参天大树。深圳总部之外,比亚迪还在西安、长沙、合肥、常州、郑州等地以及海外多个国家建厂。2024年,比亚迪销售了427万辆汽车,同比大涨41%。

图片

比亚迪生产的汽车全部是新能源汽车,其中一部分是纯电动车,一部分是插电式混动车。只看纯电车,比亚迪2024年销售量达到176.5万辆,逼近特斯拉全年178.9万辆的交付量。

事实上,虽然比亚迪自2003年起就开始生产汽车,但真正崛起是在2021年之后。2021年之前,比亚迪的汽车销量还在50万辆左右,但2021年之后以惊人的速度持续飙升:2021年至2024年,比亚迪汽车销量分别达到73万辆、187万辆、302万辆、427万辆,是四年前的近10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对城市进化论表示,比亚迪转型比较快,汽车销量大幅提升,由此拉动深圳汽车产业发展。

图片

2021年时,深圳汽车产量仅29.95万辆,但2022年就跃升至87.47万辆,2023年再涨至173万辆,直接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最高的城市。

在此之前,2021年上海以63.2万辆新能源车夺冠,2022年西安以101.55万辆新能源车位居榜首。2024年,深圳继续稳居新能源车第一城,并成为新晋汽车产量第一城。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曾将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破200万辆的时间点设在2025年,而眼下,这一目标已经提前完成。

02 All in新能源

在国内各大车企中,比亚迪是最早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厂。2012年前后,国家提出要着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之后,比亚迪汽车更是把主力放在新能源车上。

2022年3月,比亚迪宣布停止生产燃油汽车,全力拥抱新能源。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广汽集团、上汽集团等大型传统车企,由于体量大、惯性强,新能源转型并不及时,也无法完全抛弃燃油车,导致产销量下滑。

2024年,上汽集团终端交付量463.9万辆,虽依然是全国第一,但同比下降20%。广汽集团去年全年累计汽车销量200.3万辆,同样下降20%。

这看上去是比亚迪作为一个企业自身发展的故事,但背后离不开深圳这座城市的产业土壤。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曾说,中国最先给了深圳市场化环境,深圳的大环境是比亚迪成功的关键。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深圳不像广州和上海一样有深厚的燃油车产业基础,这反而让深圳得以免去转型的痛苦,率先发展新能源车,直到“All in”新能源。

早在2009年,深圳作为“十城千辆”试点城市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就开始起步。其时,深圳率先拉开政府补贴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同时以公共交通为突破口推进新能源车应用。

2017年,深圳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公交全面电动化的城市;2018年,进一步实现出租车全面电动化。这些车辆,绝大部分都是从比亚迪采购的。截至2024年10月,深圳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75.9%,远高于全国不到50%的水平。

与此同时,在土地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深圳依然为比亚迪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地空间。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区一、二、三、四期项目覆盖超过4平方公里土地,用于建设新能源整车制造和核心零部件基地。

图片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 图片来源:深汕试点

目前,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零部件项目满产,二期整车项目双班生产,预计三期、四期项目建成满产后,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年产值超2000亿元。届时,深圳新能源车产业还将进一步攀升。

凭借起步早、政策利好以及自身产业基础和消费基础,深圳围绕新能源汽车形成一系列产业。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三电系统”,即电池、电机、电控,在深圳都能找到对应企业,甚至是行业内的“隐形冠军”。

2022年,深圳市先进电池材料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4年,广深佛惠莞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再度入选。在《2024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中,深圳位列第二,仅次于上海。

目前,深圳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超过2700家,构建了囊括整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充电基础设施、汽车后市场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

2024年10月,深圳成立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专职部门——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办公室,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深圳希望,到2025年,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核心的汽车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03 产业新格局

2023年,全国城市汽车产量前五名分别为:广州(317.92万辆)、重庆(231.79万辆)、上海(215.61万辆)、深圳(178.6万辆)、长春(155.8万辆)。

如今,深圳登顶榜首,广州和重庆谁是第二也再次成为焦点。

与深圳的高光时刻不同,广州正在经历“低谷”。

2024年前三季度,广州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4%,“仍处动能转换深度调整期”,并直接影响当地整体经济,同期GDP增速只有2%。在外界看来,广州汽车产业“失速”,主要原因在于广汽集团向新能源转型速度过慢。

2024年8月,广州出台《关于促进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大篇幅提及新能源汽车,显示出加快转型的急切信号。

重庆也曾是全国汽车产量第一城,但2018年前后,其汽车产业遭遇“寒冬”,第一的地位也被广州取代,但重庆的转型速度更快、决心更大。

重庆汽车转型的一大战略是依托赛力斯,与华为联合打造问界品牌。重庆的传统车企长安汽车,也积极拥抱新能源车,近年来陆续推出长安启源、阿维塔、深蓝等品牌,逐步取代了合资车的市场需求。

2024年上半年,重庆汽车产量超过广州,短暂占据全国汽车第一城的位置。不过到前三季度,广州即实现反超。如今2024年全年数据还未出炉,谁会成为第二城暂未揭晓。

放眼全国,新能源车还在深度影响整个中国的汽车产业格局。

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

这背后,除了深圳、广州、重庆的变化,西安、郑州、合肥、常州等城市的新能源车产业正快速发展,产业地位不断提升,但武汉、长春等传统汽车重镇地位却在下滑,不得不奋力追赶。

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增长仍将主要来自新能源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5年全国汽车销量将达3290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

尽管如此,崔东树认为,在新能源车销量上涨之际,2025年油车市场将获得合理的重新发展机会。“世界从来不缺油,近20年的石油储量报告证明了油越来越多,2025年从外部宏观环境来看油价可能会下降,有助于油车销售。”

不过,新能源的发展趋势不可扭转。竞争愈发激烈,但后发城市仍有机会,中国汽车产业城市格局仍在等待被改写。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